(郑明进发言稿)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ppt_第1页
(郑明进发言稿)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ppt_第2页
(郑明进发言稿)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ppt_第3页
(郑明进发言稿)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ppt_第4页
(郑明进发言稿)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大嶝中学郑明进 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 回顾 诊断 自我监控等方式 或给予肯定 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 思索与修正 将 教学 与 学习 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地理课例是指对一堂地理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进行阐述 包括分析与反思 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聚焦地理课堂教学 不仅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且对教师自身成长和学生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一 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基本策略 理论学习反思策略自我诊断反思策略交流比较反思策略课堂实录反思策略他人反馈反思策略 案例 秦岭 淮河 一线 问题解决式教学 地理课堂观察实践 教师提出教学中突出的问题 即 如何有效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 然后进行观察量表的研制 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 并经实践运用的验证 认为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课堂观察量表的观察项目包括 使用时间 问题表述 问题类型 提问形式 解决过程 课前 熟悉上课教师的教案 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课中进行课堂观察记录 采集了整节课上课教师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 教师的理答情况 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课堂观察后观课者与执教教师对课堂观察记录进行反思与分析 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 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学生发言空间分布 生1 生2 生3 生4 生5 生6 生7 生8 7次 3次 5次 2次 1次 1次 1次 1次 齐答 4次以上 数据统计 从量上来看 本节课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共有13个 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互动过程中采用了追问的形式 达10次以上 从学生的发言来看 全班49个学生 共有8个学生举手发言 齐答4次以上 从质上来看 所提13个问题中 属于描述性问题有8个 论证性问题有5个 从提问的方式来看 主要采用举手者答的形式 其次是补充回答 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 对于描述性问题 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答出 但对于论证性问题 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启发引导下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专家点评 所提出的问题比较恰当 有一定的思考量 不是太难也不是太容易 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 但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善于启发引导 体现地理教师智慧 对生成性的问题不慌不忙 巧妙引导 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 地理教学理念的反思2 地理教学目标的反思3 地理教学内容的反思4 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5 地理教学策略的反思 二 基于地理课例的反思性教学基本内容 案例 黄河基本概况 教学比较 教学片段一 讲到黄河的基本概况时 教师要求学生读 黄河水系图 找出黄河的源头 注入的海洋 主要支流 黄河上 中 下游的分界点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地形区 教学片段二 让学生排成黄河的 几 字形状 再让学生指出哪个学生所在的位置是黄河发源地 哪是入海口处 哪两个学生相当于是 河口 旧孟津 并指出哪些学生组成了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等 让学生说出黄河所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目的 藉由活动过程使学生熟悉地球板块的分布 并复习板块交界的位置和地质现象 器材 全球陆地分布图 活动记录本1 附件1 全球板块分布图 活动记录本1 附件2 南美洲和非洲大陆图 活动记录本1 附件3 签字笔一支 15分分直尺一支 步骤 1 利用活动2记录本的附件 将附件1 全球陆地分布图 及附件2 全球板块分布图 取下来 再将附件2叠置在附件1上 2 根据2 2及2 3节所学的内容 用签字笔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中洋脊位置标示出来 3 标示出台湾的位置所在 以及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或你所知道的其他山脉的位置 4 取下附件3 南美洲和非洲大陆图 图2 将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尽量拼合成一块陆地 黏贴在活动记录本中 观察这两块陆地两侧的海岸线是否吻合 案例 台湾康轩版教材国中三年级上册 自然与生活科技 板块构造运动 活动设计 问题与讨论1 由步骤1的观察结果 找出几乎只有海洋的板块有哪些 2 以板块交界的观点 你觉得台湾的中央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比较类似 还是和安第斯山脉比较类似 3 若每一公分代表实地距离为2000公里 请估算出两亿年来 大西洋扩张的平均速率 4 步骤4中 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相邻两侧的海岸线是否能完全吻合 若不能 试讨论可能有哪些地质作用使两亿年来的海岸线发生改变 案例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片段一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利用动画依次显示我国内 外流区的主要河流 让学生回答课件所显示的河流名称 教学片段二 教师在黑板上板图 中国轮廓图 在图上板画我国内外流区的主要河流的同时 要求学生从书本上 中国河流分布图 中画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然后让学生上台填图 写出教师所板画的每条河流的名称 案例 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设计反思 以前的设计 教师先利用图文资料 使学生知道长江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后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长江干流剖面图 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的河段 现在的设计 要求学生读 长江干流剖面图 和 中国地形图 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 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长江的哪些河段 才能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能资源 各小组讨论 派代表上台交流 得出问题的答案后 教师再出示 长江流域水系图 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长江的主要水电站 印证学生的结论 案例 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教学实施 教学片段一 教师讲解有关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概念 如水量 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等 后列出表格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相关知识 比较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主要河流在水文特征上的差异 教学片段二 教师讲解有关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概念 如水量 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等 后展示 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让学生从图上发现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在水文特征上的共同点及差异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地形 气候等知识分析其成因 案例 中国的主要河流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一 教师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有关地形与气候的知识后导入新课 在讲解流域 水系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等概念的基础上 让学生从 中国河流分布图上 分别画出流入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的主要河流 然后找出我国的主要内流河 得出我国内 外流区的划分 进而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共同特点及其差别 讲解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最后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