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科神经肌肉研究院阐述:运动神经元的发病原因.ppt_第1页
北京华科神经肌肉研究院阐述:运动神经元的发病原因.ppt_第2页
北京华科神经肌肉研究院阐述:运动神经元的发病原因.ppt_第3页
北京华科神经肌肉研究院阐述:运动神经元的发病原因.ppt_第4页
北京华科神经肌肉研究院阐述:运动神经元的发病原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神经元的发病原因 北京华科神经肌肉研究院 1874年 JeanMactinCharcot是一组病因未明 选择性侵犯运动系统或某一部分的进行性变性病 病变范围包括脊髓前角细胞 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锥体束 皮质延髓束 临床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及相应肌群的萎缩 无力 延髓麻痹和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束 损害的特征 感觉系统一般不受侵犯 发病机理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基因方面免疫因素神经营养因子其它未明因素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1 非NMDA受体 Glu氯 钠离子内流神经原肿胀 NMDA受体 Glu钙内流激活蛋白激酶C等蛋白分解自由基形成 脂质超氧化神经元自行溶解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2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参与ALS发病的证据ALS尸检脊髓颈腰段及脑中谷氨酸减少运动皮层KA增加 脊髓KA及AMPA增加反映神经元的死亡及过量的释放摄入软骨藻酸的患者表现为肌无力 肌电图提示失神经改变 致运动神经元病及轴突病小鼠鞘内注射KA及NMDA致脊髓神经元的变性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3 谷氨酸摄取系统能迅速从突出间隙内摄取释放的谷氨酸 终止其作用ALS的皮层 脊髓此系统减少 基因因素 1 与染色体22长臂上的基因连锁存在神经纤维丝重链基因 邻近有白细胞介素抑制因子 是神经元的保护剂神经元轴突及核周体神经纤维丝的聚集为一个重要的病理特点 动物实验也证实 正常情况下 NF在胞质中合成 沿轴索慢运输 期间发生磷酸化 在轴索末端被降解 NF蓄积是轴索运输障碍直接原因 免疫因素 体液免疫 抗神经元抗体 中枢神经系统有免疫球蛋白及其复合物的沉积细胞免疫 细胞浸润 巨噬细胞 白细胞抗原表达 神经营养因子 如睫状节神经细胞诱向因子在正常情况下 尤其是神经损伤时 能减缓神经元死亡的过程 其破坏可导致肌萎缩及运动元的消失 散发性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1 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下部运动核神经细胞缩小 皱缩 消失 胞浆内充满紫褐质 纤维型星型细胞增生 大的神经元较小的神经元受累早前根变薄运动神经中的有髓纤维不成比例的丧失骨骼肌典型的不同阶段的失神经支配性肌萎缩 病理 2 皮质脊髓束变性在脊髓下部最为明显 应用脂肪染色可追踪至脑干和内囊后肢甚至辐射冠 并可见髓鞘退变后反应性巨噬细胞的集结 运动区皮质Betz细胞丧失 脊髓侧索和前索中的非运动性纤维易受累 伴有痴呆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除运动神经之外 见广泛 包括运动前区 神经元丧失 胶质增生 特别是额上回以及额叶下外侧皮质 未见Alzheimer病和Pick病的组织学改变 偶见神经元纤维变性 临床表现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 ALS 进行性脊肌萎缩 progressivespinalmuscularatrophy SMA 进行性延髓麻痹 progressivebulbarpalsy 原发性侧索硬化 primarylateralsclerosis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年发病率0 4 1 76 100 000 男性略多 3 6 1 多50岁起病起病缓慢 多从一侧肢体开始 首发症状常为手指活动不灵 精细操作不准确 握力减退 继而手部小肌肉出现萎缩 逐步向心发展至前臂 上臂 肩胛带肌群 肌萎缩区肌肉跳动感 于上肢症状出现同时或相距一段时间 下肢也感到无力 僵直 动作不协调 行走困难 但无肌萎缩 晚期蔓延到躯干 颈部 面肌 延髓支配的肌肉 双侧胸锁乳突肌萎缩 卧床 呼吸肌受累 肌束颤动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上肢 60 下肢 20 延髓 20 神经系统检查 双上肢肌肉萎缩 鹰爪手 肌力减退 远端重 束颤 肌张力不高或减退 膝跟反射亢进 阵挛 病理征阳性 感觉正常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出现临床症状以后 存活期平均为3年 存活期从31 43个月 最高可达86 96个月 5年生存率平均为25 大多数进展缓慢 最后出现呼吸肌麻痹 呼吸衰竭而死亡 起病年龄越大 预后越差起病部位有关5年生存率 平均病程四肢和延髓分别为37 44 9 14 26 38个月12 26个月 进行性脊肌萎缩 运动神经元变性限于前角 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 进展慢 15年20 50岁 男性多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 双侧多 手肌无力 大小鱼际肌 骨间肌及蚓状肌萎缩 再发展至前臂 上臂和肩胛带肌萎缩肌束震颤 肌张力和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 感觉正常 病理征阴性 进行性延髓麻痹 通常表示晚期 少数发生在早期 表现为 真性 假性 延髓麻痹的症状和体征 发展迅速 通常在1 2年内因呼吸肌麻痹或继发肺部感染而死亡 原发性侧索硬化 3年内没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体征 Pringle 50 60岁一侧下肢僵硬另一侧手和上肢说话痉挛较无力明显1 2的患者痉挛性膀胱 辅助检查 脑电图脑脊液肌活检CK增高 特异性不强 肌电图 失神经支配和神经再支配现象 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正常或降低 广泛纤颤和束颤 延髓 颈 胸 与腰骶不同区段神经支配 如肢体 面肌 脊旁肌 MCV轻度减退 SCV正常 辅助检查 影像学 CT 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如颈段脊髓肿瘤 脊髓空洞症以及脊椎关节病变 诊断 中年以后发病 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之症状无感觉异常 肌电图呈神经元性损害 世界神经病学联合会 theworldFederationofNeurology WFN ALS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电生理及神经病理学检查提示下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征象临床症状提示上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征象病变区的体征呈进行性发展或向其他部位扩展电生理检查排除可以引起其他疾病神经影像学检查排除可以引起临床症状及电生理异常的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颈椎病影像学改变颈肩痛颈活动障碍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局限延髓和脊髓空洞症影像学节段性分离性痛温觉缺失脊髓肿瘤和脑干肿瘤根痛传导束型感觉障碍交叉性瘫痪脑脊液蛋白增高 可致椎管梗阻影像学多发性硬化反复发作早期出现复视深浅感觉异常影像学 鉴别诊断 进展性脊肌萎缩 Charcot Marie Tooth神经病 感觉和家族史 多发性肌炎 鉴别诊断 原发性侧索硬化 腔隙性脑梗塞MS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色素变性 锥体外系症状 小脑性共济失调 感觉障碍 痴呆等 治疗 支持和症状治疗为主 预防并发症吞咽困难和营养障碍 鼻饲呼吸困难 间歇供氧 气管切开理疗 针灸 运动医学痉挛 baclofen 氯苯氨丁酸 5mg 2 3 d开始 逐渐增加 国外30 75mg d 中国30 50mg d 不良反应有嗜睡 头昏 胃肠道不适 低血压 幻觉等 抗兴奋毒性 Riluzole 力如太谷氨酰胺能神经传导阻滞剂 阻断谷氨酸能回路 减缓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 延缓病情的发展 作用机制 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灭活钠离子通道阻断去极化引起的动作电位激活抑制突触前膜谷氨酸的释放激活G蛋白 影响细胞内信号传递 1994BensimanG 155cases 1year 病例组对照组存活率 7458平均存活时间 天 532449延髓起病者病例组对照组存活率 7335四肢起病者病例组对照组存活率 7464 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 特点 起病早 症状重 病程短 存活时间短 一般为常隐遗传 反之 一般为常显或X性连隐性遗传 分类 家族性ALS遗传性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SMA 1 SMA 婴儿型SMA Werdnig Hoffman 2 SMA 儿童型SMAWohlfart Kugelberg Welander病 3 SMA 成年型SMA慢性进行性远端脊肌萎缩症肩胛腓骨肌萎缩症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家族性进行性延髓麻痹 家族性ALS 常显遗传5 10 较散发性起病早 男女相等 存活期短 无力常先累及下肢30 FALSSOD活性降低 分子遗传学 15 25 FALS由于存在铜锌超氧歧化酶SOD1基因的突变 21q22 1 导致氧自由基聚集 细胞损伤 SOD的功能 参与有氧代谢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SOD突变 影响酶的稳定性 半衰期缩短 易在胞内蓄积 影响蛋白折叠 降低了与Cu Zn离子结合 使Cu离子易与其他蛋白结合产生毒性 遗传性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婴幼儿常见疾病 常隐遗传三种均由5q12 q13 3上的基因决定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SMN 缺失率90 98 是发生PMA的先决条件 I III型含量 25 40 成人型可有可无 ALS无 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基因 NAIP I型66 缺失 II和III型缺失10 SMA 婴儿型SMA Werdnig Hoffman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父母常有近亲血缘关系病变限于脊髓前角细胞 少累及延髓运动核两种发病形式 母体内发病 胎动减少出生后哭声弱吮奶无力呼吸吞咽困难四肢肌张力极低存活约数月出生后发病 生后数月 1年内发病 表现肢体无力 肌萎缩 肌张力低下 腱反射消失 关节过伸位 蛙腿状智力正常预后 病后1 2年内死亡 SMA II少年型SMA Wohlfart Kugelberg Welander病 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10 为X性连锁遗传 2 17岁发病 男性略多见 同代男重于女隐匿起病 进展缓慢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萎缩和无力 向远端发展鸭步 翼状肩 Gowers征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0 以上肌肉跳 肌束颤动部分脊柱侧弯或弓形足先天畸形病情发展缓慢 病程较长 预后较佳50 血清肌酶 肌酸 尿肌酸增高肌肉活检 肌纤维坏死和增生鉴别诊断 假肥大型 肢带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SMA III成人型SMA Wohlfart Kugelberg Welander病 常染色体隐性 显性 X性连锁遗传20 30岁起病两侧肢体近端肌力减退 肌肉萎缩 下肢明显 50 患者有面肌及舌肌萎缩病情发展缓慢 病程较长 延髓脊肌萎缩症 Kennedy sdisease 20 40岁起病开始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痉挛 数年后出现面肌 肩带 上肢远端肌力减退伴肌萎缩 以后下肢近端无力伴肌萎缩 晚期可出现吞咽障碍及发音困难患者及家族中发生II型糖尿病的机会多 远端型脊肌萎缩症 常染色体隐性 显性儿童起病者多在10岁之前出现症状 成人起病者在20 40岁出现症状四肢远端肌无力伴肌萎缩 下肢较上肢明显 行走时步态异常 伴有弓形足等畸形病程发展缓慢 肩胛型脊肌萎缩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