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十大怪陕西十大怪序:陕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从远古开始便一路孕育着人类历史与中华民族的文明。从蓝田的猿人头颅化骨到河套文明的兴起,从仰韶、龙山文化到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从周到隋唐十五个王朝的建都到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革命根据,这一个个奇迹,无不讲述着三秦大地这方灵土的神奇。高亢的秦腔、安塞的腰鼓、户县的农民画、凤翔的泥塑,蕴含这陕西浓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情。雍容的华清池,神秘的秦始皇陵,古朴的大雁塔,厚重的古城墙,即是历史只剩下岁月的痕迹,也依然掩藏不住“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隐隐风情。今天,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孕育出这样十种怪异的事情,它依然使人们对这块土地充满好奇。一、面条像腰带 俺们家那儿有一种面条,其实应该叫做面带,名字叫做biang biang面,这个字据说很繁,我也只是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北大学的那个共同街道里面一家面馆见到了所谓的biang字。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biang bia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biang 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这种面条做饭简单,俺也会做。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又闻当年的帝王们要修陵墓,古代做饭又不很容易,好面食的关中人在盔里烙饼就成了一种自然现。后被引入家庭,在锅里烙,便叫锅盔,大小也自然象锅盖了。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这种辣子其实就是把辣椒磨成粉然后用热油浇泼在上面而成的,在陕西会常常把蒜泥也放在里面一起做成“蒜辣子”。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嘹咋咧!”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手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去乡下走亲戚可以看到表嫂表姐们头上总是顶一方手帕。到了冬季,她们头上的手帕就换成了方手巾或线围巾,或顶着,或用银针叉子松松地一别。她们不管冬夏都是这种装束,这就是所谓的手帕头上戴了。可保暖、避尘,给人一种永恒的形象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是关中人用仅有的木料创造出自己地方特色的房子。当地称为单背房、厦房和厢房。有顺口溜道: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在过去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由于相同的民俗,加之村庄堡寨间的相互往来,通婚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因此,婚姻关系就在这些村庄中延续和联结 其实现在,随着农村经济日益差劲,大家在土地里面剥不出钱来,在农村平时几乎没有年轻人呆着,不论男女,年轻人都会出门打工的。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在关中,经常看到,人们端一碗饭,蹲在凳子上,你就是敬他们一把凳子或椅子,他们也会鞋子一脱,蹲在上面,前些年开会,领导能坐多久,群众就能蹲多久。这种蹲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另外陕西农村人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坐在门墩上面,这个很像那个著名的电视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蘑菇屯的丑瓜兄弟们吃饭的样子。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进度监控表-项目进度表
- 质量控制流程设计与监控工具
- 人力资源招聘流程及候选人评估表
- 2025年乡镇红十字会专职人员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行政经理招聘笔试高频错题及答案
- 营销策略与执行工具书
- 地球的形状课件
-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流程化模板
- 地球生病了课件
- 供应商信息管理模板及信息更新流程
- ks-9000气体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SPC统计过程控制》课件
- GB/T 14153-1993硬质塑料落锤冲击试验方法通则
-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新版】
- 并购贷款业务培训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知情同意书汇编
-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牙体牙髓病最全课件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 各国钢材-合金牌号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