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论语讲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论语讲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论语讲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论语讲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一 论语 和孔子简介 1 关于 论语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论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 大学 中庸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并称 四书五经 通行本 论语 共二十篇 3 2 关于孔子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 前479年4月11日 字仲尼 排行老二 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4 据有关记载 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 享年73岁 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 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 史记 孔子世家 5 小卡片 中文名 孔丘外文名 Confucius别名 孔子 仲尼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 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6 3 孔子的思想 1 孔子的政治思想 德治主张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 在治国的方略上 他主张 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 德治 或 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 礼施之于民 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 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7 孔子的仁说 体现了人道精神 孔子的礼说 则体现了礼制精神 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社会 任何时代 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 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8 2 孔子的性格安贫乐道 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 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 又主张直道而行 他说 吾之于人也 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 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9 史记 载 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 临别时老子赠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 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 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 就是看问题太深刻 讲话太尖锐 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 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 宽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10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 曾这样形容自己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 历尽艰辛 不仅未得到任用 还险些丧命 但孔子并不灰心 仍然乐观向上 坚持自己的理想 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1 3 孔子的教育和治学思想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12 作业一 搜集资料 整理关于孔子的有关知识 13 二 季氏将伐颛臾 yu2 1 分析课文第一段孔子对 季氏将伐颛臾 持什么态度 其理由是什么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 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 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 不当伐 14 为什么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 对此 冉有是如何辩解的 孔子是怎样反驳的 孔子认为作为季氏的家臣 冉有和季路义不容辞地应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 对此 冉有辩解 夫子欲之 吾二臣皆不欲也 孔子引用周任的话和以虎兕 龟玉等为比喻进行反驳 认为冉有 季路对季氏的行为应负有责任 引用周任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的话 对冉有的自我辩解给予反驳 认为他不是称职之臣 孔子运用比喻论证法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 显然是看守人员的过错 是一种失职 15 2 本段重点词语 无乃 与 表示推测语气 可译为 恐怕 吧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何以 为 特指疑问句 略带反问语气 所以有人认为是反问句 可译为 为什么要 呢 陈力就列 陈 陈列 施展 力 力量 能力 就 走向 担任 列 位置 职务 16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 xi ng 矣 教材解释为 瞎子 遇到了危险却不去搀扶 将要跌倒却不去扶住 那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 教材的解释略有问题 危 高 不稳 这里指站不稳 持 护持 颠 跌倒 扶 搀扶 相 xi ng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相 名词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辅佐者 N N 动词 搀扶盲人 辅佐 V V 看 照片 V N 17 过1 责备过2 错误 兕 独角犀牛柙 关猛兽的木笼子 龟玉 用来占卜以及祭祀的工具 椟 木匣子 18 3 本段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 季路拜见孔子说 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 冉有 恐怕该责备你了 那颛臾 从前先王把它当作东蒙山的主祭 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 季孙要这么干 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 冉有 周任有句话说 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 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盲人 站立不稳却不去护持 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 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 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 这是谁的过错呢 19 4 文章第二段 孔子再次驳斥冉有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请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作答并加以理解 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可见 其政治主张是实行礼治 以德服人 20 请找出一个表现孔子高度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的语句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成语 祸起萧墙 21 5 本段重点词语 疾 痛恨 舍 舍弃 撇开 有国有家 国 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 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寡 指人口少 倾 倾札 倾覆 既来之 则安之 来 使 来 安 使 安 分崩离析 四分五裂 整理本文中 夫 和 夫子 的解释 22 5 本段译文 冉有说 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 现在不夺取 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 冉有 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 来搪塞态度 的人 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 他们不怕贫困而怕分配不均匀 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 就没有贫穷 上下和睦 就不必担心人少 社会安定 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 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 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 使他来了之后 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 远方的人不归服 却不能使他们来 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 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 不在颛臾 而是在鲁国内部 23 作业二 搜集出自论语的成语 整理论语中古今含义不同的常用词 24 三 子路从而后 1 基本内容 本篇反映隐者鄙视孔子汲汲于仕进的入世思想 而子路则从儒家思想出发来批评隐者的洁身自好的出世思想 25 2 第一段重点词语 从 跟从后 落在后面 活用荷 担 挑植 种植 插芸 锄草拱 拱手止 使 止 留宿 过夜食 给 吃 使 吃见 xian4 使 见 26 子路跟随孔子 落到了后面 碰到一个老人 用拐仗挑着除草工具 子路问道 您看见我的老师吗 老人说 四肢不劳动 五谷分不清 谁是你的老师呢 说完 便柱着拐杖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 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 杀鸡 做黄米饭给子路吃 又叫他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 第一段译文 27 概括本段的内容 本段主要写隐者对孔子的鄙视 28 4 第二段重点词语明日反仕义 义者宜也 合宜的道理洁 使动乱 使乱道 不同于道家的道 指儒家的政治思想 原则 29 4 第二段参考译文 第二天 子路赶上孔子 报告了这件事 孔子说 这是位隐士 叫子路返回去再见他 子路到了那里 他却走了 子路说 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 长幼间的关系 是不可能废弃的 君臣间的关系 怎么能废弃呢 他想不玷污自身 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 君子出来做官 是为了实行道义 主张不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