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安史之乱的缔造者.doc_第1页
谁是安史之乱的缔造者.doc_第2页
谁是安史之乱的缔造者.doc_第3页
谁是安史之乱的缔造者.doc_第4页
谁是安史之乱的缔造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谁是安史之乱的缔造者 夏本帅 内容摘要: 王朝的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一个春天走向另一个春天;从一个顶点走到另一个顶点,唐朝的一代君主唐玄宗创造出了封建史上无与伦比的盛世“开元之治”,然而清明与昏暗共存,开化与愚昧齐观,繁荣之中也隐藏着众多的社会问题,并逐渐暴露,最后酿成一场不可收拾的地方叛乱安史之乱。它使无比辉煌的封建盛世只持续了二十多年便匆匆收场,将盛世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去不复返的态势。安史之乱成为了唐由盛转衰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分水岭。同时,关于它的起因也给后人带来了许多争议。关键词 :安史之乱 唐玄宗 杨贵妃 藩镇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和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古代中国社会中,每一个王朝的更替都折射出“开国难,守护一个国家,使它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保持繁荣昌盛则更难”的哲理。在历史的搏弈中,进退是谋略,攻守是战局。和久必分,分久必合”也被中国各王朝演绎的成为了基本规律,历史运动本身潜藏着某种轮回往复,是一场永不停止的抛物线的曲线运动.永不会成为直线运动,每一轮运动都因盛极而衰退,因灿烂而显的短暂。翻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的长河画卷,唐朝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开元之治”自然就成了封建史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可是,这一颗耀眼的明珠只辉煌了二十多年便黯然失色,永不复存。在一场地方藩镇叛乱(安史之乱)面前,显得那么的弱不禁风,不堪一击,血流漂杵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盛衰易势,治乱更迭的一个转折点,它横腰斩断了大唐王朝的黄金盛世,从如日中天的顶峰跌入了深渊,从此犹如残阳晚照,江河日下,在我们哀惜这一盛世的逝去之时,沉思之余,这一历史责难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关于这一历史原因,呈现出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态势是最高当权者的沉溺腐败,还是红颜祸水,还是其他的制度问题?后人在重审这一历史旧案时,对“红颜祸水”投赞成票的不在少数,作为一名理性的知识分子,我在为杨贵妃叫不平,在两千多那边皇权至高无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王朝的衰败基本上都归罪于女人的错。我认为这一历史责难应由当权的统治者男人来承担,男人是首当其冲者,这一历史责任是不能推卸的一、理性和昏庸的较量唐玄宗生当酉年,肖鸡,有人说,公鸡由于它作为雄性几乎无限的性能力。1p99在古代成了男性力量和活力的象征。唐玄宗有力量、有活力,是不可多得的男性象征,从夺权到治国,从战争到和平,都体现了公鸡式的精神,唐玄宗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步古今的一位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伟大与渺小融于一体,雄健与软弱集于一身,光荣与耻辱凝于一个,开明与昏暗并驾,开化与愚昧齐驱。他开创了封建史无与伦比的辉煌盛世“开元之治”,也兼造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过错安史之乱。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在矛盾中前进,也在矛盾中沉沦下去。在昏庸与理性得较量对抗中,唐玄宗的前期是理性战胜了昏庸,造就了超然物外的光辉盛世形象。1、 铁碗治国,铸就“开元盛世”唐玄宗在姑侄的争权斗争中,虽然获胜,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兵变给政治、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吏治的混乱,腐败严重亟待处理,唐玄宗量才任官,对吏治进行整治,提高办事效率,他还慧眼识相,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憬、张九龄等。同时还虚心纳谏,有史称为“贞观之风,一朝复振。”2P215唐玄宗从小在危难逆境中成长,深知为君不易,上任初期更加地体贴百姓。他体会了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先祖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箴言,以仁义治国,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赏罚分明,同时他对臣僚提出廉正的要求,并以身作则,并牢记着“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的格言。朝的政治、文化、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杜甫的诗忆惜是很好的佐证。诗里赞颂道:“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百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2P223这正是每一代人的理想社会。在这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之中,两大支柱“均田制”和“府兵制”结构也继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唐玄宗也经不住这繁荣春风的轻拂,开始陶醉锐意进取的精神丧失殆尽2、矛盾巨变、酿成“安史之乱”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链条,是普遍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里说到“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罗素在他的著作西方哲学史序言里说,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那么对于安史之乱的发生来说,我们也可以说唐玄宗既是果,也是因。1P110在理性与人性的搏斗中,在唐玄宗的后期,是人性压抑了理性,从此开始了纵欲、享乐、奢侈、弃政、移情声色,堕落的一塌糊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形容君主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最地道的一句古训,把这局话套在唐玄宗的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2P214(1)、唐玄宗个人私欲的不断膨胀 在唐玄宗未即位时,生活中身边的权力争夺斗争不断发生,唐玄宗作为政治斗争中的旁观者和参与者,他感受到整个社会及每个人都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权力的重要性在他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没有权力只能充当配角,甚至连配角都不是,有了权力,不仅可以支配他人,还可以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感。所以,他对权力的追求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不断想方设法的加强皇权,从名到实都体现出“朕即国家”的法则,在这过程中,他没有也不敢丝毫大意,时时掌握着政治的舵手,惟恐那些垂涎的人有机可乘。当个人的权力达到颠峰时,唐玄宗在看到经自己打造出来的这一繁荣景象时,也陶醉于其中,不能自拔,玄宗享有太平盛世日久,以为天下太平,从此万事无忧,“宴安骄奢”就代替了“励精图治”,从早年的积极纳谏变到拒谏甚至杀谏。开始“亲小人,远贤臣”之路。也开始了任相非人,沉溺声色,不问政事,任用胡人,姑息养奸等等。明太祖朱元璋说过“昔玄宗内惑于声色,外蔽于权奸,以养成安史之乱”,这声色就是所谓的杨贵妃,而权奸则是指任相非人。3P74(2)、任用奸相,专权乱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玄宗在盛唐的轻歌曼舞中,开始厌倦政务,在歌舞升平的景象下,开始自我陶醉,天宝元年时,玄宗已做了30年的皇帝,奋发向上的精神开始消蚀了,渐肆奢欲,纵情声色,息于政事的思想滋生,从此,他躲进深宫去享受人生乐趣,把政权相继交给了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而相继罢免了“尚直”的韩休,张九龄。堵住了谏官的道路,邪恶势力在朝廷之中开始占了上风,张九龄的被罢,使朝中的权力失去了平衡。李林甫掌握了大权,致使许多政治官员大受打击,大家明哲保身,不愿直言获罪,他还召集所有谏官进行训话,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唯恐顺从还来不及,岂用多言!诸君看见仪仗马吗?吃的是三品料,然稍有一鸣就被斥去,后悔也没用!”2P216在李林甫的当政19 年间,人才遭到了排斥,严酷的刑法代替了清明的政治,又对玄宗封锁消息,使朝政转向昏暗,而精明的玄宗始终不悟,盛况虽存,但已每况愈下,朝着衰世不断坠落,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后,市井无赖,不学无术的杨国忠依靠着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平步青云的当上了宰相,杨国忠欺上瞒下,对百官颐指气使,并贪的无厌,府中积财如山,无论谁办事,都要贿赂他,大量地搜刮百姓,使其阶级矛盾不断加深,火药味越来越浓,由于玄宗的任相为奸,使边疆的民族关系被破坏,地方政权不丰翼,拥兵自重威胁着中央,朝政混乱,危机四伏,为安史之乱的发生营造了天然的条件。其实早在开元时,两袖清风的宰相卢怀慎在诀别人间时,就曾对宋憬等说过,说皇上励精图治,但在位已久,稍有倦意,恐怕会有小人乘机插进来,你们一定要注意啊!人之将死,其言亦善,王朝的衰败,真的被预言说中了。4P147 3、藩镇,开元盛世的断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谈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无法摆脱自身的两面性,藩镇割据也不例外。在唐玄宗开创的盛世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过程中,建立在土地制度基础上的府兵制随着均田制的崩溃也开始瓦解,旧体制的瓦解,必须有新体制来代替。随之,募兵制也就 应运而生了。募兵制的实行,标志着藩镇的形成,藩镇的形成,成为了唐玄宗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解决当时社会危机和边疆危机所使用的有效武器。但是后来,由于统治者的指挥不当和管理不当,这一武器开始了自行爆破,成了盛世断层不可缺乏的因素之一。唐玄宗时,在边地设置了九个节度使,且每个节度使拥有 2至9万人的军队。而当时唐朝军队的总数也不超过57万,并且许多精兵都集中在边疆地区,这就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又加之玄宗听信于奸相李林甫之言,大量启用胡人为节度使,李林甫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对玄宗皇帝说:“以陛下雄才,国家富强,而夷狄未灭者,由文吏为将,惮矢石不身先,不如用蕃将,彼此而雄,养为上,长行阵天性然也,若陛下惑而用之,使必死,夷狄不足图也”。而玄宗不察,才使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得三道劲兵,处十四年不换,导致发生叛乱,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藩镇对唐朝由盛到衰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首先,它完全剥夺了本来从地方上获得的税收,其次,是中央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地方军队,成为了军事史上的侏儒,致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断加深。“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并不断争夺权力,发生混战,一直伴随者唐朝,直到宋朝。宋太祖引以为鉴,才会出现史事“杯酒释兵权”。藩镇对唐朝来说是有利也有弊,由于管理经营不当,才形成弊大于利,正如后人所说:“藩镇既是唐代社会的恩人,又是唐朝皇帝的敌人。藩镇本是唐廷抵御外敌的重装盔甲,没想到成为埋葬自己的掘墓人”。二、真的是“红颜祸水”吗唐玄宗的闻名,固然得力于他的大功:开元之治;也得力于他大过:安史之乱;但更得力于一个女人杨贵妃。杨贵妃名列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显然,她的美貌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置疑的是,“美丽女人错到底是谁之过?”今天的陕西骊山是个好地方,它拥有许多历史佳话。周朝的周幽王为博冷美人一笑,竟玩起“烽火戏诸侯”的游戏;导致:“褒姒一笑失江山”的悲剧酿成,唐玄宗为了博取贵妃的一笑,也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佳句产生,在中国古代,红颜与美女及祸水是联体的,在中国漫长悠久历史岁月中,可谓佳人辈出,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红颜美女也不少,如妲己、吕姬、西施、王昭君、武则天、杨玉环、萧太后、貂禅、陈圆圆、慈禧太后等。但就妲己灭商,西施灭吴,吕后专权,慈禧太后的自私和无知给中国落后能说明什么呢?人们一提到杨贵妃,人们就会想到“春霄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安史之乱等词句,唐玄宗是天生的演员,自然在安史之乱中,也就是主角,许多人把杨贵妃认为是安史之乱的代表人物,其实这种想法是很荒唐的,我想只要是理性的人也不会这样想,史载杨玉环有三美:资质丰腴,符合时代尚肥嫌瘦的风习,为一美;“善歌舞,通音律”为二美;白白一张女儿脸,“伸手笑雪黑”为三美。1P170白居易的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为佐证,美丽的女人是男人都会喜欢的,不是有古诗这样说吗,“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唐玄宗是凡人,关键是唐玄宗把爱江山与爱美人摆错了位置!很多人都认为“舞破中原始下来”是杨贵妃的错,据史书记载,其实杨贵妃并不是一个坏女人,她性情忠厚,心地善良,对政治没有兴趣,也没有任何供人指责的劣迹,只是唐玄宗太爱她了。在占有贵妃肉体的同时还渴望得到她的芳心(因为他们之间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为了遮掩自己的劣势,他尽力在物质方面“贿赂”杨贵妃的心,尽管贵妃不喜欢,他仍煞费苦心为她营造一幅纸醉金迷的生活氛氲,真正达到了“有想必应”的地步。自古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由于杨贵妃的得宠,杨家市井之徒也跟着飞黄腾达,封官玉爵,蓬荜生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也不知道是褒扬还是嘲讽,凭着杨贵妃的群带关系,只是一个落魄江湖的小卒子杨国忠也登上了宰相之位。从而也加快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步伐。人们把奸相杨国忠的当政“归功于”杨贵妃的得宠,使杨贵妃成为了唐玄宗得替罪羊和古代体制的牺牲品。其实杨国忠受宠于唐玄宗,大多是因其办事精明善于钻营所致,迎合了当时年过花甲的玄宗心理,并非单靠贵妃的恩宠。杨国忠专权误国固然难辞其咎。但谁能说其办事没有秉承圣意呢?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年代,没有玄宗的颔首点头,能办事吗?这显然是不能的。在当时的时代体制下,即使没有杨国忠也会有其他的人来充当这个角色,这是体制的必然产物。“红颜祸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已经根深蒂固,因为作为统治者的男人带头就不负责任。凡开国盛世也都是君王英明神武,一旦国破家亡就归因于女人是“祸水”的红颜。究竟是男人不能自持,还是女人红颜祸水?本来贵妃是玄宗和武慧妃之子寿王李瑁之妃,本身没有什么担忧的 ,可玄宗见色忘义,违背伦理。一个年近60多岁的老人硬将22岁的儿媳妇夺过来,这本身就是对贵妃的不公平,在今天的法律面前,玄宗至少也是死罪了,在“马嵬事变”中,为了保证老统治者的安全,把杨贵妃杀害,最后还定为“祸水”岂不是天大的冤枉?一切的罪责都是玄宗造成的,红颜祸水只不过是男人统治者对自己过错的一种掩饰罢了,红颜本已命薄,岂能再是祸水?“女色祸国”之说不过是古儒的陈词滥调而已。三、欲海难填、 自我克制一只杯子已经装满了水,肯定不能再往里加水,因为加水就会溢出来。一根完全拉开的皮筋,绝对不可以再继续拉了,再拉就会崩断,这种满盈紧崩的道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应当做时代的弄潮儿,自我克制,功遂身退。一代奇君唐玄宗,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开创封建史上的繁华盛世“开元之治”。诸葛亮说:“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玄宗在开创盛世后,有一点得意忘形,也开始了他的填欲旅行。在“开元盛世”歌舞升平的背后,过去的管理模式落后于社会而破绽百出,渐被抛弃,一些开放允许个性发展的新模式开始形成,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充满生机与危险,在此关头,玄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沉浸在往日的辉煌里,尽情地享受,与外界隔绝,尽量达到物质上的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