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文物旅游业发展目标规划.doc_第1页
渭城区文物旅游业发展目标规划.doc_第2页
渭城区文物旅游业发展目标规划.doc_第3页
渭城区文物旅游业发展目标规划.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渭城区文物旅游业发展目标规划发布:政府文物局来源:时间:2008-6-16 10:26:00阅读次数: 173渭城区是陕西省的文物重点县区之一,五陵塬横贯渭城区北塬,文物存量非常丰富,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等级高、历史跨度大等特点。渭城旅游业依托文物资源,具有以有效保护拉动旅游,以旅游开发促进文物保护的特点。为促进我区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提高渭城知名度将有重要意义。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现提出渭城区文物旅游业发展目标规划:一、渭城文物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渭城曾是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汉、隋、唐等封建王朝的京畿之地,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丰富,古迹众多,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雕、碑碣等星罗棋布,是全省文物分布最集中的重点县区之一,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区内现有各类文物点327处,古建筑、古遗址和有封土的古墓葬26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 处,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旅游业发展,明确提出要把文物旅游业作为全区的三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并将旅游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长远目标之中,在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在五陵塬文物重点保护区建立了长陵、安陵、渭陵三个文物管理机构,使文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二是邀请我省旅游、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召开了渭城区文物旅游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理清了我区文物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三是先后制定了唐顺陵、周陵、秦遗址、凤凰台等景点的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其中顺陵规划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初步评审,为进一步保护利用指明了方向;四是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周陵古建进行整修,修建了周陵仿古围墙,并划拨700余亩土地用于周陵开发建设,周陵景区基本成形;五是投资200万元修建了唐顺陵至咸宋公路的旅游路,改善了顺陵的基础设施;六是投资4500余万元修建了五陵塬旅游道路,使五陵塬个文物点连为一线;七是投资150万元对安国寺古建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修,为城内景区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八是发展了燕塬宾馆、秦楚苑大酒店、怡梦圆宾馆、女皇大酒店、东方旅行社等一批旅游行业单位,壮大了渭城旅游行业主体。目前,全区现有旅行社5家,旅游景区(点)5家,旅游宾馆(饭店)13家。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八千万元。存在问题:1、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与缺乏旅游产品的矛盾。辖区内虽有咸阳博物馆、汉阳陵两个知名度较高的景点,但其收入权不在区上。其余周陵、顺陵、秦遗址等文物景点,多年来未有大的投入,目前基本上还处在原始的文物保护阶段,景观内容贫乏单一,观赏性不强,不容易形成持久吸引力,滞留游客时间短,重游性差,回头客少,大都不具备接待条件。二是缺少自然景观,都是人文景观,难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度假的需求。2、高密度公路网与迂回的旅游线路间的矛盾。渭城境内公路密集是全市公路平均密度的1.4倍,交通相对发达,以咸宋路、咸红路、机场专线及五陵塬旅游道路为主框架的交通网基本上可以笼罩辖区的所有的景点,但是,由于其通往各个景点的“节点”没有接通,道路崎岖不平、路况差,造成游客可望而不可及,回头路太多,没有旅游专车通往,尚未形成有效的旅游网络,抑制了渭城区旅游行业的发展。3、大投入的产业与开发资金短缺的矛盾。要把文物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形成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各个景点的投入资金仅靠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即使争取到,也大都用于文物保护,投入到旅游业的微乎其微,况且争取困难,致使投入严重不足,只有依靠招商引资手段来开发,但成效甚微。4、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与市场主体少、弱、散的矛盾。旅游业是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体的产业,需要齐全的服务配套设施,但我区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小、弱、散、不齐全,且其目前的主要收入并不是以旅游者为主,产业程度不高,没有起到支柱产业的作用。二、文物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及思路以西咸一体化同步发展为契机,围绕建设经济强区的目标,突出文物旅游业的先导地位,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多方筹资,滚动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文物资源开发为重点,以生态休闲旅游和其他旅游方式为辅,面向市场,以招商引资为有效手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文物旅游产品,逐步发展壮大文物旅游产业,从而带动我区相关产业的在发展,使之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依法保护,合理利用。新的文物法出台后,为五陵塬的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政策保证。五陵塬的保护利用必须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这就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珍贵的五陵塬文物资源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但单纯的为保护而保护已被实践证明并不可行。近几年来,我区在文物保护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并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这种保护是被动保护。白天,到帝陵保护范围内重点巡查;夜晚鉴于条件因素,只能到重点区域、案件高发区定点巡查,加上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等原因,往往疲于奔波,文物安全既难做到万无一失,文物内涵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文物资源的保护上,必须依法保护,真正把文物资源保护的“五纳入”落到实处。五陵塬的保护利用应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优势和帝陵文化影响力,实施有效开发利用。这也是近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旅游要发展,规划需先行。制定规划,必须旅游开发利用和文物保护统一,体现我区文物旅游的独特优势和明显特点,立足长远,明确发展方向,统一规划。第一,整体规划;我区文物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历史跨度较长,且具有时代连续性的特点,制定规划时要以五陵塬开发保护为主线,以西汉帝陵为主,同时将辖区内唐顺陵、周陵、秦遗址等作为一个整体,一并纳入汉帝陵群进行整体规划,分布实施。规划是不能“单打一”,“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必须统一,对五陵塬的开发保护,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第二,具有开发价值,规划要切合实际,紧扣渭城文物的特点,不搞“纸上谈兵”,否则,规划再好,等同一张废纸。规划起点要高,立意要新,构思要独特。要重点规划开发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科技和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适合现代旅游需求、回报率高的大型旅游精品。特别是要着力抓好西汉帝陵、周陵、秦遗址、顺陵等具有五陵塬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的规划;特别要把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做到统一,相得益彰。社会效益要考虑大的客源市场,考虑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等;环境效益要考虑生态的保护,并与山川秀美工程相结合;经济效益要考虑投资者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取得效益;要充分考虑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独特性、合理性和竞争力,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第三,规划要与国家、省、市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相协调。尤其是在制定五陵塬总体规划时做好与航空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的对接,避免出现衔接不上或不到位的问题。(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渭城文物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等级高、历史跨度长,旅游业主要是一头文物,观看的多,参与的少,我们将进一步把众多的文物景点建设成星级景点,不切合实际,只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才是出路。第一,要充分利用“十一五”规划和大遗址保护的有利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能申请建立文管所的及时建所,已建成的景点要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如通往各旅游景点的景区专用公路、旅游专线,景点绿化、从业人员培训等,把整个旅游硬件设施水平提升。第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渭城旅游知名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渭城,介绍渭城旅游,组织相关人员走出去,迎进来。开展与国内外的旅游合作和交流,逐步提高渭城文物旅游的整体水平。第三,搞好几个旅游景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目前,周陵、秦遗址、顺陵已具备对外接待能力,应把渭城文物旅游的重点放在周陵、顺陵、秦遗址博物馆的开发利用上,通过政府引导、招商引资、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盘活旅游资源,争取建成星级景点,然后,发挥这些景点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渭城文物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四)多方招商,滚动发展。五陵塬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单靠政府承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坚持“多方招商,滚动发展。”的原则,以项目带动战略,以重点项目带动五陵塬的整体利用和开发。现在,必须尽快包装项目,把重点项目争取纳入我省乃至国家的规划中,组建班子,组织精兵强将,跑省进京,多方招商,力争上几个重点项目。目前,结合我区情况,应重点规划好以下项目:1、西汉帝陵保护利用项目。西汉帝陵是五陵塬的精髓,也极具吸引力,保护利用西汉帝陵,发挥集团优势,对五陵塬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周陵景区开发项目。当前,周陵景区开发已具有一定基础,但保护利用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并完成论证,从而为开发利用指明方向,促进开发进程。3、顺陵保护利用项目。顺陵石刻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地位,对外有很强的吸引力。顺陵保护利用规划已通过初评,当前尽快完善规划,利用其知名度,创出一条保护与利用的路子。4、秦咸阳宫大遗址保护项目。当前国家对大遗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秦咸阳宫遗址已被陕西省作为重点项目上报国家局,因此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做好规划和项目包装,争取立项成功,无疑将对五陵塬保护利用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5、五陵塬文物保护技防项目。五陵塬渭城辖区文物众多,等级高,保护难度大,单纯的人防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顺陵、长陵、安陵等国保单位安装技防设施是文物保护的迫切需要。当前,陕西省文物局已将顺陵、长陵、安陵等重点区域的技防项目上报国家局。积极促成技防项目实施,对于五陵塬文物保护将是极大的福音。三、文物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针对我区文物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历史跨度较长,且具有时代连续性的特点,在文物旅游景点开发上应突出周(周陵)、秦(秦咸阳宫遗址)、汉(五陵塬西汉帝王陵群)、唐(唐顺陵)、芋子沟自然风景区、万亩荷花生态园六大景区建设,以秦咸阳宫遗址开发为龙头,以周陵、顺陵为重点,以五陵塬开发旅游为主线,紧紧依托汉阳陵博物苑、咸阳国际机场、咸阳博物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旅游业成为渭城的支柱产业,渭城成为全市旅游龙头县,使我区与西安旅游圈成为一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渭城区是文物大区,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这对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也限制了开发利用的进程。我们必须完成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论证工作。当前咸阳市五陵塬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已开始实施,而五陵塬涵盖了我区绝大多数文物点,因此这对我们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将密切配合,做好辅助工作,促使五陵塬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早日完成,为我区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指明方向,绘就蓝图。(二)旅游整体规划及各景点规划。渭城旅游整体规划服从于文物保护整体规划,依托咸阳市旅游整体规划。(三)、文物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拟对秦咸阳宫遗址、周陵、顺陵、凤凰台、安国寺、芋子沟及万亩荷花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实施有计划开发,条件成熟一个,开发一个。1、秦咸阳宫大遗址保护项目。当前国家对大遗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秦咸阳宫遗址已被陕西省作为重点项目上报国家局,因此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做好规划和项目包装,争取立项成功,重点建设秦咸阳宫遗址公园、作坊博物馆、秦人墓葬博物馆,把秦遗址建设成为国家级遗址观光公园。2、周陵项目周陵景区是我区旅游开发的龙头,投资1.5亿元对周陵景区进行大规模开发,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毕,开发规划已编制。拟建周陵祭祀观光园、祭祀广场、建成周易研究馆、姓氏宗族馆、封神演义主题公园、周陵宾馆、柏林生态度假山庄项目。到“十一五”末,周陵景区达到4A级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达到3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3、顺陵项目顺陵是唐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之墓,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风貌较完整的古陵园之一,顺陵石刻被誉为“唐陵石刻之冠”,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声誉。但由于年代久远,保护滞后,石刻出现倾斜、裂缝、风化等现象,顺陵石刻保护已迫在眉睫。“十一五”期间,完成“十一五”末,顺陵景区达到4A级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达到2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达1200万元。4、西汉帝陵保护项目五陵塬渭城辖区共有西汉帝陵7座,其顺序自东向西依次为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平帝康陵、成帝延陵。5、凤凰台安国寺项目凤凰台、安国寺是明清咸阳古城的代表性建筑,“十一五”期间拟恢复凤凰台原有的石牌坊、石狮、铁塔,重塑无量佛铜像、三太白塑像、三大菩萨塑像及佛教故事壁画系列,完成安国寺彩绘、塑像;逐年整治凤凰台及安国寺周围环境风貌,将凤凰台和安国寺连在一起,并逐步绿化环境,形成凤凰台安国寺景区。利用周边地段修建仿古门店,开辟文物字画、工艺品市场。“十一五”末,凤凰台安国寺达到3A级旅游景区,成为“佛教”、“道教”中心,集学术交流、香客朝拜、旅游观光为一体,力争成为陕西名寺,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综合收入2000万元。6、长陵刘氏祭祖项目(二)重点旅游线路和旅游市场开发。在线路的开发上,重点抓好西安、咸阳、机场三个方向来渭城的“一日游”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