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doc_第1页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doc_第2页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doc_第3页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doc_第4页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推出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该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先后被译成34种文字出版,总发行量600万册,并被列为联合国第31届大会的文件,世界各国有1千多所大学和学院将其作为教材,该书还获得联邦德国和平奖金,被誉为“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一、增长的极限的背景罗马俱乐部该书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来自10个国家的约 30人聚集在罗马猞猁学院,在企业家佩切依博士的资助下,讨论现在和未来人类的困境这个问题。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其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的著名实业家、学者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罗马俱乐部主要从事下列3种活动:举办学术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并经常不定期地举办专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或与其他学术团体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制订并实施“人类困境”研究计划,组织其成员进行系统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报告和有关学术著作。罗马俱乐部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基金会的赞助和研究课题的拨款。出版的时间该书出版的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逐步进入了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描述的丰裕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地摧毁了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二战结束时,许多国家几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西方各国都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战后严重的物资匮乏和消费群体的增大以及迅速恢复起来的经济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现代设计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短暂的复苏期后,得到迅猛的发展。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发达的工业国家普遍的走向中产阶级化的道路。增长的极限这部书,在二战后的复苏时间内出版,犹如给了社会当头一棒。人们不禁开始疑惑:我们的世界真的这么脆弱吗?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真的是个震惊世界的作品。二、增长的极限内容增长的极限在文中具体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观点:1、增长的极限来自于地球的有限性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增长是存在着极限的,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有限性造成的。他们发现,全球系统中的五个因子是按照不同的方式发展的,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发展的,属于无限制的系统;而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方式发展的,属于有限制的系统。这样,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就会进一步限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2、反馈环路使全球性环发问题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全球性环发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是由于全球系统的五个因子之间存在的反馈环路决定的,这样就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反馈环路是一个封闭的线路,它联结一个活动和这个活动对周围状况产生的效果,而这些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影响下一步的活动。在这种环路中,一个因素的增长,将通过刺激和反馈连锁作用,使最初变化的因素增长的更快。全球系统无节制地发展,最终将向其极限增长,并不可避免地陷于恶性循环之中。3、全球均衡状态是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的最终出路通过对上述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的定量研究,米都斯小组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如果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我们人类所在的地球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会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第二,改变这种增长的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第三,如果世界人民决心追求后一结果,而不是前一结果,那么,他们开始的行动愈早,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在这个问题上,纯粹技术上的、经济上的或法律上的措施和手段的结合,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以往的增长”。这样,他们就把全球均衡状态作为了解全球性环发问题的综合对策。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在均衡状态中,技术进步既是必要的也是受欢迎的。这里的技术是经过生态化调整的技术,它们包括:收集废料的新方法,以减少污染,并使被抛弃的物质可以用于再循环;更有效的在循环技术,以降低资源消耗率;更好的产品设计,以延长产品寿命和便于修理,结果是资本的折旧率最小;利用最无污染的太阳能;在更完备地理解生态关系的基础上,使用控制害虫的天然方法;医学进步能降低死亡率;避孕手段的进展能促进出生率同降低着的死亡率相等。最后,他们认为向全球均衡状态的努力是对目前这一代人的挑战,必须在当代人的范围内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延误时机,将之传给下一代。三、增长的极限的贡献增长的极限的最大贡献,是为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看待经济增长提出了新思维,它从发展的角度而不是从增长的角度着眼,指出,如果人类一味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势必导致最终达到极限而走向人类社会的衰败。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虽然增长的极限的结论有些悲观,但在当时世界各国盲目追求发展,忽视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对未来存在着盲目乐观心态的时候,这本书无疑地是起到了警世作用,它继寂静的春天之后,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增长的极限的功绩之一,是纠正了人们通常的一种错觉,即认为增长是一个线性过程,就象一个孩子长身体一样,每年长高一些。其实,不论是人口的增长还是经济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就象酵母细胞群体中,每一个细胞每10分钟分裂为2个,然后是4个、8个、16个。 指数增长和线性增长的区别,可以从通过以下的事例来说明:如果一个人,每年在他的柜子里收藏10元钱,那么他的钱就是以线性方式增长的。但是,他要是拿出100元钱用于年息为7投资,那么,这100元钱在10年后就会翻一番,这就是指数增长。指数增长具有欺骗性,往往能够使人们受骗上当。为了让人们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中保持清醒,增长的极限引述了一个古老的波斯传说:有一个聪明的朝臣献给国王一个精美的棋盘,并请求国王给他在这棋盘的第一个方格上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方格上放二粒,在第三个方格上放四粒,依此方法一直将64个方格放满。国王没有多想就立刻同意了,他下令从仓库中取来米,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上了当,因为要放到第21个方格时,已经超过了100万粒,到第40个方格时就超过100万亿粒米,照这样放下去,远在第64个方格以前国王储备的米粒就都耗尽了。 指数增长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可以突然地接近一个固定的极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增长的极限引述了一个法国儿童谜语:假定你有一个生长着一朵水百合花的池塘。这种百合属的植物体积每天按2倍速度生长。如果允许这种百合属植物不受限制地生长,在30天里就会完全覆盖住这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百合属植物似乎很小,给人的表面感觉是不必为修剪它们担心,但是当我们发现它覆盖了池塘的一半时,才会突然发现,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我们的池塘了。令人担忧的是,世界人口正是以这种指数方式在增长。据历史记载,公元初期的世界人口为25亿左右,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人口接近5亿,也就是说,从25亿到5亿,翻一番的时间是1500年左右;1830年世界人口首次达到10亿,人口翻番的时间近340年;进入20世纪以后,人口急剧膨胀,1925年达到20亿,翻番时间缩短为不到100年;1975年世界人口达到40亿,翻番时间又缩短了,仅仅为50年;而从1962年的30亿到1999年的60亿的翻番时间仅为37年。在空间和资源都十分有限的地球上,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势必会加重环境资源的负担,引起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曾有人计算过,以1970年世界人口368亿为基数,按每36年人口增长1倍的速度计算,到公元2075年,整个地球表面每平方米将有10个人,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同样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同资源消耗的速度,也都是呈指数方式增长的。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经济增长速度为每年01,照此速度,翻一番的时间为700年,工业革命之后,增长率提高到1,翻番的时间也缩短为10年。二次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更加快速的增长,现在世界上80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人类进入了一个以前所未有速度发展的工业化时代。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人类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把各种矿藏从地下甚至海底挖掘出来,这些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地下宝藏,在地下沉睡了亿万年,在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历史中,人们也基本上没有去触动它们。但是,仅仅从工业革命以来的200余年,特别是战后的50余年以来,这些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已经被我们开采过半,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估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地球上的金属矿藏绝大多数将会在21世纪耗光,煤炭也不过能够开采不到300年,石油和天然气则只有六、七十年的开采量,我们人类面对的是资源和能源的危机,这种局面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都在7以上,也就是说,10年即可翻一番,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让人欢欣鼓舞。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种高速度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和资源带来的沉重压力。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注意保护持续发展的物质支撑系统,重视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我们人类所生长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行星,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航船,虽然地球在我们人类看来是一个庞然大物,但终究是有极限的,因此,人口不能无限增长,资源也不能无限地供人类消耗浪费。现在,不论是人口还是资源的消耗,都已经接近地球承载能力的极限,我们居住的地球就好像是那个池塘,人类就好象是那位池塘的主人,留给人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增长的极限发表时正值西方经济增长处于黄金时代,科技进步和经济高速增长带给人们的史多的是对于未来的强烈信心与憧憬。而梅多斯等人竟在此时此境提出如此悲观的结论,无疑会引起巨大争议,对大多数人而言则是难以接受的。在人与自然的资源关系上长期以来占上风的是“资源浪漫主义”,认为只要科技不断进步,制度不断完善,人类社会就可无限发展。马克思也曾认为,人类社会无限发展的实现在于制度的不断更新。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如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等等。最近爆发的世界局部战争中相当一部分的背后也与资源的争夺有关。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标志着人类对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终于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派出了强大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有17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的盛会。这次大会全面讨论了人类面临的10大环境问题,发出了更严峻、更强烈的警告: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话,前景就是毁灭。这次大会最大的成就是,人类研究了自己的社会发展方式,将不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方式。四、增长的极限对中国的提示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唯一正确的抉择,今天,它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得到认同和重视。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能源及生态环境而临严峻的形势。在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旗号下,存在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事实上的不平等。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我们发展经济的迫切心理,有意识地将污染严重的产品转移到我国制造,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的大量消耗等等诸多问题。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资源消耗的速度大大加快,再加上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些因素对我国的经济的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幸运的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政府己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200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上发表了题为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演讲。他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而进步和人类的全而发展;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科学家们在增长的极限一书的最后这样写道:“人必须探究他们自己-他们的目标和价值-就像他们力求改变这个世界一样。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人类是否会生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人类能否避免陷入毫无价值的状态中生存。”增长的问题究竟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技术问题?也许都不是,增长的方式其实表明着我们所选择的成为人的道路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其实追问的目标更加本质,更加根源,是一个从根本上关乎着人类的价值、自由和尊严的有着重大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智慧的追问。我们在寻求的其实是对我们自身生存意义的探讨,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或者环境的问题。对于社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种群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我们应该摒弃以前的发展第一的观点,附带的也要克制人类性格中存在的占有欲和贪婪,放弃利益之上的观点,甚至在某种时候做出放弃自身利益的选择。这一点尤为重要,这需要整个社会的风气的带动,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对于当下来说,发展精神文明就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就会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人类文明才能得以长久繁荣,人们也能更多的反省自己,深思生存的意义。五、增长的极限带给我的震撼增长的极限的作者,是几位极其聪明的年轻人。在一种近乎于狂热的经济发展氛围中,他们以冷静的头脑和机敏的洞察力,找到了一条为人类求福的道路。我们的地球总是给我们一种错觉,好像它的资源永远都消耗不完。增长的极限在它缜密的资料和模型分析中,告诉了我们,我们的地球已经快要到了极限。书的出版时间距离现在已经快要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之前的研究报告,在如今的社会里得到了证实。庆幸我们的地球还在,我们的文明还在,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来拯救地球,挽救千秋万代。增长的极限里所阐述的道理,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个放在今天很容易被社会认可的道理,在当时也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增长的极限猜测,10年后过冲的后果才能被更清楚察觉,20年后,过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