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区蔗糖业生产发展概况.doc_第1页
兴宾区蔗糖业生产发展概况.doc_第2页
兴宾区蔗糖业生产发展概况.doc_第3页
兴宾区蔗糖业生产发展概况.doc_第4页
兴宾区蔗糖业生产发展概况.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宾区蔗糖业发展情况汇报兴宾区糖业办(2012年4月18日)兴宾区地处桂中盆地南缘、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总面积4364平方公里,辖6个镇、14个乡和4个街道办事处,有259个村委(社区)1681个村(屯),居住有壮、汉、苗、瑶等13个民族107.27万人。兴宾区土地资源丰富,全区有耕地面积241万亩,其中水田64.5万亩,旱地176.5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有耕地面积3.07亩。兴宾区气候条件良好,地处南亚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区境南部,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20.7度,年平均降雨量1353.7毫米,年无霜期321天,极利于甘蔗生长。兴宾区发展甘蔗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一、兴宾区糖业发展现状兴宾区(原来宾县)的甘蔗生产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每年种蔗面积不足10万亩、进厂料蔗不足15万吨。1985年原来宾县党委、政府提出“抓好一根蔗,搞活来宾经济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制定发展甘蔗生产的激励和优惠政策,甘蔗生产快速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末,种蔗面积达到20多万亩,进厂料蔗接近50万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县甘蔗面积达到30万亩,进厂料蔗超过100万吨。“九五”期间,原来宾县的甘蔗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到1999年,全县甘蔗面积达到42.5万亩,进厂料蔗超过200万吨。进入21世纪,兴宾区甘蔗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2002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2002/2003年榨季进厂料蔗达到431万吨,成为全国蔗糖生产第一大县。2006年,兴宾区甘蔗种植面积110万多亩,2006/2007年榨季进厂料蔗646万吨,产糖83万吨。2007年,兴宾区甘蔗种植面积151万亩,2007/2008年榨季进厂料蔗832万吨,提前实现了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到“十一五”期末生产原料蔗700万吨的目标,成为了全国最具竞争力的蔗糖生产基地之一。2007年后,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兴宾区的甘蔗产量逐年下降,2008年进厂料蔗637万吨,2009年进厂料蔗575万吨,2010年进厂料蔗534万吨,2011年进厂料蔗512万吨。兴宾区甘蔗生产的大发展,除开政府的高度重注外,主要得益于企业的大力扶持。虽然国家对甘蔗种植方面基本没有什么扶持政策,但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断加大对群众种植甘蔗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扶持甘蔗种植,通过发放贴息贷款、免机耕、送化肥、送蔗种等方式反哺甘蔗生产。如今年的扶持政策:一是凡蔗农进厂一吨原料蔗,给予10元的农资实物补贴,留蔗尾做种后进厂的原料蔗每吨再给予20元的农资补贴;二是凡用地膜覆盖种植甘蔗的,由糖厂按地膜进货价优惠50%供应给蔗农;三是对实施“千亩万吨”工程的农户给予免机耕费、免费供应地膜。四是凡用水田(含高边田)改种甘蔗的,每亩给予机耕补贴100元,蔗种补贴300元。用勾机新开垦荒地扩种甘蔗的,每亩补贴蔗种300元;五是对低产连片的蔗地,企业统一调配机械深耕深松,蔗农采用勾机进行深耕蔗地种植甘蔗,深耕达到45cm以上,经申报、验收、核实后,公司按200元/亩补贴。蔗农使用大马力机械深耕深松种蔗,深耕达到40cm以上,经申报、验收、核实后,公司按100元/亩补贴。各项政策的落实,大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种蔗积极性,使兴宾区的甘蔗生产得到持续的发展。目前蔗区覆盖全区20 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59个村委会,种蔗农民16万户、70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77%。随着甘蔗生产的快速发展,兴宾区辖区内制糖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辖区内拥有来宾东糖集团迁江公司、凤凰公司、桂宝公司和来宾永鑫公司、来宾永鑫小平阳公司、红河制糖公司共6家制糖企业。此外,另有陶邓乡整体划入廖平糖厂蔗区、平阳镇溯社办事处整体划入合山祥星公司蔗区。到2011/2012年榨季,兴宾区辖区内制糖企业总日榨能力已达到67000吨。二、兴宾区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2008年开始,兴宾区的料蔗产量逐年下降,除开天气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一)种蔗成本不断上涨。这几年随着农资价格、人工费用等不断上涨,甘蔗种植成本不断增加,虽然甘蔗收购价格也有所提高,但种蔗效益比还是逐年下降。群众的种蔗积极性不是很高,投入的资金虽然同比没有下降,但人工管护的力度却严重不到位。(二)甘蔗品种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低。新台糖22和16号等当家品种(占总面积90%以上)在兴宾区种植时间已有十多年,逐渐退化,蔗茎变细,植株变矮,单产下降。(三)甘蔗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甘蔗连年种植,轮作很少,加上品种单一,造成甘蔗病虫害一年比一年重。(四)种蔗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与制糖企业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严重不适应。(五)蔗区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蔗地95%以上是旱地,受秋旱威胁大,甘蔗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单产偏低,总产波动幅度较大。三、发展蔗糖生产的一些建议。(一)国家把发展甘蔗生产提到与粮、棉、油同等的高度,对甘蔗种植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把种植甘蔗与粮、棉、油同等看待,给予同等的补贴扶持。(二)加大科技兴蔗力度,提高甘蔗单产。目前,兴宾区甘蔗单产和蔗糖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在全区大力推广甘蔗生产“六化”(即:良种化、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水利化、契约化)生产,实现甘蔗生产高产、高糖、高效节本的目标。一是良种化。全区甘蔗品种以新台糖系列品种为主,其中新台糖22、16号面积占总面积90 %以上,品种结构单一。今后几年内,要力争在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的引进、筛选、推广上有重大突破,重点推广种植自治区确定或批准的来宾市具有较高推广(试种)价值的甘蔗新品种(新品系),大力推广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逐年降低新台糖系列品种种植比重。二是机械化。机械深耕深松蔗地是解决甘蔗单产过低的既简单又经济的有效措施,也是旱区甘蔗栽培的主推抗旱栽培技术。在充分运用国家、自治区有关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建议各制糖企业对购买甘蔗生产机械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补贴,对实行机械深耕深松种蔗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机耕补助,用2-3年时间,使全区9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拥有量稳定增加,满足新植蔗85%以上深耕深松技术的要求。三是智能化。土壤化验是甘蔗生产智能化中一项关键性的技术环节,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壤化验室,配齐配全各种设备,为广大蔗农提供精确的施肥方案,全区每年要完成甘蔗智能化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以上。四是规模化。乡(镇)要尝试和鼓励农民将土地使用权进行合理流转、租赁,推进大面积连片种蔗,大力发展种植甘蔗专业户、专业村,确保农民种蔗与制糖企业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相适应。五是水利化。鼓励蔗农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利用高边田、旱田种蔗,有条件的地方可提水灌溉。全区每年要新增蔗区水利灌溉面积 2万亩以上。六是契约化。促成辖区制糖企业完善订单农业工作,按照平等、自愿、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在确定的糖料蔗区内与蔗农或者蔗农委托的当地村民委和蔗农协会签订糖料蔗收购合同,使松散型的契约关系变成严谨的契约化管理。通过合同化管理,确保制糖企业有稳定的蔗区和充足的原料蔗供给。(三)继续加大制糖企业反哺甘蔗种植业力度,推进蔗区基本设施建设。甘蔗种植业是蔗糖业“第一车间”,因此,为稳定现有蔗区和甘蔗面积,保证原料供给,完善制糖企业返哺甘蔗种植业机制,落实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使制糖企业在蔗区修路、引进良种、化肥和鼓励、扶持乡镇、村屯发展甘蔗生产方面的投入经常化,突出解决广大蔗农在发展甘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甘蔗生产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四)加强蔗区管理。由于甘蔗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