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名词解释 和简答题前二十个 不全.doc_第1页
环境名词解释 和简答题前二十个 不全.doc_第2页
环境名词解释 和简答题前二十个 不全.doc_第3页
环境名词解释 和简答题前二十个 不全.doc_第4页
环境名词解释 和简答题前二十个 不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污染 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环境生物效应 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3,污染源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4,污染物 是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5,生物净化: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物体的某些组织或功能,去除环境中已存在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使得环境得以净化。6,生物化学需(耗)氧量(简称BOD)表示在一定条件下(20),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分子氧的数量。单位为mg(氧)/L(废水)7,废水可生化性 是指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改变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和物理性能,所能达到的程度。8,菌胶团 是由细菌以及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9,污泥膨胀及类型(1)类型: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和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2)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丝状菌生长繁殖过快,菌胶团生长受到抑制,丝状菌伸出污泥表面之外,使得絮体松散、沉淀性能恶化、体积膨胀、污泥沉降体积及污泥体积指数均很高,称丝状菌性污泥膨胀。(3)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污泥中没有大量的丝状菌,含有过量的结合水,为90左右,是由于在污泥菌体外积蓄粘性多糖类而形成的。称为:水涨性污泥膨胀或菌胶团污泥膨胀。10,污泥沉降比(SV) 是指一定量曝气池中的混合液,静置30 min后,沉淀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表示。11,污泥容积指数(SVI) 是指一定量曝气池中的混合液,经30 min沉淀后,1 g干污泥所占沉淀污泥容积的体积,也称污泥指数,单位为mlg12,污泥负荷 将有机底物与活性污泥的质量比(FM),即单位质量活性污泥(kg MLSS)或单位体积曝气池(m3)在单位时间(d)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kgBOD),称为污泥负荷,用L表示。13,泥龄 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c也称泥龄。是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培养时间。14,剩余污泥 没找到解释15,生态系统污染:是指污染物的输入改变了原来生态系统的正常组分、结构和功能,导致系统有序性和稳定性的降低甚至丧失。16,污染生态系统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输入了生态系统并在数量上超过其净化能力时形成的生态系统。17,无机环境容量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在一定区域与一定期限内,保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无机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8,污染梯度:由生态系统包含的空间范围和污染过程的时滞效应共同决定。19,新型污染物:指确已存在,但尚无法规予以规定,而危害人类生命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物。20,生物转化, 有机物被微生物转化为无机物。25,生化呼吸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耗氧量为纵坐标做的曲线。26,内源呼吸线:当细菌进入内源呼吸期时,呼吸耗氧速率是恒定的,此时,耗氧量与时间的关系呈直线关系这一直线称为内源呼吸线。29,投配率:即每天所投加的湿污泥体积占消化器有效容积的百分数。30,有机负荷:指每日投入池内的挥发性固体的质量与消化池内挥发性固体的比,即kg/(m3d)。31,容积负荷:指l m3消化池容积每日投入有机物(挥发性固体 VS)质量,即kg/(m3d)。32,表面负荷:如果沉淀池沉降区的表面积为A,处理水量为Q,则Q/A称为表面负荷,以q0表示,其单位是m3/m2h。34,阻力截留 当废水流过滤料层时,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层滤料的空隙中,从而使此层滤料间的空隙越来越小,截污能力随之变得越来越高。结果逐渐形成一层主要由被截留的固体颗粒构成的滤膜,并由它起主要的过滤作用。这种作用属于阻力截留或筛滤作用。35,过滤周期:从过滤开始到结束延续的时间(又称工作周期)。36,反冲洗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滤池面积所通过的反冲洗水量称为反冲洗强度,通常用q表示,它的单位是L/(m2s)。37,不均匀系数:D80与D10的比值就称为滤料的不均匀系数,以K80表示。 D80表示能使8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38,有效直径:是指能使1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以D10表示,单位是mm。39,挂膜:将生物膜引入新投入运行的填料上,称为挂膜。40,回流缝:简答题1,新型污染物的特点:(1)当发现时,已经产生有害效应,并以进入到各种环境介质如土壤、水体、大气中;(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环境中难以生物降解;(3)在生态系统中富集和食物链转移;(4)在全球范围内分布。2,污染物在水中的转化过程污染物的转化主要指污染物在水体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光化学和生物学作用。通过此等作用,污染物改变了原有的形态或分子结构,以至改变了污染物固有化学性质、毒性及生态学效应。水体中有机物的自净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 化学氧化分解,数小时;第二阶段 生物化学氧化分解,数日;第三阶段 含氮有机物的消化过程,数月。3,海洋微生物的特性生活在海水中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耐盐、嗜冷、耐高渗透压和耐高静水压力的种类。常见的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弧菌属、黄色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及芽孢杆菌属等。4,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参与酶的构成和酶的激活,影响酶的活性。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参与激素及其辅助因子的合成,与内分泌活动密切相关。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5,生物选择元素的规则:(1) 丰度和生物利用度生物选择自然界中存在较丰富的元素,人体内的常量元素都是海水中最丰富的元素。大多数生物选择钙的碳酸盐或磷酸盐作为构成内、外骨骼的材料,正是利用这两种盐的难溶性以及较高的丰度。酶所依赖的金属中,常见的是铁、钼、铜和锌,它们在海水中都有一定的浓度可被利用。(2) 基本适宜性自然界中以某种金属元素组成氧化还原酶时,即利用了金属离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与其价电子数、最佳配位数、配体和氧化还原系统的电位有关。此规则主要能从热力学上阐明某元素的简单化合物是否适宜完成某种功能。(3) 有效性和特异性特异性:被选用的元素与生物大分子结合成某种特殊形式去完成功能,离开这种特殊形式就不能发挥作用。例如,血红蛋白的生物功能是在血液里结合氧分子和释放氧。它依靠了大分子中的Fe2+离子。如果没有特殊蛋白质与其结合,Fe2+ 离子遇到氧分子时只会被氧化,不能可逆地结合和释放氧。有效性:选择铁作为人体的氧载体血红蛋白的活性金属,与蛋白的演化有关,这一特定结构保证了它的活性或有效性。有些生物选择钒或铜,是由于该生物大分子在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蛋白质之故。6,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的逐级效应过程7,活性污泥系统三要素:泥、水、气泥:通过排泥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微生物的量。气:通过曝气,控制曝气池内的溶解氧。 水:通过均质匀量进水,提供营养,满足生物生长。8,构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条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1)细菌:异养型原核细菌(107108个/mL)。假单胞菌属(在含糖类、烃类污水中占优势)。产碱杆菌属(在含蛋白质多的污水中占优势)。细菌结合成菌胶团的絮凝体状团粒。(2)真菌:微小的腐生或寄生丝状菌(3)原生动物:鞭毛虫,纤毛虫等。通过辨认原生物的种类,能够判断处理水质的优劣,它是一种指示性生物。原生物摄食水中的游离细菌,是细菌的首次捕食者。(4)后生动物:主要是轮虫,它在活性污泥中的不经常出现,轮虫的出现是水性稳定的标志。后生动物是细菌的第二捕食者。9,产硫化氢的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反硫化细菌,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二是,异养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硫化物时,释放硫化氢。下水道中淤泥,其中的厌氧菌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使维修工中毒和窒息死亡。每年陆地有机质腐烂分解而产生的硫化氢有11.2107吨。大气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是微生物。微生物产生的硫化氢要比工业产生量大得多。10,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蛋白质的微生物(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好氧细菌粘细菌、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厌氧细菌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放线菌链霉菌属。真菌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半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11,降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好氧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好氧芽孢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兼性厌氧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厌氧菌:腐败梭状芽孢杆菌、生孢梭状芽孢杆菌。此外,还有曲霉、毛霉和木霉等真菌以及链霉菌(放线菌)12,生物对金属转化的特点 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的转化,主要是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用。3、汞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环境中的无机汞有下列三种形式存在:Hg22+、Hg2+和Hg0。1、1、汞的氧化和还原在有氧条件下,某些细菌,如柠檬酸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使元素汞氧化。另外有些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使无机或有机汞化物中的二价汞离子还原为元素汞。酵母菌也有还原作用,在含汞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落表面呈现汞的银色金属光泽。1、2、汞的甲基化无论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都可能存在能使汞甲基化的微生物。如:有产甲烷菌、荧光假单胞菌、草分枝杆菌、芽孢杆菌等;真菌中有粗糙链孢霉、黑曲霉以及酿酒酵母等。汞的生物甲基化往往与甲基钴氨素有关。(把甲基转移给汞)甲基钴氨素是钴氨素的衍生物。钴氨素即维生素VB12,是一种辅酶,许多微生物细胞都含有。甲基钴氨素中的甲基是活性基团,易被亲电子的汞离子夺取而形成甲基汞。甲基钴氨素(或许还有其他产甲基的媒介物)把甲基转移给汞等重金属离子后,本身成为还原态( VB12-r)。含甲基汞的微生物:鱼:鱼体表面粘液中有许多含甲基钴氨素的微生物,把无机汞加入这种粘液,检测到无机汞被甲基化了。动物肠道:大鼠肠道里的微生物也含有甲基钴氨素。把大鼠盲肠的内含物与HgCl2放在一起,在试管里HgCl2转变成了氯化甲基汞(CH3HCI)。从大鼠肠道里分离出的细菌中,大肠杆菌也有甲基化作用。粪便:从人粪便中分离到的各种细菌,大多也能使无机汞甲基化。汞的甲基化过程在环境中可自发进行能降解甲基汞的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形成甲基汞的同时进行着脱甲基作用。在天然水体的沉积物中,甲基化和脱甲基化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环境中甲基汞浓度维持在最低水平。但是,在有机污染严重、pH值较低的环境中容易形成和释放甲基汞。一是甲基汞溶于水,为鱼贝吸收而浓缩;二是甲基汞逸出水体,进人大气,污染扩大。2、砷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砷: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两性元素,秉性活跃,俗称类金属。它是高等动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其他微量元素一样,砷有严格的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砷有利于机体生长和繁殖,过量则有毒性并致癌。元素砷,不溶于水和强酸,几乎无毒。砷的有机、无机化合物有毒,As3+毒性大于 As5+。砒霜的是三价砷化物As2O3。2、1、砷的氧化和还原A 使亚砷酸盐氧化为砷酸盐的微生物假单胞菌、黄单胞菌、节杆菌、产碱菌等能氧化亚砷酸盐为砷酸盐,使之毒性减弱。微生物使湖泊中亚砷酸盐氧化为砷酸盐的这种活性,是生物能够生存的主要原因。土壤中也存在砷的氧化。当施入亚砷酸盐后,三价砷逐渐消失,而产生五价砷。B 使砷酸盐还原为亚砷酸盐的微生物有些细菌:如酵母菌、小球藻等,可使砷酸盐还原为更毒的亚砷酸盐。海洋中的细菌也有这种还原作用。尽管认为As5+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形式,实际上海水中三价砷很缓慢的氧化。2、2、砷的甲基化能转化无机砷为甲基砷的微生物细菌:如甲烷杆菌和脱硫弧菌;酵母菌如假丝酵母;霉菌如镰刀霉、曲霉、拟青霉都能转化无机砷为甲基砷。砷化物加到颜料中色彩特别鲜艳。含砷壁纸,使人中毒。经研究,致命因子是在墙壁纸上生长的霉菌的代谢产物三甲基砷,是一种挥发性的、有大蒜气味的剧毒物质。土壤里也发生砷的转化,用砷化物作为杀虫剂和除草剂,对农民存有潜在危害。砷的生物甲基化中,甲基供体也是甲基钴氨素。13,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污泥膨胀的措施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1)、丝状菌:是主要原因。(2)、有机物: 废水中碳源含量多且以糖类为主时,发生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含量多时,易发生丝状菌膨胀;(3)、溶解氧浓度:曝气池内溶解氧低于0.72.0 mgL,适宜丝状菌生长。(4)、营养条件:一般细菌营养为:BOD5:N:P = 100:5:1。当BOD:N及BOD:P很高时,特别是N不足时,适宜丝状菌生长。(5)、pH值:酸性环境(pH=4.56.5) 适宜丝状菌生长;中性环境(pH=68) 适宜菌胶团生长。(6)、BOD污泥负荷:当高于O.5kgkg(MLSS)d时,适宜丝状菌生长。控制污泥膨胀的措施A 保持曝气池溶解氧在2mgL以上;BOD污泥负荷在O.2O.3kgkg(MLSS)d为宜。B 凝聚和杀菌 添加铁盐(FeCl2 550mgL)。铝盐(10100mgL)。氯(1020mgL)。H2O2 (40200mgL)。前两者连续添加,后两者间歇添加。C 调整pH值。D 调整营养配比投加含氮化合物。14,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的特征有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