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5 华罗庚 第一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5 华罗庚 第一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5 华罗庚 第一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5 华罗庚 第一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罗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2、体味传主一生中无数闪光点中的几个,把握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 3、从小标题入手,列出人物简历表,突出典型事件。【学习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30-37页内容,对生字生词、文章结构和行文思路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通读全文,列出华罗庚的主要经历以及主要成就。主要生活经历: 主要成就: 2、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3、除了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华罗庚的身上还具有新旧交替时代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4、文章有几处嵌入了华罗庚的诗词?这些诗词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 二、知识梳理1、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人,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按丘成桐的看法,他很厉害,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另两个人是陈省身和冯康。2、基础知识字音:华罗庚(gng)华:hu同“花”, hu姓,华山hu中华。蜚(fi)声 署(sh)名 苏家驹(j) 扉(fi)页 勤能补拙(zhu) 怠(di)慢 吴筱(xio)元 一拐一瘸(qu) 怜悯(mn) 停滞(zh)不前 金瓯(u) 鹯(zhn) 褒(bo)奖 追溯(s) 商榷(qu) 置若罔(wng)闻 出类拔萃(cu) 追溯(s) 万顷(qng)田字形:骀荡包罗殆尽怠慢追溯朔风塑造赞赏备至勇气倍增出类拔萃纯粹鞠躬尽瘁名誉誊写金瓯呕吐讴歌沤肥瘟疫扉页瘸停滞商榷拂拭扼要词语: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怠慢:冷淡。蜚声:扬名。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备至:完全,到了极点。金瓯:金属的盆盂之类,这里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商榷:商讨。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运筹学: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从实以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三、预习自测1、通读全文,列出华罗庚的主要经历以及主要成就。主要生活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25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贫困而失学; 18岁时,与吴筱元结婚,后染病而导致终身残疾; 1932年秋季,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并研究数论; 1936年夏天,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5年下半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 1946年秋天,应邀访问美国;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同年3月16日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1979年,再次访问英国;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6年夏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得出着名的“华氏定理”,其间他写了18篇论文,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 1941年,完成第一部着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一书; 1946年秋天,访问美国,其间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 1955年国家建立科学奖励制度,1957年1月华罗庚获得一等奖,得奖的论文题目是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 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统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后出版优选法平话和统筹法平话; 1963年,华罗庚与万哲先合着出版典型群一书。2、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这个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三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的算题(卓越的数学天分)、“罗呆子”的绰号(刻苦自学的情形)、可怕的伤寒症(选择数学作为人生目标的过程)。3、除了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华罗庚的身上还具有新旧交替时代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国难当头,悲愤至极;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数学下乡,造福于民;光荣入党,欢欣鼓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文章有几处嵌入了华罗庚的诗词?这些诗词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词突显出华罗庚勤奋努力、拼搏进取、献身科学、爱国爱党的一面。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1、“伯乐识马”是人所共知的经典故事,作者在一开头就写这个故事,用意何在? 一方面表明19岁的华罗庚具有非同寻常的数学才能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为下文埋下伏笔。华罗庚的才华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成为“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青年学者。此外,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思路小结: 结构和内容上出现特殊的地方,就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关注的地方。 探究2、文章开头部分有何特色? 文章开头可视为一引子,堪称凤头。文章开篇就写上海科学杂志(自然科学的权威杂志)刊登了华罗庚(年方19岁,名不见经传的后生)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引起清华大学(最高学府)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学界泰斗)的重视,要请他到清华去。这种写法,奇崛不凡,先声夺入。 还值得一提的是下文多处和这个开头呼应。一是“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部分的结尾,“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二是“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开头部分,“1932年秋季的一天,熊庆来派人拿着照片到北平火车站把华罗庚接到清华大学,把他安排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第三点,与熊庆来发现华罗庚相映成趣的是,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他接到陈的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思路小结: 万事开头难,文章也一样。因此,一个好的开头,自然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开头要么开门见山,要么犹抱琵琶半遮面。另一方面,为使文章紧凑,下文也常与开头形成呼应。 二、总结整理 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署名/庶民 智叟/发馊 挣扎/包扎 b.坎坷/勘误 瘟疫/紊乱 停滞/稚嫩 c.扉页/蜚声 金瓯/讴歌 矩形/距离 d.绰号/戳穿 会计/市侩 追溯/朔风 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sh/sh,su/su,zh/z。 b项,读音依次为:kn/kn,wn/wn,zh。 c项,读音依次为:fi,u,j/j。 d项,读音依次为:chu/chu,kui,s/shu。 答案:a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添上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是冬天,华罗庚 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 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 这样伸着,右手 在不停地写a.不管 依然 就 仍 b.尽管 仍然 只好 还 c.不管 仍然 只好 仍 d.尽管 依然 就 还 解析:不管:连词, 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之呼应。尽管:连词, 表示姑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