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_第1页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_第2页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_第3页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_第4页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歌写作的美学压力张学昕汉语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学品质和个性。这种语言本身质地的优越,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我们的“文言文”,还是自“五四”以来开始的“白话文”,汉语方块字的表意方式,所蕴藏的巨大阅读弹性和意义能指空间,在文学的虚构和非虚构世界里,都尽显汉语写作的无穷魅力。虽然从表面上看,从古至今的汉字,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异。但在诗歌写作的悠长历史当中,精美的汉语美学传统,包括起伏跌宕的叙事和“起承转合”的抒情节奏,叠加丰富的意象、隐喻结构,时空交错的超验性呈示,对我们今天的汉语诗歌写作来说,无疑造成了表意上的压力。我常想,为什么一两千年以前,从汉代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苏东坡等大诗人的经典篇章,无论其中有多么复杂、丰沛的情感和深邃的精神、思想,都能够用简洁、清晰、晓畅的文字得体地表现出来?古老汉字的内在活力与动力,在想象性的结构空间里,凸现着无限的张力,而许多当代诗人的诗歌,尽管也竭力地去追求“诗如画、诗如话”的境界,却为何常常给我们拗口、晦涩、平庸或“口水诗”的感觉呢?我们姑且不谈诗歌所应该承担的精神性、使命感、命运感,那么诗意的力度、气度和长度,它应有的广阔性、文化气质,一定是发乎心灵又超越内心的,而我们的诗歌为何总是难以摆脱俗世和琐屑的纠缠呢?实际上,我们能充分地意识到,语言本身,或者说诗歌语言,千百年来并无大的差异,但当代诗歌的语言体貌、诗风境界却与古代诗歌相去甚远。我们这个时代的汉语诗歌写作,虽说没有完全失去精神的重心,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写作和阅读的双重粗疏、仓促和低质量、低水准、无节制的行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表征。我们可以考虑,将诗歌的这种普遍的症候归结为一个时代道德、情感立场的倾斜,但恐怕更是灵魂的焦灼和美学精神的缺失。一句话,来自于伟大汉语诗歌传统的美学力量,构成了今天写作的内在精神和表意形式的多重压力。那么,这其中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人杨炼说:“相对于更侧重形式变革的古代和西方,当代中文诗的写作来源不纯现实太沉重太逼人了这正衡量着诗人的质地:你有多大的能力,能把它转化成纯粹的形式?”我认为,杨炼发现了汉语诗歌写作的贫血状态及其主要原因。在这里,一个永远也无法忽略的问题,就是诗人与现实的关系。严格地说,诗人的精神层次和思想水准,决定了他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和存在的判断,没有精神性内涵和充满历史感、时代感的丰富思想,仅仅追逐形式和技术,其诗歌写作也将是没有美学根基和文化品位的空虚、乏力的实验而已。(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具有独特的美学品质和个性,这种语言本身质地的优越,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B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中汉语方块字的表意方式蕴藏着更大的阅读弹性和意义能指空间。C在诗歌写作的悠长历史当中,汉语美学传统包括叙事和抒情以及丰富的意象等。D汉语在古代诗歌文本中形成的美学传统,对当代诗歌写作造成了表意上的压力。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人的经典篇章,能以简洁、清晰、晓畅的文字得体地表现复杂、丰沛的情感和深邃的精神、思想。B许多当代诗人的诗歌,尽管也竭力地去追求“诗如画、诗如话”的境界,但是,难以达到古代诗歌的高度,常常给我们拗口、晦涩、平庸或“口水诗”的感觉。C诗歌所应该具有的诗意的力度、气度和长度,它应有的广阔性、文化气质,一定是发乎心灵又超越内心的。D诗歌语言在这千百年间并没有改变过,但当代诗歌的语言体貌、诗风境界却与古代诗歌相去甚远,总是难以摆脱俗世和琐屑的纠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语言体貌、诗风境界等方面。B当代诗人,面对着古代诗歌传统的美学力量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构成了今天写作的内在精神和表意形式的多重压力。C诗是内在精神和外在表意形式间有机而强力的结合,缺乏任何一方面,诗歌都是苍白无力的。D诗人的精神层次和思想水准,决定了他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和存在的判断,当代诗人普遍表现为没有美学根基和文化品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心中常存一份敬畏袁岳中庸认为,一个人想要做到诚信,就必须在内心中有所敬畏。因此,南宋思想家朱熹才会在对中庸的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讲的是个什么道理呢?实际上,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心中应该常常存有一份敬畏。有人会问,常存敬畏之心,那么到底敬畏什么呢?所谓敬畏,指的是人们对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律,所应保持的一种敬重与畏惧之心。之所以要对这些事物保持敬畏,是因为只有它们,才能让我们明白自身的渺小和不足,帮助我们自觉地反思,约束自己的行为。落实到这里,就是它们能帮助我们做到真正的诚信。实际上,在我国,常存敬畏之心是一个很优良的传统。在儒家看来,人们应该“敬天命”“畏圣人”;在道家看来,人们应该对自然规律保持强烈的敬畏感。这些思想和学说,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化了人心,同样也拓宽了人们的胸怀、视野。正是在这些思想学说的影响下,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真正拥有敬畏之心的贤能之人。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的文字光照千古,流芳百世。可是,他每次在写好一篇文章之后,都会“用思甚苦”地仔细斟酌。对此,欧阳修的妻子很不理解:“你这么辛苦干吗,难道你还担心受到先生的责罚?”欧阳修笑着答道:“我不是怕先生责怪,而是担心后生嘲笑啊!”实际上,欧阳修的担心和害怕,就是一种敬畏之心。因为他知道,文章会对世风人心产生很大的影响。越是名人写的文章,越要注意遣词造句。欧阳修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文章没写好,会损害社会的善良风俗。不仅仅是欧阳修,近代大学者胡适先生,写文章也常存一份敬畏之心。胡适曾对人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而李宗仁则对胡适在写文章上的态度印象十分深刻,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其实,胡适不是爱惜自己的笔,而是跟欧阳修一样,担心自己的文章会破坏世风人心。贤能之人的敬畏之心,还体现在艺术领域,显示了艺术家们的优秀品德。据说,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对自己书法作品的保存十分谨慎。据知情人透露,梁先生在自己的一生中,创作了将近3万件的书法作品,几乎每件都称得上珍品。可有意思的是,梁先生却绝少在这些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印章。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胡适认为:“因为梁氏成名太早,他知道他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所以他连个小纸条也不乱写。”由此可见,梁先生对艺术,是存了一份敬畏之心的。(选自共鸣,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前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想要做到诚信,就必须在心中有所敬畏。这一观点,最早是南宋思想家朱熹在对中庸的注中提到的。B“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就是告诫人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心中应该常常存有一份敬畏。C常存敬畏之心,这里的敬畏,其实指的是人们对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律所应保持的一种敬重与畏惧之心。D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律,让我们明白自身的渺小和不足,帮助我们自觉地反思,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要对这些事物保持敬畏。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常存敬畏之心,会让我们的胸怀更加宽广,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而且能帮助我们做到真正的诚信。B在儒家看来,人们应该“敬天命”“畏圣人”,这其实就是常存敬畏之心的一种体现,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很优良的传统。C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每次写好一篇文章之后,都会“用思甚苦”地仔细斟酌,他不是怕先生责怪,而是担心后生嘲笑。这也是怀有敬畏之心的表现。D近代大学者胡适先生写文章本来可以“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可因为心存敬畏,所以把速度控制得“极慢极慢”。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和道家关于“敬畏”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教化人心,拓宽人们的胸怀、视野等影响,使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真正拥有敬畏之心的贤能之人。B文章会对世风人心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越是名人写的文章,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