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doc_第1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doc_第2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doc_第3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 刘翠豹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现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方剂组成黄芪四两 生当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二、立方依据王清任以“补阳还五”为方剂名称,与其提出的“元气”理论密切相关。他形象地将人一身之元气设定为“十分”或“十成”的整数,若平均横向分配,则左右各有“五分”;若平均纵向分配,则上下各有“五分”。在生理状况下,元气充达全身无处不到,人“手握足步,头转身摇,用行舍藏,全凭此气”。而在病理情况下,元气稍有亏虚,即可导致人体机能减退。当其亏虚程度较轻时,因难以察觉而易于造成人的疏忽;当其持续出现亏虚并达到一定限度时,诸多疾病就会因此而发生了。王氏认为,这一限度为人体全部元气(十分)之一半(五分),是“半身无气”的结局。因元气亏虚如此之甚,治疗决不可墨守“病属于虚,宜治以缓”的常规方法,而应抓住时机以峻补立法,迅速应用大补元气的方法使周身元气得以恢复。所以,所谓“补阳还五”实际上就是补足人身“十分”元气之意。三、方解从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即可看出,该方“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补气以活血”。方中以重剂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以起痿废;伍以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赤芍等活血通络以疗不仁。方中药物以气运血,气血互用,气足血活,元气复来,用药比例及配伍方法十分科学。四、药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水煎液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明显抗凝血及抗体内血栓形成作用,对脑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能持久增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加速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对脑水肿及并发的脑功能紊乱有一定纠正作用,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肯定。同时,还有一定的温和降压作用。五、临床应用体会1、要正确把握临床适应症,做到方随证出,药性相符。补阳还五汤主要应用对象为辨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的中风后遗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具体操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应在中风恢复初期,即脑水肿症状解除,病情相对稳定时使用。一般为病后两周左右。近期血压基本正常,或虽见血压偏高,但辨证不属肝阳上亢及风、痰、热、瘀等实证者。患侧麻木不遂,健侧亦见麻木无力者。患侧肢体水肿,下肢尤甚者。常自觉头轻脚重,似晕非晕,下肢沉重如捆绑重物,动则尤甚者。兼证或见卫阳不固之畏风自汗,或见脾胃气虚之纳呆便艰,或见心肺不足之心悸胸闷,或见气血两 亏之面苍不华者。舌紫而胖或舌淡而胖,舌边或见齿痕,舌面或有瘀点或瘀斑,舌下脉络淡紫粗长怒张,舌苔白或苔白而腻者。脉缓大或涩弱,或患侧脉弦大,健侧脉弦缓或沉弦者。2、关于黄芪的用量。方中君药黄芪的用量要适宜,要突出补气活血的治疗特点,用量宜大但不应太过,应考虑到连续累积的治疗过程,同时结合患者气虚的程度及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权衡用之。在一般情况下,黄芪的用量应控制在3060克之间。如气亏程度较甚,同时又无其它禁忌症时,可逐渐增加剂量至60克以上,但连续用量不宜超过120克。这是因为用量过少,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会贻误良机,丧失使患者肢体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若连续超剂量使用,则可因患者病后无力运化而导致气机壅滞,轻则影响患者正常的食欲,重者可导致湿热内生,痰浊壅滞,反而会分化治疗的主攻方向,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同样不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3、要辨证的看待和应用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后遗症的病人中,辨属气虚血瘀者的占30%40%,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并不适合补气活血,尤其是峻补元气之法治疗,所以补阳还五汤虽为中风半身不遂所设,切不可不加辨证盲目地应用。还有一种现象是,多年来好多医生认为高血压即辨属肝阳上亢型,认为黄芪有升压作用,所以也不敢用补阳还五汤,这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是辨属气虚血瘀的中风后遗症,不管血压高低,均可大胆使用补阳还五汤。4、应用拓展。中医有句话叫“异病同治”,补阳还五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