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运行方式.doc_第1页
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运行方式.doc_第2页
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运行方式.doc_第3页
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运行方式.doc_第4页
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运行方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运行方式一体化氧化沟系指将船形二沉池设置在氧化沟内,用于进行泥水分离,出水由上部排出,污泥则由沉淀船底部的排泥管直接排入氧化沟内。由于二沉池直接建在氧化沟内,因此一体化氧化沟省去了污泥回流系统,且占地少,运行操作非常简单。安阳市豆腐营工业区污水集中控制工程采用水解接触氧化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工业废水,设计规模22104m3/d(一期为12104m3/d),并于1995年通过国家环 保局组织的验收。该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为多斗式结构,每斗有一根排泥管与氧化沟相通,船长24m,宽7m,有效水深12m,实际有效容积202m3,设计处理水量为250m3/h,静态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48min。 1 实际运行状况 实际运行中,先后采用了两种运行方式: 1.1 反向进水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氧化沟内水流方向为AB,沉淀船内水由D点溢流进入船内,采用淹没式整流墙整流,水流方向为DC,与氧化沟内水流方向相反。当连续运行时,沉淀船内几乎没有沉淀发生,出水中携带的污泥浓度与沟内浓度一样,沉淀船内仅在进口不远处有清水区,而在出水区则完全没有了清水区,成为泥水混合液,起初以为是排泥管堵塞所致,清理后情况仍未有改观。 1.2 正向进水在反向进水无法运行时,有关专家建议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并最终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运行方式。氧化沟内水流方向仍为AB,沉淀船内水流方向为CD,进沉淀船的水由船头流入进水槽内,由槽底17个20cm20cm的进水孔进入沉淀船,底部加了折流板,并在船进水区加设斜板,使进水区域内船与沟相分离。这种运行方式基本上能稳定运行且污泥也不会大量流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沉淀船上部存在10cm深的死水区,若长时间运行,其表面易滋生一层绿藻,有时会积聚一些腐泥。 2 讨论 现就上述两种运行方式用水力学原理作近似分析(见图3)。对某一漏斗i而言,污泥能否排入到底孔中去,关键取决于漏斗上下的测压管水头差。由于进水口的整流作用,船内i点的测压管水头基本等于水深;在11断面,测压管水头则取 决于11断面至i点之间的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的大小,i点越靠近下游,局部和沿程的能 量损失越大,测压管水头损失也越大。用伯努利方程近似描述的话,本工程中Zi0,则有下式成立:Pi/=H-hw1-i+(v12-vi2)/2g(1)若Pi/h,则水流从沉淀船流向底孔,排泥通畅。 对反向进水的运行方式(见图4)而言,沉淀船出水区域为2-3之间,如想不使水流从底孔向沉淀船内流动,则须有下式成立:H-hw2-3+(v12-v22)/2gh (2) 实际运行中,v10.26m/s,H-h0.05m,由于1-2之间阻力很小,2-3之间的能量损失也可忽略不计,hw2-3只计局部损失,经计算近似有:v21m/s (3)由于氧化沟内流速较低(0.26m/s),在没有特殊装置及外加动力的情况下,流速由0.26m/s 提高到1m/s几乎不可能。因此,这种运行方式势必造成氧化沟内水流在出水区内由底孔进入沉淀船,形成冒泡区域,造成污泥流失,沉淀船起不到泥水分离作用。 对正向进水的运行方式而言,出水区域位于沉淀船尾部,由于局部和沿程的能量损失已达到最大值,因此漏斗底部的测压管水头损失也达到了最大值,底部压能变为最小,使 船内污泥排放条件变为最优。同时,由于在进水区域加设了斜板,基本消除了沉淀船内的“ 冒泡”区域,使得沉淀船内水流保持平稳状态,大大提高了沉淀船的泥水分离效率,固液分 离率达到99%以上,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标准。4 结论沉淀船排泥是否通畅,关键取决于排泥斗内、外测压管水头差,若沉淀船排泥斗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则排泥通畅;反之,则造成泥管堵塞,泥水难以分离。反向进水的运行方式(图1所示),在无特殊装置及外在动力条件下,实践证明无法正常运行.J正向进水的运行方式(图2所示),满足了沉淀船污泥回流至氧化沟所必须的外部水力学条件,取得了稳定可靠的运行效果。一体式A/O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中国,石化行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污大户,实现污水净化回用具有社会、经济、环保的多重效益,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桑德公司将污水处理高新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引入石化废水处理领域,就石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回用作为工业用水补充水,寻找彻底解决石化炼油废水达标排放并污水资源化的更加经济、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开发研究了一体式A/O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为石化行业污水处理与回用提供一条全新的解决方案。一体式A/O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组合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与A/O法脱氮处理工艺的优点,克服了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在出水方式上的局限性,以超滤或微滤膜组件代替二沉池,实现污泥与净化水的固液分离,同时维持生物反应器内的高生物量。膜的过滤作用,使生物处理的效果进一步强化,系统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对难降解有机物和氨氮去除率高,出水水质远远优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低BOD、SS和菌类。炼油废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回用水的指标要求,即:COD20mg/l,NH3-N1mg/l,SS15mg/l,油0.5mg/l。利用一体式A/O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体处理流程为: 同传统工艺比较,充分体现了其低投资、占地省、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投资效益比。投资省一体式A/O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高,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池容比传统A/O池容减少125%;膜生物反应器以超(微)滤膜组件代替传统生物处理中的二沉池,省去了二沉池系统,处理分离效率高,出水低SS、BOD5,水质好,无需混凝、过滤等后处理工序;泥龄长,剩余污泥产量低,污泥处理工艺的占地少。与传统A/O法相比,整个工艺流程减少占地约60%,总投资总额减少15%。运行管理方便,成本低一体式A/O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采用膜过滤的出水方式,出水与污泥性状好坏无关,因而出水水质稳定,日常维护量少;生物反应器内截留的生物量高,污泥负荷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系统稳定性高;因泥龄长,反应器内无需污泥回流,污泥产量少,后期处置费用低。因此运行管理十分方便。一体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