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的多义项英译.doc_第1页
浅谈“包”的多义项英译.doc_第2页
浅谈“包”的多义项英译.doc_第3页
浅谈“包”的多义项英译.doc_第4页
浅谈“包”的多义项英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包”的多义项英译齐永丽作者简介:齐永丽(1980-),女,河南漯河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英汉对比。(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36)摘要: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转喻及意象图式等对字词的基本义进行的扩充和延展极大丰富和扩大了字词的内涵和外延。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讲,对于有多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义项的多义词,如何进行确切的翻译呢?本文试从语言的可译性,一词多义的深层原因为前提对汉字包的多义项进行英译,并从“包”的多义项英译结果来窥探由此体现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关键词:可译性,一词多义,多义项英译The study on the polysemous English translations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包”Qi Yongli(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310036)Abstract: The language phenomenon of polysemy exists universally in many languages. and the word meaning is extended by Metonymy and Metaphor and also Image Schema. And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how to translate the word which has many different but co-related meanings? this paper try to translate the Chinese character “包” which has more than ten different meanings from the angels of the translatability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reason of the polysemy formation and also try to find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language reflected by the polysemous translation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包”.Keywords: translatability polysemy polysemous translation一、语言的可译性翻译是不同语族进行沟通的基本手段,通过翻译,不同的民族能够相互了解,进而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荀子曾在正名篇中对翻译进行过论述:“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一相期也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意思是说,人类既然同类,而又具有同样的感觉,人们的五官接触万物所抽象出来的特征自然也无不同,以物比物,特征相似的也都相通,于是相约形成共同的概念,人类的概念都可以对应万物加上了名称,这是依照汉族的习惯,其他不同的民族,应该依照这些名称,委曲地找出它们对应的名称来,这样就可以交流了。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而思维则具有人类的共性,惟其具有民族特点,所以各个具体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是不同的,惟其具有人类共性,所以通过语言的翻译,不同民族是可以相互交流的。语言的可译性是其基本的特质,语言在不被翻译的情况下就具有这种可译性。 进一步解释就是,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化,无论它和别的语言文化有多大的差异,它本身具有被别的语言和文化理解的可能性。 肯定这种可能就是肯定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翻译是一个综合的应用过程,它主要包括译者对文本含义的认知和解读,以及对译入语的驾驭能力等,翻译需要激活译者的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和知识积累等,使它们能在共现的语境中最大限度地为正确转换为目的语发挥应有的效能。但实际从事过翻译实践的人们或许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比较难译的词不一定都是大词或不常见的难词,而是较常用的小词,它们在不同的上下文里有不同的意思、用法、译法,甚至拼法。傅雷曾说,谈到翻译,我觉得最难应付的倒是原文中最简单最明白而且最短的句子。要传达原文的语气,使译文也有相同的情调,气氛及神韵,在我简直办不到。因为翻译的现实情况是两种语言的不对应,尤其是不完全的对应,大量存在。要想通过对原文和原文作者的模仿和转换来展现语言的可译性,译者就要潜心挖掘词汇或短语的深层信息,在不对应即不可译性处寻求转换,展现原文的可译性。对于多义词来说,由于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深入了解其各个义项对于翻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包的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意义。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其历史演变,词义可分为本义和延伸义,前者指词汇的原义,一般来说是具体的、人类最初认识事物的意义;后者指的是从原义派生出来的词义。人类最初在给予某事物命名的时候是任意的。在人类经验包括身体经验基本范畴和基本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认知模式如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和文化模式建构起来的概念,依附于语言符号而获得意义。但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进一步认识以已知的的事物词汇为基础的,有些概念会不断扩充而抽象化,有些概念会不断缩小而专业化,于是赋予旧词以新义,这就导致了符号意义的拓展和延伸,即产生了一次多义现象或多义词。由于多义词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词义的拓展就不再具有任意性的特征。因此词汇的延伸义与人类认识世界和人类与外界互动是密切相关的,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它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从某种程度上讲,词汇意义的延伸具有相对的无限性。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2004:110)曾指出,“语言的产生不是一种在很久之前某个时候就全部产生,而后就完全终止的现象。相反,迄今为止,人只要需要,他就有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通过选择适合于思想并为这种思想所特具的声音来创造新的独特的词汇。”人们通过对已知事物的理解,发现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或人们在理解这些相关事物时具有主观上的相似性。当人们在运用已知词汇对新事物、新观念或新经验命名时,这种命名运用了语言经济性原则,填补了词汇的空白,使词汇意义得到了扩展。如汉字“包”,根据新华字典2005版对其的解释,包共有十二个义项:包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如:书;饺子。(儿)包好了的东西。 如:药;邮。 装东西的口袋。如:书。量词,用于成包的东西。如:两大米;一衣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如:腿上起了个。毡制的圆顶帐篷。如:蒙古。围绕,包围。如:兵分两路过去。容纳在里头。如:含;罗。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如:片儿。担保。如:你满意。约定专用。如:车。 姓。如:拯。包的十二个义项中有为动词词性,为名词词性,为量词。根据曹先擢,苏培成编著的汉字形义分析字典中对包的形义解析,包为象形字,篆文像胎儿在胎衣内。说文包部:“包,像人怀妊。”本义指胎衣。因为胎衣包裹着胎儿,引申为裹。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之。”毛传:“包,裹也。”有裹引申为包容。晋郭璞江赋:“总括汉泗,兼淮湘。”由包容引申为总揽。汉书贾谊传:“举宇内。”由总揽引申为担保。元佚名陈州粜米第二折:“你没事便了。”鲁迅药:“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好!”又引申为约定专用。老舍骆驼祥子:“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车。”由胎衣引申为名词,指包好了的东西。后汉书杨由传:“五官橼献橘数。”骆驼祥子:“然后他把这件无领无纽的单衣斜搭在身上,把两条袖子在胸前结成个结子,像背袱那样。”包袱是鼓起来的,疙瘩也使鼓起来的,引申为疙瘩。老舍四世同堂偷生:“高弟一脚的露水,衣服被花枝挂破了好几个口子,头上一个,头发也碰乱了。”由此分析可见:其最初的基本义为是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义项是临近原则在起作用,由义项转喻而来,义项则是由义项隐喻而来,是相似性在起作用。义项由义项转喻而来,当然这其中也有意象图式的成分在里面,由小的装东西的容器扩展到大的住人的大容器。义项则各自由义项隐喻形成,义项是由义项转喻形成。至此,一张复杂的语义网络由隐喻转喻及其交叉而形成。包的多义项英译根据包的12个具体的义项,我们将其翻译如下:动词1.(用纸、布等裹) wrap 把东西包起来wrap things up包饺子make jiaozi /dumplings用布把伤口包起来。Use a cloth to wrap up the wound.纸包不住火。You cant wrap fire in paper.2.(围绕; 包围) surround; encircle; envelop 从两边包过去surround from both sides浓雾包住了群山。The hills were enveloped in dense fog.3.(容纳在里头; 总括在一起) include; contain 无所不包all-inclusive/embracing4.(全部承担) undertake the whole thing 这件事包在我身上。I shall take full charge of the matter.这事由我包了吧。Just leave it all to me.5.(担保) assure; guarantee 包你满意。Youll like it, I assure you.包你没错。You can rest assured.6.(约定专用) hire; charter 包了一只船hire /charter a boat我们学校为那次旅行包了三辆公共汽车。Our school chartered three buses for the trip.名词 1.(包好了的东西) bundle; package; pack; packet; parcel 邮包postal parcel/ packet炸药包pack of dynamite; explosive package2.(装东西的袋) bag; sack 手提包handbag; bag书包satchel; school bag3.(物体或身体上鼓起的疙瘩) protuberance/swelling/lump/bump 胳膊上起了个包have a swelling in the arm脑门子上碰了个包have /get a bump on ones forehead树干上有个大包。There is a big protuberance on the trunk.4.(毡制的圆顶帐篷) yurt 蒙古包Mongolian yurt5.(姓氏) a surname 包拯Bao Zheng量词 (用于成包的东西) bale/ box/ bundle/package/pack/ packet/ sack 一大包衣服a big bundle of clothes一包棉纱a bale of cotton yarn一包毛巾a package of towels一包香烟a packet/pack of cigarettes两包大米two sacks of rice两包糖two bags of sugar一包火柴a box of matches但翻译毕竟不是两种语码的机械转换,还要考虑文化差异,用语习惯,上下文语境和语用等问题。因此,包饺子就不能机械地翻译成wrap dumplings,而应该为make jiaozi /dumplings,包书皮也不应译为wrap a book 而为put a jacket /cover on a book。用于量词的各种不同的“包”也要根据英语语言的习惯转换成不同的固定搭配。诸如此类情况要要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运用才能体现翻译的艺术。三、包的多义项英译所体现的英汉差异“包”的多义项英译结果不仅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两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民族由于强调个人思维,所以重形式逻辑,强调实证主义,汉民族由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映在语言上重意合悟性,强调整体思维。王力曾说,就句子的结构而论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所谓法治,就是句子的形式受到语法的制约,追求形式上的完整,要求逻辑清晰,而人治主要是说句子比较不受形式的约束,可以因表意的需要而加以灵活变通,如包的义项的英译中,中文句子一般不需要解释是什么样的包大家就能明了,但英译中就要讲清楚是脓包肿块抑或是凸起隆起的部分。英文看中的是理性,而汉语注重的是在悟性基础上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双方在意念上的齿合。申小龙也讲到汉语的组词造句没有西方语言那种非此即彼的冷静的客观意识,而是在语言单位的形式与功能的变换上持一种非常灵活的主体意识。(申小龙,1988)由“包”的多义项英译,我们不仅能看到两民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差异外,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汉语常用定中构词法,用基本层次词或上一级范畴词作义类标记来构词,这是一种十分常见又经济的手段,同时也使得汉语词的外延比较宽,而且具有明显的义类范畴标记。而英语中的构词则更注重词性这一语法范畴。就拿作量词的“包”来看,只要意思适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