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纹样为主的朝鲜早期青花瓷.doc_第1页
浅谈以纹样为主的朝鲜早期青花瓷.doc_第2页
浅谈以纹样为主的朝鲜早期青花瓷.doc_第3页
浅谈以纹样为主的朝鲜早期青花瓷.doc_第4页
浅谈以纹样为主的朝鲜早期青花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n the north Korea to grain appearance as blue earlyContent abstract: north Korea early in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Ming dynasty porcelain is the influence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in 15 century began production of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Based on pattern as the center to investigate north Korea early Ming dynasty of China i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blue. Most notably, north Koreas early line kind of the blue, the color is strong the dragon grain and bound branch lotus embody xuan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yle of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rive between the possibility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s before inflows.Keywords: north Korea early grain appearance typical Ming dynasty浅谈以纹样为主的朝鲜早期青花瓷姓名:雷蕾 班级 :09级平面三班 学号:24091201749 指导老师:杜雪梅内容摘要:朝鲜早期瓷器受到我国元朝和明朝青花瓷器的影响,并在15世纪中期开始生产青花瓷器。文章以纹样为中心来考察朝鲜早期瓷器中体现的明代青花瓷的影响。尤其是朝鲜早期青花瓷的纹样中,中国色彩较浓的龙纹和缠枝莲花体现了较多的宣德之前期样式的特点,以此来考察宣德年间之前明青花瓷流入的可能性。 关键词:朝鲜早期 纹样 明朝 青花瓷 一朝鲜早期青花瓷的产生15世纪前半叶流入朝鲜的我国明朝青花瓷直接影响了朝鲜早期的青花瓷。首先,在朝鲜早期青花瓷传世品的纹样中经常出现中国题材:缠枝莲花纹和波涛纹、联珠纹、莲瓣纹、缠枝莲花纹等附属纹样。尤其是在宣德年间青花瓷6次大量流入,宣德样式成为了朝鲜早期青花瓷的模本。其中于宣德五年传入朝鲜的青花云龙白磁酒海的云龙纹直到16世纪为止都没有大的变化,由此也可看出朝鲜早期青花瓷确实受到了宣德青花瓷的直接影响。但是,缠枝莲花纹并不是宣德时期的样式,相反与洪武年间缠枝莲花纹相类似。因此,本文以朝鲜早期青花瓷传世品中出现的龙纹和缠枝莲花纹样为中心,来考察明朝早期洪武、永乐、宣德时期对朝鲜早期青花瓷的影响。 朝鲜青花瓷器受明代影响最明显的一个部分就是朝鲜早期青花瓷器的纹样。尤其是波涛纹和联珠纹、莲瓣纹、缠枝莲花纹等从属纹样的影响较大,主纹样中的缠枝莲花纹和云龙纹体现了所受宣德时期瓷器的影响。二朝鲜早期青花瓷的发展1430年明朝宣德皇帝下赐了3件青花云龙白磁酒海,五礼仪的图说中白磁青花酒海图 和青花云龙白磁酒海的名称一致,由此能够推测出当时传入朝鲜的宣德样式的面貌。与日本出光美术馆所藏宣德款的青花云龙纹壶(图1)的纹样也非常类似,能够推断出云龙纹的样式:以身体蜷缩为S型的4爪龙为中心,旁边配有如意珠和如意云彩,整体构成和龙的姿势与韩国湖岩美术馆所藏的国宝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图2)非常类似。 露着爪子、胡须飘舞、蜷曲着身子的4爪龙以及如意珠和如意形的云,这些与宣德年间云龙纹的样式都非常相似。宣德年间的云龙纹有翼龙和闭嘴龙两种,其中闭嘴龙在宣德晚期出现,胡须在风中飘荡,舌头不往外伸,朝鲜前期的云龙纹体现了闭嘴龙的特征。成化以后,与波涛和云彩一起出现的龙纹逐渐减少,与缠枝莲花纹相结合的龙纹逐渐增多,龙的形象也逐渐从威严转变为轻松、可爱的类型。 朝鲜的玉壶春瓶很多为白瓷,其器型的特点为颈部较为短、厚,从瓷体到颈部展开得要平缓一些。与明永乐宣德时期的玉壶春瓶肩部上的伸展类似。底足比元代的要宽,更具安定感,底足更薄,更富美感,这在朝鲜1516世纪的青花玉壶春瓶中有所体现。 青花缠枝莲折沿盘(图3)的缠枝莲花纹,中心为一个缠枝莲花,3个缠枝莲花以一定间隔出现,藤以顺时针方向与花朵相连,其余的空间则用缠枝莲叶来填充,其构图与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莲花纹花口折沿盘(图4)的构图酷似。 但是,缠枝莲花的描写与宣德年间的样式不同,画不是从侧面观察到的缠枝莲花形态,而是从高处俯视的形态。花朵的中心呈圆形,花叶的浓淡与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珠山官窑址中出土的青花缠枝莲花纹直口大碗、釉里红地缠枝莲花纹大碗、青花缠枝莲花纹花口大折沿盘的缠枝莲花纹非常类似。 这是在永乐、宣德年间极少出现的形态。但整体构图上与洪武、永乐时期不同,而与宣德时期的样式类似。青花缠枝莲花纹花口大折沿盘的缠枝莲花纹是垂直布局的,画面构成像一幅东洋画或呈现圆形,其构图与宣德样式不一样,茎的构成并不完美。可见,朝鲜早期模仿中国的阶段并不只模仿某一时期的样式。 此外,几乎没有使用中国青花瓷中经常使用的菊花、牡丹、四季花纹、宝相花纹,缠枝莲花纹占据了绝大部分。从高丽时期开始,缠枝莲花纹一直引领朝鲜时期瓷的装饰。 通过查看资料可以肯定这一点:3年6次流入的宣德样式成为了朝鲜早期青花瓷的模本,但缠枝莲花纹也受到了洪武年间样式的影响,而不是受宣德年间样式的影响。此外,波涛纹、缠枝莲花纹、莲瓣纹与元朝和明朝洪武、永乐时期的相似,在永乐瓷器中也经常出现,因此宣德年间流入了前代样式的可能性值得商榷。 宣德年间使用的赐赉瓷和外销瓷是宣德之前的永乐时期制作的赐赉瓷和外销瓷。他认为,明朝洪武年间继承前代的官窑,继续生产少量出口瓷(外销瓷),从永乐郑和的航海活动开始,永乐官窑为了满足伊斯兰世界的需求,逐渐形成与伊斯兰金属器类似的纹样和器型,在此基础上宣德官窑继续往前发展。 永乐器与宣德青花器的不同点是永乐器全无年款,而宣德青花器除个别的情况外,全部都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官款。以瓷盘为例,永乐器薄宣德器厚、永乐器小而宣德器大,如果把二窑遗物与现藏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件来自12世纪伊朗的金属烛台相比较,宣德青花瓷器更接近原件。可见宣德时代生产的具有伊斯兰风情的瓷器,其品种比永乐时代的多。三从历史的角度看明朝青花瓷对朝鲜早期青花瓷的影响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官窑款的青花瓷很少在伊斯兰地域发现,以伊朗阿德皮卑尔回教寺院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沙奈博物馆为例,在两馆的藏品中竟然找不出一件有宣德年款的青花瓷。 以景德镇珠山出土明初瓷器为根据,仔细对照伊、土两馆所藏该时期青花瓷,发现除7件洪武盘碗之外,几乎全是永乐官窑的产品,两馆之中被美国著名学者约翰波普博士称之为15世纪早期的青花瓷器全是1424年以前的永乐外销瓷,竟没有一件是1425年以后的宣德官窑产品。刘新园对其背景解释如下:在宣德五年(1430年)重开的海上贸易中使用残留下的永乐器。在永乐帝病逝之后,户部尚书夏原吉等人有感于海事耗资巨大,曾请求洪熙帝“罢西洋宝船” 。洪熙帝采纳了夏原吉的提议,致使洪熙元年至宣德五年明王朝停止海航活动,原下西洋的1万余名官军也被安置在南京修理殿宇。 但宣德五年元月六日宣德帝便有“遣太监郑和等诏往谕诸番国”的命令 ,直到宣德时代七下西洋时,海上贸易才重新开始。转贴根据资料记载,郑和使团从福建起航,直至阿拉伯半岛及非洲沿岸,于宣德八年(1433年)返回,历时3年,足迹遍及20余国。而且宣德帝在就任以后实施了“与民休息”的政策,没有远航西洋的计划,明御厂也就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外销瓷,因此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中装载的瓷器也就必然是洪熙元年从待命下番的海船中卸下来,封存在南京官库中的制于永乐晚期的旧物了。因此,伊朗阿德皮卑尔回教寺院和土耳其沙奈博物馆收藏的“十五世纪早期的青花瓷”,实际上是1425年以前的永乐朝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外销瓷,且不包括14251435年的宣德官窑瓷。 以上述内容为据,宣德年间下赐给朝鲜的“赐赉瓷”的时期是在宣德三年至宣德五年(14281430年),比宣德年间郑和商船出港的时间要早,流入高丽的青花瓷也极有可能是在永乐时期制作的青花瓷。当时西亚与东亚的外销品和下赐品样式不同,但宣德三年下赐的有白瓷青花大盘5件、小盘5件。 有大盘的记录,因此其有可能是曾外销西亚的伊斯兰式的大盘。因此,一般以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和朝鲜五礼仪的图为根据,认为流入朝鲜的明代瓷器是宣德型,但同时永乐型陶瓷流入的概率也很高。 四结语 青花之美,美于幽静,青花之色单与任何一种颜色相比都略显幽暗,而古时技艺高超的工匠将青花与润白的瓷相结合,便立即赋予了其生命。就如同一块美玉,温润、淡雅、清澈,但易碎的特性使其更加弥足珍贵。 纵观朝鲜早期青花瓷,可以说朝鲜早期青花瓷受到了永乐时期的影响,此外,不仅是缠枝莲花纹,莲瓣纹、波涛纹也与洪武样式有一定相似性。 正如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注释: 朝鲜1516世纪青画白磁研究D. North Korea 15 the 16 th century green painted white magnetic D. 尹效靖.韩国:梨花女子大学,2002. YinXiaoJing. South Korea: ewha womens university, 2002.中国青花瓷M. 马希桂. China blue M. MaXiGui.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Shanghai: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1999. 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M. 刘新园. Jingdezhen unear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