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数据、等.doc_第1页
骨科常用数据、等.doc_第2页
骨科常用数据、等.doc_第3页
骨科常用数据、等.doc_第4页
骨科常用数据、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科常用数据及拍片体位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关节名称正常宽度(mm)关节名称正常宽度(mm)骶髂关节3肩关节4耻骨联合46肘关节3髋关节45桡腕关节22.5膝关节48腕骨间关节1.52踝关节34掌指关节1.5跗骨间关节22.5胸锁关节35跖关节22.5颞颌关节2跖趾关节22.5椎弓关节1.52拇趾末端趾关节2椎体间隙26各趾间关节1.5寰齿关节0.72.3 肌力测定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收缩1级肌肉能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2级肌肉能收缩,关节有些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3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对抗阻力使关节活动,但力量较弱5级肌力正常反射的检查浅反射 反射检查法反应肌肉神经节段定位角膜反射细棉签角膜外缘轻触角膜眼睑迅速闭合眼轮匝肌三叉神经上腹壁反射划过腹部上部皮肤上腹壁收缩腹横肌肋间神经T7-T8中腹壁反射划过腹部中部皮肤中腹壁收缩腹斜肌肋间神经T9-T10下腹壁反射划过腹部下部皮肤下腹壁收缩腹直肌肋间神经T1-T12提睾肌反射刺激大腿上部内侧皮肤睾丸上举提睾肌生殖股神经L1L2正常跖反射轻划足底外侧足趾及足向跖面屈曲屈趾肌等坐骨神经S1-S2病理跖反射轻划足底外侧拇趾向足背伸直,其余足趾呈扇面张开屈趾肌等坐骨神经锥体肛门反射轻划或针刺肛门附近外括约肌收缩肛门括约肌肛尾神经S4-S5运动检查的关键肌神经节段相应的检查肌群神经节段相应的检查肌群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L2屈髋肌(髂腰肌)C6伸腕肌(桡侧腕长、短伸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C8中指屈指肌(固有指屈肌)L5长伸趾肌(拇长伸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展肌)S1踝跖屈(腓肠肌、比目鱼肌)深反射 反射检查法反应肌肉神经节段定位二头肌反射叩击置于二头肌腱上的拇指肘关节屈曲二头肌肌皮神经C5-C6三头肌反射叩击鹰嘴上方的三头肌腱肘关节伸直三头肌桡神经C6-C7桡骨膜反射叩击桡骨茎突前臂旋前、屈肘肱桡肌桡神经C5-8膝反射叩击髌腱膝关节伸直四头肌股神经L2-L4跟腱反射叩击跟腱足向跖面屈曲腓肠肌胫神经L2-S2锥体束受损后的足部病理反射 名称检查法反应Babinski征以针在足底外缘自后向前划过拇趾背伸,其余各趾呈扇状散开Chaddock征以针划过足部外踝处拇趾背伸Oppenheim征以拇指用力沿胫骨从上而下擦过拇趾背伸Gordon征用手捏压腓肠肌拇趾背伸Hoffmann征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指及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上提,腕过伸,拇指迅速刮患者中指指甲其余四指轻微掌屈踝阵挛一手持小腿,一手持足掌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过伸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髌阵挛拇指与示指捍住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方向快速推动数次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致髌骨上下运动脊柱的体表标志 C1上腭C2上腭牙齿咬合面C3下颌角C4颌骨C5甲状软骨C6环状软骨C7最突出的棘突T2间隙胸骨切迹T2胸锁关节、两肩胛骨上角联线的中点T3肩胛冈内侧端连线的中点T4间隙胸骨角T7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的中点T9胸骨剑突关节T1011胸骨剑突下缘T12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L1剑突与脐孔连线中点L3椎间隙脐孔L3下胸肋缘L4髂骨嵴S2髂前上棘Co耻骨联合骨龄估计(男性较晚23年) 部位骨化中心名称出现时间闭合或完全骨化时间肩部喙突1518月15岁关节盂、肩峰、肩胛缘和下角1315岁20岁肱骨近端3月20岁肘部肱骨小头10月1417岁肱骨滑车12岁1417岁肱骨内上髁8岁1417岁肱骨外上髁13岁1719岁桡骨小头7岁1417岁尺骨鹰嘴12岁1417岁尺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骺1岁1820岁尺骨远端骨骺6岁1820岁腕骨头状骨1岁1417岁钩骨2岁1417岁三角骨3岁1417岁月骨4岁1417岁舟骨5岁1417岁大多角骨6岁1417岁小多角骨7岁1417岁豌豆骨8岁1417岁掌指骨第一掌近端及各近节指骨近端2.5岁1421岁25掌指骨远端1.5岁1421岁骨盆及髋部髂骨嵴1214岁20岁股骨头6月1618岁大粗隆3岁1618岁膝部股骨远端9月1618岁胫骨近端2周1618岁胫骨结节12岁19岁腓骨近端4岁1618岁胫腓骨远端胫骨远端9月1618岁腓骨远端1岁1628岁跗骨跟骨4月1422岁跟骨跟7岁1412岁距骨6月不定骰骨9月不定舟骨3岁不定第1楔骨2岁不定第2楔骨2.5岁不定第3楔骨6月不定跖骨第1跖骨2岁1421岁第25跖骨1.5岁18岁脊柱寰椎生后6岁骶椎生后710岁齿突尖2岁12岁棘突1114岁1620岁颈椎骶椎神经中央联部的骨性融合37岁ASIA损伤分级 等级功能状况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肌的肌力小于3级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感觉检查的关键点 神经节段检查部位神经节段检查部位C2枕骨粗隆T8第8肋间C3锁骨上窝T9第9肋间C4肩锁关节的顶部T10第10肋间C5肘前窝的外侧面T11第11肋间C6拇指T12腹股沟韧带中部C7中指L1T12 与L2间上1/2处C8小指L2大腿前中部T1肘前窝的尺侧面L3股骨内髁T2腋窝L4内踝T3第3肋间L5足背第三跖趾关节T4第4肋间(乳线)S1足跟外侧T5第5肋间S2腘窝中点T6第6肋间(剑突水平)S3坐骨结节T7第7肋间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骨龄估计(括号内为女性数值) 部位骨骼名称骨化中心出现时间骨化中心愈合时间肱骨近端肱骨头初生1岁(初生1岁)大结节7月2岁(7月2岁)小结节23岁(24岁)肘部肱骨小头及外1/2滑车7月1岁(7月1岁)内上髁613岁(69岁)内1/2滑车914岁(1011岁)外上髁917岁(1013岁)桡骨头59岁(514岁)1518岁(1314岁)尺骨鹰嘴1014岁(912岁)1519岁(1314岁)尺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骺7月8岁(7月3岁)1720岁(1720岁)尺骨远端骨骺611岁(78岁)1820岁(1620岁)腕骨头骨初生1岁(初生1岁)钩骨初生1岁(初生1岁)三角骨26岁(24岁)月骨37岁(25岁)舟骨57岁(45岁)大多角骨47岁(35岁)小多角骨410岁(35岁)豆骨1016岁(914岁)掌指骨掌指骨近端骨骺17岁(7月3岁)1520岁(1416岁)掌指骨远端骨骺16岁(7月2岁)1520岁(1416岁)骨盆及髋部髂骨嵴及坐骨结节1519岁(1215岁)1924岁(1824岁)股骨头7月1岁(6月1岁)1719岁(1517岁)大粗隆26岁(24岁)1719岁(1517岁)小粗隆915岁(912岁)1719岁(1517岁)膝部股骨远端骨骺初生(初生)1722岁(16岁)胫骨近端骨骺初生(初生)1722岁(16岁)腓骨近端骨骺410岁(37岁)1722岁(1617岁)髌骨47岁(34岁)胫腓骨远端胫骨远端骨骺7月12岁(初生1岁)1620岁(1518岁)腓骨远端骨骺12岁(12岁)1620岁(1518岁)跗骨跟骨初生(初生)跟骨骨骺712岁(510岁)1419岁(1318岁)距骨初生(初生)骰骨初生6月(初生6月)舟骨14岁(23岁)第1、2楔骨24岁(7月1岁)第3楔骨6月1岁(6月1岁)跖骨跖趾骨近侧骨骺24岁(7月3岁)1619岁(1516岁)第25远侧骨骺25岁(14岁)1618岁(1516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系统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心血管系统心脏冠状动脉心跳加快,收缩力增强舒张心跳减慢,收缩力减弱轻度收缩呼吸系统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收缩消化系统胃肠平滑肌胃肠括约肌抑制蠕动收缩增强蠕动舒张泌尿系统膀胱壁的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贮尿)壁的平滑肌收缩、括约肌舒张(排尿)视器瞳孔泪腺散大抑制分泌缩小增加分泌皮肤汗腺立毛肌促进分泌收缩无作用无作用一些体表定位方法体表体表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0 _; k# / m0 O& H! I4 J一、 头颈部& ) E3 f0 & M6 g U1 D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8 V- U; D: ; V# g$ g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e$ r8 l- L3 X4 ?: Q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 ) N* E& x% m1 l4 F/ r0 u4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b# ! T% L5 t V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 w+ L0 Z% 2 R+ j6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自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自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 - W: Z2 m( i% a9 r|: |7 J$ l枕大神经的体表定位:枕大神经起自枢椎横突内侧寰椎后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更穿过斜方肌腱及颈固有筋膜(以上是枕大神经在深部的走行,此点在上项线平面距正中线约2cm处),到达皮下,随即分成许多分支,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 Y+ d! Q& N5 H# Np+ r颈总动脉的体表定位:在右侧,从下颌角至乳突连线的中点划线至胸锁关节;在左侧,连线的下端稍偏外侧,此线平甲状软骨上缘以下为该动脉的体表定位。) G1 T. g0 _% |1 g% 8 4 k1 d锁骨下动脉的体表定位:从胸锁关节至锁骨中点的凸向上方的曲线,其最高点距锁骨上缘约1cm。& q9 z, T* $ c7 r3 7 d颈外静脉的体表定位: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 2 ; # S) n % T( 4 Q( O副神经的体表定位: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 : - V$ U) b* a+ h2 j: _二、 肩背部1 z- X. v* r1 l% 肩胛上神经的体表定位:此神经起于臂丛的上干(C5,C6),位于臂丛的上侧,向上外方行,经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侧,至肩胛切迹处,与肩胛上动脉邻接。此动脉经肩胛横韧带上侧至冈上窝,然后转至冈下窝。而肩胛上神经则经肩胛横韧带下侧至冈上窝。在此该神经发出分支支配冈上肌、肩关节及肩锁关节。继而伴肩胛上动脉绕过肩胛颈切迹至冈下窝,支配冈下肌。% l! 2 ; q- L Y ) M; ?肩胛下动脉的体表定位:在肩胛下肌下缘附近起自腋动脉,走向后下方,主要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前者伴随胸背神经行走,分布于前锯肌和背阔肌;后者迂曲后行穿三边孔,至冈下窝,分支营养附近诸肌。* h6 % |, h( k+ P0 t5 y: K8 X三、 上肢部0 |7 h d2 N2 oy- S+ x肱动脉的体表定位:将上肢外展90并稍旋后,由锁骨中点到肘窝中点作一连线,连线与肱二头肌内侧缘交点以下的部分。 K, E) ) 3 ; t9 B尺动脉的体表定位:由肘窝中点稍下方到豌豆骨桡侧的连线。8 l- C( E% X/ I S% L桡动脉的体表定位:由肘窝中点稍下方到桡骨远端掌侧面桡动脉搏动处的连线。 / 4 v; K. w: 2 正中神经的体表定位:在臂部与肱动脉的投影相同;在前臂部为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向下到腕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连线。2 f) W PM# DR3 q0 e尺神经的体表定位:在臂部为从腋窝顶至肱骨内上髁与鹰嘴连线中点(肘后内侧沟)的连线。在前臂部为从肱骨内上髁与鹰嘴连线中点至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 B: N) 9 L. v: j桡神经的体表定位:在臂部为自腋后皱襞的下方经臂部后方至臂部外侧中、下1/3处,再从该处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在前臂部为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的连线为桡神经浅支的投影;自肱骨外上髁至前臂背侧中线的中、下1/3交界处的连线,为桡神经深支的体表投影。 ) 8 R1 g3 p7 X: n& & 贵要静脉的体表定位:在前臂部为从尺骨茎突经前臂掌侧面至肘窝尺侧的连线;在臂部从肘窝尺侧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升至臂中点稍下方伴肱动脉上行,汇入腋静脉。 r% y/ b4 7 v8 N V, X) a* 腕横韧带的体表定位:为腕前区从桡侧端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至尺侧端豌豆骨和钩骨钩的长、宽各约2.5cm的区域。6 n+ l! e; ?3 A/ q四、腰臀部5 r% F( J+ n . O( M臀上血管神经出骨盆点的体表定位:自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上、中1/3交界点。8 w8 M% |+ j1 f6 w臀下血管神经出骨盆点的体表定位:自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0 ?1 9 j7 G- q- X- K0 e坐骨神经在臀部的体表定位: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1/3与中1/3的交界点、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此两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臀部的投影。 T6 1 p H+ x( X, 臀上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髂内动脉后干的分支,经梨状肌上孔出骨盆(该动脉穿出梨状肌上孔的体表定位为: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连线的上、中1/3交界点)至臀部分为浅、深两支,浅支行于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间,深支行于臀中肌和臀小肌之间。& v- m9 V. k3 N6 f0 f1 O# o臀上皮神经的体表定位:起自上3对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穿过背阔肌的腱膜,在骶棘肌的外侧缘跨过髂棘的后部,分布于臀中间上部的皮肤。9 r$ Q! y0 u9 l臀内侧皮神经的体表定位:起自第一至第三骶神经,从髂后上棘至尾骶连线的中1/3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内侧部皮肤。, N k1 f1 I l8 L梨状肌的体表定位:起自骶骨前外侧面(第二至五骶椎)骶前孔外侧的部分,穿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三角形区域。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的中点至大转子尖的连线为该肌下缘的体表定位。/ z! v s+ q; - z股方肌的体表定位:起自坐骨结节外侧面,止于转子间嵴和大转子的扁长方形区域。 Q* e3 G5 s0 F- I五、下肢部, h/ P. F, h$ & l; F; b* |& X+ z股动脉的体表定位:屈髋并稍外展、外旋位,由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的连线中点,划一直线至股骨内收肌结节,此线的上2/3,即为股动脉的体表定位。4 H d8 D+ w3 6 w, z2 J胫前动脉的体表定位: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之间的中点与两踝之间的中点划一连线,即为胫前动脉的体表定位。0 2 / f6 D6 ?8 R4 U0 o胫后动脉的体表定位:自腘窝中点正下方约78cm处至内踝与跟腱的中点,两者之间的连线为胫后动脉的体表定位。 P3 l- i7 t3 p; D坐骨神经在股后部的体表定位: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股骨两髁连线的中点,此二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股后部行径的体表定位。# a2 G8 o+ j( Q j3 u股神经的体表定位:是腰丛中较大的神经,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髂腰肌前面进入股三角,位于股鞘外侧,下行约3cm即分为多支:股神经前皮支(分布于股前面下2/3的皮肤)、隐神经(亦为皮神经,伴股血管行经股三角,进入收肌管,继穿出该管,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出现于膝关节内后方)、肌支(发出许多小支,支配缝匠肌、股四头肌与耻骨肌)。J- 7 IF: w# U腓总神经的体表定位:起于第45腰神经及第1、2骶神经的后股,是坐骨神经的分支,沿腘窝外上界斜向至腓骨头前下方,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穿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起始部,至小腿前部与胫前动脉伴行,先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间,后在胫骨前肌与 长伸肌间下行至足背。分布于小腿肌前群、足背肌及第1、2趾相对面的背面皮肤。腓浅神经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在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间下行,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在小腿下1/3处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Z7 # z0 u9 r6 e5 n腘绳肌的体表定位: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起自坐骨结节,向下分为二组,在膝后区向两侧分开,构成腘窝的内上壁和外上壁,并分别止于腓骨头、胫骨干内侧上部、胫骨内侧髁后面。- K3 f) s S: p足背动脉的体表定位: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伸肌支持带下缘后方出现于拇长伸肌肌腱及趾长伸肌腱之间,行至第1跖骨间隙分为足底深支和第1跖背动脉二终支。它在 长伸肌外侧的位置表浅,可扪及其搏动。一般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分别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1 v; T0 W. R/ e. K/ D* ? 枕外粗隆:粗大,对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模。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