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背景.doc_第1页
浅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背景.doc_第2页
浅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背景.doc_第3页
浅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背景.doc_第4页
浅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背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背景摘要:网络带来一种全新的话语思维,它与身俱来的虚拟性和包容性从话语者身份、谈话模式、文字符号等方面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而网络语言也开始不仅仅针对于网民这一特定群体的存在,由在网络社会所扮演角色的“真实人”对现实语言对书面语言需求不足,作为一种社会方言的它不断渗入现实社会,甚至被书面语吸纳成新的词汇。关键词:变体 社会方言 简化 符号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是网络文化中全民交流的语言,属于社会共同语语汇系统中的一般语汇。它是互联网催生的语言变异现象,汉语、英语、德语、日语中都有网络语言,它是适用于网络世界的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和交流工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自我调节功能, 它的符号性和拉丁化趋势明显。通常所讲的网络语言,特指网络用户在网络交际中所使用的具有不同于传统汉语规范特点的语言,它是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 包括有关的计算机专业用语,如“防火墙、软件,登陆,宽带,聊天室”等,还包括网民在聊天工具上聊天和在论坛上发表意见时所用的语言,如“非主流”、“真像帝”、“标题党”、“山寨”、“秒杀”等。一、网络语言的具体特征网络语言具有简洁、形象、生动活泼的优点,它是人们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的交际符号。与传统的语言传播途径相比,它是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联网的计算机和屏幕来传播的。这种方式促成了网络传播具有不受时空影响,交互性强的特点。对象可以是故交,也能是素不相识的;交流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互动的;既可以是近在咫尺,又可以是远在天涯。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一) 网民的约定俗成网络语言是网络普及的副产品,恰似网络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样,网络语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按照社会语言学术语来说,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它是特定社会群体网民约定俗成、自我确认、互相认同的标志,是网民在网络联系中使用的交际工具。一旦网络全民化,就会使得网络语言变成全民语言,约定俗成后被社会所接受。并且随着使用人数和使用频率的剧增,网络语言的使用领域不可避免地由网络世界扩大到网络外书面形式、甚至是有声的言语交流中。(二) 私语化和口语化倾向明显网络的虚拟性为网络中的言语交流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并创造了私密空间,发言者可以基本不负责任地挥洒自己的言语自由。无论是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还是强制性的立法手段,在个人行为的网络语言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网络私密空间和言论责任感的缺失,是网络语言风靡的一大因素。即使是同一个人,他也可使用不同的社会角色来实现在线和他人进行同时交流。你用中文、也可用英文,甚至于使用一些符号;有的“装大”,故作深沉,有的“卖小”,有文雅的,也有粗俗不堪的,不一而足。往往是为了制造猎奇的效果,显示与众不同,突出自我,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刻意追求语言的标新立异。如在网上表示谢意,你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谢谢”、“3x”、“3对”、“thank u”等。(三) 个性化和简约性的时尚追求网络语言提供了适应现代生活的语言效果求简、求趣、求新求变,从众模仿、调侃戏谑、追求自由与宣泄的社会文化心理,青少年网民们在交流思想时也采取了更为简便直接,与传统疏离的表达方式,这是与追求独立、求新求异的社会观念紧密相关的。为了让上网变得好玩,增加可亲感,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之更加人性化、形象化,带有更丰富的感情色彩,使网络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如“人肉、菜鸟、打酱油、沙发、大大、兰州烧饼”等。(四) 拉丁化和符号表音化的倾向“语言的问题主要是符号学的问题”,由于在网络虚拟社区里人与人的交流必须经过人和计算机的对话,而大多数网民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为了快捷输入和追求时尚,往往不能顾及词语的准确性,网民多采用谐音、缩略等手段压缩话语。在网络语言中,谐音可以穿越汉字的界限来表示语义。只要是声音与负载语义信息的汉字相同或相似,不管是阿拉伯数字,还是英文字母,皆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如LZ(楼主)、YY(意淫)、BT、(变态)等。网上的数字用语也非常普遍,7998(去走走吧)、1314(一生一世)、286(低能,速度慢)等。网络语言打破了传统汉字的“意音体系”,并以其特有的领域优势和飞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方面保留部分形体简单的汉字,它们既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也可能进一步虚化为表音符号;另一方面从网络语言中抽取一套已被社会所接受的语言符号(数字、字母、特殊符号并用),两方面结合起来使用,实现汉字的“双轨制”。符号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二、网络语言的使用域使用域也可以称作语域,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项目,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说话人必须在复杂的语言项目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说明他们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与谁在说话,自己在做什么.每个说话人通常不只使用一种语域,为了使得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就得使用得体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是根据有一定语言关系的说话双方,在一定的好合下就一定的题目而确定的。(一)、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人,占中国网民总数的2/3,其中74%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而青少年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降至69.7%。手机超过台式机首次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青少年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从2008年的19.1%增加到2009年36.3%,同比增加17.2个百分点。其中,处于低等教育阶段的学生网民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上升最快,2009年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学校上网的比例分别达到36.7%和46.3%,同比增加27.7个和28.3个百分点。在各个不同年龄的社会集团中,青少年的语言变化最快,对语言的变化也最敏感,因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最容易出现变异。真田信治谈到,人们为了表示自己属于某个社会集团时就会使用该社会集团自己创造的词语,而回避民族共同语中的词语,因为该社会集团的词语具有表达某一地域或群体特殊的情感、文化意识的作用。在网络这一特殊的语言环境中,青年网民为了表明自己的特殊身份,他们有意识地回避共同语即普通话的词语,而自己独创一套显示自己青年网民身份的词语,即网络语言。他们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它们的输入方式简单,也因为网络语言能充分体现网民们的另类身份,这是青少年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反叛传统的行为特征在语言表达上的表现。(二)、网络语言的话语场合交际场合对语言表达有明显的影响,正式场合(如作报告、外交谈判、课堂等)和非正式场合(如家庭谈话、朋友聊天等)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前一种场合往往用正式语体,后一种场合往往用非正式语体网络是一个由网络技术支撑的虚拟世界,有相对独立、隐秘的言语交际环境,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网络交际场合,如QQ聊天、BBS、论坛等,交际双方的许多信息,如身份、年龄、性别、职业、家庭背景等等,都被隐去了。这时候,交际双方处在一个“真空”的状态中,既不需要考虑交际场合,也不需要考虑双方之间的关系,表达什么、如何表达、何时表达,都有极大的随意性。一句简单的“?”(在干什么)、“hi”(你好)就可以开始聊天,一句“886”(再见)就可以结束聊天,无需顾及这样的“开始”和“结束”是否礼貌;对于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只要一个表情符号就可以算作是回答,根本没必要作细致的解释。(三)、网络语言的话语方式1 语音方面网络语言对语音的影响应该说比较小,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用拼音输人法进行输人,必须遵守拼音的规则才能进行输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地为了简洁和好玩,越来越多的使用谐音进行缩略,造成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2 词汇方面词汇是现代汉语构成要素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部分,网络语言对汉语最明显的影响也表现在词汇方面,主要为:(1) 新词的大量涌现有些词语甚至已被人们接受并用于日常交际,如网民、网虫、网友、黑客、菜鸟、猫(调制解调器)等等。这些词语经过人们的不断使用和时间的考验,已得到普遍认可,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另外,有很多网络新词,是否可以被人们接受,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如大虾(网络高手)、美眉(漂亮妹妹)、东东(东西)、漂漂(漂亮)、一般般(一般)等。(2) 借词大量增加如伊妹儿(Email)、猫儿(modem)、咖啡(coffee)等等。这些词的音义大都是从外语中借来的,其中多数都有中译词,但网民们喜欢这样用,甚至用一两个字母来代替,如用“E”代替Email等等。(3) 用字母或数字来代替汉语词语如MM (妹妹)、JJ (姐姐)、GG (哥哥)、DD (弟弟)、PP (屁屁)、PMP (拍马屁)、BD (笨蛋)、WAN(我爱你)、886 (拜拜了)、7456 (气死我了)、1573(一往情深)、5366 (我想聊聊)、56 (无聊)、3X (谢谢)等,这些词在网络中使用非常普遍。 (4) 符号语言的出现网民们利用计算机键盘上有限的资源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情绪,如(+_ +)、(* _ * )、( _ )表示喜悦和微笑,(+)等表示伤心和忧愁。“Zzzz”是漫画中打呼噜发出声音的画法,以键盘中Z的大小写连写的形式表示睡觉等。(5) 传统词语被赋予新的会义如坛子(论坛)、打铁在BBS上发表文章)、灌水(随意写、空洞无物)、造砖(认真写)等。许多已有词语被反其意而用之,如天才(天生蠢才)、神童(神经病儿童)、偶像(呕吐的对象)。还有一些词被赋予了讽刺挖苦的意味,如孔雀(自作多情)、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太平公主(超级平胸)等等。3 语法方面网络语言也显现出一种强劲的淡化语法的倾向,不遵守语法规则现象屡有出现。这与网络使用者的过分强调个性、追新求异的思想分不开。(1) 网络语言在句式上有“三多三少”的特点a、短句多,长句少。超过十个词以上的句子都不多见。b、单句多,复句少。c、非主谓句多,完整句。(这里讲的完整句是主谓语都同时出现的。)(2) 语序问题网上常见的有“的说”、“我走先”、“我今天下午看书在图书馆”等不合语法的句子。(3) 标点符号被赋予更多的内涵网络语言中,除了常见的图形、符号、数字来表情达意外,还更多地的使用标点符号。单用、连用、组合起来用,以期表达各种语气,能起到使话语简洁和突出、强调语气的作用,这体现了网络作为书面语的一面。如单用“”(无语);“?”(询问或可疑):“!”(感叹或赞成);组合用“?!”(由疑问而感叹或是将信将疑);“!?”(由相信而猜疑);连用“!”(强烈感叹,又可表称赞、同意、要求等意思)。三、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向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的简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网络语言代表汉语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发展的,汉语从甲骨文时代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嬗变,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会引起语言的剧变。就近现代汉语而言,已有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随着五四运动后西方文明的涌入开始的,此次革命使口语的正统地位第一次得以确认,而此阶段大量引进的新词语也搭通了中西文化的桥梁。第二次革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简化字、汉语拼音及普通话进行全民普及和推广,这种标准化的教育模式规范了现代汉语的基本内容。第三次革命是网络化的今天,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带来了交际环境、交际观念的更新,并由此带动语言特点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而网络语言的显著特点就是奢化和简化,前者是过度使用语言符号,后者是节俭使用语言符号,网络语言的这两个特点都是语用效度造成的。语用效度是发话人为了使语境与受话人处理信息的努力达到平衡的效度,语用效度由于被网络语境的种种因素所降低,就使网络语言出现奢化和简化现象。网络交际空间的无限开放造成网络交际拥挤,而网上语码输出的效率又很低,这迫使网络语言简化。网络匿名促成交际环境和交际主体的虚拟化,使得网络语言新奇独特,大胆创新。也因此网络语言迅速被青少年接受,同时青少年的流行口语也影响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形成一个“双互”的模式。从本质上讲它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是语言的自然形态,有特定的使用者、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特定的交际功能。网络语言只要不在正式场合使用,不应该属于规范之列,但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在网络以外的使用场合可以不受限制,比如中学生不能在作业或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与其他社会方言一样,网络语言中的某些成分也可以传播开来,被全民使用,如“粉丝、驴友、PK”等就被广泛地使用了,成为民族共同语中有用的成分。对于它的评判应抛开文化、民族、社会等因素,从语言本身的角度进行理性地、客观地分析。参考文献:1张薇,王红旗.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9(1):25-282吕奕.中英网络聊天室语言的词汇特征之对比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汉文版),2008,(1):13-15;孙守峰.日语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5):34-373牟玉华、谢旭慧.“网络语言”影响下的汉语、汉字发展趋势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6):116-1194邝霞.网络语言种新的社会方言J.语文建设,2000, (8):215 刘红梅.浅析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 安康学院学报,2008, 20(4):41-426詹勇.网络语言刍议J.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