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试题集.doc_第1页
海洋学试题集.doc_第2页
海洋学试题集.doc_第3页
海洋学试题集.doc_第4页
海洋学试题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水的热容具有什么特性?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空调器? 热容是海水温度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 海水的热容量较大,是空气的倍,因此海洋水温的变化较气温缓慢且滞后,从而影响沿海气温的变化幅度,俗称海洋是大气的空调器。大洋主温跃层?其有何特点? 在大洋某一深度处,存在一个铅直方向温度梯度较大的水层,称为大洋主温跃层(或永久跃层)。 该跃层常年存在,在低纬度海域沿纬向从西向东深度逐渐变浅。由南极开始向北极其深度呈W变化,热带200300m,副热带海区最深可达800m左右,其后深度逐渐变浅,到亚极地跃升至海面形成海洋极锋。是大洋冷暖水的分界线。季节性温跃层? 季节性温跃层位于混合层的下界,由于夏季表层增温形成的很强的跃层,冬季消失(混合层加深)。海流和环流的定义是什么? 海流: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地流动。 环流:首尾相接的海流(或首尾相接的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地流动)海流分怎样分类? 按成因分有密度流,风海流,补偿流; 按受力分有地转流、惯性流; 按发生区域有赤道流、陆架流、东西边界流等; 按运动方向分有上升流、下降流; 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有寒流、暖流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1)沿岸气候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2)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强烈混合可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鱼类大量繁殖,易形成大规模渔场。 (3)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但暖寒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4)洋流可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利于污染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加大污染范围。什么是地转流? 只考虑压强梯度力的水平分力与科氏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236.地转流特点是什么? 流动沿等压面和等势面两面的交线流动;流速大小与等压面和等势面的夹角的正切成正比,与科氏参量成反比;在北半球,面向流去的方向,右侧等压面高,左侧低。 内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主要体现在海洋的上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外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直达海底。 地转流在实际海洋中不存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地转关系近似成立。什么是无限深海风海流(亦称漂流) 考虑海水摩擦力和科氏力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238.风海流理论是如何建立的? 南森在北冰洋考察时发现冰的漂流方向与风向不一致。他的学生艾克曼(Ekman)于1905年在以下假定:(1)均匀;(2)海区无限宽广,海面无起伏;(3)风场均匀稳定;(4)只考虑垂直涡动粘滞系量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且视为常数;(5)科氏力不随纬度变化的条件下建立了无限深海风海流的理论模型。 239.无限深海风海流(亦称漂流)的空间结构或流动特征? 以北半球为例, 1)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向风向的右方45度; 2)随深度增加,流速逐渐减小,流向逐渐右偏; 3)至摩擦深度,流速是表面流速的4.3%,流向与表面流向相反,其下可忽略; 4)连接各层流速的矢量端点,构成艾克曼螺旋线。风海流的水体是怎样输运的? 无限深海风海流垂直风向输送,北半球在风向的右边,南半球相反。 浅海风海流沿风向和垂直风向都有输送。 241.什么是风海流的附效应? 由于风海流水体的输送,导致海水辐聚或辐散,会产生海水的升降流运动,称为风海流的附效应。 242.哪种情况能由风海流的附效应产生升降流? 1)顺岸风;2)气旋或反气旋;3)风场分布不均匀 243.按照成因,大洋环流如何分类? 风生大洋环流和热盐环流。 风生大洋环流是由海面风场引起的,在大洋的上层。 热盐环流是由温度、盐度变化引起的环流。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 244.大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特征是什么? 1)副热带海区存在反气旋式环流:由(南、北)赤道流、西边界流、西风漂流和东边界流组成首尾相接的环流;南半球和北半球在太平洋、大西洋都有环流。印度洋南半球与大西洋和太平洋相似,北半球冬夏环流形式受季风影响不同,冬半年是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则消失。 2)亚北极海区存在气旋式环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北极海区受极地弱东风的影响。 245.大洋西边界流有哪些?西边界流流动特征、水文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北太平洋的黑潮、南太平洋的东澳流、北大西洋的湾流和南大西洋的巴西流,南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都是西边界流。 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强流,海流流速大(西向强化),暖流。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北半球西边界流强于南半球。 对气候影响:其周围为温暖湿润气候。 246.什么是湾流?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湾流是北大西洋西边界流。 表层最大流速为2.5米/秒,沿途流量不断增大,影响深度可达海底。两侧有自北向南的逆流存在。湾流方向左侧为高密冷水,右侧为低密暖水。有弯曲现象,流轴弯曲足够大,与主流分离,在南侧形成气旋式冷涡,在北侧则形成反气旋式暖涡。空间特征尺度为数百千米,时间尺度为几年,沿湾流相反方向移动。 247.什么是黑潮?黑潮名称是怎么来的?黑潮水是什么颜色?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边界流。是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延续。从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水道进入东海,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 黑潮因其水色和透明度高于周围水体,使海水颜色深于周围海水而得名。 黑潮水不是黑色,而是深蓝色。大洋中西风漂流包括那些? 北太平洋漂流、北大西洋漂流及南极绕极流 249.什么是南极绕极流? 由于南极海域连成一片,南半球西风飘流环绕整个南极大陆,是一支自表至底、自西向东的强大流动,其上部是漂流,下部为地转流。南极锋位于其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平均位置为南纬50度,太平洋位于南纬60度。极锋两侧海水特性、气候特征有明显差异。极地海区干冷、亚南极海区为极地气团与温带海洋气团轮流控制,季节性明显。该海区有频繁的气旋活动,降水量较多,海况恶劣,俗称“咆哮45度”或“咆哮好望角”。特别在南半球的冬季,风与浪更大。大洋东边界流有哪些?流动特征、水文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流、秘鲁流,大西洋的加那利流、本格拉流,印度洋的西澳流。 东边界流的流幅宽、流速小、影响深度浅,水色低、透明度小。 东边界流是寒流,是大气冷的下垫面,易形成海雾。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水温特征。 251.大洋次表层水是怎样运动的? 是副热带海域的表层水下沉形成的。特征是高盐、高温,只能下沉到表层水以下的深度上。大部分水体流向低纬一侧,沿主温跃层散布,少部分流向高纬一侧。 252.大洋中层水是怎么来的? 1)南极辐聚区和西北辐聚区下沉的海水形成,带有源地低盐的特征。温度较低,故密度较大,分布在次表层水之下。 2)南极辐聚下沉的海水,温度盐度分别为2.2C与33.8,下沉到8001000米深度上,一部分加入到南极绕极流,另一部分水体向北散布进入三大洋,在大西洋可达北纬25度;太平洋可越过赤道,在印度洋为南纬10度。 3)高盐中层水:北大西洋的高盐地中海水(温度为13C,盐度为37)由直布罗陀海峡溢出,下沉到10001200米深度上,然后向西、西南和东北方向散布。印度洋中的红海高盐水(温度为15C,盐度为36.5),通过曼德海峡流出,在6001600米深度上沿非洲东岸向南散布,与南极中层水相遇发生混合。 253.大洋深层水的运动及主要特征? 1)深层水介于中层水和底层水之间,约在20004000米的深度上。主要在北大西洋格陵兰南部的上层海洋中形成。东格陵兰流与拉布拉多寒流向该区输送冷的极地水,与湾流混合后下沉(盐度为34.9,温度近3C)向整个洋底散布。在大洋西部接近北纬40度,与来自南极密度更大的底层水相遇,在其上向南流去,直到南大洋。 2)贫氧是深层水的主要特征。 254.大洋底层水是怎么来的? 源地是南极大陆边缘的威德尔海、罗斯海,其次为北冰洋的格陵兰海与挪威海等。普遍认为南极威德尔海是南极底层水的主要来源在冬季冰盖下海水(盐度为34.6,温度为-1.9C)密度迅速增大,沿陆坡下沉到海底,一部分加入南极绕极流向东流,另一部分向北进入三大洋。主要沿洋盆西侧向北流动。在大西洋可达北纬40度,与北大西洋深层水相遇,由于南极底层水密度更大,继续潜入海底向北扩散。 北冰洋底层水因白令海峡很浅,不可能进入太平洋,只在偶然情况下,少量海水通过海槛溢出而进入大西洋,因此北冰洋底层水几乎处于被隔绝的状态。 255.波浪要素有哪些? 波峰(谷)、波长、周期、波速(波型传播的速度)、波高(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垂直距离)、振幅、波陡(波高与波长之比)波峰线(波峰的连线)、波向线(波浪传播方向,垂直于波峰线)。 256.波浪类型有哪些? 按成因分为风浪、涌浪。 按相对水深分有深水波、浅水波。 按波形传播分有前进波、驻波。 257.什么是波速? 是指波动波形传播的速度。 258.什么是深水波?什么是浅水波?他们的波速是怎样的? 到水深大于波长的一半时,为深水波。水深小于波长的20分之一时为浅水波。 1)深水波波速与水深平方成正比;2)浅水波波速与水深平方成正比什么是驻波?其水质点运动特点? 两列振幅、周期、波长相等,传播方向相反的正弦波叠加形成驻波。波腹处波面具有最大的升降;波节处波面无升降;波形不传播,故称驻波。 波节处只有水质点的水平运动分量,波腹处只有铅直分量. 261.什么是内波?内波的特点是什么? 海洋内部的波动。 1)波速:具有相同波长的界面波与表面波波速比为1/20。在海洋中像放慢镜头一样。 2)振幅:内波振幅比表面波大30倍。 3)水质点运动:上下两层海水水平运动方向相反,界面处形成强烈的流速剪切。界面附近同一层流速方向相反,形成辐聚与辐散。 262.密度连续变化海洋中的内波具有怎样的传播特性? 内波传播方向一般沿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传播,频率越高,与水平夹角越小。内波能量的输送与波速相比量值不同,且传播方向在同一铅直面上互相垂直。 263什么是风浪和涌浪?其波面特征如何? 风浪由局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局地风力减小、平息,或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的波动。 风浪波面粗糙,波长和周期短,波峰陡峭,波峰线短,常出现波浪溢浪(白帽)现象。涌浪波面光滑,波峰线长,波长和周期长于风浪。 俗语中的“无风不起浪和风大浪高”指风浪,“无风三尺浪”指涌浪。 264决定风浪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风速(风力大小)、风时(风的作用时间)和风区(风的作用区域大小)。 265风浪充分成长后海区风浪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风浪在风作用足够长时间后,海面各处风浪都达到局地充分成长状态。离风区上沿越近,浪高越小,离风区上沿越远,浪高越大。风区和海区足够大时,风浪达到充分成长,即达到海区最大浪高。这部分海区中的风浪浪高一样。 266.波浪传到浅海和近岸会发生哪些变化? 1)波向转折:波速变小(波速与水深成正比),导致波向转折。 2)波高变化:水深变浅的地形因子及岸形(折射因子)辐聚和辐散导致波高增大或减小。 3)波浪破碎:溢波、卷波、振波、溃波。 离岸流、沿岸流、物质输动、海湾沙丘。 4)反射和绕射: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驻波,绕过障碍物后波高变小。 267.什么是海浪的有效波高? 是指将海浪的观测数据根据波高大小由大到小排列,取前1/3的大波平均,即为有效波高。 268.什么是潮汐 潮汐:物体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对固体称固体潮;对大气称大气潮;对海水叫海潮。习惯上将铅直向涨落称潮汐,水平方向的流动称潮流。 269.潮汐的类型按照涨落潮特征有哪些? 1)正规半日潮:一个太阴日(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差相等。 2)正规全日潮:一个太阴日(24时50分)内,有一次高潮一次低潮。 混合潮:一个塑望月内,既有半日潮,又有全日潮。包括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日潮。 3)不正规半日潮:一个塑望月内的大多数日子是半日潮,少数日子是全日潮。 4)不正规日潮:一个塑望月内的大多数日子是日潮,少数日子是半日潮。 270.什么是平衡潮理论(潮汐静力理论)? 假设:地球是圆球,其表层被等深海水覆盖;海水无黏性,无惯性;不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在垂直引潮力作用下,表层的水形成潮汐椭球,长轴恒指向天体(月球、太阳)。考虑地球自转,则地球表面相对潮汐椭球运动,使地球上某点发生周期性的涨落。 271.什么是潮汐不等现象? 月赤纬不等于零度时,在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在其他纬度出现日不等现象。 同时考虑月球和太阳对潮汐的效应,在朔望之时,长轴方向靠近,两潮叠加形成大潮;在上、下弦之时,两潮抵消形成小潮。 272.为何近海潮差大于大洋? 原因:海湾潮汐有两个来源:一是有天体引潮力直接形成,称独立潮;二是相邻海洋传入。 海湾面积小,独立潮不超过几厘米,主要是外海传入与地形作用的结果。 273.什么是旋转潮波? 实际海洋中的潮波,可能是前进波、驻波,普遍形式是旋转潮波,由于科氏力作用,波峰线绕无潮点旋转。同潮时线是从无潮点发出的射线,等振幅线是绕无潮点的同心圆。离无潮点越近,潮差越小,越远潮差越大。 旋转潮波系统受科氏力、地形、海底摩擦等共同影响。 274.什么是潮流? 同潮汐现象同时发生的,海水在水平方向上的周期性运动称为潮流。 275.按潮流的运动形式,潮流的分类有哪些?: 往复流:流向、流速沿某一方向来回周期变化。对于前进潮波,潮流转向在半潮面;对于驻立潮波,潮流转向在高低潮。 旋转潮流:流速和流向随时间变化。 276.什么是风暴潮?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变化现象。 风暴潮水位:从验潮曲线中把天文潮和风暴潮分离开是首要任务。从动力学观点,二者是非线性耦合,不可能分离。通常做法采用线性叠加原则分离法。 277.风暴潮有哪些类型? 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的特征分类: 1)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引起的,称为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一般夏秋季常见。风暴潮过程分三个阶段:先兆波阶段、主振阶段、余震阶段。 2)温带气旋引起的,称为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主要发生于冬春季。 3)由寒潮或冷空气所激发的风暴潮,通常称为风潮,我国北方黄海、渤海地区所特有,在春秋过渡季节。海洋对气候系统有哪些作用? 1)海洋对大气系统热力平衡的影响: 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储存于海洋表层(混合层)中。这些能量将以潜热、长波辐射和感热交换的形式输送给大气,驱动大气的运动。 海洋环流在大气系统能量输送和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 2)海洋对水汽循环的影响: 大气中水汽的86%由海洋提供。尤其低纬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源地。 3)海洋对大气运动的调谐作用: 海洋的运动和变化具有明显的缓慢性和持续性。一是将大气环流变化信息存于海洋中,再对大气产生作用。二是海洋的热惯性使海洋状况的变化有滞后效应。.什么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 是厄尔尼诺(ElNio),南方涛动和拉尼娜(LaNia)合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二者有非常好的相关关系。当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SST)正距平,南方涛动指数往往是负。 厄尔尼诺:最初人们发现每过几年圣诞前后,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出现一弱的洋流,代替了通常对应的冷水。后来发现这是大尺度的海洋异常现象,整个赤道东太平洋表现振幅达几摄氏度的增暖。导致东太平洋主温跃层深度加深,而在西太平洋则变浅。与此相联,海洋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 南方涛动:描述热带东太平洋地区与热带印度洋地区气压场反相变化的跷跷板现象。塔西提岛和达尔文岛之间的气压之差为南方涛动指数。 拉尼娜LaNia:指与ElNio相反的海洋大气异常事件。ElNio和LaNia事件对大气环流及全球气候变异有哪些主要影响? 由于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ElNio现象),大气中的Hadley环流将会增强。ITCZ(赤道辐合带)的位置有明显的东移趋势,这必将影响西太平洋台风运动。 厄尔尼诺使中高纬度西风加强,阿留申低压往往比正常时强,因而常给北美西岸造成频繁的强风暴活动,暴风雨和风暴浪、风暴潮更加严重。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位于北纬51度的伦敦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大概相当于我国杭州地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受暖洋流的影响,北欧海岸得到的能量大约相当于在每厘米长的海岸线上得到600吨煤燃烧的能量。使得欧洲的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温度比其他同纬度地区高出1620,甚至北极圈内的海港冬季也不结冰。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恩泽,港湾终年不冻,成为舰队和渔业、海运基地。 311.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如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夏季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多雨,而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夏季晴朗干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冬季我国东部地区寒冷干燥,而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冬季低温多雨。海岸带的定义是什么? 海岸带是地球上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场所。是气、水、生物、岩石四圈的交汇地带。在波浪、潮汐、海面波动、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动力因素综合作用下,海岸线的两侧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形地带不断发生变化,这个地带称为海岸带。海岸带的宽度视物质粒径的大小而定。砾石质沉积坡面,水下岸坡的坡度依赖于粒径的大小,颗粒大,坡度亦大,所以最大的坡度都是砾石物质组成的。一般来说,砾石沉积的宽度只有几十米,最大者达100米;沙质沉积带的宽度可达几百米,甚至12千米。在我国全国海岸带和海图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为:一般岸段,自海岸线向陆地延伸10km左右;向海扩展到10-15m等深线;河口地区,向陆地到潮区界;向海至淡水舌锋缘。 326.海岸带通常划分为哪几部分? 根据潮汐作用的范围,海岸带可划分为如下几部分。 潮上带。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上至特大潮汛或风暴潮作用上界之间的地带。常出露水面,蒸发作用强,地表呈龟裂现象,有暴风浪和流水痕迹,生长着稀疏的耐盐植物。常被围垦。 潮间带。指平均大潮低潮线至平均大潮高潮线之间的地带。此带周期性地受海水的淹没和出露,侵蚀、淤积变化复杂,滩面上有水流冲刷成的潮沟和浪蚀的坑洼,是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场所。 潮下带。指平均大潮低潮线以下的潮滩及其向海的延伸部分。水动力作用较强,沉积物粗。什么是堆积岛? 堆积岛,一般都分布在河口或者离海岸不远的地方,面积也不是很大,是由松散的物质组成的。这种岛主要是由河流和泥砂流的搬运堆积而形成的,它的形成和消亡过程是比较快的,只要动力条件稍微一改变,就会影响岛屿的缩小和扩大。例如,我国长江口外的祟明岛,在唐代时还是个面积不大的小岛,而现今却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岛屿了。 331.什么是大陆岛? 大陆岛从前曾是大陆的一部分,与大陆是连接着的。后来,由于受到海蚀作用、地壳的升降运动、海侵和海退的作用,而使它慢慢地与大陆分离了。这种岛常常分布在靠近海岸不远的地方,而且,它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成分同原毗邻的大陆是致的,如大不列颠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和海南岛等。 332.什么是海洋岛? 海洋岛,这种岛屿任何时候同大陆都没有“血缘关系”。从它们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成分来看,与毗邻的大陆毫无共同之处,它们从来也不是大陆的一部分,而是在海洋中独立生成的,是由海底的隆起或海底火山的喷发而形成的。最典型的海洋岛就是一些火山岛,它是由于海底火山的喷发而形成的。其中最有名的火山岛,就是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 333.什么是珊瑚岛? 珊瑚岛是由活着的或是由已经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所组成的,珊瑚岛就是由此而得名。在珊瑚岛的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颗粒很细的珊瑚泥。珊瑚体常常围绕在岛屿周围,呈环状、半团状或椭圆状等,按照它的形态,珊瑚岛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最有名的大堡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岸。海底扩张学说是由谁提出的?其观点是什么? 海底扩张说是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洋壳“新陈代谢”过程,其所历时间约2亿年。它也是海底岩石年龄的下限。海底扩张说较好地解释了一系列海底地质地球物理现象。它的确立,使大陆漂移学说由衰而兴,为板块构造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扩张说在扩张机理方面还存在有待解决的难题。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板块构造说的基本要点是,整个地球表面是由一系列刚性的、不能变形但比较薄的板块所组成。地球表面被七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或称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所覆盖,并辅以若干小的并不重要的板块。板块有三种类型边界,汇聚型(如:海沟-岛弧)、离散型(洋中脊)和转换断层型(转换断层)。 358.目前板块学说中板块边界如何分类? (1)分离型板块边界(又称扩张边界,divergentboundary):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见于大洋中脊轴部或裂谷带,以浅源地震、火山活动、高热流和引张作用为特征。如大西洋著名的脊。 (2)汇聚型板块边界(convergentboundary):指两个相互汇聚的板块之间的边界,相当于海沟和活动造山带。如菲律宾海板块隐没到太平洋板块下面,产生全球最深之马里亚纳海沟。 (3)转换型板块边界(transformboundary):相当于转换断层,板块的运动方向大致平行于边界,两侧板块或相互剪切错动,或以不同速率向同一方向推移。最典型为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断层什么是大陆边缘? 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将大陆边缘划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也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也称活动大陆边缘)。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三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大陆坡向下或过渡为大陆隆(在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陡降至深海沟(在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363.什么是大洋盆地? 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它的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海沟(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相邻,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所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做海槽。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364.什么是大洋中脊? 又称中央海岭,在地貌上,是一条在大洋中延伸的海底山脉,全长7万余公里;在地质上,是一种巨型构造带,其上有横向断裂,中央裂谷,是海底扩张中心,扩张速度115cm/年。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占海洋总面积的33。 365.什么是大陆架? 大陆架,它是环绕大陆周围的浅水地带,其中也包括海岸带的水下部分。如果以海水深度来划分,它的深度在0200米。大陆架的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8%。这个范围是陆地向海洋中自然延伸并被海水覆盖的部分。海水在这个范围就好象陆地的裙子一样,把陆地的下半截掩盖着。正由于这样,也有人把它叫大陆棚。大陆架的海底地形是比较平缓的,倾斜度不大,平均每千米只下降1.5米。 366.什么是大陆坡? 大陆坡,是从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它的表面倾斜度是比较大的,一般在34,个别地方竟达10以上。它的深度在2002500米,其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12。海底峡谷通常出现在大陆坡上。 367.什么是大洋底? 从大陆坡再向海洋深处就是大洋底了。它是大洋的深水区,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 368.什么是海沟? 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多米。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米)的沟槽。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而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海沟常呈弧形或直线形展布,长5004500公里,宽40120公里,水深多为611公里。大多数海沟有不对称的V字形横剖面。 369.什么是岛弧? 岛弧是位于大陆边缘与海沟平行排列的弧形列岛。岛弧向大洋方向外凸的一侧是与之平行的海沟,凹入一侧为弧后盆地;它与海沟和弧后盆地共同构成沟弧盆系。一个岛弧纵向延伸长几百至几千公里,宽约200300公里。海和洋的定义及水文特征是什么? 洋:地球上连续巨大的咸水体。 洋的水文特征: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面积大,水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 海:位于大陆边缘,被陆地、岛弧分割的许多形态各异的小水体。世界上没有海岸的海中之海是马尾藻海。 海的水文特征: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主要为陆屑。 590海和洋有哪些分类划分? (1)洋的划分: 地理位置划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印度洋是地质年代最年轻的大洋。 研究角度划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北冰洋 (2)海的划分 海的分类有海湾,海峡、边缘海,内陆海,陆间海(地中海)。 海湾:一般外宽内窄;海峡:两狭长陆地所夹的海域。 内陆海是指海区深入陆地,周围被陆地所包围海,一般水深较浅。 陆间海(地中海):在大陆之间,由于陆壳下沉形成的海,一般水深较深,水温和盐度较高。 太平洋区域共有28个海,其中面积最大的海,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的珊瑚海,其次是我国的南海、北太平洋的白令海和南太平洋的塔斯曼海。位于大西洋区域的海共有20个,最小的海是位于是土耳其西北隅的马尔马拉海,面积仅1.1万平方千米,它也是世界最小的海。 591.全球有多少岛屿? 海洋中的岛屿面积大小不一,小的不足1平方公里,称“屿”;大的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称为“岛”。按岛屿的数量及分布特点分为孤立的岛屿和彼此相距很近、成群的岛屿(群岛)。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达217.56万平方千米。 全球岛屿总数达5万个以上,总面积约为997万平方千米,大小几乎和我国面积相当,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从地理分布情况看,世界七大洲都有岛屿。其中北美洲岛屿面积最大,达410万平方千米,占该洲面积的20.37%;南极洲岛屿面积最小,才7万平方千米,只占该洲面积的0.5%。南美洲最大的岛是位于南美大陆最南端的火地岛,为阿根廷和智利两国所有,面积48400平方千米;南极洲最大的岛屿是位于别林斯高晋海域的亚历山大岛,面积43200平方千米。海洋中大多数岛屿分布在大陆的东岸。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或海岛火山喷发、海底塌陷、滑坡和海底地裂等引起的,并使沿岸区造成异常增水或破坏性海浪的海洋灾害。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分布与水平衡的关系是什么? 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分布取决于蒸发和降水量之差。 低纬度海区:降水大于蒸发,盐度低。 副热带海区:蒸发大于降水,盐度高。 极地海区:多云带,降水多,蒸发少,盐度低。 732.大洋盐度的水平分布特征? (一)水平分布 表层:1)从南极到北极沿经向分布呈马鞍状;2)寒暖流交汇等盐线密集;3)高低盐度值均出现在大洋边缘;4)冬季盐度的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 深层:盐度差异减小。500m差异为2.3,2000m深处则只有0.6。大洋深处盐度几近均匀。 (二)垂直分布 赤道区:均匀低盐层,其下100200m层出现盐度最大层;再向下盐度又降低,至8001000m层出现盐度最小层;然后又缓慢升高,至2000m以深,铅直变化很小。 副热带海区:由于表层高盐水在此下沉,形成了一厚度400500m的高盐水层,再向下,盐度迅速减小,最小值出现在6001000m水层中;继而又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至2000m以深,变化甚小。 极地海区:表层盐度低,随深度的增大递增,至2000m以深,分布与中、低纬度相似。 733世界大洋水温水平分布特征是什么? 表层:1)等温线成条带状(受太阳辐射影响),由赤道向两极沿纬向逐渐减小;2)东、西边界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反;3)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4)经向温度梯度冬季大于夏季。 深层:随深度增加南北温差的差异减小,至2000m以深,几乎均匀。 734.世界大洋水温垂直分布特征是? 总特征为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各纬度不同 1)低纬度:均匀层(100150m),主温跃层(200300m),其下缓慢下降(300-)。 2)中纬度:均匀混合层(100200m),季节性温跃层,主温跃层(6001000m),其下缓慢下降(8001000-)。 3)高纬度:冷中间水,暖中间水 735.太平洋水温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何谓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太平洋冷舌? 太平洋的水温较其他大洋更为温暖。全世界海洋平均温度为17.5度。太平洋平均海水温度为19度。就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水温分布特点为西暖东冷,西部为暖池,东部为冷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等温线呈楔形侵入西太平洋暖池,该冷水区被称为东太平洋冷舌。在热带西太平洋,常年存在一个海面水温较高的海域,称为.西太平洋暖池。 736.海温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海水流动、海水的混合等。 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子。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此外,造成各大洋表层水温差异的原因还有:地理位置、大洋形状、以及大洋环流的配置等等。海洋环流海流(Ocean current):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按成因分为:密度流(density current),风海流(wind current),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按受力分为:地转流(geostrophic flow)、惯性流;按发生区域:赤道流(equatorial current),陆架流,东西边界流(eastern/western boundary current)等;按运动方向:上升流(upwelling),下降流(downwelling);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寒流,暖流等。影响和产生海流的力引起海水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海水运动后派生的力:科氏力(Coriolisforce),摩擦力(frictionforce) 。正压场:等压面与等势面平行 斜压场:等压面相对等势面发生倾斜时。 海洋内压场:由海洋中密度差异形成的斜压状态。在海洋上部斜压性很强。 外压场:外部原因(风、降水、江河径流)引起海面倾斜产生的压力场。1、 地转流(geostrophicflow)定义: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与科氏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流动。2、特点(characters): )地转流流速大小与等压面和等势面的夹角的正切成正比,与科氏参量成反比;)沿两面的交线流动,北半球流向偏在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右方90度; )在北半球,面向流去的方向,右面等压面高,左面低。)内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主要体现在海洋的上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外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则直达海底。2、 无限深海风海流(亦称漂流)(Wind Driven Current of Deep Sea/Drift) 艾克曼(Ekman)于1905年根据南森在北冰洋考察时发现冰的漂流方向与风向不一致。1、定义:海水摩擦力(friction)和科氏力(Coriolis)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假定:I.均匀;II.海区无限宽广,海面无起伏;III.风场均匀,只沿x方向吹;IV.只考虑垂直涡动粘滞系量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且视为常数;V.科氏力不随纬度变化。 方程: 2、空间结构: )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向风向的右方45度;)随深度增加,流速逐渐减小,流向逐渐右偏; )至摩擦深度,流速是表面流速的4.3%,流向与表面流向相反,可忽略;)连接各层流速的矢量端点,构成艾克曼螺旋线(Ekmanspiral)。3、 浅海风海流 (Wind driven current of shallow sea) 水深越浅,从上层到下层的流速矢量越是趋近风矢量的方向。 风海流体积输运(Bulktransmissionofwinddrivencurrent) 无限深海风海流垂直风向输送,北半球在风向的右边,南半球相反。浅海风海流存在岸、底摩擦,在x,y方向都有输送。4、 风海流的附效应(Attachedeffectsofwinddrivencurrent) 升降流(up&downwelling): 1)顺岸风(coastwisewind) 2)气旋(Cyclone)与反气旋(Anticyclone) 3)辐散(Divergence)、聚(Convergence)带等引起5、 热盐环流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相对而言,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大洋主温跃层稳定性:低纬海区有净的热输入,表明深层有冷水上升,有效阻止热量从表面向下扩散。使跃层深度保持稳定。一、赤道流系(Equatorialcurrent): 1.南、北赤道流(South/Northequatorialcurrent)对应信风带(tradewindband),亦称信风流。南北不对称,夏季北赤道流在10N到20N25N之间,南3N10S之间。冬季稍偏南。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2.赤道流系特征(Charactersofequatorialcurrent) 主要100300m的上层,平均流速0.250.75m/s。下部有强大的跃层存在,跃层以上温暖高盐的表层水。溶解氧含量高,营养盐低。赤道流是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 3.印度洋赤道流系特征(CharactersofIndianequatorialcurrent) 主要受季风(monsoon)控制。11月至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59月盛行西南季风。4.赤道逆流(Equatorialcountercurrent) 对应赤道无风带,平均位置在3N10N之间。逆流区有充沛的降水,相对赤道流具有高温、低盐特征。它与北赤道流之间存在辐散上升运动,水色和透明度也相对降低。5.赤道潜流(Equatoriallatentcurrent)南赤道流区下方温跃层内,与赤道流相反自西向东的流,成带状分布,厚约200m,宽300km,最大流速达1.5m/s。流轴常与温跃层一致,向东变浅。 二、西边界流(Westboundarycurrent): 1.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强流。太平洋黑潮(KuroshioCurrent)和东澳流(EastAustraliaCurrent),大西洋湾流(GulfStream)和巴西流(BrazilCurrent),印度洋莫桑比克流。是反气旋环流一部分,赤道流的延续。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北强南弱。 2.湾流(GulfStream):佛罗里达流与安的列斯流汇合处视为起点。北上经1200km,到哈特拉斯角,又离岸向东,直到45W附近的格陵兰滩以南,行程2500km。然后转向东北,横越大西洋北大西洋流。湾流在海面宽度100150km,表层最大流速2.5m/s,最大流速偏在流轴左方,沿途流量不断增大,影响深度可达海底。两侧有自北向南的逆流存在。湾流方向左侧为高密冷水,右侧低密暖水,水平温度梯度高达10C/20km。等密线倾斜渗达2000m以下。绝大部分达海底。有弯曲现象,流轴弯曲足够大,与主流分离,在南侧形成气旋式冷涡,在北侧则形成反气旋式暖涡。空间特征尺度为数百千米,有时存在几年,沿湾流相反方向移动。 3.黑潮(KuroshioCurrent):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水道进入东海,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到九州西南方一部分向北层对马暖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在此之前也有一部分进入黄海称黄海暖流,具有风生补偿流特征。黑潮主干经吐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沿日本列岛流向东北。在35N附近分两支:主干转向东流直到160E,称黑潮延续体,一支在40N附近与亲潮(OyashioCurrent)汇合转向东流汇于黑潮延续体,横过太平洋。西边界流每年向高纬输送热量,约同暖气团输送热量相等。三、西风漂流(Westwinddrift): 1.北太平洋漂流(NorthPacificdrift):是黑潮延续体的延续。在北美沿岸附近分为两支:向南一支称为加利福尼亚流(CaliforniaCurrent),汇于赤道流(EquatorialCurrent);向北一支称为阿拉斯加流(AlaskaCurrent),它与阿流申流汇合,连同亚洲沿岸南下的亲潮(OyashioCurrent)共同构成北太平洋高纬海区气旋式小环流。2.北大西洋漂流(NorthAtlanticdift):在欧洲沿岸附近分为三支,中支进入挪威海,称挪威海流(NorwegianCurrent);南支沿欧洲海岸向南,称加那利流(CanaryCurrent),在向南与北赤道流汇合,构成北大西洋反气旋式环流;北支流向冰岛南方海域,称伊尔明格流,与东、西格陵兰流及北美沿岸拉布拉多流(LabradorCurrent)构成。北大西洋高纬海区气旋式小环流。3.南极绕极流(AntarcticCircumpolarCurrent):由于南极海域连成一片,南半球西风飘流环绕整个南极大陆,是一支自表至底、自西向东的强大流动,其上部是漂流,下部为地转流。南极锋位于其中,大西洋和印度洋平均位置为50S,太平洋位于60S。极锋两侧海水特性、气候特征有明显差异。极地海区干冷、亚南极海区为极地气团与温带海洋气团轮流控制,季节性明显。4.南极辐聚带(AntarcticConvergentZone):风场分布不均,低温、低盐、高溶解氧的表层水在极锋向极一侧辐聚下沉。南极绕极流在太平洋东岸向北分支为秘鲁流(PeruCurrent),大西洋本格拉流(BenguelaCurrent),印度洋西澳流(WestAustraliaCurrent)。分别在各大洋中向北汇入南赤道流(SouthEquatorialCurrent)。5.“咆哮45”或“咆哮好望角”:频繁的气旋活动,降水量较多,海况恶劣。特别南半球的冬季,风与浪更大。 四、东边界流(Eastboundarycurrent): 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流(CaliforniaCurrent)、秘鲁流(PeruCurrent),大西洋的加那利流(CanaryCurrent)、本格拉流,印度洋的西澳流(WestAustraliaCurrent),都是寒流。他们的流幅宽、流速小、影响深度浅,水色低、透明度小。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水温特征。 原因:信风常年沿岸吹,风速分布不均,近岸小,海面大,海水离岸运动。另外,来自高纬海区的寒流,形成大气冷下垫面,上层大气层结稳定,有利海雾形成,因此干旱少雨。与西边界流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特点形成明显的差异。 五、极地环流(Polarcirculation) 北冰洋中的环流:从大西洋进入的挪威流及一些沿岸流。加拿大海盆为一巨大反气旋式环流,从楚奇科海穿越北极到达格陵兰海,部分西折,部分汇入东格陵兰流,把大量的浮冰携带进入大西洋。南极海区环流:南极大陆边缘一个很窄范围内,极地东风作用,形成一支自东向西绕南极大陆边缘的小环流,称为极地东风环流。与南极绕极流间,形成南极辐散带(Antarcticdivergentzone)。与南极大陆间形成海水沿陆架的辐聚下沉,即南极大陆辐聚区(Antarcticconvergentzone),亦是南极陆架表层海水下沉的动力学原因。 六、副热带辐聚区(Subtropicalconvergentzone): 反气旋大环流的中间海域,流向不定,流速甚小。表层海水辐聚下沉副热带辐聚区,把大洋表层盐度最大、溶解氧含量高的温暖水带到表层以下,形成次表层水。副热带逆流(subtropicalcountercurrent):天气干燥晴朗,风力微弱,海面较平静。海水辐聚下沉,悬浮物少,具有世界上最高的水色和最大透明度,“海洋沙漠”。世界大洋上层铅直向环流赤道海区,海水输运有南北分量,导致海水的辐聚下沉与辐散上升运动,由于连续性,在一定深度上形成了经向的次级小环流。所处深度较浅,变动于50100m之间。使赤道海区表面的热量和淡水盈余向高纬方输送,部分调节了热盐的分布况。 大洋水团及表层以下环流I.次表层水的运动和分布(Movementanddistributionofsubsurfacewater) 1)表层水(s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