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搀扶.docx_第1页
不用搀扶.docx_第2页
不用搀扶.docx_第3页
不用搀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用搀扶一、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教学点重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三、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四、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提问,导入课题。1、师板书:搀扶师:谁来说说“搀扶”是什么意思?(用手轻轻架着对方的胳膊或手)师:它是个表示动作的词,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别人来搀扶呢?(幼时学走路、生病体力不支时、年老体衰时、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时)师:当你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你内心一定非常渴望什么?(渴望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得到他人的帮助、搀扶)可是有这样一个人,当别人伸出手帮助他的时候,他却告诉帮助他的人:不用搀扶!教师补充板书:不用搀扶。2、请同学们大声地告诉我和在场的所有老师,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是谁?(生答师板书:帕尔曼)3、课件出示帕尔曼的简介资料(在优美的小提琴声中,教师深情讲述):请看,这位就是以色列著名的小提琴家帕尔曼。他自幼酷爱音乐,从三岁半的时候,开始拉小提琴。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但是,帕尔曼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以顽强的毅力学习小提琴。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演出的小提琴大师,他不仅用自己的激情与音乐感染着人们,而且,他也在用自己不平凡的命运和生命的力量感动着这个世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令人难忘的镜头,走进这位令人尊敬的轮椅上的小提琴大师,去细细品味他绽放的人格魅力。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词语“搀扶”,巧妙导入。通过资料了解帕尔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品读课文,感悟帕尔曼的人格魅力(一)、镜头一:演出前1、师:1994年,帕尔曼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率领的以色列爱乐乐团首次来到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万名听众的热烈欢迎。下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现场看看吧!2、出示视频(帕尔曼演出前上台的镜头)师:看到这样的上场情景,你的感受是什么?(帕尔曼走得很自信也很艰难、没坐轮椅出场)与你印象中的帕尔曼一样吗?作者第一眼看到帕尔曼时,又是什么心情呢?(怦然心动)谁知道“怦然心动”的意思?(心怦怦的跳动)是什么令作者“怦然心动”?(帕尔曼的独特形象与与众不同的出场强烈地吸引了作者,令作者惊讶,让人出乎意料)当时作者有何表现?(视线再也没离开过他)为什么呢?作者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3、用一句话概括帕尔曼在演出前留给你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位的音乐家。)(二)、镜头二:演出时1、演出开始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帕尔曼大师的演奏吧!(播放帕尔曼的小提琴演奏曲)听了乐曲后,你能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一下帕尔曼大师的演奏吗?(天籁之音、余音绕梁、悦耳动听、精美绝伦、出神入化、优美动听、悠扬婉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2、作者用了个什么词来形容的?(生交流后,师板书:琴声:无与伦比)3、出示句子:“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指名读这句话,理解“无与伦比“的意思。(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学生齐读句子。4、这句话中哪个词突出了当时的场面气氛。(抓住第一处“静”的描写品读体会)师:演出现场为什么会如此安静?(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他的琴声陶醉了。)师:是啊,帕尔曼一个残疾人却能拉出这无与伦比的琴声,确实令观众深深地佩服,这正是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但是,帕尔曼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仅仅是在他的琴声里吗?让我们继续往下看。5、找出课文里另两处场面描写的句子,画上“”,并在旁边批注感受。 出示句子:“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6、交流探讨:这时的大会堂里会静极了,又是因为什么呢?(一曲终了,帕尔曼想试图自己站起来,观众们都在默默地期待着)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帕尔曼试图自己站起来的句子。 出示句子: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生齐读。(先读前三次。) 师:读到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帕尔曼站起来的艰难。 生:我体会到帕尔曼的自信。 生:我体会到帕尔曼超乎常人的勇气。 生:我感受到他有着顽强的毅力。 师指导读句子。(指名读,齐读,赛读的方式,读出帕尔曼站起来的艰难,自信,惊人的毅力、超乎常人的勇气) 师:如果你是帕尔曼,也许当时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观众,看到当时的情景,你心里会想些什么?(期盼着帕尔曼能站起来,担心他站不起来,紧张他的尝试会再次失败)正因为这样,全场才会如此安静啊!那这又是一份怎样的静呢?(关注的静、鼓励的静、期待的静、尊重的静、支持的静) (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由“期待担心紧张”的心理变化。 师:面对前三次的失败,当时帕尔曼选择放弃了吗?(没有) 出示句子: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齐读,读出惊喜、敬佩)7、引领思考:作为残疾人,作为世界顶级的音乐大师,帕尔曼完全有理由让人搀扶着轻松在站起来向观众致意,可帕尔曼却坚持自己站起来。从这件小事里,你读懂了什么?看了这一切,现在请你再来说说这次帕尔曼又留给了你一个什么印象?(这是一位身残志坚,对音乐,对生活的执著和热爱的音乐家)师:是啊,当帕尔曼最终靠自己的努力站起来的时候,现场有何变化?(先是全场静寂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出示句子:全场静寂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师读、学生读)师:这一次的“静寂”又是为何呢?(惊讶、出乎意料)你认为观众是为他的什么而鼓掌?生:为他的琴声鼓掌。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生:为他的人格魅力鼓掌。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生:身残志坚、不屈不挠、顽强不屈的人格魅力。师板书:身残志坚师:那也让我们为他的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鼓掌吧。(三)、镜头三:演出后1、师:演出结束了,帕尔曼也走了,他留下了什么呢?仅仅只是琴声吗?他留下的究竟还有什么?句子练习: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还有(自尊自信、坚毅刚强、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2、文章的最后写道:“为这个,让我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您!”句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帕尔曼给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作者不懂音乐,为什么要谢谢音乐大师?(音乐大师留下的不仅仅是冬日里的琴声,更有他身残志坚、不用搀扶的人格魅力。)设计意图:语文阅读课,需要用情朗读,用心思考,大胆交流。这一切皆源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借助是视频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帕尔曼艰难自信的上台、无与伦比的琴声、坚持不懈的四次站立致谢,领略他的风采,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三、拓展延伸。1、师:如果帕尔曼就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2、其实,类似帕尔曼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课件展示:(师配乐讲述)(1)张海迪的介绍。(2)霍金的介绍。四、总结全文,结束下课。从帕尔曼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人生理上有缺陷并不可怕,只要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能超越自卑,就能表现出强者的姿态,使缺陷成为前进的动力。有时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