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人文学和你选修课试卷班级:20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二系2班姓名: 罗权 学号:2010221366 成绩:题目:1、你目前对于幸福的追求处于何种状态?你已经得到了什么?你还关于幸福问题的思考论幸福的追求与选择 摘要:文章基于人生幸福这一背景视域,通过对历史的回望,把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如此幸福便成为人的追求,这一追求过程便又是幸福的,即“幸福的追求”的涵义。“幸福的追求”迫使我们要对人生的烦恼与痛苦作出合理的解释。因为追求幸福本身便蕴涵了人生有烦恼、有痛苦(至少是有不令人满意的一面),于是才寻求摆脱,这样便又有了选择的困惑与矛盾,而烦恼痛苦很多时候其实只是我们选择的结果(犹如自寻烦恼)。而我们烦恼、痛苦的根源则在于自我信仰的缺无,由此便也解释了很多人生、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我们认为信仰、热情、责任是人生幸福生活的智慧要素。关键词:人生,幸福,痛苦,信仰在西方哲学史上,将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思想划分开来的标志是关于人的问题。“是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关注的中心由“天”转为人自身。一句“人,认识你自己”几近成为千百年来西方哲学的一种理论走向。而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人本哲学的路子”(胡军语)。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始终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题。历史虽已进入21世纪,但哲学对人的问题的思考却是更有紧迫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尤其在中国,面临社会转型期的人与人、人与物的诸多问题,这一要求则更加突出。笔者无意于也无力去探讨这类关于人的根本性的问题,这里所论及的仅是对于把幸福作为人生目的的追求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人生面临选择的烦恼与痛苦的一致性/必然性的一点思考,以求参与到现在不论理论界,还是在大众生活层面大家都普遍关注的人生幸福问题的讨论中去,是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烦恼、痛苦与幸福并不矛盾而是有一致性的。更确切地说是走向统一。并最终化解我们的“幸福/痛苦情结”而更好地生活。在我们进入核心问题的讨论之前,有必要先对文章的论题与论述逻辑作一解释:文章基于人生幸福这一背景视域,把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如此幸福便成为人的追求,这一追求过程便又是幸福的,即“幸福的追求”的涵义。这样便又遭遇到一个问题,“幸福的追求”迫使我们要对人生的烦恼与痛苦(幸福在本真意义上应是与不幸相对的,但在我看来,不幸更似一个总结评价性的概念,它并不利于我们来讨论“幸福的追求”所遭遇的具体生活状态与情景)作出合理的解释。因为追求幸福本身便蕴涵了人生有烦恼、有痛苦(至少是有不令人满意的一面),于是才寻求摆脱,这样便又有了选择的困惑与矛盾,而烦恼痛苦很多时候其实只是我们选择的结果(犹如自寻烦恼)。二者由此便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我们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题。一、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论述的回望说文解字上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生,进也,象草木出土之上。”合起来便是“天地之性最贵者象草木出土之上一样生生不息”,这样的解释自然是蹩脚的。但在另一面却又展示了作为因思想着而存在的人,其存在着是有所进取、有所追求的。这种所追求的便可说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指向。西方现代哲学家加缪曾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自杀与哲学有什么关系?这其实是问人活着为什么,或人活的意义、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说对人生目的、指向问题的思考是人不可逃避的宿命。然而,就单个个人而言,这种目的指向又有其个体殊异性与差别性,但就整个人类的全体而言,这种目的指向又有其全体统一性与普遍性。那么这种目的指向到底是什么呢?换句话说,人为什么活着呢?冯友兰先生对此曾有一回答,在他看来,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就得活着,有人常叹活着真没意思,可他还是照样活着。哲学家张申府先生也曾有一类似的说法,但比这又深了一层。他说,人为什么活着呢:第一层,就是为活着而活着,为生活而生活,但还有第二层,则是为遂其生、为美其生、为扩大其生,乃有生活上的种种。1显然,这样的回答就具体的人来说并不能让人满意,其犹如回答动物为什么活着一样,只是动物不会作这样的思考。较中性的说法似乎是这样的:“人到世上,无非活一场罢了,本无目的可言。因此,在有了超出维持生存以上的精力以后,这剩余的精力投放要有一定的考虑。人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意义。活不成问题就要活得有意义,为生命加一个意义”2这似乎便是人生的目的。所以,“人活着是为了寻求意义,而寻求意义又是为了觉得自己是在有意义地活着。”当然,这种回答也是含蓄的,并没指出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在西方哲学史上,同样有对“人为什么而活”这一问题的追问与揭示。如美国哲学家弗兰克梯利在其伦理学导论中便总结了历史上的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他说,“什么是人类行为所指向的目的或目标呢?人类在它的道德法典中命令某些行为类型,坚持实行这些行为。所以,由这些行为类型所实现的目的必定代表人类从根本上希望和赞同的东西,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理想或一种善。这个目的必须是被绝对希望的东西,否则它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了。” 3 “对于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和道德的标准的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有一派认为:快乐从感官的快乐一直到理智的快乐,从个人的快乐一直到人类的快乐和幸福是至善。另一派反对这个观点,不是把快乐,而是把德性、知识、完善、自我保存或社会保存作为目的。”4即“快乐主义”与“自我实现论”这样两种目的。而“快乐定义”在梯利那里是遭到了批判的,他提出了自己的对人生目的的一种理解:“人生的目的是肉体和精神都和谐地发展。所有适合生理和心理条件的体力和精神能力都充分地发挥(认识的、感情、意志的种种能力)。”5“当我们宣称人追求的目的是人的生命的展开时”所得到的关于人生目的的设定便是如赵汀阳先生所揭示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生活就毫无意义。”6而幸福的生活则是“可能生活”,“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人的每一种生活能力都意味着一种可能生活。尽可能去实现各种可能生活就是人的目的论的行动原则,就是目的论意义上的道德原则,这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条件。” 7 所以,把人生的目的设定为幸福的追求即“指出一个人如何更充分地利用自由去把各种可能性变成充满活力的现实生活。”8 经过这样的简单回望,如果将人生目的明确地表示出来,即如孙英所说“人生目的,也就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共同目的,就其事实如何来说,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就其应该如何来说,则只应该是追求幸福,避免不幸.”9而罗敏也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幸福是无法放弃的,对于幸福,人别无选择。”10然而,这样说却容易遭遇挑战。正如林剑在幸福论七题11中所揭示的,把幸福作为个人的终极性追求时,便在逻辑以及经验事实上是都值得怀疑的。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然而,就林先生的论述来看,也不是没有偏颇的。一些人甘愿放弃自己的幸福而成为民族、国家、集体利益的维护者,并不能说明他们的人生目的不是追求幸福,而只能说明他们在面对集体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矛盾时,选择了出让自己的幸福的策略。在行为上,选择了把我们文化中所颂扬的这一种“牺牲自己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作为自己的高尚德性的表现。而这一牺牲在他主体自己看来往往是让自己精神上享受到最大幸福与满足的一种活动,至少是一种可以自我安慰的幸福。作为旁观者,出于对他们的尊敬、崇拜、同情,我们自然可以说他们是不幸福的,因为他们本该有自己的幸福可享,但他却放弃了。然而,在某个时刻放弃了对幸福的追求不能说人生目的不是追求幸福的,只能说明他追求了另一种属于自己看来是幸福的活动。更进一步说他可能是把为集体牺牲作为一种个人的道德义务来考虑,认为那样做是幸福的。否则,在没有强制力的条件下,一个真正自私自利的人是绝对不会那样去选择牺牲的。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放弃对物质的、利益的、肉体的等享受性的幸福的追求,便不是把追求幸福作为人生的目的。这样的看法未免有点低俗、平庸了。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人都寻求幸福,这一点是没有例外的;无论他们所采用的手段是怎样的不同,但他们全都趋向这个目标。使得某些人走上战争的,以及使得另一些人没有走上战争的,乃是同一种愿望,这种愿望是双方都有的,但各伴以不同的观点。意志除了朝向这个目的而外,就决不会向前迈出微小的一步,这就是所有的人,乃至于那些上吊自杀的人的全部行为的动机。”12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关于人生的目的的回答是无“一言以结之”的,但人生的目的问题的答案是总能在个体生命/人类命运过程中寻找、体会到的。而这在我看来那就是对幸福的追求。然而,对人生目的的发问,我认为更确切地说,是想作出一种价值判断而非寻求一个空洞的答案了事。其结果便似乎是想问“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才是真正属于人的生活”。而这恰好是最有分野、最不莫衷一是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又暗含了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有意义的,是没有痛苦的、烦恼的抑或是其他?”可我们知道“幸福是一种极具主观性与个体性的感觉”,由此所引发出来的便只能是我们应“对个体自主选择的极大尊重与宽容”(一个人只要不伤害别人追求幸福,他想堕落想自杀你有什么办法呢?),而不是向形而上去追究人生的目的,倒是向形而下去做生活的具体判断评价与抉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评价的价值标准能否得以确立的求证,仍是一种形而上的工作,仍需要目的论的证明。很显然,我们这里并不是鼓吹价值中立,而是说我们在抛开那绝对的是非对错的生活方式的评价之后,应承认的是有高贵的价值追求与卑微的价值追求、崇高的生活与平庸的生活方式的区别,即有好与更好的价值等级。这样才使我们不至于陷入价值虚无的境地造成堕落的生活而不自知。2、人们通常会说: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受,而美国一家把幸福作为研究目的的科研机构得出结论,幸福与年龄、性别和家庭背景无关,而是来自于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研究者通过对生活得轻松而幸福的人的研究总结了10条在生活中令自己幸福的秘诀。 1、不抱怨生活 幸福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过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不贪图安逸 幸福的人总是离开让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环境,幸福有时是离开了安逸生活才会积累出的感觉,从来不求改变的人自然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就难感受到幸福。 3、感受友情 广交朋友并不一定带来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谊才能让你感到幸福,友谊所衍生的归属感和团结精神让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实,幸福的人几乎都拥有团结人的天才。 4、勤奋工作 专注于某一项活动能够刺激人体内特有的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它能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研究者发现,工作能发掘人的潜能,让人感到被需要和责任,这给予人充实感。 5、降低负面影响 少接受些有关灾难、谋杀或其他的负面消息,这样,无形中就保持了对世界的一份美好乐观的态度。 6、生活的理想 幸福的人总是不断地为自己树立一些目标,通常我们会重视短期目标而轻视长期目标,而长期目标的实现更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 7、给自己动力 通常人们只有通过快乐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够拥有轻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从恐惧和愤怒中获得动力,他们不会因困难而感到沮丧。 8、规律的生活 幸福的人从不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条理清晰的,这有助于保持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范文大全员工宿舍租赁合同解除及赔偿协议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履行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精装单身公寓短期租赁协议
- 2025版机房工程安全防范系统升级与维护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机构线上课程授权使用合同
- 2025版家庭房产分配与子女就业培训与支持协议
- 二零二五年古董艺术品保险代理合同样本
- 砖砌封堵管道施工方案
- 光伏组件安装培训课件
- 桐城小区亮化施工方案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项目档案归档目录一览表(档案室用)
-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 路基压实度汇总表
-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香肠的加工技术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强化练习
- 道路喷雾降尘方案
- 助产士咨询门诊课件
-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
- 垂体瘤精品课件
- 《抽样技术》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