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电从10到200前几天看到老扎离去的帖子,心血来潮看了看自己的注册日期,突然发现是2004年10月10日原来都已经4年了啊。一直就想写一个回忆帖,因为这几年来论坛里的人一批一批的来,一批一批的走,也许新来的朋友们对当时的记忆一无所知,所以想借此帖来翻翻那些陈年旧事,把我们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当时是什么样子,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尽自己的能力写出来,也希望还在论坛的老兄老弟们也能吧自己的感触写下来,这个帖子就当抛砖引玉吧。好,废话不说了,下面进入正题。说实话,手电筒这个东西,在我还没深入接触它之前,是绝对没想到这也能成为一个爱好的,也绝没想到,日后自己会对它产生这么大的兴趣。某漫画说,一切事情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契机,这的确没错,我之所以对手电产生兴趣,也是因为4年前的一次偶然。还记得当时,LED手电还属于新兴事物,或者说,白光LED的出现也没有经历太长的时间。在那之前的一年左右的时间,刚刚出现的白光LED就像曾经的蓝光LED,价格高的可怕,一颗5mm,亮度只有几万mcd,寿命和光色都非常不稳定的白光LED,价格都要到十几块钱。不过等时间到了差不多5年前的时候,普通5mm白色LED的价格就已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我记得当时我是去电子市场闲逛,突然发现有一个柜台放了不少铝合金制作的,装一节5号电池的小电筒,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用白光LED做的成品手电筒,处于对小电子产品天生的喜爱,本人就跑过去找老板要了一支,仔细看了起来。其实当时的那些小电筒做工还是很不错的,身子用的铝合金不算太差,灯头也是相对较好质量的铝合金挤压成型的,光色也控制的比较好。听老板说,装一节5号电池进去,可以连着亮20多个小时,如果你觉得鬼火也能算,那时间还可以翻倍,同时因为是LED的,寿命基本没得说。说实话,当时大部分的手电筒还是普通的钨丝灯,20小时的“续航时间”的确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何况在当时还没了解到原来还有大功率白光LED存在的时候,那5颗LED的亮度已经让我真的“眼前一亮”了,嘿嘿。因此很快就决定,买一个!嗯价格也不是很便宜,我记得是40块钱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那种做工、亮度、性能,10块钱差不多,但当时那的确是我第一支真正意义上不是为了用而买来的手电筒,应该说也就是从此踏上了发烧之途。现在回想,当时应该已经有大功率LED了,但由于LED电筒才刚刚兴起,况且当时还几乎见不到国产大功率,所以那种普通市场里能找到的国产小电筒基本都以5mm为主,并且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型号,有小一点的用7号电池、3颗5mm的,也有5颗5mm,装2节AA的,也有用很多5mm,装3节7号电池的(看起来特像马蜂窝 )。当然是头越多亮度越高了,不过基本上当时的电筒,对“聚光”这点都没什么诉求(严格说也没法诉求就是),基本都是泛光照明,至于亮度基本就是拼LED数量,因此有很多用了230颗5mm的出现,那感觉怎一个霸气了得。自从买了第一个5x5mm以后,我几乎是没事就玩,白天照抽屉,晚上照楼梯,等到晚自习下课的时候熄灯了,和几个同学一起下楼,用小电筒一照天花板,整个楼道都亮了起来,那感觉的确非常不错。呵呵,不知道算不算是典型的井底之蛙没见过市面,不过当时我真的觉得那5颗5mm已经很亮了。买了没多久之后有一次上网,突发奇想,随手打了个到地址栏里,心想如果输入这个会有什么结果?很快结果出来了,那就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个论坛的存在!那天不用说了,就是2004年10月10日。当时的论坛还没有这么多的区,具体的我也不太记得清楚了,不过我记得当时论坛很多人讨论的主题,就是我买的那种5mm白光LED电筒。看了不少帖子以后才知道,原来大家对那些电筒是有一个一致认可的编号的,那就是三位数,分别是LED数目、电池数目、电池型号。比如我买的那支,在论坛就叫做515,如果是3颗5mm外加1节7号电池,就是317。同理还有诸如525、937等等。其实如果我只是买了这支最普通的515,那也许我还不会真正的烧上,但还是那句话,事情的发生都是源于契机。下一个契机就是,高三的文理分班。因为我在的班选理化的比较多,我也是这样,所以保留在原来的班级不变,其他分的比较散的班级就会被完全打散而拆到其他班里去。当时从另一个班来了一个至今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的人,当他知道我有一个515以后,第二天就带来了一个重磅炸弹INOVA X5。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第一次看到X5时候的感觉了,只记得我有多喜欢除了价格。那个人告诉我,他是大约1年前买的,花了3400块。但即便如此我还是非常的喜欢X5,希望也能拥有一个,并随即对自己的515再也没兴趣了(很喜新厌旧啊,对吧? )而且应该也是因为X5的先入为主,导致我此后一直对不锈钢灯头圈情有独钟,从而直接导致了不久之前毫不犹豫的入手J3M呃,这个题外话扯的有点远赶紧回归正题。现在知道,X5的亮度其实也是比较低的,大约在1015流明左右,而且光色也很不好。有此进一步说明了我那支515到底有多暗所以很快我就沉迷在曾经不敢去,也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去买的论坛“高档区”就是进口手电区了。插一句题外话,一开始那支515后来被我拆了,换了5颗纯蓝的LED进去。然后就送给同学了。继续。那个时候,Surefire在论坛就已经有众多粉丝了,不过那时Surefire还基本以灯泡为主,LED的那是一个字贵,两个字死贵,三个字贵到死,我也只有看看的份了。而当时的INOVA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不论是X1、X5还是XO,都有很多人喜欢。当时的INOVA对反光碗似乎有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三款主力产品没一个用的是反光碗,X1用的是透镜,光斑是边缘分明的正圆白斑;X5是泛光,XO则采用了INOVA最有特色的TIROSTotal Inner Reflect Optical System,即内全反射光学系统。这个透镜长的实在是太YY了,看起来就像一颗大眼睛一样炯炯有神,窃以为比反光碗好多了,只是光斑比较难看。不过倒头来由于囊中羞涩,看归看,并没有实际动手。那时的时间应该是在2005年左右吧。再插一句题外话,提到XO就不得不提论坛里一个元老级人物,我至今记得他的ID叫Xenon。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当时也买了XO,而且用非常有新意的“冰冻法”把几乎无从下手的XO拆了个底朝天,虽然代价是LED和电路报废,但依然让人非常佩服。差不多应该也就在这个重叠的时间段,论坛上开始渐渐出现大功率LED的身影,诸如515、317这样的讨论也慢慢少了下去,取而代之的都是关于大功率电筒的话题。回忆起当时的论坛,有几个名字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直驱、山娃和Lumileds。飞利浦流明公司应该是大家最早孰知的,也是当时几乎唯一的大功率LED生产商。它的产品主要是Luxeon I,Luxeon III和Luxeon V,因为功率原因,被大家俗称为1W,3W和5W。相比X5的10流明来说,一开始比较流行的1W,亮度大约能做到20流明上下,已经算很好的成绩了。随着慢慢3W价格的下降,初期的亮度也升到了50流明左右。至于5W,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是一个比较失败的产品,早期亮度只有80流明多一些,而寿命则从1W和3W的标称10万小时骤降到5000小时,可谓得不偿失。随着3W的逐渐增多,论坛掀起了一股DIY手电的浪潮,也大约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用大功率的AA手电筒的雏形。当时基本上形成了1W做AA,3W做17670的情况对,是17670,当时这个规格的锂电池还有很多人在用,不像现在基本上绝迹了。1W 1AA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发展,而3W却造就了当时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那就是山娃。提起山娃,我估计老玩家们也应该会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吧。在我看来,山娃可以算是第一波的国产大功率手电。前久和CL聊天,CL说当时他就是第一批卖三娃的人之一,一晚上焊了200多个,手都要断了,但没过几天就都卖光了。回忆起来,其实当时的3W也只能算一个很初级的东西:铝合金车制出来的身子,附带几个环形凹槽,没有氧化,没有多余的修饰,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纯朴,把所有的成本都花在了那颗昂贵的Luxeon III上。我记得当时论坛很多人都拥有了山娃,关于山娃的讨论贴也是遍地开花。想来当时还有个石娃的名字,但忘了是什么东西了,还记得的兄弟们帮忙提示一下。说实话,山娃那波,我现在留下的回忆也不是很清楚了,因为毕竟自己没亲身参与其中。只记得山娃的价格大约在200多块左右,并不算太高。这部分的详细回忆,还是有请那些当时玩山娃的老同志们说吧,我就不过多的在不过和现在各种各样功能复杂的电路不同,当时的手电筒几乎就没有用电路的,典型就是山娃。大部分人都只是简单的用一个电阻串接在回路里限流驱动,很多追求极限的玩家甚至直接把电池和LED接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直驱。直驱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极限的电流、极限的亮度,坏处也非常明显,两个字,光衰。依稀记得当时的直驱风潮过后,大片的山娃们的亮度在短短几十小时后便有了肉眼可见的亮度衰减,这对于当时价格高达接近百元一枚的3W LED来说的确是非常让人伤心的事情。不过好在LED的快速升级基本上抵销了老产品挂掉带来的不快,因为看到更亮的自然就想换,原来的坏了,正好是机会嘛。我记得当时的烧友们会为买到一颗RBin的Luxeon III开心不已,然后憧憬着SBin、TBin,甚至如我,幻想着等到哪天会出现XBin那多厉害。当时自然是不会想到科技的发展速度能如此之快,短短3年,当时的XBin幻想不仅达到了,而且还大大超越了。如今的Q5如果拿回当时,那无异于手电界的一次核*,我相信哪怕卖300块一颗,也会有人去买的。不过当时的情况是几乎没有人知道还有一家叫Cree的公司的存在,大家的心思完全放在Lumileds的身上,那时的Lumileds也算是处在自己的黄金时期。继续插话:大约在2005年早春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放的正是我日思夜想的电筒INOVA XO,卖给我的是当时论坛里的一个商家,叫sanfo。标称32流明的亮度(实际上大约也就20出头),立刻就把X5比了下去,那叫一个开心啊,哈哈。从此XO变成了我最心爱的东西。其实在一开始,LED并不是主流的手电,毕竟因为LED当时的亮度并不高,例如最普及的Luxeon III,正常情况下也只有50流明上下,而再早一点Luxeon I当道的时候,甚至只有20流明,因此当时的主流还是氙气灯胆。我记得那时候SF的P60灯泡可以做到30多流明,而P61甚至逼近100大关,这在当时的LED看来几乎是高不可攀的。纵使有寿命的优势,但如果亮度差太大,一样于事无补。因此,对LED的关注度真正取代灯泡,我觉得是在后3W时代。随着LED的亮度不断增加,慢慢的,LED手电也越来越多,精品也一样。INOVA在XO之后推出了XO3,第一次用了3W的LED,光度也是一如既往的标的超高。再之后,又发布了全新的T系列,改变了滚花的同时,也把尾盖换成了开关。Surefire在之后也推出了比较多的LED电筒,比如L系列和KL系列灯头。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约05年年中的时候一个同学买了一支Surefire的L5,那个亮啊而且那个贵啊2000大洋,我也只能看看了。不过这个时候国产品牌依然没有太大的动静(山娃应该不能算“品牌”吧),一直到一个ID叫不死鸟的老兄,和一个名叫Fenix的品牌的出现。其实在Fenix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一些征兆了,那就是一直到不久之前还有人在求的L1和L1+。在我的印象中,那款不锈钢小AA可以算是第一个算得上精品的国产小电筒,而且由于没有封死灯头,很长时间以来都有人想求一支,尤其是L1+,甚至连损坏的、摔过的都无所谓,足以看出这个东西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若我没记错,这款L1就是出自当时还没有浮出水面的Fenix/不死鸟之手。果然,不久之后,Fenix横空出世,第一款产品就是至今仍然算作一代经典的L1/L1P。L1和L1P用的都是Luxeon I的管子,区别是Bin不同,而且表面处理不同。纯黑的身子,精致的做工,还有和XO相比都不逊色的亮度,因此我第一时间就买了一支,价格是论坛筒友优惠价,220块。平心而论,实际上L1P的做工放到几年后都未必比一部分产品差,比如它的所有螺纹都经过了氧化,而且加工非常细腻,就算不加任何润滑脂,旋起来的时候都没有一丝的阻碍的感觉,而且能感觉到一种润滑的摩擦,和INOVA的感觉非常相似。并且尾盖开关不论是弹性还是行程都很好,按起来非常舒服。在一段时间以后我曾经拆开来看,开关是焊接在PCB上的,而且那个开关看起来也很不错。这样看来,可以感觉到,当时的Fenix是卯足了劲想做一款好产品出来,结果也证明了,Fenix的确做到了。那时大约是2005年下半年。出现了这样一个国产精品,让当时的论坛很兴奋,因为它在不输进口手电的同时,价格几乎只有它们的一半。我至今还清楚记得,Arc AAA区区几流明的亮度,就要卖到接近400块,虽然这么说可能会得罪不少Arc的忠实粉丝,但我还是要说,这个价格真的不值。所以这更凸显出了Fenix的性价比。只是在大家还没高兴多久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主角依然是Fenix,那就是Fenix决定停止对国内的销售,主攻海外市场。当时Fenix连网站都只有英文的。实话说,这个决定如果站在商家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的确同样的东西卖到国外,利润比卖给国内高的多,而且在当时国内的高档手电市场并不大,除了论坛销售以外也基本上没什么地方可以去。不过不管怎么说,Fenix是从发烧友中走出来的,就这样弃发烧友而去,喜欢Fenix的人们也的确非常不爽。于是论坛里出现了很多反对和抗议的声音。一开始Fenix不为所动,但不久之后,不死鸟兄开始了论坛内针对发烧友的PM形式的销售,进而不久之后,Fenix开通了中文网站、中文商店,并且设立了国内代理商。这一“事件”也总算过去了。也许是看到了Fenix这次的经历,自此以后涌现出的品牌基本都没有再放弃国内市场了。就我的记忆,早期的Fenix不仅是几乎唯一的国产精品,而且主要产品也以碱性电池AA为主,使用的二极管也基本是Luxeon I。虽然从电池角度来说,碱性电池的确是无法承担3W功率输出的,但始终只有1W,亮度也受到了闲置。Fenix在不久以后开发了2AA的型号,就是L2,但窃以为以AA电筒的直径,做2AA的长度,比例实在不是很协调至少我不是很喜欢。虽然2AA终于可以驱动Luxeon III了,但牺牲了体积,这也只能说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过市场就是这样,只要有缺口,就有人来填补。1AA尺寸的Luxeon III手电在当时就是一个缺口,而把这个缺口填上的,就是另一个国产品牌JJetbeam一出世就给我们带来了惊喜,那就是Jet I。如果我记得没错,Jet I是第一款采用了Luxeon III的1AA电筒,并且为了发挥Luxeon III的实力,首次引入了14500锂电芯支持。当然,价格也很惊喜就是了,不过这是第一次国产品牌走在了创新的前面,所以即使价格非常贵,但依然有很多朋友喜欢。不过不可否认的,初期的Jetbeam在品质控制上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并且突出体现在了Jet I上,就是筒身氧化层的缺陷很多,例如点缺陷、露白之类,而且并不是微不可查的那种,因此对Jet I乃至Jetbeam的声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很快,Jetbeam在Jet I MK2上大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氧化层几乎是完美无缺,而且还增加了当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MCU多档调光。在之前的电筒,都是很简单的开/关,并不存在调光这个概念,而Jet I MK2可以说是引入了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堪称标准的电子调光方式,那就是“关闭电筒x秒后开启,自动切换亮度”。也正是因此,Jet I MK2成了我第三支手电,而且同样是爱不释手。老是局限于几个品牌,不免有枪手之嫌,但平心而论,我一直一来也是格外偏爱Fenix和Jetbeam,因此对它们的东西印象比较深,而且这些文字更多是作为个人回忆,所以希望大家见谅。好了,也该回到当时的整体状况了。在Fenix和Jetbeam打响了国产精品的第一炮以后,国产精品手电从2006年年底开始进入了一个井喷期,各个现在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也都是在那个时代浮现出来的,具体我的印象也不是非常的清楚了。可以说,那时开始,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国产精品未必比进口产品差,咱们中国人也能造出堪比那些高档进口品牌的东西。尤其是随着Fenix的产品线越来越完善并且成功进军到海外市场,原本有不少进口品牌实际上也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虽然Arc的没落并不和国产品牌的竞争有直接原因,而更多的牵涉到它和Maglite的专利纠纷,但我依然以为,后期虽然Arc重新上市却并没有再次重新辉煌的原因,也和市场上涌现出了诸如Fenix E系列和Jetbeam 系列这样的精品有一定的关系。说到这儿,我想很多较晚加入手电家族的朋友们可能对Maglite和Arc并不很熟悉了,因此我也在此对凭我自己的 它们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吧。注,包含个人感情因素噢。Maglite应该是和Surefire(这个不用介绍吧)一样的老资格电筒制造商了,但和Surefire主攻*和高档电筒不同,Maglite的产品更多是向民用、微型或者礼品方向发展。早期Maglite(下面简称Mag)的光源是清一色的灯泡,甚至一直到今天也同样以灯泡为主,也许是这家厂商比较传统吧,笑。Mag的特点我感觉是,精致,大碗足量,价格相对比较适中,在设计上也有自己的独创之处,例如可以储存一枚备用灯泡的尾盖(这个可是标配噢)。而且Mag很喜欢在所谓的“涂装”上下功夫,同样的款式会推出各种各样颜色的版本,甚至还有诸如迷彩这样的特殊版本,因此在国外也有很多专门收藏各种各样Mag电筒的发烧友,和Zippo收藏爱好者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过想要在发烧友中获得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力,产品本身的功能、性能和做工自然是一方面,而可DIY性则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Mag在这点上可以说是无人出其右。由于良好的结构化设计,Mag电筒几乎每一款都是DIY佳品,早期的尝试例如在大型Mag电筒里安装功率更大的灯泡类似50W卤素灯那种,然后拿来点报纸;亦或用黄铜车制出LED灯座和电路仓,然后把灯泡升级为LED;甚至是一段时间在论坛非常风靡的MAG 1AAA改装Luxeon I这样很有创意而且效果很好的尝试。总而言之,Mag的可玩性可以说非常的高,这也是至今还有大批粉丝的缘故。PS:当时那些安装了Luxeon I的Mag AAA,估计可以算作第一批使用大功率LED的AAA电筒了吧?(:44:) 大致的扯完了Mag,下面该轮到Arc了。说实话,因为Arc流行的时代我还处于菜鸟级,因此对Arc也只有一点零零星星的印象了。在我的脑海里,Arc是靠AAA电筒出名的,而且早期的Arc似乎还的确只有AAA电筒。不过Arc的特点是做工非常之好,虽然亮度只有几流明,但凭借非凡的做工,依然可以卖到接近400元人民币,同时保有大量粉丝。当时我记得一个说法,就是Arc AAA可以当锉子用,表面氧化层的硬度是非常的高,和钥匙放一起也不会磨损。当然我对此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毕竟再怎么牛也只是一层薄薄的氧化铝嘛,和铸铁过意不去的话,最终露白的应该还是铝合金。不过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除了AAA以外,Arc在之后还有过一款CR123A的大功率产品,具体型号我记不清楚了,好像叫LHSP?总之那是一款使用了透镜,拥有一个方形光斑,做工同样非常精良的电筒。而且它的外观设计也非常有特点,我觉得对后来的单123电筒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Fenix的P1系列(Fenix别骂我,一家之言)。早期的Arc是非常流行的,但后来遇到了一场致命的官司,直接导致了Arc的消失,那就是刚才提到的,和Maglite的专利纠纷。实际上这场纠纷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滑稽的,Maglite声称Arc违反了他什么专利呢?答曰,在筒身上旋转刻字。也就是说你如果沿着柱面圆周方向绕刻一圈文字,那好,你就侵犯了Maglite的专利。由于实力的差距,这场官司给了Arc致命的打击,似乎直接造成了老Arc的消失。这次跑题有点远了,继续拉回来。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的文字介绍的都是LED,而实际上当时的论坛或者市场上,还有很多平行于LED发展的光源,除了传统的氙灯以外,就属HID莫属了。虽然至今HID依然有一定数量的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HID的流行程度已经远远不如LED了,主要原因就是因为LED的进化。我们都了解,HID能轻松做到数千流明的亮度,而这在2006年,对于LED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除非你把Luxeon V码成马蜂窝。我记得24W的HID可以到2000流明,而35W的则有3000流明之多,是无可争议的手电亮度之王,仅次于它的著名的Surefire M6,亮度则只有600流明,而且这还是以6节CR123A工作20分钟作为代价换来的。不过HID也有它自己的弱点,主要说来是色温偏高,一般都在79000K;点亮需要预热,约为几分钟,类似路灯;需要安定器,成本比较高;抗震能力差;寿命相对较低,只有数千小时。因此随着LED光效的不断上升,HID也逐渐被边缘化,因此我渐渐也不再关心了。狼眼应该是国内一家非常有名的HID电筒厂家。其实从根本来说,我的兴趣一直都在LED上。由于LED的超长寿命和超高可靠性,也决定了它必然是作为手电光源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蓝宝石基外延技术为我们带来了Luxeon系列产品,让大功率LED真正走向了实用化,也催生了大功率手电,但当时间进入到2006年下半年以后,Lumileds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平台期。虽然从Rbin到Sbin到Tbin甚至Ubin,Luxeon的亮度一直在慢慢提升,但没有任何本质上的改变。任何技术在经历一定的平台期以后,都必然会出现一次革命式的爆发,而这次以碳化硅基外延为核心技术的爆发,把我们带入了属于Cree时代时间走到2007年,我们进入了Cree时代,不能调光的电筒也基本不存在了。我相信到了这部分,大多数的烧友都非常熟悉了,很多朋友的发烧之旅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这之后的回忆我就不再过多的介绍产品了,更多的则是一些比较细枝末节的东西。希望大家不要嫌弃。Cree XLamp 7090 X-RE的确是跨时代的一款产品,它的单位功率光度相比前任Luxeon III来说,居然提升了一倍有余,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虽然一直以来都有诸如日亚化工研发出每瓦特光度超过100流明啊、西铁城研发出2000流明的单颗LED啊之类,但要么就是在非常小功率的产品上实现的,要么就是LED芯片的面积比指甲盖还大,所以基本上和手电都无关。不过这颗Cree就不同了,那可是实打实的“为手电而设计”啊,笑。因此Luxeon迅速衰落下去,取而代之的是Cree在一夜之间席卷大江南北。其实呢,早期的Cree给人的印象是很“粗放”的。我们都知道,Cree长期以来都是作为LED晶片供货商而存在的,本身并不研发封装,而这就造成了一个至今仍然影响着Cree所有大功率产品的“缺陷”亮圈和暗圈。在这点上就不得不佩服老道的Lumileds了。Lumileds的LED封装,芯片的高度是相当高的,感觉是高于透明圆顶的底面的,因此Luxeon系列产品的可视角非常大,这也意味着Luxeon可以很好的用在透镜和反光碗两种光学元件上,尤其是小口径的反光碗。Cree则不然,它的LED非常的低,导致可视角只有90度,因此不仅所有的反光碗都得重新设计,而且小碗的聚光能力会大大被削弱,这也是Cree刚出现的时候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旧反光碗不通用,新反光碗又没有。而且,由于那个恼人的亮圈和暗圈的存在,导致为了得到漂亮的光斑就必须采用橘皮杯,牺牲远射。这也是Cree不成熟的一个地方。另一点在于,早期的Cree在涂装荧光粉的时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铺满整个透镜下方,不管是基板还是LED核心。所以和Luxeon精确的涂在核心上那一小块不同,Cree是“万里山河一片黄”,实在有偷工减料之嫌。不过好在它的亮度的确超群,因此这些缺点大家也就都忍了。一开始,Cree的产品标称最大电流只能达到700mA,而且光度等级也已P3和P4为主。不过我们发烧友是具备光荣传统的,于是700mA的P4很多都是在1A之下驱动,而且似乎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因此很多人开始怀疑为什么Cree只标到700mA。爱好者的讨论自然不会得出什么明确的结果,因此最后也就结束于“估计是因为毕竟是新产品,Cree没敢测到这么大吧”之上。不论如何,1A驱动成了事实上的共识,大家也都这么做的。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Cree的光效超过了老产品的一倍,也就是说,新的AA电筒可以做到老18650的亮度。这是何等的诱惑!因此装有Cree的AA电筒开始大繁荣,亮度也证明了此推论不虚。例如C-LE在AA碱性电池驱动下亮度不费吹灰之力就超过了14500电池驱动下的Jet I MK2。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抗拒Cree的诱惑呢?当然在大家沉醉于Cree带来的明亮之时,老牌的Lumileds自然也不会甘于屈居人后。于是很快Lumileds流出了将会推出一款“新K2”的消息。需要解释一下,K2是Luxeon V的升级版。新K2据称最大持续电流不仅大幅增加,达到2A,而且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猪养殖企业与运输企业合作协议
- 请假口语交际课件
- 2025就业指导课合同与劳动权益解析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范本大全
- 诗经蒹葭获奖课件
- 儿童游乐设施项目设计建造合同
- 诗经王风采葛课件
- 个性化办公空间租赁协议
- 家庭室内装修设计与施工协议
- 市场营销活动策划方案模板创新与执行
- 华东师大版(2024)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全一册教案
- 基层农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版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医疗机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八师兵团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质量月”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的个案护理
- 要素式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执行用)
- 慢性根尖周炎病例汇报
- 2025年秋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课件:第1课时 几分之一
- 公司项目谋划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