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构图.doc_第1页
电视摄像构图.doc_第2页
电视摄像构图.doc_第3页
电视摄像构图.doc_第4页
电视摄像构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摄像构图 电视摄像构图当用摄像机记录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时,呈现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时,展现雄伟壮丽的山河风光时作为摄像人员的你是不是会考虑该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呢?这就是构图“构图是表现主题思想和拍摄内容的重要闪素,也是各种视觉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柏摄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所谓电视摄像构图,就是摄像人员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以及达到艺术效果,利用被摄体及各种造型元素等视觉要素,在一定画面上按照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空间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创作活动。第一节 电视摄像构图特点 电视摄像构图是将有关被摄对象的一切因素,包括光线、色彩、线条、影调造型因素等等,综合在同一画面之中的过程。这种综合能够更全面地、更省力地表现主题思想,也是摄像人员把主题思想体现到一个个镜头画面之中的过程。那么摄像人员的构图处理手法及光线、色彩、线条、影调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被摄对象在画面小的表现是否恰当、画面形式是否优美,画面形式是否与主题内容高度统一。电视摄像构图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构图处理手法和造型因素,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对象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从而使主题思想取得具体而完美的形象结构,电视摄像构图的过程就是主题思想形象化的过程。一、构图特点在电视摄像中,画面的构图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摄像人员时时刻刻都要选择提炼、精心布局各种造型冈累,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主体本质的东西,从而明确而动人地表达上题思想。所以当所拍摄的主题确定之后,摄像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和安排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画面构图形式。那么这个寻找和安排的过程有哪些特点呢?1变化运动性 在电视摄像中,一方面,光线、色彩、线条、影调等造型因素在拍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变化;另一方面,被摄对象总是要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中而摄像机又总是要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而运动.这些都改变着被摄主要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被摄主要对象与其他拍摄对象的配置关系,改变着被摄对象的情绪和心理,改变着画面的情节重点和画面的气氛,也改变着画面构图的结构和画面中的空间透视关系,形成了一种多维性;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能够时刻注意这些变化和运动,并注重培养在变化运动中随机取材、随机构图的能力. 2多点固定性在电视摄像中,摄像机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而运动,形成了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方位、角度、景别等也就造成了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表现被摄对象的形式。不过摄像人员也应该十分清楚,这些多角度都是在一个固定框架中表现出来的,而且框架的长宽比例目前大多数仍是4:3,因为电视画面的画幅大小是由电视屏幕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摄像人员注重培养以固定框架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展现被摄对象的能力。3简洁明确性电视画面是时空的结合,在呈现一定空间形态的同时,也具有时间特性。电视回面所负载的内容的繁简、所传递的信息的多少、所表达的含义的深浅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画面的时间长度,这个时间长度对于观众而言就是欣赏的时间限度。也就是说观众妥在特定的时间限度内接收电视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所以,电视摄像构图要注重简捷、明确让观众首先能够一目了然,看得明白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有意识地引导观众去思考感受;这就要求摄像人员注重培养选择提炼、去繁就简的能力。4整体一次性在电视摄像中,要表现某一主题思想需要两个以上甚至是几十个画面镜头完成,一幅电视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上一幅画面的延续,或是向下一幅画面发展,也就是说每一幅画面都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要求一系列的电视画面组接起来后前后构图要连贯合理,形成个整体。这个整体完成了叙事、表意、传情的任务,而且组成这个整体的个体画面的构图结构一般都是在拍摄现场一次完成的,不能在后期裁减、修饰。这就要求摄像人员注意培养整体意识和构图一次到位的能力。二、构图形式摄像人员的构思立意体现在电视画面中就是构图形式。不同的主题思想需要借助不同的构图形式,即使是相同的主题内容也应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这里简单地介绍以下几种不同的构图形式。1按照画面内存在的外在线条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黄金分割构图、九宫格式构图。有关线条部分的具体内容会在第二节中详细说明。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是对线的比例分割的经典范例。将一条直线分割为长短两段要求达到短线专长线之比等于长线与全线之比。这种对线段的分割方法,被人们视为像黄金一样宝贵,在古希腊称之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被认为是最神圣、最美妙的构图原则,在造型艺术中被称为“黄金律”、。黄金比,在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中广泛应用。在电视画面构图中,摄像人员将被摄主体的位置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或是按照黄金分割率分配画面空间等,都能够结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九宫格式构图(见图41),又称为井字形构图。摄像人员可以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即“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被摄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当然这也不是 一成不变的。九宫格式构图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被摄主体自然地成为观众的视觉中心,可以较好地突出主体,也可以按照连线和交点来布置位置、分配空间,使曲面趋向均衡。2按照构图形式是否变化,可分为单构图、多构图单构图,主要是指画面小的被摄对象基本处于一种固定状态,同时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光影和色彩变化,即在个镜头内只表现一种构图组合形式。单构图可以用来表现特定的内容、情绪和气氛,也可以借用比喻手法来表现某种象征意义;如橄榄枝呼唤着世界和平,余秋的枫叶象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一轮旭日隐喻出青年人的蓬勃热情等等。单构图多为静态构图不过有时摄像机随着被摄对象的移动而移动,也会出现动态构图形式。多构图 主要是指不经过外部组接的一个镜头画面,其内部利用通过蒙太奇造型形式,或是借助被摄对象与摄像机位置关系的调度,或者运用光线明暗变化、焦点虚实变化、前后景变化等多种手法,来形成画面结构连续或间断发生变化的构图形式。多构图能够在一个镜头内交代多种含义,传递多信息,加强了电视摄像艺术的表现力。3按照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的动静关系,可分为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静态构图,是指画面造型元素及结构都没有明显变化的构图形式。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处于都静止状态,构图关系、构图结构等不发生改变,所表现的内容含义也凝聚在静态之中。如拍摄人物访谈节日,用固定镜头拍摄,画面中的人物、周围环境等都基本不动,即为静态构图。静态构图形式多为单构图。但由于光线、色彩、影调等变化也会使画面产生多种含义、多条信息,形成多构图画面。静态构图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外部结构、空间位置,以及被摄对象之间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静态之中凸现出被摄对象的动作、情绪、心理等变化,有利于向观众传送这些变化,促使观众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动态构图 是指画面造型元素及画面结构发生连续或间断变化的画面构图形式: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而画面中被摄对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进而满是观众不间断观看被摄对象运动的心理要求。这种动态包括被摄对象自身在一定空间、时间中的运动状态(力向、速度、节奏等),以及情绪,心理等变化产生的动态,摄像机自身的运动(推、拉、摇、跟、移等):还包括由于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所产生的画面基调和氛围的变化;如同样是拍摄人物访谈节目在开拍的时候摄像人员运用一个摇镜头,从演播室内的主持人摇到演播室外的亮宾,然后摄像机再跟随着嘉宾走入演播室就座,那么画面中被摄对象(嘉宾)的行走路座就不断改变着画面的结构关系,画面中的视觉主体、构图结构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是动态构图。动态构图一般为多构图形式。不过,如果摄像机随着被摄对象在无背景变化、无景别变化的空间运动而运动时,那就是单构图形式。动态构图表现了运动中的被摄对象,也在运动中表现了被摄对象,充分体现了“边走边看”的观看心理,形成了不断变化的透视关系。同时,由于被摄对象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同时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应的动作、情绪、情感的表现。因此,在动态构图的处理中,要求摄像人员要时刻注意画面内容,及时捕捉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运动的细节,合理地控制情节发展的节奏感,以及保持前后镜头中动态造型因素的连贯衔接。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如对称式构图和非对称式构图、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不规则构图和不完整构图等等,摄像人员要根据主题思想、创作意图来选样合适的构图形式。三、构图要求画面构图是电视摄像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画面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题的表达、形象的塑造、气氛的渲染,也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收视效果。所以说,画画构图是检验摄像人员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对于画面构图的要求应包括:1要鲜明地揭示主题画面构图是将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求摄像人员要充分调动各种造型手段和方法,将画面里的各部分景物有机地、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使各被摄对象之间、各造型元素之间关系分明,相互呼应、互相衬托,从而鲜明地揭示出主题思想。2要有力地突出主体突出主体形象是画面构图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要处理好主要被摄对象与其他被摄对象之间、与周围环境和背景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同时恰当地借助光线、色彩、影调、线条等造型元素,在有力地突出主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到主次分明,简洁明了,从而得到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的电视画面。3安巧妙地形成均衡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形式感觉和心理要求,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如椅子四条腿才是稳固的,如果只有三条腿的话,则一定要形成均衡的三是鼎穴才会稳固。画面构图的均衡就是指构成画面的各种因素在观众的视觉重量上所取得的一种均态,给人稳定、安定、和谐等感觉。电视画面是动态的,其所呈现出来的均衡也是动态的,而且这种动态往往是和观众的心理均衡交织在一起的。电视画面是否均衡,不仅影响着画面的整体结构,也关系到观众的欣赏心理,观众总是想要看到既具有表现力,又具有造型美的画面。电视画面的均衡,可分为结构均衡和色彩均衡。结构均衡包括动静、明暗、面积大小、轻重、投影等均衡。在实际拍摄中,结构均衡一般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加重作用来形成均衡效果的,视觉加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金分割”,如按照“黄金分割”点来安排主休的位置,或是分配画面空间等,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均衡的形式不是成不变的。如在拍摄抒情性的电视风光片时,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均衡,在画面上形成一种疏密相间、虚实相间,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出那种幽静、秀美的风光。当然还可以利用反向均衡,即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人产生动荡、不安的感觉,从而深刻地表达主题、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要熟悉人们对十均衡的形式感觉和心理要求,巧妙地安排各种构图因素,以达到面团的均衡。关于色彩均衡在前面第二章己作过说明,此处不再重复。4要大胆地打破成规 “法无定法” 如果摄像人员在构图时头脑中总是闪过123构图方法,或是经典的构图模式,就变成了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这在电视摄像构图中要不得。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忽略了被摄对象自身的特点,拍摄出的画面给人一种“好像见过面”的感觉,缺乏新鲜感,也失去了构图的真正意义。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多多积累,也可以借鉴摄影构图、绘画构图等技巧:一旦确定拍摄主题内容之后就选择、组织和寻找最佳的画面结构方式,并且要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创作热情和随时发现的创作灵感,不断地改善和创新自己的画面构图。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视觉元素视觉元素英文visual Element的译音,是指在视像的建立过程中,制作者把信息演绎为各种不同面积的单元,点、线、面、体是最基本的视觉元素。点、线、面、体既是概念的元素,亦可透过制作技巧,呈现在不同的载体之上。在电视画面中,视觉元素主要是指光线、色彩、线条、影调。这些鲜明而生动的视觉元素在构成形象、表现形象、增加形象感染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电视摄像构图中,表达主题、反映现实、抒发感情、实现创意也需要借助上述视觉元素来完成。一、光线在电视摄像中,光线是灵魂,是生命之泉,光线是画面构图的先决条件,没有光线,就无法拍摄画面;光线不理想,就无法得到理想的画面,光线发生变化,就会引起色温、明暗等变化,也会引起构图效果的变化。因此,电视摄像的关键就是对光线的选择。光线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光线可以表现时间,创建空间 我们十分熟悉自然界中的光影规律。如清晨,光线投射角度低,被摄体的投影较长,中午,光线投射角度高,被摄体的投影较短。而当被摄体与光源较近时,投影较大;与光源较远时,投影较小。根据这些光影规律,观众很容易从画面中看出情节发生的时间。也就是说,光线效果可以表现时间也可以人为地根据主题、情节等需要来塑造特定的时间环境。利用这些光影,形成被摄体各个面的亮度差异及其与背景的关系,再现被摄体的表面结构和立体形态,同时借助空间透视规律,在画面中创建出近清晰远模糊的空间深度感。2光线可以突出主体,美化形象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的强弱决定了人们对周围景物的印象的深浅。我们可以利用光线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到特定的地点和事物上来,从而突出主体形象。同时利用光线来掩饰或是修饰被摄体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起到一种美化的作用。尤其是用来掩饰或修饰人物的面部缺陷,达到美化的目的。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达到一种丑化效果。3光线可以营造气氛,刺激心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充分说明了当人们看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常常会勾起一些伤感的情绪。而冉冉升起的太阳,却可以用一种明快的暖色光效,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气氛。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环境通过不同的光线处理,来烘托渲染画面的主题内容,可以塑造出热烈、振奋、神秘、惊险等等环境气氛效果,同时也给观众心理一种较为强烈的刺激,使观众产生进一步的联想。二、色彩我们每天都被色彩包围着,每天都在感受着色彩。但要真正拍摄出既符合主题需要,又能感染人们,可以引导人们进入预期的情感意境中的画面,还需要通过深切地认识色彩,细心地观察世界,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成为应用色彩的专家,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那么在应用色彩构图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1画面色彩的选择要恰当和谐均衡在电视摄像中,色彩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是为烘托环境气氛服务的,是为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服务的,是为描述人物心理情绪服务的。也就是说色彩的选择不能脱离具体的情节,也不能无故离开特定的历史时代及主题所决定的色彩基调,所以色彩的选择首先要恰当合理。我们都知道,在拍摄葬礼的画面中,多以黑色和白色来表现肃穆的气氛和悲伤的心情,如果此时在画面中突然出现一位身穿红色衣服的人走过就显得格外刺眼,与整个主题、环境和人物心理情绪都格格不入。另外,色彩的选择还要形成一种和谐、均衡、统一之感。在确定画面整体色彩、布置画面色彩重音时都要尽量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和观看时的心理感受,不要让人摸不着头脑。2画面包彩的运用要特色简洁在电视摄像中画面中的色彩要尽量单纯、简洁,形成自己的用色特色,不能违背包彩设计的规律,也就是说色彩要少而精,避免使人眼花缭乱。如甘肃电视台拍摄的在国际上获奖的纪录片神与人:藏历年印象中冬天褪成黄色的草原,深褐色的皮肤,帐篷中闪烁的炉火,格萨尔说唱艺人的服饰等等,都使环境与人融为一种和谐的富有特色的地域色彩。而不同色彩的布局也要有主次、大小、轻重之分。如果各种色彩等量分布,就显得主次本明,主体形象被淹没了,同时也分散了观众注意力,而在色彩上一味地寻求对称的话,画面也会显得平淡无奇、单调乏味,使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趣。3画面色彩的夸张要适时适度在电视摄像中,色彩形象并不是盲目地模仿现实生活,而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再经过精心的选择、加工,这样才能拍摄出色彩基凋鲜明、结构严谨、与情节统贴切的画面。不过,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画面有着夸张化的色彩,这可能是主题节奏变化的需要,或是表现特定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的需要,或是拍摄者要表现特殊效果的需要。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些夸张的色彩要适时适度,同时也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如在上海世博会宣传片中,就运用了多种不同的鲜艳亮丽的色彩。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观众一定会觉得有些夸张,但在宣传片中,一切都变得恰到好处。4画面色彩的还原要真实正确在电视摄像中,大自然创造出的鬼斧神工也好,拍摄者精心安排的绚丽多彩也好,最终都涉及到拍摄画面的色彩还原的问题。在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到,拍摄时对白平衡的正确调整、不同色温的熟练掌握、滤色镜的合理应用,照明灯具的恰当选择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将色彩还原得贴切、自然。同时,由于景别的变化造成丁景物在团圆中的多寡和相对的位置的变化,也造成了各种色彩在画面中的位置及面积大小对比关系的变化。单一色彩的变化,以及各种色彩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化,都需要摄像人员有着正确的掌握,并将其真实地还原。三、影调影调是指画而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相明暗关系。在电视摄像中,影响画面影调的因素主要是光线的强度和角度的变化。若光线强,形成的明暗对比分明,明暗层次丰富,调子明朗,给人一种舒展感。相反,光线弱,则形成的明暗对比很小。画面缺乏影调层次,调子灰暗,给人压抑感,另外,若光线照明角度大,如侧光、侧逆光、逆光角度,形成的明暗亮度对比强烈,影调对比强。相反,光线照明角度小,如顺光,则形成的明暗亮度对比小,影调对比小。 (一)影调的种类1按照从画面明暗分布划分三种形式 亮调画面小亮的景物较多、所占的面积大,给人以明朗、轻快的感觉;暗调画面中暗的景物较多,给人深沉、压抑的感觉;中间调的画面则明暗适中,层次丰富,比较接近于人们生活中通常所见的视觉感受。2按照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划分,可以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硬调画面中明暗反差大、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给人以粗犷、硬朗的感觉;软调的画面缺少最亮和最暗的调子,亮暗反差小、对比弱:中间调,也叫标准调,画面明暗反差适中,层次丰富。3按照不同基调在画曲中占统治地位划分,可以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基调并不是在一个画面中所形成的影调,而是对于整体而言的。被摄对象特征、画面内容、主题情节、环境气氛等决定了基调的形成。同时,不同的基调也可以抒发和烘托不同的情绪和气氛:在高调的画面中亮色调占优势,即画面景物多以白色、浅色为主,如卫生、教育、科研等题材的电视片中多以高调为主,给人以明快、清洁、单纯、高雅、活泼的感觉。而在低调的画面中深色调为主,整体影调偏暗,给人以神秘、忧郁、深沉、庄重、严肃、昏暗的感觉。中间调画面以柔和细腻的灰色调为主,影调明暗均匀适中,过渡层次丰富,给人正常、平稳、协调的感觉,在电视摄像中运用普遍。 (二)影调的运用影调是电视摄像艺术中最基本的视觉因素之一、是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主题的重要手段。1利用影调塑造被摄对象摄像人员利用各种色彩所产生的黑、白、灰效果,在画面中形成影调对比,有利于展现被摄对象的外形恃征,表现被摄对象的表面结构。同时,不同的影调层次和线条组成了被摄体的多面,也构成了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如果选择被摄对象时,在大面积的亮影调中安置一小块暗影调,或是在大面积的暗影调中出现一小块亮影调;或是亮的主体处理在暗的背景上,或是暗的卞体处理在亮的背景上,可以使主体清晰突出,有利于表现所要强调的被摄对象或主体,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同时,摄像人员也要注意被摄主体与周围景物之间、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影调关系。一般是周围景物的影调服从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影调对比,防止喧宾夺主。2借助影调形成空间深度自然环境中,由于空气介质的薄厚不同及光线明暗的差别产生了空气透视,相应由于轮廓清晰度不同、明暗变化不同、反差不同及色彩饱和的不同,形成了空间深度。在电视摄像中,就是要利用空气透视来表现黑白影调对比,恰当地安排前景与背景之间的影调对比关系,形成影调透视,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成空间深度。3依托影调渲染环境气氛不同的影调处理会引起观众在视觉、情绪、心理等方面不同的反应,利用这些不同的反应可以渲染相应的环境气氛。如前面提到的高调为主,给人以明快、清洁、单纯、高雅、活泼的感觉,低调,给人以神秘、忧郁、深沉、庄重、严肃、昏暗的感觉,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不能脱离拍摄内容和主题。4把握影调均衡面面结构如果画面一侧是很浓重的暗调,而另一侧是很轻淡的明调,整个画面就给人失衡的感觉。摄像人员可以在确定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影调明暗关系,从而改变不均衡的情况,使画面的结构形式稳定、均衡。四、线条世间万物都有其外在的形式,这就是线条。线条制约着物体的表面形状,使得每一个存在着的物体都有属于自身特点的外沿轮廓形状,呈现出一定的线条组合。如方形的桌子、圆形的柱子、垂直线的树木、曲线的河流等等。而物体的不同运动,也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组合排列配置,如站立着的人和跑着的人的线条结构都不同。线条,是画面构图的视觉元素之一,是画面“骨架”。线条可以勾画出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表现被摄体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形成一种韵律、节奏和意境。 (一)线条的种类1按照线条的形式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水平线条:可以导致人的视线向左右移动,给人开阔、伸延、舒展、平稳的感觉。如用水平线来表现建筑物、桥梁等,则会让人产生舒展、平稳之感;而用水平线条来表现大地草原、碧湖海洋等,可以强调画面的辽阔、宁静的气氛。水平线构图,适宜表现壮阔、宽敞的大场面景物。如大型会议的主席台、秋天丰收的景象、平静如镜的湖面、一望无际的平川、辽阔平坦的原野等等。垂直线条:常常用来展示被摄对象的高度,给人耸立、高大、向上、刚直等感觉。用垂直线条来表现英雄人物,可突出人物的高大形象和向上的精神面貌,而用垂直线条来表现古建筑物场景,可形成一种高大、雄伟、向上、挺拔的艺术效果。有利于烘托巍峨气势,垂直线构图,往往被用来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大和纵向气势,如高耸人云的参天大树、险峻奇丽的山石、飞泻直下的瀑布、摩天大楼等等。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展或收缩,典型的斜线就是电视屏幕的两条对角线,给人流动、动荡、失衡、紧张、危险的感觉,使原本自身不动的物体富于动感,同时也强调了物体的运动感,形成了画面的纵深感。斜线条构图,适宜表现被摄对象的自然活力,富于动感,也有利于增强空间感和透视感。有时也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被摄对象,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如表现体育活动、舞蹈等,画面会显得活泼,也增加了画固结构的变化。曲线条:视线跟随着某点沿一定方向移动并时时改变方向,跌宕起伏,给人一种流畅、活泼的感觉和韵律感,多用来强调被摄对象的动感和画面的纵深感,从而使画面结构更加丰富。曲线的线条形式比较丰富,如s形线条、弧形线条、圆形线条等。曲线构图,也称“S”形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富有变化,具有美感,如婉蜒的河流、道路、城墙、铁路等,往往成为画面中最吸引人们视线的部分。同时也有效地表现出被摄对象的动感和空间感形成了画面的空间透视感,有时也利用曲线构图,将处于不同位置的景物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按线条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是区别不同被摄对象的边缘界线,也是不向被摄对象之间关系的分界线。当然,不向的被摄对象的外部线条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向一被摄对象,若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观察的话,其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线条也都是不问的。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善于观察、精心选择,充分利用最能代表被摄体外部形态的,或是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内部线条则是指被摄对象轮廓线范围以内的线条,是被摄对象表面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如布匹的条纹、衣服的褶皱、树木的纹理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被摄对象的外部形态的表现。3按线条是否存在分为实线条和虚线条实线条是指被摄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可见的线条,是被摄对象的外在的形式。如建筑物的轮廓、纵横交错的马路、蜿蜒流淌的小河等。虚线条是指画面形象中不存在的实有线条,主要是依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物体的外沿线条轮廓及运动物体的线条变化的印象和经验,产生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如画面人物的入场和出场之间,就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运动轨迹,不过观众却能依靠视觉经验“看到”这线条。虚线条在电视摄像构图中会影响到景别的变化、机位的设置、人物关系等。(二)线条的运用在电视画面中,线条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还有由光的作用形成各种物体的轮廓线,或是不同影调之间的分界线,或是由过渡色块所组成的线型,甚至是人的视觉联想,或者是断续模糊的虚线。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在实际生活中细心观察、深刻体验,在实际拍摄中准确地把握线条和正确地运用线条,并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和技巧,突出和强调被摄体富有表现力的外部轮廓,形成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有利于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表达。1要注重选择和提炼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线条随处可见更是干变打化。而在电视画面中,却无法将这些千变万化全都包容进来。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要以被摄对象的特征、环境气氛、主题思想等为依据,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和概括力,对各种线条进行准确的概括和精确的提炼,将简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线条形式呈现于画面之中,从面鲜明地表达出拍摄内容,进而感染观众。2要注重展现和表达在电视摄像中,被摄体往往是运动着的,而处于运动状态中的被摄体的轮廓线条和形状姿态也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的。如跳高运动员助跑时表现出的线条富于变化、略显婉转而到了腾空越杆的那一刻,表现出的线条则刚劲有力、舒展流畅。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要善于运用富有特征的线条来展现动作和情节,创造出画面的转奏和韵律。线条的展现一定要与拍摄内容紧密关联,有利于表达感情、表达主题,而不能单纯地追求线条效果。3要注重传递和感染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物体的线条会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影响,就像色彩样,人们看到了某种类型的线条就会产生联想,激发起相应的感情色彩。有入总结说:“艺术理论小对线条的表现力有这样的详述:水平线表现平稳,垂直线表现祟高,曲线表现优美,放射线表现奔放,斜线富有功感,圆形线条流动活泼,二角形线条稳定等;”可见线条是重要的抒情手段之一,摄像人员应注重利用线条来传递利于主题表达的感情,以及自身想要表达的感情,并用这感情来感染观众。第三节 电视面面的结构元素在电视摄像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等视觉元素都需要借助形象载体才能发挥其画面表现作用。也就是说摄像人员通过多种多样的构图形式和技巧,在画面再现出一个个具体的鲜明的形象,并使各形象依据特定的关系构成一个整体。在电视画面中承担起形象载体任务的元素,即电视画面的结构元素,一般包括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环境、空白等。摄像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各结构元素的造型作用,并在构图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置,从而形成完美、流畅的画面,进而完成思想的表达、情感的传递。一、主体主体是指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内容和主题的主要载体。主体既是表达内容的中心,又是电视画面的结构中心,在画面中起到主导作用。可以说没有了主体,那画面也就不存在了,更谈不上什么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情节情感了,所以构图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画面的主体。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在拍摄时首先要明确每个画面的主体,能够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及环境等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相互呼应,并充分调动光线、色彩、影调、线条等造型因素,从而获得立意明确、形式完美的画面。在电视摄像中画面主体的形象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既可以是单独的被摄对象,也可以是个群体。那么,摄像人员怎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主体,使之能够吸引观众的视线最终会停留在主体上面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呢?在电视摄像中,常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运用布局摄像人员首先要做到正确选择和确立主体的位置之后,再确定其他的结构元素,并通过构图设计和构图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这样既能给观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又能很好地反映主题,同时也使得画画结构主次分明。最常见的通过布局突出主体的方法是前面我们谈到过的“黄金分割”和“九官格式”构图形式。这两种形式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也适应观众的审美要求。2运用对比色彩的对比,是指电视画面中主体与其它结构元素之间的色彩处理,形成或是冷暖对比、或是补色对比等,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光线的对比,是指电视画面中通过不同种类或是不同方位的光线,形成明暗交替,即在暗处叠加明的、在明处叠加暗的等,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 影调对比,是指电视画面中运用多种不同程度影调之间的.对比,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如在大面积高调的画面中,暗调就显得更加突出。虚实对比,是利用镜头景深的特性,使得主体清晰、陪体模糊,以加强被摄主体的体积感,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另外,还可以造成空间深度感,形成符合特定环境、气氛、情节的意境等.大小的对比,是指电视画由中的个体与其它结构元素之间在体积、团积方面的对比,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其中体积对比包括远与近、高与低、长与短等对比的形式.动静对比,是指电视画面中的主体与陪体、周围环境之间的动静关系,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如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翩翩起舞的优美表演和观众台上聚精会神观看表演的观众就形成了种动静对比.3运用引导光线引导,是指电视画面中,利用光线的变化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上,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如沐浴在晨光中的读书少年,笼罩在夕阳下的山顶等等。线条引导,是指电视画面中,利用线条的变化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上,如交叉线、汇聚线、斜线等等,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运动引导,是指在电视画面巾,利用陪体或是环境的动势(包括运动、运动趋势、视线等)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上,而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如从画面左边飞起的足球正好砸到了右边的人物。4运用角度摄像时如果使用仰拍角度,可以形成主体形象与其他形象的大小比例,强化主体的高度,给人耸立、高大的感觉,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如果使用俯拍角度,则可以产生视觉向下集中的趋势,形成某种向心力,也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突出主体,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如果用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形式直接突出出来,如安排主体占据最大的面积、处在突出的位置等,使观众一目了然。这种方法称为直接表现手法,如果摄像人员将环境安排在画面大部分面积,而使主体在画而上所占的面积不大,甚至有的主体掩藏在画面深处,此时注重表现的就不再是主体的外部结构和特征,而是着重阐述主体的神韵和内涵。这种方法称为间接表现手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电视画面所展现的时空都是动态的,前一个画画中的主体,也许到了下一个画面就变成了另一个人物是主体了,这就是主体转移现象。二、陪体陪体是指画面上与土体有着密切关系的,并与之构成特定关系的,或是能够帮助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陪体与主体是相对应的,是画面的结构元素之一,也是构图的重要对象。主体这朵红花在陪体这片绿叶的衬托下,才会显得更加鲜艳夺日。在电视摄像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之间都可以是主体与陪体的关系。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在构图时,除了要将大量的精力投注到主体身上以外,还必须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和安排陪体。陪体在电视画面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作用:1陪体帮助说明内容,衬托深化内涵陪体在画面上出现,能够补充说明主体,或是衬托主体形象。如画面的主体是位满脸笑容的农民,陪体是他手中金灿灿的麦穗,麦穗与农民就构成了丰收的情节。由于陪体麦穗的出现,就使丰收的情节中潜藏着许多的内涵,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科技种田,这日子越过越好。这里陪体所帮助表达的主题思想,观众一看便能理解。2陪体帮助展现环境,渲染烘托气息陪体可以向观众展现更多的现场细节,如拍摄现场的周围环境、地域情况,或是拍摄季节、时间等,强化拍摄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之富有生活气息,从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主体和主题。3陪体帮助装饰主体,均衡美化画面陪体与主体之间可形成对比关系(包彩对比、影调对比、大小对比、动静对比等),起到了装饰、突出主体的作用。同时,通过陪体的搭配,既可使构图达到观众对画面均衡的要求,也可使画面的影调层次变得更加丰富,进而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如果陪体位于主体之前还可以增加画面的空间透视感,使画面生动活泼起来。摄像人员对于陪体的安排必须注意不能暄宾夺主,也不能脱离主体,要根据主体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安排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多少、采用哪种色调、线条走向何方以及人物的神情动作等,使之与主体密切配合。另外,画面布局要有轻重主次之分,所以陪体在画面上通常是不完整的,摄像人员要作出恰当的取舍,留下最能起到说明衬托作用的那一部分,否则主体形象会被削弱。有时前上一个画面的陪体很可能在下一个画面中成为主体,出现“反客为主”的现象,这也需要摄像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陪体,有时采用直接表现的手法,如足球运动员带着足球跑动的画面,足球就是陪休,在画面中直接表现出来。不过,有时陪体虽然与主体构成特定的关系和情节却不出现在画面之中,面是在画面之外。如足球守门运动员在门前不断地左右移动身体,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此时画面上守门员的动作神情就与画面以外的足球有联系,足球虽然没有表现在画面上,却一定会出现在观众的想象之中。这种表现手法称为陪体的间接表现。陪体的间接处理,可以扩大画面的信息容量,在有限的画幅中创造了画外之意,调动了观众的想象来参加画意的创造,留给观众回味思考的余地。摄像人员在采用陪体的间接表现手法时必须要巧妙地安排好引导观众想象的媒介,引导观众去想象,从而加强画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三、前景前景位于主体的前面,是离摄像机最近的被摄对象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前景一般处在画面的四周边缘,是最先进入观众眼帘的,能让观众对画面产生第一印象,也与观众的心理感觉最近。在电视摄像中,花草、树木、人和物都可以作为前景出现,有时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前景在电视画面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3前景有利于突出、衬托主体在电视摄像中,如用门、窗、树枝等作前景,可以在画面中形成一个框架,框住远处的主体,这样可以合理地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被摄的主体上,又对观众产生了相应的心理影响,无形中缩短了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有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起到了突出主体的作用。此外,选择恰当的前景,使之与主体相互呼应,既可以丰富画面,也可以形成某种特定意味的对应关系。如前景是渔网中活蹦乱跳的鱼,画面的主体是站在岸上满脸笑容的渔民、2前景有利于交代、深化主题在电视摄像中,如果要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画面的主体往往很难独立承担起画面的全部内涵,甚至会使观众产生误解,这时可以将能够帮助说明所要表现的主题内涵的景物作为画面的前景,来帮助主体交代画面内容:如画面的主体是站在炉灶前的一位农村妇女,前景是两只新的铝制水桶上面摆着等着要下锅的肉类、蔬菜、白米等,观众一看使知画画表现的是农村富裕的生活,如果不加任何前景,观众也许会以为这位妇女正在为无米下锅而发愁呢。有时也可以利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引起观众的深思,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的日的;3前景有利于展示、拓宽空间由于光线的作用,往往使得前景的色调要比后面的景物深,而且按照空间透视规律及镜头的作用,前景成像的面积也比后面的景物大:在电视摄像小,利用前景成像大、色调深的特点,比,可以调动观众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在二维的视觉效果画而中增加了纵深感,加强了画固的空间感和透视感.4前景有利于展现、烘托气氛在电视摄像中,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或是地方特征的景物作前景,既可以展现出现场环境也可以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迎春花作前景,既交代了春天季节,又使画固春意融融.5前景有利于装饰、美化画面利用前景可以丰富画面的色彩和影调,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如前面提到的用一些有规则或是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作前景,就像在画面的四周装饰了精美的画框或花边一样显得画面生动活泼,增加了美感。前景还可以帮助均衡画面,如天空中万里无云就显得很单调,这时用下垂的绿色枝叶作为前景,就可以弥补画面的不足之处了。在电视摄像中,摄像人员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个前景同时发挥几种作用。当然,要求摄像人员要合理地、合目的性地选择和运用前景,这样才能有利于主体的表现。所选择的前景要与主体紧密联系和呼应,其形状、线条结构要尽可能优美,这样才能美化画面,帮助表达思想、深化主题。另外,前景要注意与主体结合成个整体,而不是破坏、分割画面也不能喧宾夺主,削弱主体的表现。当前景可有可无时,宁可不用,以求画面的简洁。四、背景背景是指位于主体的后面,用来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在电视摄像中,利用背景的色调和空间可以突出主体形象,丰富主体的内涵,可以形成一定的画面气氛和情调,可以说明主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时代特征等。因此,背景在画面中占有不可忽视和低估的地位。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艺术家不用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灯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也就是说,摄像人员在拍摄过程中,不能脱离背景而只考虑主体、陪体等。那么在处理背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1要注意背景的选择在选样背景时,要选样那些具有地点特征利时代特征的景物,这样可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加深观众对拍摄主题的理解,帮助观众了解时代背景。如用冒着浓烟的烟囱作背景,建国初期这会使人感到祖国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今天就会变成了空气污染。另外,在电视摄像中,经常会选择动态背景,即位于主体之后的运动对象或是移动的情景,这种动态,可以增强现场感,渲染环境气氛,也可以形成一定的画面内部节奏。背景的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如拍摄成长在幸福家庭的儿童,用鲜花盛开的花园作背景衬托,是正衬。而拍摄成长在不幸家庭的孩子,用鲜花盛开的花园作背景衬托,就是反衬。2要注意背景的布置在布置背景时,如果采用与画面主体的色调、影调相同的背景,就使得画面中没有影调或色调上的对比和间隔,那么主体形象就会和背景融成一片,使观众无法分辨。如果采用与画面主体的色调、影调不同的背景,就可以使主体呈现出清晰的轮廓线条,凸现出主体的色调、影调,形成立体感和空间感,加强了视觉上的力度。如暗的主体衬在亮的背景上,或是亮主体在暗背景上等。当然,除了色调、影调的对比之外,还应该注意背景与主体的虚实对比、动静对比,以形成相互对比衬托,从而使主体脱颖而出。3要注意背景的处理在处理背景时应该简洁有力,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阻碍突出主体的东西排除在画面之外,以求画面的简洁精练。如用仰角度拍摄,可以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或使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将不必要的景物排除在画面之外,而用虑焦点也可以淡化背景线条收到简洁背景的效果。五、环境环境是指画面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包括前景、后景及背景,其中后景是与前景相对应的,一般处于主体之后。在电视画面中,后景打时与背景融合在一起,作为主体的陪衬。但后景和背景之间还是存在着区别的。后景由于场面调度和摄像机机位的变化,有可能会转换成为画面中的前景,而背景却只能是主体背后的“衬底”。在电视画面中,环境能衬托、突出主体,能帮助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能表现主体的活动地域、季节特点,能展现主体的时代特征、地方特色,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能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因此,摄像人员要处理好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拍摄出画面内容与主题思想统一的电视画面。六、空白在电视画面中,除了看得见的实体对象之外还有空白,由色调相近、影调单一的部分所组成,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的都可以称作空白,如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他景物;空白也可以是实体,不过在画面中失去了原来实体的意义,在画面中衬托主体、陪仲、前景等实体对象。空白可以沟通画面中各被摄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组织各被摄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其作用就像标点符号一样,使画向段落分明、节奏清楚,还能帮助表达感情色彩。空白在电视画面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突出主体的需要在电视画面中,为了使主体更加醒目,更加具有视觉的冲击力,经常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空白对主体是否突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拍摄人物时,一般将人物安排在色调比较单一的空白处,而避免其头部、身体与树木、路灯等其他物体重叠,这是因为人们对景物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只有在清晰简洁的周围环境之中,才能凸显出景物的精美之处。2创造意境的需要 “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在电视画面中,如果实体对象充满了整幅画面,没有一点空白的话,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压抑感。恰当地在画面上留下空白,会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更会使观众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这样观众的思路就会有发生变化的可能,能激起观众丰富的联想,创造意境。所谓空处不空,空白与画面实体的互相映衬,形成了不同的联想和情调,突破了画面再现生活的局限丰富了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如日出,象征着希望在升腾;乌云滚滚,象征着沉重和压抑,世间万物无不在传递着泛指或单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看似平常的空镜头,却深藏着无尽的意蕴。3展现运动的需要在电视画面中,运动的物体,如行进的人、奔驰的汽车等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上要留有宅白,这样才能使运动有伸展的余地,使观众公心理上感觉通畅,也加深了对被摄体运动的感受。在某些情况下,摄像人员会将空白安排在运动物体的后面,如轮船溅起的浪花、汽车扬起的尘土等。当然,画面中的空间分配和空白的留余要根据拍摄主题、内容、情节等不同,而作出相应不同的处理。另外还要注意空白与被摄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要防止面积相等、对称。 一般来说,画面的空白面积大于实体对象所占的面积,画面会显得空灵、清秀,而实体对象所占的总面积大于空白面积,则画面重在写实。但如果两者在画面上的总面积相称的话,就会给人呆板、平庸的感觉。第四节 电视摄像的表现元素在电视摄像中,摄像人员利用各种视觉元素和结构元素进行构图,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那么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多大范围合适呢,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表现角度呢?这些都需要摄像人员在实际的拍摄中,根据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目的内容等来确定。一、电视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在拍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画面所呈现出的范围变大,被摄主体的影像缩小,那么景别变大。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不变的前提下,焦距的不同也可以实现画面景别的变化,一般是镜头焦距越长,画面所呈现出的范围越小,被摄主体的影像越大景别越小;反之镜头焦距越短,则景别越大。电视景别包括远景、全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