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_第1页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_第2页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_第3页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伴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17世纪后期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第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些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核心是经选举产生代表组成的议会。他们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成果,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第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特点。尽管上述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因国情差异而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行政权力的滥用,也都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这种政治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本单元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作了剖析,指出这些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斗争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四国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和发展说明了其中的长期性、反复性、艰巨性、曲折性,但是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政治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迫切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过程: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界限;孟福尔创立英国议会的雏形;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1688年的“光荣革命”,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下台;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的权利法案,正式登基;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意义:“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权利法案明确规定限制国王权力,约束国王行为,它以法律形式把革命成果巩固下来,议会权力开始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背景:“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随之加强;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特点: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发展: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进入议会;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总结君主立宪制是什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君主立宪制又分为两种:议会制和二元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则由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而由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决权,如1871年1918年德意志帝国实行的就是这种君主立宪制政体。特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渐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不少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一模式。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联邦制背景: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邦联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给英国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美国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和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制定:1787年59月制宪会议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内战结束后,制定了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联邦统一。作用:根据宪法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保证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政治前提。二、南北战争背景:工业革命发展导致南北冲突激化州权主义在美国根深蒂固发动: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应对: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制定了第13条和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影响: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三、两党制形成:1789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之后,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19世纪中期,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的农场主的利益。南北战争后,两党基础发生变化。总结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异同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均为三权分立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不同点:英国:政体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能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一、法国大革命背景:封建君主专制下,等级制度森严;受启蒙精神的影响。成果: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1791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1792年9月22日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是巴黎人民不断起义和推动的结果。二、拿破仑神话大革命以来,法国经历了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斗争。过程:1799年11月,拿破仑巴拿马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统治;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改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年,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7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复辟王朝,建立了临时政府和“七月王朝”;1848年2月,再次爆发革命,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2月,路易 波拿巴当选法国第二帝国总统;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拿破仑神话”就此破灭。统治: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所确立的资本主义财产制度,恢复旧制度,尤其是等级制度。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背景:第二帝国垮台,共和与帝制斗争激烈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制(它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特点:共和政体,三权分立。总结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原因(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法国封建制度的强大; 几乎所有欧洲强国的武装干涉;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异常强大,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法国的封建主义传统;法国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君主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雅各宾派专政的负面影响,使法兰西第一、第二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拥护。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一、德意志国家统一背景:维也纳会议维持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格局状态;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提出统一的主张;到19世纪中期,德国的经济基本上连成一体,封建割据成为德国发展的障碍。统一:政治保证:铁血政策。方式:王朝战争,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筹划下,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联奥攻丹,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发战争),完成民族的统一。评价:积极影响完成了民族统一,结束了封建割据;消极影响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二、德意志帝国成立:1871年,在法国凡尔赛宣告成立;统治: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帝国国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有普遍平等的直接选举产生,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只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特点: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原因:军队在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统一帝国的建立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军国主义思想对德国群众的影响根深蒂固。三、魏玛共和国建立:1919年8月,德国颁布新宪法,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特点:人民享受到一些资产阶级民主的自由权利;没有摧毁帝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基础,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和薄弱。法西斯专政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民主复仇情绪抬头;教训: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