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题.doc_第1页
武胜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题.doc_第2页
武胜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题.doc_第3页
武胜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题.doc_第4页
武胜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胜中学200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选出字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劲 jng 劲敌 遒劲 疾风劲草 刚劲挺拔B.泊 b 停泊 飘泊 淡泊名利 水泊梁山 C.应 yng 应届 应允 应声而落 应有尽有D.鲜 xan 鲜见 鲜有 寡廉鲜耻 屡见不鲜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告诫 披肝沥胆 徇私舞敝 莫逆之交B.渎职 文过饰非 责无旁贷 招然若揭C.忖度 荒诞不经 牵强附会 栉风沐雨D.荼毒 满目疮痍 沤心沥血 轻歌曼舞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如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一定的抑扬顿错。B.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令读者叹服。C.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支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D.目前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各地的游客怡然自得的来到黄山。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B.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C.补偿贸易是在科学技术作为商品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一种贸易方式,也是引进技术和设备的一种支付方式。D.在企业管理这个行当中,创造最快的可能要属管理者的头衔了,原先叫掌柜的,后来叫经理,这几年又从老总、总裁更新为CEO、CFO了。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拯救滨海湿地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52美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它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然而,对于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及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大部分政府官负和社会公众却知之甚少,甚至毫无认识,以至于把它们统统视为有待于“开发利用”的“荒地”。滨海湿地系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珠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潮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岛等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湿地。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近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1/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侵蚀;二是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国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近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损失就以10亿元计。被誉为“海上森林”和“海洋生物伊甸园”的红树林,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是一种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扩功能,而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知全球红树林有23科30属81种,中国有16科20属29种,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区的沿海。由于围海造地和砍伐,使以上省区的天然红树林仅存2、3万公顷,不及历史上的十分之一!中国沿海地区占陆域国土13%的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使滨海湿地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滨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进港口码头、飞机场、游乐场、度假村、酒店和工业园区,修建海堤、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埋场等以及直接填海造陆和进行围垦,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和丧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滨海湿地219万公顷,竟占去了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要使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则必须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5.对“滨海湿地”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介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拥有多种多样生态种类的特殊生态系统。B.是指沿海区域和湿地范围内的岛屿,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C.具体指河口、滩涂、沼泽、湖泊、海湾、海峡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D.一种拥有约8200个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特殊生态系统。6.对“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这句话,理解正确的-项是( )A.经济发展与经济利益是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因素。B.影响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是环境保护问题。C.无法协调统一滨海湿地的保护是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D.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是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把滨海湿地视为有待开发利用的“荒地”的观点,不利于滨海湿地的保护,必须给予纠正。B.围海造地或滥加砍伐,必会造成大然红树林的大量消失,并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必须禁止。C.要保护好滨海湿地,就必须减少对滨海湿地的开发,并加大对河口海岸的污染治理力度。D.与其先发展经济后保护湿地,不如先保护湿地后发展经济,否则,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明知:明明知道 B.令装治行治 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B.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D.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第卷(共120分)四.(21分)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译文:(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译文:(3)令装治行译文: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答:历代文人抒“悲秋之情”,常借用的事物(景物)有: (答出两点即可)(2)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答: 13.按要求默写语句。(5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2)云无心以出岫, 。 (3)善始者实繁, 。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五.(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捉 蜘 蛛 蜘蛛,这里的蜘蛛特别多,也特别的讨厌。我们的这个小楼上,如果有几天不打,让它自然地繁殖起来,让它尽量地布上蜘蛛网,我想,不要几天,就会变成了一个蜘蛛的世界。 对于蜘蛛,我一向是不大喜欢的;虽然在做小孩子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过蜘蛛网,可是,在现在我非但连蜘蛛网都不大喜欢,而且有些讨厌它了。 因为蜘蛛多,又因为讨厌蜘蛛,所以,我对于蜘蛛,是很不客气的。当我看到一个蜘蛛,神气十足的站在它的网的中央。而用自己的网,撒布在屋角、窗口,或是随便什么地方,在它认为这是一个从黑暗趋向光明的当口,是捕捉那些可怜的昆虫们的最适当的所在,安闲的在等待着那些为了生活,为了一点光明而在到处奔波着的小虫们的落网的时候,我便要用棒去挑破它的网,把它捉到地上来,一脚踏死了它,才觉得快意。 可是,我虽然时时刻刻在打,但仍旧打它不完。打它不完,又有什么法子;难道让它把蜘蛛丝网住整个的屋子,网住所有的东西,甚至于网住了自己不成?这有什么法子呢?打,总还是要不断地打。 这种蜘蛛之所以打不完的原因,我也是晓得的。这屋子,根本便是一所旧屋子,旧屋子,是最适宜繁殖蜘蛛的,这是一;同时,旧屋子,也早就有了蜘蛛的种子,这是二。你看,一种东西,既然有了它的种子,又有了它的最适于繁殖的环境,这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消灭它的呢? 难道真的为了要消灭蜘蛛,连这屋子都要烧掉不成? 我把竹竿用力的震动,这蜘蛛便从竹竿上跌下,我等着它从半空中爬上,到了相当的地方,我又把它从半空中打落。这个样子,它肚中的蛛丝,几乎抽得没有了。于是,我便一脚踏死了它。 我这种对于蜘蛛所开的玩笑,或者也可说是残忍,但是,我想一想蜘蛛的讨厌,想一想在这个社会上,也有人在对于同类也采取这种方法时,我的心里,倒觉得如同出了一口歪气似的。 我是几乎每日在这样的打着蜘蛛的。 (原载 1934年第1卷太白) 14.文章开头说“这里的蜘蛛特别多,也特别的讨厌”,联系后文,回答(1)(2)两题。(8分)(1)“这里的蜘蛛特别多”,是由于 (2)蜘蛛“特别的讨厌”,主要是因为 15.文章第自然段写了蜘蛛打不完的原因,其中蕴含着深意,这深意是(6分) 答: 16.这篇散文多处描写“我”打蜘蛛的情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不超过 20 个字)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我”小时候曾经喜欢蜘蛛网,因为蜘蛛网给儿童以“八卦阵”的美感。 B看不惯蜘蛛那神气十足的样子,所以“我”对于蜘蛛是不客气的。 C知道蜘蛛打不完,但总还是要不断地打,这表现了“我”顽强斗争、坚持不懈的精神。 D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蜘蛛的深切厌恶和对可怜的昆虫们的无限同情。 E文章结尾“我是几乎每日在这样的打着蜘蛛的”,语意双关,含义深长。六.(15分)18根据下面文段的语境填空,连缀成文。要求:在三道空格处各填一个格式大体一致的短语,每个短语不超过14字;所填内容必须照应其语境,且逐层递进。(4分)当你走过一片成熟的红高粱林时,你可曾注意到:那色近枯黄、生命即将结束的红高粱秆儿和茎叶,仍在进一份微薄的力量,把大地供给的水份、养料,输送给颗粒饱满的高粱穗。这难道仅仅是植物的本能吗?我不禁想到 ,想到 ,更想到 ,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19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3字。(5分) 黄河自1972年首次在山东省利津县断流,到1996年累计断流已达57次,共682天,今年以来已断流10次之多!往常断流多在、月份,而今年则于月日开始,首次断流为15天;1995年全年为122天,1996全年为136天;1995年断流河段到达河南开封附近的陈桥,长达683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87。断流使下游泥沙淤积日趋严重,郑州市以下780公里河床,每年增高近10厘米。入海口鱼类减少,沙化、盐碱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干旱加剧,使水源减少。自1972年至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约268亿元,粮食减产98. 6亿公斤。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资源保护,势在必行。20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特点,以“岁月的墙上”开头仿写一句话。(6分)要求:句式与所给句式相同;仿照所给句式的修辞特点。生命的树上,开着一枝花,绽放在你的怀里,压抑在我的心上。岁月的墙上, 七.(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先哲问古罗马两面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回顾过去,记取历史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以美好的憧憬。” “可是,你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安在呢?”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毫无疑问。“现在”是十分重要的,失去了现在,也便失去了未来。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或认识吗? 请以“现在和将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这个话题的范围很广泛,只要与现在和将来这个话题有关,都符合题意。 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1.A 解析:B、“水泊梁山”读p C、“应声而落”读yng D、“屡见不鲜”读 xian2.C 解析:A “敝”应为“弊” B “招”应为“昭” D “沤”应为“呕”3.A解析:疏而不漏:喻法网虽大,决不会遗漏一个作恶之人;敝帚自珍:比喻对自己的东西即使破旧也很珍惜;怡然自得:悠闲自在的样子,与情景不符。4.B(语序不当,应为羡慕、崇敬、膜拜)5.A解析:B、“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之前应加“低潮时”。C、“沼泽”“湖泊”是湿地,但不是“滨海湿地”。原文说的是“盐沼”。D、这是对中国滨海湿地的说明。 6. A解析:从上段与本段的表述可知,破坏滨海湿地环境的那些开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如房地产的开发、港口的建设、度假村的设置、围海垦地等。B、因果关系颠倒,应是:经济发展政策影响环境保护。C、“无法协调统一滨海湿地的保护”不是“经济问题”,与原句意不符。D、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原文也无这样的表述。7.C解析:根据原文可知,对滨海地区的滥加开发和河口海岸的环境污染,是造成滨海湿地破坏的两大原因。A、并非所有开发滨海湿地的做法都是错误的。B、 “围海造地”不能一概禁止,“必须禁止”的结论不恰当。D、发展经济与保护湿地应协调统一,而不是先后之别。8.B解析: A.确实知道;C.确定了日期;D.别的缘故。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词义正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一定要回到原文,从上下文的脉络去推断词义的正确与否。9.D解析:D.被,到;A.动词“到、去、往”;B.语气副词,表希望;C.介词“把”。10.C解析: 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用迂回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劝说可以看出,张唐同意出使,完全是为了自己,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出使,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出使,并非“为了秦燕联盟”。此题考查考生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关键在于要能读懂文章没有明确说出但明确表示出来了的信息。11. 答案:(1)文信侯听了,内心很不快乐,没有勉强张唐。(2)应侯在秦昭王时被国王重用,与日前文信侯相比,谁较专擅大权?(3)于是叫人整理行装,准备动身出发。12. 答案:(1)落叶、悲鸿、衰草、枯木(2)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13. 答案:(1)俯察品类之盛 (2)鸟倦飞而知还 (3)克终者盖寡 (4)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14. 答案:(1)这个小楼是旧房子,早就有蜘蛛的种子,又最适宜于繁殖蜘蛛。(大意相同即可)(2)它捕捉为了生活、为了一点光明而到处奔波的小虫。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一、要抓住第段里所述的两个要点:(1)种子,(2)最适宜于繁殖的环境。二、要抓住第段所述的要点。15. 答案:旧社会(或,黑暗社会)必然滋生恶人恶势力(大意相同即可)。解析:此题是考查深层的阅读能力。本文发表于1934 年,此时是黑暗的旧中国。选文第段从“你看”起,到段末,都蕴含着深意,其手法是“托物言志”。16. 答案:对黑暗势力的无比憎恨和消除它时的快意。 解析:只要能正确理解上述蕴含的深意,解答此题就不难了。17. 答案:C E解析:A.原文并未有“八卦阵”的美感之意;B.和原文不符;D.只是表面文章。18. 答案:含辛茹苦为了子女的父母,甘做人梯为了学生的老师,牺牲自己为了人民的先烈。19. 答案: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如今正面临危机,已严重危及我们的生存。20. 答案:例句:岁月的墙上,挂着一串风铃,摇响在你的耳畔,迷失在我的梦中。文言文参考译文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去世的时候,甘罗年纪才十二岁,侍奉秦国丞相吕不韦。秦始皇派遣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的时间就使得燕王喜派遣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又派遣张唐到燕国做丞相,想要燕国与秦国共同攻打赵国,以开拓河间的地方。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怨恨我,悬赏说能抓到张唐的人,赏赐百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去。”文信侯听了,内心很不快乐,没有勉强张唐。甘罗说:“君侯为什么不快乐得这样厉害呢?”文信侯说:“我派遣刚成君蔡泽侍奉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就已经到秦国做人质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去燕国做丞相,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