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层次结构:前赤壁赋的外在形式,似乎是一篇游记。开头就交代时间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地点(“游于赤壁之下”)、人物(“苏子与客”)、事由(“泛舟”)。下面从出游到赏景、箫歌、怀古、伤今、议论、醉酒、天明,完全按照时间顺序一路写来。而且以“月出”起,以“东方之既白”(月落)收,在起结安排上也突出了时间因素。但细究起来,在时间这一条外在线索之外,还有一条情感的内在脉络。作者此文并非以记游为主,而重在抒情议论。因此剖析此文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乐一悲一喜的过程,全文也就可以分为三大段:第一段:从开头到“羽化而登仙”,写因泛舟江上而生乐。这部分作者用勾勒和概括的笔法,写江上清风明月之景,由此而引出遗世独立之情,并为下面的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二段:从“于是饮酒乐甚”到“托遗响于悲风”,写因箫声呜咽而兴悲。开头一句中的“乐”字,点明上段的感情基调,转入第二段。接着“扣舷而歌”的歌词,已蕴含着哀怨之情,客吹洞箫,又把哀怨之情推进了一步。所以这首楚辞体歌词在文章中实是起到了感情由乐到悲的过渡作用。“苏子愀然,正襟危坐”,以人物神态举止的改变表示人物心情的变化,于是展开了下半篇的主客问答。客的议论,即景生情,怀古伤今,由赤壁、曹操生发出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喟叹,这正是悲的根源。末句“托遗响于悲风”中一个“悲”字,便点明了第二段的感情基调。第三段:从“苏子曰”到结束,写因得到解脱而复喜。苏子借眼前之水、月、风作譬,分两步反驳客的悲观论调。先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领起,反驳客“羡长江之无穷”的议论;再以“且夫”一转,反驳客“抱明月而长终”的感慨。“客喜而笑”,表明主客认识取得一致,一个“喜”字,点明了感情的再一次转变。“洗盏更酌”、“相与枕藉”,则把这种喜悦心情化成了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还要说明的是,由“乐”到“悲”到“喜”,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二段的“悲”是对第一段的“乐”的否定,第三段的“喜”是对第二段的“悲”的否定。始游赤壁时主客二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固然得到了遗世独立之乐,但这只是存在于一瞬间的快乐,并没有从精神上摆脱现实处境的束缚,所以立刻由乐转悲。主客辩论后,终于体悟了人生的意义,从肉体到精神都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之中,这是确认了生命价值之后思想上的升华,当然是一种比遗世独立之乐更高层次的喜悦。内容述评:前赤壁赋是苏轼贬谪黄州后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在这个政治失意时期复杂的心态。可以这么说,文章中主客二人由乐到悲、又由悲到喜的感情变化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己在这一时期思想演变过程的一个缩影。苏轼在文章中展开了思想深处的矛盾斗争。怎样看待被贬逐的不幸遭遇?对仕途上的这一重大挫折何以自处?文章第一段所表达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实质上反映了苏拭在贬谪初期寻求超脱现实的强烈愿望。而第二段中由曹操“而今安在哉”引起的怀古伤今的苦闷,以及“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之人生无常的悲叹,都是作者消极出世思想的表现。但最终苏轼还是从悲观颓丧的消极情绪中振作起来;自己否定了虚无的人生观,以旷达乐观的态度对待现实,身处逆境却忘怀一时得失,仍然热爱生活。文章末段在无挂无碍、宠辱皆忘的乐观情绪中结束,表现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但苏轼的乐观态度从何而来?从文中可以看出,主要来自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质上就是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即齐得失,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一超然物外,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又与佛家的与世无争、随缘自适之义相通。所以,苏轼用以自我解脱的药方,主要是佛道两家的哲学。艺术特色:一、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这篇文章虽从记游写起,但重点不在模山范水,探幽寻胜,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不是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辨来体现,苏轼采用的是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本文达到了写景、抒情、说理的统一。文章首段描写江上秋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空灵澄澈之景,引启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遐想,这是因景生情。第二段中客的一番议论,以“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于是,虚无消极的人生感叹,借助于第一段中展现的具体、现实的自然形象表达了出来,这就是借物喻理。至第三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针锋相对,随之以水与月作留,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来,以“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写来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全篇文章,议论赋予景物以微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了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呈现出理趣之美。二、主客问答的创造性运用中国古代赋体,常用主客之间相互问答、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前赤壁赋也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但作了很大改造。这里的客,不必确指某人,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方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一面,也就是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三、句式错落有致,用韵疏密相间作为一篇文赋,本文在句式和用韵方面是很典型的。就句式而言,全文既有不少散句,又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和对偶句,有整有散,起落有致。在散句之中,穿插了一些似对实不对的偶句,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颇有韵味悠长之感。有些句子,似散而实整,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有些句子,则似整而实散*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散句与偶句如此交互使用,显得舒卷自如,颇有行云流水之妙。就用韵而言,随着文情的抑扬起伏,文句的整散错落,用韵也时疏时密,有时隔句押韵,有时则三、四句押韵。尤可注意的是,如句末是虚字,有时韵脚不在句末一字,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硬件设施维护与更新工作总结计划
- 2024年西安市团结实验学校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微生物世界探索活动计划
- 法律与经济政策的协调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4年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建立良好团队文化的路径计划
- 一个学期的教学反思与总结计划
- 如何提高仓库的系统性计划
- 网络管理员考试新版本试题及答案
- 教师专业发展第6章 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规划
- 2024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公开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考化学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必考知识点】
- 二手房委托代理协议书范本参考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测试题
- 甘肃旅游旅行
- 2024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份对应的地级市与县级市一览表
- 孕期艾梅乙实验室检测培训
- MOOC 知识图谱导论-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室内装饰装修改造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