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木银耳栽培技术路线.doc_第1页
椴木银耳栽培技术路线.doc_第2页
椴木银耳栽培技术路线.doc_第3页
椴木银耳栽培技术路线.doc_第4页
椴木银耳栽培技术路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椴木银耳栽培技术路线一:椴木砍伐及处理时间安排:2012年2月10日2月28日椴木技术要求砍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木质疏松、树龄7-9年,树径8-14,截成1米长的标准椴椴木两头截头处用石灰水涂白为准。二:椴木架晒处理时间安排:2012年 2月中旬-2012年3月31日,每7-10天翻棒一次。将所选好的标准椴木进行井字形堆码架晒,主要目的是让椴木失水干燥,让椴木含水量达到接种要求。具体架晒失水标准为椴木含水量40%左右,或椴木失水到原重的80%85%左右。椴木架晒应该根据椴木的直径分开架晒,便于大棒和小棒接种时间的安排,一般小棒先接种,大棒后接种,以达到椴木含水量大体一致。三:接种时间安排:2012年 3月15日以后-4月20日以前,大自然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即可正常接种。技术要求接种前一天用薄膜将要接种的椴木密闭后用硫磺或甲醛熏蒸消毒备用。台钻打孔,孔径1.4、深度1.2-1.5(小棒浅大棒深、随钻随接种随涂石蜡,雨天不接种)熟练工每天可钻6000斤或500根棒左右。行距3-4、穴距6-8,具体来说,直径8的棒打三排,10的棒打四排,12打五排,再大则相应增加,银耳菌种使用前必须用消毒药水洗净外袋,再用干净毛巾擦干,打开前用75%酒精纱布擦拭消毒,装菌种的容器也要进行洗净和消毒,最后将菌种扳碎成黄豆大小颗粒、上下混匀,方可待用。接种人员要穿着干净衣服,操作时,手用肥皂水洗干净,再用75%酒精纱布擦拭消毒后方可接触菌种,以降低干杂率。每孔菌种填满至椴木表面平整为宜,菌种必须与接种穴底部充分接触,不能接吊脚种(即菌种悬在种穴中间),封口用手指蘸石蜡封住接种口表面,薄如一张纸即可。每100斤椴木约需石蜡100克左右(石蜡加温融化,待降到手指可以承受的温度时使用,配方:石蜡80%、猪板油15%、松香5%),四:发菌时间安排2012年3月中旬-5月底发菌期间技术要求发菌前场地表面用生石灰消毒,底层垫一层地膜,并放一根未接种的枕木,小径椴木放下层,大径椴木放上层。或分堆排放堆高1米并成龟背型,长不限发菌堆最上层先放茅草隔湿,再用竹条搭好拱棚,最后将整个发菌堆用2米宽薄膜从四周往堆顶上操好覆盖,覆盖物最好不接触椴木的截面和表面,以避免水滴进入椴木,引发局部霉菌感染,前10天以内,堆温保持在20-28、相对湿度75%左右,无需翻棒。10天以后,堆内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75-80%左右,感官现象就是覆盖菌棒的薄膜上有少量的雾状水气即可,如薄膜上的气汗水聚集成水珠,就说明堆内湿度过大,需要排湿;如薄膜上看不见有雾状水气,则说明湿度不够(易造成耳棒失水),就要在翻堆时喷水,喷水要做到适量、均匀,补水后待菌棒表皮稍干后再盖薄膜。10天后翻棒,每7-10天一次,根据上述水分情况确定是否给椴木补水,翻堆要做到:上面的翻到下面,四周的翻到中间,中间的翻到四边,使菌棒发菌均匀。一般情况下,发菌三周后应根据菌棒的干湿度,结合翻堆适量补水,促使菌丝生长。发菌期间,堆内应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雨天、绵绵细雨天后或堆内温度高于28时,盖膜两头要揭开通风,闷热天盖膜四周全揭开,除盖膜四周全揭开外,堆上还要加盖遮阳物,以降低堆内温度。发菌一般45天60天,即应该进堂进入出耳阶椴管理。发菌期间随时检查菌棒发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菌期间8厘米段木发菌18天即可喷水,10厘米发菌21天喷水,10厘米以上椴木发菌25天后可喷水,但根据当年气温灵活科学掌握。五:耳堂建设时间2012年4月25日以前到位,规格;长10米宽4.5米(或5米)高2.6米。坐东向西并开好天地窗,堂内地面平整再撒生石灰、吡虫灵和敌敌畏兑水消毒杀菌和杀灭白蚁。排棒的木架绑到位,耳堂要离住户50米以上。六:排堂时间2012年5月1日-5月30日,技术要求:堂内提前五天用生石灰进行地表消毒并密封,保持干净卫生,决不能有牲畜进入。排棒时耳棒之间间距为3,排棒方式采取斜架式,便于水分管理。七:出耳管理:出耳期间主要是水分、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的控制。温度控制在2230之间,低升高降。湿度控制在8090%之间,每天喷水35次,次数要勤,数量要少,耳棒干不见白、湿不流水,即耳片不干边为宜。(水分管理要见机行事,不能生搬硬套,可结合耳农总结的五多五少喷水法来管理,即“晴天喷得多,阴天喷得少(雨天不喷);耳木上部喷得多,下部喷得少;耳干喷得多,耳活喷得少;当风耳棒喷得多,背风耳棒喷得少;早上喷得多,下午喷得少”) 。耳木内含水量保持在4048%。如果水喷得过多易黑棒。在长时间天旱、高温反常气候的情况下,水源好的地方,可多次用高压喷水设备向荫棚大量喷水,降温保湿。出耳管理中期为伏天(约七、八月份),堂内温度可达3536以上,这时,必须想办法把堂内温度降到30以下。主要方法是加厚遮荫物,伏天早、晚打开所有门窗透新鲜空气,早上9时关门窗,防止热空气进入,晚上7时开门窗,阴天、雨天要全天打开门窗。秋后早晚关门窗,中午开门窗以利于提高堂内温度。若空气潮湿时可延长开门时间。光照、空气的调节:主要采用适时打开门窗和增减遮荫物的办法来控制,一般情况,在管理前后期,遮荫物不宜太厚,要让一些阳光从缝隙射进耳堂以增加温度。堂内换气的时间应安排在一天中外界气温25时进行,每天换气两次,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但在外界吹风时不要打开门窗换气,否则,对银耳生长不利。八:虫害防治:主要采取生物防治的办法来控制虫害,主要措施为:耳棒排堂前,将耳堂密闭,用硫磺、海椒面、土烟骨头、木屑等混合点燃烟熏,耳堂周围用1:2000倍浓度菇虫净喷雾,对菇蚊、菌蛆、线虫、跳虫进行杀灭。长耳期间若发生虫害,将鲜苦参、苦葛、山野棉皮、苦梁皮叶等任意一种5斤加水15斤,将水煮到10斤,过滤后的药液以1:510斤清水浓度喷雾耳棒及耳堂,对螨虫、菌蛆杀灭效果较好(每采一批鲜耳轮换药杀一次)。将菜枯炒香,于晚上放在干净的废布上,然后在耳棒上下端多处丢放,第二天早上收回放在沸水锅内煮死害虫。将猪、鸡等骨头在火灰里煨香,晚上放在耳堂多处,第二天早上收回,用火烧掉,可杀死螨虫。将稻草泡湿,当晚放在耳堂内,第二天早上把稻草抱出耳堂烧掉,可杀死草鞋虫、螺咝虫等害虫。采耳时候,装银耳的工具上面要铺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耳脚、菌块等落在耳堂内,产生虫害。九:采收加工正常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