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二季度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d.doc_第1页
某年二季度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d.doc_第2页
某年二季度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d.doc_第3页
某年二季度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d.doc_第4页
某年二季度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d.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1COMMENT亚太博宇财经顾问 2005年二季度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2005年7月要点提示u 受高油价和国内车市回暖的影响,上半年销量排名前五位的国产轿车品牌依次是夏利、伊兰特、凯越、桑塔纳和捷达,大多是经济型轿车,其中节能省油的夏利轿车成为上半年轿车销售冠军。我们预计,三季度经济型轿车占市场主力地位的势态还将延续。u 2005年以来车用钢材价格涨幅虽较2004年有所减缓,但仍处于较快水平,幅度在7.5%-17%之间,而同期汽车产品价格虽然降幅减缓,但趋势不改,这导致汽车业2005年以来的盈利水平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降。虽然宝钢和武钢等钢铁龙头企业近期对三季度汽车用钢材的价格都有所下调,但其累计涨幅还是达到了8%-13%的水平,汽车制造企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原材料成本压力。u 上半年,上海通用生产的赛欧、凯越、君威、GL8,每款车型都占据各细分市场的前3名甚至第一的位置,总体实力肯定也在前3名。我们预测,上海通用将取得今年销量第二的成绩。u 目前,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开始大量寻求自主开发能力。而在合资企业中产品开发仍是外方完全主导,许多企业不能根据中国市场和消费习惯开发产品,一系列经典车型在中国遭遇失败的现象也将会不断上演。u 总结来说,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已经起步的大众汽车消费,能否保证中国人能健康、持久享受汽车文明,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汽车产业大格局当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今天所做的选择与努力。u 上半年的竞逐毕竟过去了,也许对汽车厂家来说,如果上半年仍在观望的话,现在已经到了做出决定的时候了,是破釜沉舟反戈一击还是宁保利润让出市场?亚太博宇集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汽车行业研究课题组 目 录 第一章、汽车行业季度运行情况综述8第一节、整体运行经济指标分析81、上半年重要经济指标运行健康82、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回落10第二节、汽车产销动态分析121、乘用车销量急剧上升是拉动车市的主动力122、前五月主要乘用车品牌产量走势183、轿车市场人气急剧升温204、SUV销量急剧下挫,被MPV远远甩在后面245、四大利好支持大客车市场五年繁荣266、竞争导致重卡产销逐月下滑值得重视287、上半年汽车利润缩水五成已成现实318、总结:上半年影响汽车市场走势的十件大事32第三节、重点企业动态分析351、通用汽车是2005年上半年最大的赢家352、大众汽车在走下坡路363、东风汽车与日产汽车合作取得双赢394、一汽集团上半年靠夏利打天下415、广汽集团“完美版图”初现轮廓446、布局商用车奇瑞整合品牌冲击百万销量457、新管理层真能带中华轿车走出困局?468、重点汽车制造企业上半年销量汇总49第四节、进出口动态分析501、上半年贸易形势总体向好502、上半年汽车进口6.4万辆,下降33.6%513、中国汽车出口渐成气候524、汽车出口目标市场综述55第二章、汽车行业热点、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60第一节、行业政策热点分析601、汽车品牌专卖管理办法帮了合资品牌一个大忙602、零部件进口新政更多的关注产品结构空心化623、实施新消费税对汽车产业结构将产生较大影响634、“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将引发汽车工业大洗牌665、新汽车贸易政策已近完善696、标明生产地是对建立民族汽车工业品牌的政策支持70第二节、重点企业热点分析721、大众汽车越贴近“中国”离市场越近722、江淮汽车坚持走发展自主品牌路线不动摇743、奥迪品牌决定价格764、从奇瑞的崛起看弱势品牌的营销策略785、上海华普锁定细分市场求生存806、吉利海外扩张版图已现雏形81第三节、行业市场热点分析831、自主品牌或将撑起汽车强国梦832、欧III排放标准时间表牵动全行业的发展853、钢价二季度降价“造福”汽车企业874、浅论人民币升值对汽车产业的影响895、中国汽车产业资本面临沦为金融资本的危险926、高油价时代来临汽车行业发展三种趋势不可避免94第三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97第一节、汽车行业整体发展趋势971、三季度汽车行业将开始复苏972、汽车产销将逐渐同步,全年增长5%没有问题983、微型车市场下半年竞争加剧994、柴油机市场将进入飞速发展期1015、长江流域城市所占行业比重将继续加大1036、汽车促销或将成为七月份市场主流106第二节、价格走势与形势分析1071、汽车市场下半年有望实现价格和利润的理性回归1072、七月份已成为汽车销售的节点1083、影响下半年车市走势的六大因素109第三节、汽车行业发展专题论述1111、印度汽车产业也许跑得比中国更快1112、汽车营销仍然面临着难以逾越的两道槛1133、珠三角汽配集群在政策支持下有望成形115第四章、汽车行业统计数据118第一节、行业运行数据118第二节、行业重点区域数据120第三节、行业产品数据124 图 表 目 录 图1:上半年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比图2:上半年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对比(单位:万辆)图3:上半年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对比(单位:万辆)图4:上半年销量排名前五款经济型轿车分布(单位:万辆)图5:上半年五大集团汽车销量走势(单位:万辆)图6:前五月全国汽车生产合计图7:中高级乘用车月产量走势图8:部分畅销品牌月产量走势图9:夏利、长安、千里马、飞度月产量走势图10:部分品牌月产量走势图11:上半年轿车产量走势(单位:万辆)图12:上半年轿车销量走势图13:上半年三种车型销量走势(单位:万辆)图14:上半年SUV产量走势图15:前五月MPV产量走势图16:五月份大型客车生产类别分布(单位:辆)图17:2001年2005年8吨以上重卡销量图18:2004年前三季度15吨以上重卡销量份额图19:2005年前五月重卡产量走势图20:上海通用上半年销量走势图21:2005年上半年上海大众汽车销量走势图22: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2005年单月与累计销量对比图23:东风日产二季度销量走势图24:东风有限上半年乘用车销量走势图25:一汽上半年销量走势图26:一汽夏利上半年销量走势图27:广汽股份股东结构图28:二季度奇瑞汽车销量走势图29:华晨汽车20022005年销量走势图30:上半年国产轿车销售前十位厂家图31:上半年国产轿车销量前十位品牌图32:上半年中国贸易总额走势(单位:亿美元)图33:汽车进口数量季度对比图34:2005年汽车进出口对比趋势图35:广汽股份与江淮汽车股本对比图36:上半年华普业绩增长走势图37:20012005年钢材产量走势图38:人民币升值5%对各行业的影响图39:上半年国内燃油期货走势图40:中国汽车销售业发展历程 表 格 目 录 表1:上半年汽车行业产出指标走势表2:200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表3:上半年汽车产销汇总(万辆)表4:6月份汽车产销汇总(单位:万辆)表5:前五月各乘用车型产销 (万辆)表6:5月份各乘用车型产销(万辆)表7:主要车型15月产销量表8:上半年二十二大企业生产销量排名(单位:万辆)表9:2005年前5月客车(分车型)生产汇总(单位:辆)表10:上半年国产轿车销售增幅最大的前十家企业 (单位:辆)表11:2004年对哈出口客车品种及数量表12:五款国产豪华车最新报价对比表13: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毛利润对钢材价格涨幅的敏感性分析表14:汽车行业重点上市公司影响列表表15:2005年汽车制造合计表16:2005年前五月汽车全部合计表17:2004-2005年汽车产量总计(单位:辆)表18:2004-2005年全国轿车产量(单位:万辆)表19:2005年全部企业汽车制造广东省合计表20:2005年汽车广东省合计表21:2005年全部企业汽车制造上海市合计表22:2005年汽车上海市合计表23:2005年全部企业汽车制造北京市合计表24:2005年汽车北京市合计表25:2005年5月份客车(分车型)生产汇总(单位:辆)表26:2005年5月汽车行业产品全国产量(单位:辆)表27:2005年5月份半挂牵引车生产汇总(单位:辆)表28:2005年5月份乘用车生产汇总(单位:辆)表29:2005年5月份非完整车辆生产汇总(单位:辆)表30:2005年5月份货车(分车型)生产汇总(单位:辆)表31:2005年5月份汽车分车型生产汇总(单位:辆)表32:2005年05月商用车生产汇总(单位:辆)2005年二季度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2005年7月)序言 2005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产销量持续低迷。一季度,汽车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309.97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比上月下降1.16个百分点;累计工业总产值2404.45亿元,同比增长4.32%,比上月下降5.22个百分点。汽车业利润更是急剧缩水,同时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大幅上升。 进入四月份,汽车行业开始整体复苏。国产轿车在4月份以257337辆的销量取得同比18.2%的高速增长之后,5月份又以224888辆的销量取得同比27.8%的大幅增长。6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29.68万辆,从而巩固了乘用车市上半年销量达到145.73万辆,同比增长15.6%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可以达到20%左右的增长幅度。另外,随着燃油价格的趋势性上涨及消费税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不久前的曝光,人们对轿车产品的消费心理已逐渐转向小排量、油耗更经济的产品。从5月份的销售情况看,天津一汽的夏利以19159辆的销量取得5月份单一品牌月度销售冠军。桑塔纳、捷达、凯越、奇瑞QQ、雅阁、飞度、别克君威、千里马和奥拓分别占据了第二至第十名。从前十位品牌车型来看,除雅阁和别克君威之外,都是排量在1.8升以下的车型。去年以来,无论是燃油消耗限值还是消费税改革的趋势,大方向都是支持和鼓励小排量、经济型轿车的发展。随着这两大法规的正式实施,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势必将成为国产轿车的主流。分析指出,国内房地产市场逐渐步入低迷、国家坚持低利率的存款政策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家庭收入增加等等因素,都将造成居民或家庭手中人民币的相当一部分转移到汽车消费上来。随着轿车厂家价格政策的稳定以及销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今年一季度以来部分轿车厂家出现的亏损或利润下滑现象,将有望在年内剩余时间得到一定改善。三季度的价格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未来虽难免有个别厂家再宣布降价,但是不会对市场产生大的波澜,车市复苏并上升的大局已定。第一章、汽车行业季度运行情况综述 进入二季度,车车市进入稳步回升状态,轿车增长17.2%,高于年初15%的预期。汽车销量六月份更是创出历史新高。虽然多数汽车制造企业上半年出现了利润大幅缩水的现象,但随着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下滑以及市场对汽车的理性需求,下半年利润缩水的迹象有望得到遏制。由此可见,车市已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增长周期。第一节、整体运行经济指标分析1、上半年重要经济指标运行健康11、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0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9635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21080亿元,增长7.8%。12、工业生产二季度完成32274亿元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274亿元,同比增长16.4%(6月份,6191亿元,增长16.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1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5.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9%,轻工业增长15.4%。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3.2%和9.7%;粗钢和钢材分别增长28.3%和25.9%;微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分别增长61.3%和5.6%。汽车产量增长6.5%。其中,轿车增长5.2%。上半年产销衔接仍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5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68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7.9个百分点。图1:上半年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比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13、CPI上半年控制在温和上涨状态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低于去年同期3.6%的水平,继续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2.9%。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4.4%,居住价格上涨5.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7%,其它类商品价格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步回落。4、5、6月的同比涨幅分别为1.8%、1.8%和1.6%,环比分别下降0.3%、0.2%和0.8%。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6月份,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6月份,同比上涨9.0%),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4、前五月汽车行业产出指标保持小幅增长1-5月汽车行业6244家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640.08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1-4月回落1.1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31.32亿元,同比增长2.19%,增幅比1-4月提高0.7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7.14亿元,同比下降53.07%,下降额为189.04亿元,下降幅度比1-4月减少4.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87.11亿元,同比下降32.87%,下降额为189.53亿元,下降幅度比1-4月减少4.57个百分点。表1:上半年汽车行业产出指标走势工业产值同比销量收入同比利润总额同比1-5月4640.081.96%4531.322.19%167.1453.07%1-4月3681.163.15%3525.871.48%120.4157.2%1-3月2577.423.15%2465.621.23%80.3957.66%1-2月1547.258.33%1425.322.81%39.1659.31%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2、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9500家各种类型企业的调查结果: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1.7,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0.8和2.7点。国有企业、联营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0.9和125.2,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8和8.6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8和8.6点。集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它内资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9.0、130.4、141.2、119.9、128.3和137.5,分别比一季度下降0.3、2.1、5.0、2.1、8.3和0.8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3、2.7、13.6、1.9、8.0和4.1点;股份合作企业景气指数为118.8,与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8.4、130.7、135.0和126.6,分别比一季度下降2.4、5.8、6.8和8.0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5、0.4、3.8和6.4点;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8.7和125.7,分别比一季度提高6.8和7.4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和3.6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7.2和126.0,分别比一季度提高7.1和3.5点,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采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62.8和154.2,分别比一季度提高3.7和1.9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5和2.2点。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为118.2,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1.9和1.4点;大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49.4,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5.1和9.1点。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1.5和125.6,均与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持平;东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为134.3,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2.1和5.3点。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9500家各种类型企业的调查结果:二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8.5,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7.4和3.0点。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67.3、123.3、136.1、128.9、129.9、128.8、125.1、129.8、153.7和124.2,分别比一季度下降2.3、9.2、3.3、0.9、9.3、9.1、19.8、2.6、1.4和2.3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除采矿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略有提升外,其他行业均有所下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9.4、111.6、117.6、128.1、134.4、120.0、114.8和131.8,分别比一季度下降5.7、9.9、6.7、6.6、13.2、9.0、25.0和4.8点;联营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3.0,与一季度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联营企业有所提升,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基本持平,其他类型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9.7、122.0和116.9,分别比一季度下降11.3、5.5和4.3点;与去年同期比,大型和中型企业分别下降8.2和1.7点,小型企业则提高2.0点。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8.6、130.8和125.8,分别比一季度下降8.1、6.7和6.5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中部地区持平,东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下降5.1和1.9点。分析员认为,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的小幅波动,在经济运行中属正常现象。这次指数下滑,反映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调整和整合期,经济适度降温,这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经济仍处于新一轮增长期的上升期,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发生逆转。表2:200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行业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季本季上季本季总体132.46131.7135.85128.5制造业132.9128.4132.5123.3建筑业121.91128.7129.7612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6.54130.7139.23129.9批发和零售业141.83135.0137.89128.8房地产业134.61126.6144.94125.1社会服务业122.52126.0132.41129.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52.33154.2155.04153.7住宿和餐饮业118.26125.7126.48124.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节、汽车产销动态分析1、乘用车销量急剧上升是拉动车市的主动力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平稳增长,汽车产销281.52万辆和279.24万辆,同比增长5.15%和9.35%,其中乘用车销售增幅超过10%。今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产销185.17万辆和184.30万辆,同比增长3.28%和10.55%,商用车产销96.34万辆和94.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4%和7.09%。表3:上半年汽车产销汇总(万辆)项目汽 车 总 量同比产量281.525.15%销量279.249.35%项目乘 用 车同比产量185.173.28%销量184.3010.55%项目商 用 车同比产量96.348.94%销量97.947.09%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11、6月份乘用车产销一枝独秀统计显示,在乘用车生产企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的带动下,6月份乘用车产销形势明显好于上月。6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9.81万辆和51.70万辆,比上月增长8.58%和10.26%,同比分别增长18.85%和35.98%。其中乘用车产销36.73万辆和37.55万辆,分别比上月增长20.61%和18.30%,同比分别增长20.90%和48.66%;商用车产销13.08万辆和14.16万辆,比上月下降15.19%和6.58%,同比分别增长13.44%和10.89%。表4:6月份汽车产销汇总(单位:万辆)项目汽 车 总 量环比同比产量49.818.58%18.85%销量51.7010.26%35.98%项目乘 用 车环比同比产量36.7320.61%20.9%销量37.5518.30%48.66%项目商 用 车环比同比产量13.0815.19%13.44%销量14.166.58%10.89%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图2:上半年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对比(单位:万辆)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图3:上半年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对比(单位:万辆)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12、前五月各乘用车型涨跌互现5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产销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产销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58%和4.57%, 1至5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累计产销99.10万辆和96.93万辆,产量同比下降2.73%,销量同比增长1.07%;多功能乘用车(MPV)累计产销6.11万辆和5.71万辆,同比增长31.26%和31.5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累计产销6.46万辆和6.54万辆,同比下降16.00%和10.25%;交叉型乘用车累计产销36.77万辆和37.41万辆,同比增长6.02%和10.29%。表5:前五月各乘用车型产销 (万辆)项目基本型乘用车同比MPV同比产量99.10 2.73%6.1131.26%销量96.931.07%5.71 31.54%项目SUV同比交叉型乘用车同比产量6.46 16.00%36.77 6.02%销量6.5410.25%37.4110.29%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13、5月份乘用车各车型产销同比下降在乘用车各小类中,5月产销与上月相比都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但销量降幅明显低于产量。其中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降幅不大,本月产销1.43万辆和1.52万辆,分别比上月下降11.23%和0.75%,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同比下降8.02%,销量同比增长0.11%;交叉型乘用车本月产销6.60万辆和6.85万辆,分别比上月下降14.23%和2.83%,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同比下降2.16%,销量同比增长16.02%。在乘用车品种中,本月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降幅最大,本月产销1.23万辆和1.24万辆,分别比上月下降23.86%和19.94%,同比分别增长20.24%和30.76%。表6:5月份各乘用车型产销(万辆)项目SUV环比同比产量1.4311.23%8.02%销量1.520.75%0.11%项目交叉型乘用车环比同比产量6.6014.23%2.16%销量6.852.83%16.02%项目MPV环比同比产量1.2323.86%20.24%销量1.2419.94%30.76%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14、上半年经济轿车热销受高油价和国内车市回暖的影响,上半年销量排名前五位的国产轿车品牌依次是夏利、伊兰特、凯越、桑塔纳和捷达,大多是经济型轿车,其中节能省油的夏利轿车成为上半年轿车销售冠军。上述五大畅销轿车销量分别达到9.33万辆、8.56万辆、6.26万辆、5.75万辆和5.64万辆,共销售35.5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9.28%。图4:上半年销量排名前五款经济型轿车分布(单位:万辆)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15、五大集团销量上半年占据三分之二市场份额上半年销量排名前5位的企业依次是: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和北汽。上述5家企业累计销售汽车186.24万辆,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66.70%。这5家企业分别销售45.66万辆、40.38万辆、36.02万辆、34.06万辆和30.1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除上汽、一汽略有下降外,其他3家仍保持稳定增长。销量排名前五位的轿车企业依次是: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一汽夏利、广州本田、上海大众,分别销售12.48万辆、10.83万辆、9.78万辆、9.69万辆和9.01万辆。1至6月,上述5家企业累计销售51.79万辆,占全国国产轿车销量的42.17%。图5:上半年五大集团汽车销量走势(单位:万辆)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图6:前五月全国汽车生产合计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表7:主要车型15月产销量车 型产量(辆)同 比(%)销量(辆)同 比(%)乘 用 车14484407-0.3114659243.63其中:基本型990988-2.739693031.07商 用 车8301018.188050666.34其中:货 车5360079.665276958.09客 车69651-7.9368850-8.50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前五月主要乘用车品牌产量走势图7:中高级乘用车月产量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图8:部分畅销品牌月产量走势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图9:夏利、长安、千里马、飞度月产量走势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图10:部分品牌月产量走势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3、轿车市场人气急剧升温尽管厂商一度对今年上半年的车市行情“胆战心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28家轿车企业共销售国产轿车130万辆左右,同比去年增长17.2%;而同期产量只有125万辆左右,实现了销大于产。图11:上半年轿车产量走势(单位:万辆)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对上半年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在经济型轿车市场(10万元以下)、中级轿车市场(10万元至20万元)和中高档轿车市场(20万元以上)上,所有细分市场今年上半年全线走高,尤其是10万元至20万元中级轿车市场,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同比增长高达16%,已成为车市主力军。3.1价格稳定促使消费能量释放统计数据显示,就6月份单月的销量看,当月共销售国产轿车26467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60%以上,再创历史新高。而正是今年3月份以来国产轿车市场的持续走高,终于促使上半年轿车市场录得了同比去年增长17%的“宝贵”成绩。有关专家指出,上半年国产轿车市场比去年大幅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半年虽然有部分汽车厂宣布降价,但95%宣布降价的车型实际成交价均高于去年年底疯狂促销的时候。与去年年底相比,今年上半年轿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而且价格总体上还略有回升,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发生作用,去年潜在用户持币待购的能量在上半年得以释放。除了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之外,专家表示,今年轿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普遍实行的“经销商订单”营销体制,也对理顺厂商之间的营销关系及有效“清理”市场库存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去年最后几个月,厂家疯狂向经销商“压库”,经销商则在沉重的资金压力下疯狂促销,不仅市场价格紊乱,而且还致使经销商大面积亏损,有的甚至倒闭,造成了市场的严重混乱。但今年以来,由于“订单式”营销模式的实施,厂家、经销商形成了良性关系,市场供货体系和价格体系都比较稳定,再加上消费者释放出来的购买能量,最终得以使市场大幅增长。图12:上半年轿车销量走势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3.2自主品牌轿车份额提升最近两年来,尽管自主品牌轿车在国产轿车市场的绝对量仍然只占少数,但其市场份额也在“顽强”增长。去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一度占到国产轿车总量的18%。今年上半年,尤其是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及以后,自主品牌轿车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浪”。而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走势来看,在市场上,自主品牌轿车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市场已经占领了更多的“江山”,导致其整体份额有所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国产轿车销售排名中,共有三家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天津一汽、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杀入前十,三家自主品牌轿车厂家的销售在前十家企业中占到了25%以上的份额。如果再加上华晨、哈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厂家,自主品牌轿车的份额在上半年轿车总销量中,也占据了20%以上的“江山”。事实上,由于自主品牌厂家在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之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还会继续推出更多的新车型。因此专家预测,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今后将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而针对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快速的增长趋势,分析指出,如果合资企业不充分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那么当畅销的新产品投放完毕后,合资企业必然会处于没有价格竞争力的状态,市场就会逐步滑坡。另外,目前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能力不可低估,因此提高合资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及本土化能力,也是摆在合资企业面前非做不可的重要课题。表8:上半年二十二大企业生产销量排名(单位:万辆)厂家2004年产量2005年产计划1-6月销量上海大众34.83713.585上海通用25.23113.5346一汽大众28.73612.6316北京现代152910.9556广州本田20.22110.6364天津一汽13.11310奇瑞汽车8138.38神龙汽车8.811.57.25东风日产206吉利汽车4东风悦达起亚6.3124.43一汽丰田8.8135.55长安铃木10.7135.31一汽海马5.473.7一汽轿车7东南汽车682.41哈飞汽车2.962.21长安福特552.15昌河汽车8南京菲亚特2.751.63通用五菱1.131.26北京戴克3.230.85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3.3中级轿车市场成主流尽管上半年国产轿车市场总体上取得了17%以上的增长,但在各个价位的细分市场上,每一个市场的增幅及增长前景并不完全一样。将国产轿车市场大致按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10万元到20万元的中级轿车以及2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轿车划分为三个细分市场之后,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共销售478000多辆,比去年同期的429000辆增长约11.4%。在10万元到20万元的中级轿车市场上,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573000辆,比去年同期的494000辆增长约16.0%。而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轿车市场上,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216800多辆,比去年同期的199000多辆只增长了约9%。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130万辆国产轿车销售的大格局中,10万元到20万元的,品牌、质量、性能和服务都比较成熟的中级轿车市场,已取代以前的经济型轿车市场,成为国产轿车中最主流的细分市场。而这一变化,也充分凸显出我国轿车消费的特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上半年国内好几家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中高档轿车产品,但从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增幅仅为9%左右,在三个细分市场上增长幅度最小。深入分析的话,在中高档轿车市场的几个传统品牌上,今年上半年除了雅阁、马自达6外,其他的几个品牌如帕萨特、奥迪、君威等多数品牌,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下滑。而去年投放的新产品天籁、皇冠和荣御则表现出较为强势的增长势头,为中高档轿车市场带来了整体的微弱增长。图13:上半年三种车型销量走势(单位:万辆)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4、SUV销量急剧下挫,被MPV远远甩在后面41、SUV成了油价上涨的牺牲品从6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SUV的产量为8.77万辆,同比降22.1%,销量为8.89万辆,同比下降3.8%,是乘用车各细分市场唯一产销双双下跌的市场。分析认为,SUV销量下滑主要与其油耗有关,近来油价上涨,导致SUV的使用成本增加,私人消费SUV也随之下降。7月1日,“乘用车燃油限值”实施,这个被普遍认为将不利于SUV车型标准的出台令人们为已经受到油价波动冲击的SUV行业捏了一把汗。之前,SUV产品的消费群体仍主要是公安、司法、野外勘探等一些特种行业,私人消费者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前先市场的饱和程度使SUV已成为以私人消费为主的一种车型,乘用车市场的高涨也能带动它的增长。但目前,SUV生产企业的市场销量分化情况日趋严重,形成经济规模的主流生产厂家比较少,以SUV为主产品的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普遍不够理想。而且,SUV销量下滑主要与其油耗有关,近来油价上涨,导致SUV的使用成本增加,私人消费SUV也随之下降。图14:上半年SUV产量走势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42、MPV市场成为车市新亮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31.45万辆和227.10万辆,同比增长2.58%和4.57%。市场稳定,价格稳定,给MPV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围环境。今年15月,MPV累计产销6.11万辆和5.71万辆,同比增长31.26%和31.54%,高出全行业增长率十几倍,“MPV元年”的热度得以延续。根据现在国内MPV的产品性能和价格,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档次:35万元以上的MPV处在最高端,主要由进口车占领,以克莱斯勒大捷龙为代表,主打公务车市场,用于树立企业、单位的形象;18万元以下的小型MPV以家庭用车为主,普力马最为典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档MPV相对复杂,GL8、起亚嘉华、奥德赛等都在其中(尽管有不少曾定位为高端MPV,但现在不被认同),竞争也最为激烈。尽管高端MPV不是销量的主力,但由于领先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引领MPV的发展方向,因而总能吸引足够的眼球。而2005年高端MPV市场也注定成为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是市场对其认同感的增强,更多的企业、单位乃至个人感受到高端MPV具有的形象提升作用;另一方面,有更多种类的高端MPV进入了中国市场。最引人关注的包括:已经热销的05款克莱斯勒大捷龙、车展亮相的奔驰Viano、计划秋季入市的日产“贵士”,加上原来的丰田大霸王等,这几款车型都瞄准了高端的商务、公务市场。众多国际品牌的加入,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也增加了高端MPV争夺的激烈程度。一度火热的SUV颓势已现,新兴的MPV市场正在等待接棒。图15:前五月MPV产量走势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5、四大利好支持大客车市场五年繁荣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我国共生产客车整车69651辆,销售客车整车68850辆,分别同比下降7.93%和8.5%。其中大型客车整车累计产销6938辆和6938辆,分别同比增长22.88%和23.45%;大型客车底盘累计产销2515辆和2744辆,分别同比下降12%和3.21%。比较可知,在商用车整车八大类细分车型中,大客整车市场可谓一枝独秀。表9:2005年前5月客车(分车型)生产汇总(单位:辆)月份本月完成累计完成同期累计完成比上月增长%比同期增长%比同期累计增长%1月16891689763-26.76121.36121.362月75624461491-55.244.4264.053月11853617292456.75-17.3123.74月247761444511109.0356.0836.25月138569385646-26.7623.6622.88若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从近期利好因素分析,主要有:第一,政策方面的积极影响,去年3月,建设部出台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和11月发布的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确定我国的城市交通以道路公共交通为主,拉动了以我国大中型客车的发展。第二,消费环境的改善,取消和禁止乱收费等为公路客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三,相对于中、轻客车型而言,近年大型客车向高端豪华发展,利润空间最大,相关生产企业加大了广告宣传力度和技术、服务的不断升级。第四,近两个月钢铁、石化等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或预期下跌减轻了大客的成本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四大利好并非一时之间市场可以消化掉的,而客车消费已越来越注重品牌,随着需求量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加大,下半年客车走势依然强劲,具体从数据上讲,在2004年销量的基础上,预计2005年大客整车全年销量将增长20%左右。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到今年底,汽车客运量水平将达到年完成道路客运量180亿人次,全国营运客车总量达到163万辆,其中从事班车、包车、旅游车客运的大中型客车总量达64万辆;到2010年,全国营运客车总量达到220万辆,其中大中型客车总量达到90万辆。仅这一块市场,近5年每年就有5万辆左右的大中型客车需求。同时,按照目前城镇人口每万人拥有0.6辆客车统计,目前投入运营的城市客车约有26.4万辆;到2010年按每万人拥有一辆城市客车计算,城市公交客车至少要达到63万辆,平均每年至少要增加3万至4万辆;加上报废更新,平均每年必须相应增加5。5万辆左右。这5.5万辆加上上述的5万辆就是年需求大中型客车约10.5万辆,而去年全国年产大中型客车不到8万辆。换句话说,从理论上讲,在未来5年内的大中型客车市场,只有年增长31.25%,才能满足需求。此外,就我国最大的北京公交市场来看,北京申奥成功,对于城市客车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契机。到2008年,北京市的公交保有量将从现在的1.8万多辆增加到2.3万多辆。而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也无疑会带动上海公交客车的更新和发展,上海每年将有2000辆以上的公交车辆需要更新。而华南及珠江三角地区,每年城市公交和长途客运量就突破45亿人次,对各类大型客车的需求更是占到全国市场的40%以上,整个南中国大客市场是前几年及未来35年内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地区,堪与京沪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图16:五月份大型客车生产类别分布(单位:辆)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6、竞争导致重卡产销逐月下滑值得重视61、2005年是重卡市场发展“元年”在经历了2004年重型车市场高速增长之后,令各方面对2005年重型车市场的发展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分析预测,在200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重型汽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汽车市场整体趋于平缓的大背景下,重卡市场的相对平稳及市场前景自然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与过去轿车市场需求火爆时引发投资热一样,重卡市场的火爆同样引来投资者觊觎的目光。于是一批投资者竞相入局,共同逐鹿前景巨大、利润丰厚的中国重卡市场。有专家评价2005年是中国重卡真正的发展“元年”,原因有三:一是重卡市场在经历了初期混乱状态的竞争后,进入了理性化阶段,真实竞争刚刚开始;二是政策调整趋于稳定和大量新鲜力量的加入,促使市场进入了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充分竞争阶段,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多项因素已经基本构成;三是国外势力的多形式大量进入,导致国内重卡市场迅速国际化,开始了和世界的同步发展。按照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4年1到12月,重型载货车累计产销36.88万辆和3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90%和44.98%,有人称此段历史为“2004刺激”。那么是不是“2004刺激”造成了大量重卡新鲜力量在这样的发展“元年”加入竞争呢?图17:2001年2005年8吨以上重卡销量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图18:2004年前三季度15吨以上重卡销量份额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62、各路豪杰完成重卡市场三层布局当前,国内重型汽车市场以三大军团为代表。一汽、东风位列第一军团,产品主要集中在8至10吨左右的中重型卡车。15吨以上的重型卡车主要掌握在第二军团手中,包括中国重汽、陕西重汽、重庆重汽等。第三军团则包括上海汇众、北汽福田等。业界消息,除了南京汽车和江淮汽车将向重型卡车领域挺进外,重庆重汽、上汽、依维柯的合资项目也已敲定厂址。虽然表面上各厂家介入重卡市场的步调一致,似乎“2004刺激”是直接原因,但重卡行业的高端特性决定了进入举措绝不可能是一年内的短期行为。随着现代广汽合资生产商用车、福特增持江铃、通用五十铃增持庆铃股份,那些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已基本完成布局的跨国汽车集团,正在把更多目光投向商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