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金榜夺冠 第一单元第2讲地球和地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三地理金榜夺冠 第一单元第2讲地球和地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三地理金榜夺冠 第一单元第2讲地球和地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三地理金榜夺冠 第一单元第2讲地球和地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三地理金榜夺冠 第一单元第2讲地球和地图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地球和地图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单元行星地球 2 6371千米 一 地球1 形状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2 大小 平均半径 二 地球仪1 经线和纬线 答案 二 1 赤道赤道4相等相等相互平行相等赤道东西南北 2 经度与纬度 答案 2 赤道本初子午线北纬南纬东经西经赤道20 w 0 160 e 3 经纬网 1 定义 在 或地图上由 和 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2 意义 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 确定其经 纬度坐标 答案 3 1 地球仪经线纬线 2 精确定位三 地图的三要素1 地图上的方向 1 一般定向法 2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 方 3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2 地图上的比例尺 3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 数字 泰山 1532 7 中 属于图例 泰山 1532 7 答案 三 1 1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2 北 3 南北东西2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小简略3 注记 四 等高线地形图1 海拔与相对高度 图中a为海拔 b为 c为 2 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 其中a处表示 b处表示 c处表示 d处表示 e f相比 e表示 部位 f表示 部位 g处表示 3 地形剖面图 1 概念 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方向下切而显露出来的 2 作用 反映地势起伏状况 答案 四 1 相对高度海拔2 山顶山谷山脊陡崖缓坡陡坡鞍部3 1 垂直剖面图 1 定 距离 1 纬度1 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 大约是111千米 如右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 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 经度1 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大约是111 cos 千米 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如上图中ac 考点一经纬网的主要应用 2 定 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 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 同一经度上的两点 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右图 2 同一纬线上的两点 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如右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而不是 3 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 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即最短劣弧线 3 定 范围 1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 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 纬度越高 表示的范围越小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 中心点纬度数相同 若跨经纬度越广 所表示的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 4 定 方向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 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 北半球在北 南半球在南 同在北半球 纬度值大者在北 同在南半球 纬度值大者在南 确定东西方向 同是东经度 则经度值大者在东 同是西经度 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 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180 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方 反之在东方 2 弧线式经纬网图 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如下图中a 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 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b c位于同一经线上 根据极点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由以上两点可判断c在a的东南方 1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 纬度相反 数值相等 如a 40 n 20 w 与b 40 s 20 w 2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对 和为180 纬度相同 a 40 n 20 w 与c 40 n 160 e 3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对跖点 经度相对 和为180 纬度相反 数值相等 如a 40 n 20 w 与d 40 s 160 e 5 定 球面上对称点的位置 学以致用 1 读右图 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完成下列各题 1 甲在乙的 方向 丙在丁的 方向 2 丙地位于 东 西 半球 高 低 中 纬度 热量带 3 沿图中的弧线 由甲到乙飞行 是不是最短航线 为什么 4 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 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解析 第 1 问 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可判断 第 2 问 20 w向东到160 e的范围属于东半球 丙在该范围内 纬度30 60 属于中纬度 丙为45 丙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前 属于北温带 第 3 问 在地球上 沿过地心的大圆的劣弧段飞行 其距离最短 图中甲 乙边前的弧线为晨昏圈的一部分 晨昏圈为过地心的大圆 第 4 问 对跖的两点 赤道上的点除外 其经度之和为180 东西经相反 纬度值相等 南北纬相反 丙点与南极点相距45 故距离约为5000千米 答案 1 东南东北 2 东中北温带 3 是 甲 乙同位于晨昏圈上 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 图中甲 乙之前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段 距离最短 4 45 s 30 w 5000千米 1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考点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2 比例尺缩放 学以致用 2 读图 完成 1 2 题 1 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比例尺甲大于乙 b 甲为地图 乙为景观图c 比例尺均为数字式d 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 关于甲图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 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b 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 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c 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d 若比例尺放大1倍 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解析 第 1 题 甲图比例尺为1 15000 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 甲 乙两图均为地图 甲图比例尺为线段式 乙图比例尺为数字式 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的文字或数字 第 2 题 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 应先向北后向东南 火车站与学校和农业实验区相距应为几百米 依据指向标可判定方向 比例尺放大1倍 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 答案 1 a 2 c 1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 同线等高 2 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闭合圈有大有小 小圈在图内闭合 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图中看不到闭合 而中断在图框边上 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 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不重合 但有时也会出现重合 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考点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及计算 5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 密陡疏缓 即等高距相同时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 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6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 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7 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 可能有小河分布 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 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山脊线的最低处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8 示坡线表示坡度低的方向 用 标记 如下图山顶周围的山坡 盆地周围的山坡 火山山坡 9 从山顶向四周 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 凹形坡 等高线先疏后密 为 凸形坡 凸形坡 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10 特殊的或不规则的等高线地图 往往是火山 沙丘 或者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如梯田 大坝等 2 五种地形图的判读 3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1 两点间的数差 有如下三种情况 两点都在等值线上 则两点数值确定 数值直接相减 如果一点在线上 一点不在 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 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 为一范围 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如两点都不在线上 则数值都为一范围 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 且两个范围相减时 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 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例 如图甲 a点的海拔为100米 b点的海拔为100米 200米 c点的海拔为200米 300米 d点的海拔为400米 则a b两点的差值为0 100米 a d两点的差值为300米 b c两点的差值为0 200米 2 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 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 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 h 计算公式为 m h m d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 d为图中的等高距 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 h 计算公式为 m d h m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 d为图中的等高距 陡崖的相对高度 h 计算公式为 x 1 d h x 1 d 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 d为图中的等高距 如图乙中陡崖顶部 a 的绝对高度为400 h 500 陡崖底部 b 的绝对高度为100 h 200 陡崖 e 的相对高度为200 h 400 学以致用 3 读下图 回答问题 a 200米b 208米c 253米d 297米 1 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2 关于图中乙处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海拔高度可能为235米b 地势相对周围较高c 地形为山顶d 地形为洼地 3 图中甲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为 4 图中d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是 h 5 若某时b处的气温是21 则d处的气温最大值是 解析 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 考查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及温差的计算 正确读取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第 1 题 根据等高线的形态及数值变化可确定a处为山顶 其海拔高度高于200米但低于250米 第 2 题 乙处为两条等高线间的闭合等高线区域 结合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规律 可知其中心海拔应低于200米 地形为洼地 第 3 题 甲处海拔为250米 c处的海拔在50米 100米之间 从而计算出甲 c处的相对高度为150米 200米 第 4 题 经过陡崖的等高线有3条 等高距为50米 利用公式可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第 5 题 首先计算出b d间的最小相对高度 再计算d处的气温最大值 答案 1 b 2 d 3 150米 200米 4 100米 200米 5 20 4 1 选点 考点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2 选线 3 选面 学以致用 4 读下图 回答以下问题 1 图中d处是 地形 其海拔高度在 米以上 2 若b点气温是20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 则c点的气温应是 3 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 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 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 处 若坝的海拔为100米 则坝的长度大约是 米 4 若从b地修筑一条公路到e地 bge与bfe两条线路中较合理的是 理由是 5 若有甲 乙两人分别从c e两点向d处攀登 分析两条路线的利弊 6 判断在m n l三个地点中 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理由是 7 经图中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 柑橘 毛竹等 该地所在的省区简称可能是 a 鲁b 浙c 青d 吉 解析 第 1 题 从d处示坡线可判断为山地 因等高距为100米 d点应700米以上 第 2 题 b点海拔100米 c点海拔500米 二者相差400米 c点气温比b点低2 4 故c点气温是17 6 第 3 题 从指向标看河流干流流向从西北流向东南 水库大坝应建在峡谷a处 工程最小 a处100米等高线之间距离约2cm 故大坝长180m 第 4 题 修筑公路在等高线图上尽量少穿过等高线 第 5 题 从等 答案 1 山地700 2 17 6 3 从西北向东南a180 4 bfe工程量小 难度小 5 cd线路近 坡度大 ed坡度小 但线路长 6 ll处等高线先密后疏且海拔高 7 b 高线疏密和海拔高度分析 第 6 题 m n位于山谷内 等高线先疏后密故看不到h点 第 7 题 从运输物产茶叶 柑橘 毛竹等可判断为位于亚热带的浙江 1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以绘制下图中ab线的剖面为例 步骤如下 考点五地形剖面图 1 按上图中ab线的长度 也可按比例扩大或缩小 水平比例尺随之变化 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 并确定基线高度 本例基线高度为150米 2 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差及垂直比例尺 一般比水平比例尺大 放大比例尺是为了更好地显示沿线的地势起伏 3 作基线的平行线 4 将原图中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按比例画在基线上 并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 5 根据等高线图中各交点的海拔 在剖面图上画相应高程的点 6 把各点连接成光滑的曲线 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示剖面图地势起伏情况 2 应用 通视问题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 如山地或山脊 阻挡 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 凹形坡 与 凸形坡 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 等 高线先密后疏 为 凹形坡 可通视 等高线先疏后密 为 凸形坡 凸形坡 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学以致用 5 下图中图甲是 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 米 沿pq线作地形剖面图不可能是图乙中的 解析 根据等值线特点可知 图中闭合等值线只能是60或70 答案 c 考情分析 近三年高考命题规律 1 从考核内容上看 关注重要区域经纬网的判断 以等高线图为切入 考查识图能力 并描述地形特征 2 从考核形式上看 将地球经纬网与地球光照图相结合 考查昼夜长短 日出和日落时间等的计算 有的设置试题新情景 情景上贴近考生学习与生活 3 从能力考查上看 识图能力是根本 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 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36题考查了等值线图的判读 真题导航 考向一 经纬网的应用1 2010年北京卷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 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 回答第 1 2 题 1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 3 b 5 c 8 d 10 2 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 与 都处于暖温带b 随地球自转 的角速度比 小c 从春分到夏至 比 的昼长变化幅度大d 从夏至到秋分 比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命题立意 1 本题立意新颖 由大家熟识的省级行政中心的分布图来推断经纬线间距 逻辑性强 强调了知识的调动及应用能力 2 本题综合性较强 涉及温度带的分布 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 影响昼长变化幅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的因素等 思路点拨 解本组题的关键是区域空间定位 可联想中国省级中心的经纬网地图 再调动相关知识 逐个进行突破 第 1 题 海口 上海 北京 哈尔滨的纬度大致是北纬20 30 40 45 南北省的中心差约为25 故纬线间距为5 第 2 题 与 西宁 银川 分别位于高寒气候区和中温带 与 的角速度相同 从春分到夏至时北半球均昼长夜短且 比 昼更长夜更短 故 比 的昼长变化幅度更大 与 均在北回归线以北 从夏至到秋分 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离二者的纬度间隔均越来越大 这期间二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应一样大 答案 1 b 2 c 考向二 比例尺应用2 2010年天津卷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 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下题 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 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 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 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图幅b 水平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 比例尺不变 适当缩小图幅d 垂直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绘制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的选择 涉及知识的调动和应用能力 难度较小 思路点拨 水平比例尺决定图示范围的大小 垂直比例尺决定起伏大小 要突出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 宜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答案 b 考向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3 2010年浙江卷 右图是某地地形图 mn pq是地形剖面线 是水库 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 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 1 2 题 1 m n p 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 甲 乙 b 乙 甲 c 甲 乙 d 乙 甲 2 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 应依次布局在 a b c d 命题立意 本题组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比较综合地考查了阅读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利用比较法 综合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大 思路点拨 第 1 题 n和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