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的讲话.doc_第1页
在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的讲话.doc_第2页
在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的讲话.doc_第3页
在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的讲话.doc_第4页
在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的讲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宣传讲话稿各领导:2005年12月26日,国务院召开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会后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为贯彻此次会议精神,2月15日,省政府相继召开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省政府副省长高峰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扎实工作建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讲话。会后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2月23、24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又举办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培训会,并下发了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我县由我和县财政局教科文股的夏绍昆同志参加了培训会。在会上省财政厅、教育厅的有关领导要求回来以后要继续加大舆论宣传,使之家喻户晓,把这项党和政府惠及广大农村家庭学生的“民心工程”,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要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当地各种媒体广为宣传,将国家政策告知所有的学生和家长。3月14日 我们举办了由总务主任、财务人员参加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即预算编制培训会”,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教育局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做了认真的宣传,并要求他们会去以后要进一步的宣传好、贯彻好和落实好这项惠明政策。我们通知总务主任、财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处于具体操作层面的同志进一步学习中央、省和州的有关文件,吃透文件精神,把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为主体政策、补充政策和配套措施三个部分。(一)主体政策(5个)1、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科书费用,实行由中央和省财政共担、免费范围逐步扩大的教科书免费提供机制。从2005年开始,我县有9748名(全省26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贫困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国家课程由中央财政提供经费,地方课程由省财政提供经费,2005年为我县提供的补助资金是77.06万元,2006年是89.79万元,到2008年,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经费进一步扩大免费教科书发放范围。2、免除在农村和县镇学校上学学生的学杂费,实行由中央、省、州(市)财政共担,向农村和县镇学校提供免杂费补助并按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的经费分担机制。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由中央、省、州(市)共同承担经费,免除全省农村和县镇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我县免除学杂费的学生是22655名,其中初中6821名、小学15834名),同时对所在学校提供免学杂费补助,并增加对所在学校的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对学校的免学杂费补助和公用经费补助,根据核定的在校学生人数乘生均标准给予补助。免学杂费补助的生均标准(每生每学年)是:农村小学54元,县镇小学84元;农村初中104元,县镇初中134元。安排公用经费的生均标准(每生每学年)是:小学70元,初中100元。到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增加实际水平与基准定额差额的50%;到2010年,补助标准达到基准定额(小学300元/生.年,初中500元/生.年)。3、对农村家庭寄宿制贫困学生实行生活费补助制度。2005年,我县对享受免费教科书的9748名(全省260万名)贫困生中的1189名寄宿制贫困学生实行了生活费补助,资金由州提供,补助资金是23.78万元。2006年补助人数是6216人,补助资金是124.32万元。4、中央和地方共担责任的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分担机制。每年度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按50:50共同承担校舍维修改造经费。(2006年中央拿1.8亿元、省拿1.84亿元,共3.64亿元资金用于校舍维修改造,改造项目待五年规划审定后,相继组织实施。)5、以增加州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为核心的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二)补充政策(2个)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又联合制定了云南省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指导意见和云南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工作指导意见,这些文件都是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做好进城务工子女和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依据,是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两块弱势群体子女就学的相关问题而制订的。(三)配套措施(5个)在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我省共制定了5个办法: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办法、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暂行办法、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这5个办法,结合这五个配套办法,我们制定并下发了牟财教20061、2、3号文件,这些文件就是今后我们管理教育经费的政策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防止教育经费滥用、乱支现象的发生;清理学校收费项目,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教育乱收费。这一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可以说是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是一项阳光工程、民心工程。过去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要想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没有钱(因为政府拿不出钱、家庭也拿不出钱),学校连低水平的运转都十分困难。而教育发展存在的这一问题又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各级政府都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意识到了:教育要发展,承担起教育发展的任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决定把教育经费的保障纳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所以进行了这么一项改革。这一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三农问题解决落实的需要;这一改革将使我县的义务教育逐步向免费的义务教育转变。通过这一重大改革,我县教育经费的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了,2006年的公用经费在2005年的基础上净增了179.05万元。目前教育发展关注的不再是没有钱的问题,而关注的是如何管好钱、钱如何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和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面对这次改革,摆在我们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不断加强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让资金效益最大化。这次改革后,我们的财务管理与过去相比有一些变化,预算也由原来的只编支出预算向综合预算转变,预算基础报表也比原来复杂得多。在这次培训会议上我们将对改革的政策文件、配套办法进行逐一解读,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辅导实列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布置2006年度的预算基础报表。这次会议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大家具体去做的都是一些改革的新鲜事,希望大家在会上认真的听,准确把握各项改革的精神实质;认真领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预算编制的丰富内含。回去以后扎扎实实的去工作, 为把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好、贯彻好和落实好,3月初,县上的分管领导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改革的相关工作,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的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审计和监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简称“牟定县义务教育保障办公室”,负责做好日常的相关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后,根据省下发的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牟定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牟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和牟定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危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为确保此项改革稳步推进和改革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向全县22655名(小学生15834名、初中生6821名)中小学生发了免收学杂费的宣传材料。二是充分利用校长会、教职工会、学生家长会、举办宣传栏、刊发教育简报(2006年第23期)、粘贴宣传标语和利用新闻媒体等形式宣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将该政策告知所有的学生和家长,把这项党和政府惠及广大农村家庭学生的“民心工程”落到了实处。三是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全县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生学杂费,除按“一费制”的规定据实代收课本费外,不允许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四是组织召开了由学校总务主任、财务人员共30人参加的“牟定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会”。五是转发了2006年春季、秋学期中央和省补助学生杂费和公用经费的预算指标文件。县级财政部门已按省州的要求在建设银行开设了“牟定县农村义务教育中央补助特设专户”和“牟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地方补助特设专户;教育部门也按要求在建设银行对应开设了“牟定县农村义务教育中央补助资金专户”和“牟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地方补助资金专户;资金已拨入各学校帐户。涉及经管此笔资金的财务人员已按要求进行了业务培训,并按要求持证上岗。六是要求各学校成立了“学校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和“预算编制领导小组”,并结合各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和本着“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原则合理编报了2006年度的综合预算。七是资金的使用严格按规程来办理,坚决杜绝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八是开展了收费督查工作,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危房多。到2005年12月末,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舍建筑总面积为200267平方米,其中:危房有88585平方米( B级危房有1769平方米,C级危房有10087平方米,D级危房有76729平方米)。C级危房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5.03%,D级危房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38.31%,实属我州危房较多的一个县,这些危房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学校虽然采用挤出预算外资金用于紧急排危或采取封闭禁用的方法消除了安全隐患,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房,也不能摆脱学校危房的困绕。二是教师严重缺编。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编制是1689人,到10月低,实有人数是1580人,缺编109人。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还挤占预算外资金聘请了临时代课教师41人,基本能维持学校的低水平运转,但由于这些人的待遇比较低(平均200250元),流动性比较大,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三是各寄宿制校点无炊事员岗位。炊事员的工资无资金来源,挤占学校公用经费开支,势必给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困难。四是我县的贫困生和寄宿生都还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