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选)高中语文 第16课 琵琶行测试与反馈 粤教版必修3 (2).doc_第1页
(备课精选)高中语文 第16课 琵琶行测试与反馈 粤教版必修3 (2).doc_第2页
(备课精选)高中语文 第16课 琵琶行测试与反馈 粤教版必修3 (2).doc_第3页
(备课精选)高中语文 第16课 琵琶行测试与反馈 粤教版必修3 (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高中语文全套备课精选 第16课 琵琶行测试与反馈 粤教版必修3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浔阳(xn)枫叶(fn)瑟瑟(s)迁谪(zh)b憔悴(cu) 霓裳(shn) 六幺(yo) 嘈嘈(co)c琵琶(b) 暂歇(zn) 乍破(zh) 转徙(x)d冷涩(sh) 裂帛(b) 湓江(pn) 银篦(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b谪居卧病浔阳城 谪居:降职后居住c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自信d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随便便3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组是()明年秋 今漂沦憔悴因为长句 似诉平生不得志铁骑突出刀枪鸣 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 凄凄不似向前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整顿衣裳起敛容a bc d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b千呼万唤始出来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5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二、文本阅读(12分)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6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7“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答:_8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3分)答:_9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3分)答:_三、类文阅读(1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1011题。(6分)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花下醉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10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3分)答:_11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两首诗各是怎样突出它的呢?(3分)答:_(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2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3分)答:_1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3分)答:_14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两首诗中都有对音乐的描写,却又有着各自的魅力,试从以下角度分析两者的异同。(3分)(1)对音乐的描写:_(2)对演奏者技艺高超的表现手法:_四、语言运用(8分)15为了纪念白居易,后人在九江建有“琵琶亭”和“白居易祠”。亭有一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既赞美了琵琶声的美妙,又盛赞了白居易诗的绝唱;祠有一联:“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_”既包含了诗中的故事,又表现了江州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请结合琵琶行中的有关内容和知识,补写出“白居易祠”的下联。(4分)16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写两个句子,和前后句构成排比句式。(4分)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节而赞叹,“竞夸天下无花艳,独立人间第一春”,真花王也。夏天_秋天_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真勇士也。答案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1ab.“裳”应读“chn”。c.“琶”应读“p”。d.“涩”应读“s”。2c词语的解释一定要联系语境,c项中的“信”应为“随意”的意思。3d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原因的介词;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突然爆发出。今义: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鼓出来。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古义:以前,先前。今义:朝前。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4bb.“始”都是副词,才。a.“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数量。c.“轻”,副词,轻轻地;动词,轻视。d.“泣”,动词,哭泣;名词,眼泪。5dd.为比喻,其他三项均为借代。6dd.对第五句的理解不正确,“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意。对第六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应是“烘托”,而不是“反衬”。7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8“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9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10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11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白诗第一句表达出作者惜花的惆怅之情;第二句“惟有”“两枝”,写出诗人惜花之情深;第三句,“应”字表达出诗人的忧虑,这促使诗人连夜把火看花。全篇诗意几经铺垫,把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李诗第一句写诗人因爱花而去寻花,遇花后不知不觉陶醉于花树下;次句进一步写“醉”,因迷花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第三句写“酒醒”,这是为衬托第四句,“酒醒”后还要持红烛赏残花,更突出陶醉的程度,它比酒醉还要深。12“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是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来比喻琴声的音乐效果。13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14(1)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不同的是,白居易用了七个比喻,以形喻乐,化抽象之声为具体形象,将演奏的全过程细腻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则只用了一个比喻“如听万壑松”来描摹琴声,并且也没有像白居易那样将整个过程写出来。(2)都用了反衬法称赞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听蜀僧濬弹琴中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