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动式钢琴教学探析第25卷第6期2010年6月宿州学院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VO1.25.No.6Jun.2010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0.06.041互动式钢琴教学探析邢颖(宿州学院音乐系,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传统钢琴教学以”模仿式”为主,钢琴教师示范弹奏技巧,学生模仿老师,老师再加以纠正.该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2O世纪以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理念普遍被教育工作者接受,因此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钢琴教学也不例外.在互动式钢琴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进行师生间,同学间互相合作,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钢琴教学;弹奏技巧;设置情境;师生互动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06(2010)o6一Ol20-03纵观钢琴教学理论的发展史,在钢琴教育,教学问题上,从18世纪库伯兰的古钢琴教学,胡迈尔的维也纳”手指教学学派”,到19世纪克莱门蒂的动力性演奏,车尔尼的自然而合理的演奏法,再到20世纪莱伯特斯塔克的斯图加特”高抬指学派”,布特豪普特的重量学派,这些不同的钢琴教学理论推动了钢琴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发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钢琴教学的内容,如演奏方式,演奏技巧,肌肉如何协调等出发研究钢琴教学,各家学派的争论也是在这些方面展开.在教学形式上这些不同的学派都认同传统的”模仿式”模式,即学生模仿教师弹奏技巧.莫扎特的同代人克莱门第(Mclementi,17521832)虽然发展了动力性演奏风格,与传统弹奏法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然而他在钢琴教学方法和教学观点上保留了钢琴自诞生100年来所公认的原则,其中之一即是钢琴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让学生直接模仿老师是传授钢琴艺术的基本手段.1互动式教学的提出随着钢琴教育及其他学科的发展,模仿式钢琴教学在20世纪中后期引起越来越多的思考.学生弹奏技术的提高,音乐表现艺术上的传授是否只能通过长时间反反复复的机械式模仿来实现?学生对乐曲的独立思考在演奏时能起什么作用?钢琴教学如何回应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问题的思考让钢琴教育界逐渐认识到钢琴教学要更新观念,要昌倡的民主化,互动式教学.同时,现代钢琴表演艺术已由原先弹奏者要绝对服从原作,不能自由发挥和展开,向既要尊重原作同时又要体现表演者本人的主体性,个性的方向发展J,这一转变更要求倡导互动式教学.20世纪上半叶着名的钢琴教育家考契维茨基,列维纳,莱默等在其着作中都强调,学生弹奏过程需要先将乐谱上的乐符化为内心中听觉的音乐,然后再由手指去实现内心的声响.心中的音乐形象越鲜明,弹奏艺术上越能放松自如.在我国,钢琴经历了一个由曲高和寡的少数人的艺术转变为日益平民化,普及化的艺术历程.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业余爱好,钢琴热从上个世纪8O年代中期就开始升温.男女老少加入了钢琴教育的大军中.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钢琴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一对一辅导教学扩展为集体课,小组课(通常三人一组),数码钢琴课等多种方式.钢琴教学亦从随意性强的经验之谈转变为讲究系统性,科学性和专业化】.跟英语,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一样,很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专门设置了”钢琴教学教法”课程,钢琴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成了讨论的话题.在钢琴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接触到作品马上就能够心神领会地弹奏,这样的天才毕竟只是少数,如何启发,调动学习者内在的音乐潜能成了钢琴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难题.在其他学科探讨火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引入到钢琴教学课堂.收稿日期:2010-0210作者简介:邢颖(1983一),女,安徽宿州人,助教,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学.1202互动式钢琴教学内涵阐述式教学呢?理解作品是弹奏作品的基础.根据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获得的过程是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对知识及其意义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过程,这跟现代钢琴弹奏艺术强调演奏者要在原作的基础上有自身的感悟相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启发学生探究知识,而不是单向性的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所谓互动式教学指的是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师生双方平等对话,交流,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是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以教育促进他们主体性的提高与发展J.在具体教学方式上以启发,探究式为主.对于钢琴教学而言,互动式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建构自身对作品的理解.高校学生在心智上已相对成熟,对作品也有会自身更多的体会与理解,更有可能通过肢体与键盘的接触活动传递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唤醒学生潜在的,内在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在身体中感受音乐的脉动,从而达到身心的协调.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与认同教师绝对权威的模仿式教学模式相区别.模仿式教学课堂上,当教师演奏时,其角色是老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钢琴艺术表现形式或技巧,是一种让学生模仿的示范性弹奏.学生演奏时,是向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是一种等待着教师指出不足或错误的弹奏.教师是权威,师生双方都以严肃,认真,严格的态度按照乐谱标记和相关要求进行弹奏,两者缺乏必要的互动与交流.但从社会学的视角看,钢琴演奏本质上是一种表演活动,演奏者和听众一起构建了表演的具体情境,因此,课堂一弹奏的师生双方的角色是等同的.一方面他们都是面对观众的艺术家,需要通过动作符号,音响符号向观众传递信息.通过深刻地诠释出作品的内涵,与听众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又都是听众,学生也不例外,需要积极地参与对作品的意义生成.双方在音乐的世界里交流,因此钢琴教学应该回归到钢琴艺术原有的互动交流之义,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的清规戒律,充分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具体教学课堂上,如何实现互动3实现互动式钢琴教学的途径3.1创设情境,以情境互动所谓情境是带有一定情景的环境,对处于该环境中的人具有一定的促动作用.学生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更能激发起想象力.钢琴老师可围绕一定的主题,以课题为单位,每次课解决一个专门的问题,围绕课题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艺术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艺术氛围之中,将原本干巴巴的书面乐谱,乐理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情境.具体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对比性弹奏,故事演绎,多媒体等方式设置艺术情境.对于那些带有戏剧性,情节性的作品用故事演绎法可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乐曲内涵.比如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材第三册的蟑螂,它是根据墨西哥民歌改编而成的,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墨西哥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服装,再把这个曲子编成小故事,男士,女士聚集在一起欢快地舞蹈,让学生想像民间舞会的场景,从而体会这首乐曲中的意蕴.再比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乐曲充满了悲怆但又要振作力图改变现状的悲壮色彩.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危亡等宏大情感基本上停留在历史课本上,没多少真切的感受,因此要准确地把握该作品的内涵并通过琴键传达出来困难很大.此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些用该乐曲作为配乐背景的影视剧,话剧等,或者配有多种乐器的大型音乐会,让学生鉴赏.这比起老师单个的现场示范弹奏更能带入学生进入那种对民族危亡的思考情境中,从而把握作品的意蕴.对于相似但又有区别的作品,则可将他们列在一起,在比较中把握各自的艺术风格J.比如肖邦和贝多芬的奏鸣曲,尽管在艺术形式,结构上一样,都是由若干乐章组合而成,但在具体的艺术效果上两者却有很大的差别.贝多芬的作品相对比较奔放,悲怆,大气,而肖邦的则比较清新,流畅,情感有所控制.课堂上老师可通过对比性弹奏或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名家演奏,设置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两者有何具体差别,这种差别在具体的弹奏动作,技巧上如何体现,为何会有这种差异等.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对于那些较为内向,不喜欢当众发言的学生,教师不可不管不顾,而应该要注意观察这些学生的表现,当他们对话题有话想说,但欲言又止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其表达出来,加以适当的鼓励,调动其参与到课堂隋境中,不能让其121做旁观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努力营造活跃,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不要有太多的规矩,约束或认同唯一的答案.设置教学情境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门艺术,从而使情境具有生动性和目的性.学生置身于与真实的艺术表演环境相似的情境中,更能调动感官感受和体验,在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身加工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本人的,单靠死记硬背或机械式的模仿无法让新的知识或技能转化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通过问题讨论,比较思考,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得到提高.3.2设计活动,以活动互动无论是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课,还是多人组成的集体课,小组课,钢琴教学都学生弹奏能力和技巧的提高.无论是作业检查还是技巧指导,学生都需要现场弹奏J.传统钢琴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教师示范弹奏,学生模仿,教师针对错误讲解或示范,学生再次弹奏.这种模式的显着优点是可及时纠正学生技巧上的错误,然而也有不足之处,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局面,独自揣摩.其次音乐本身强调的是完整性,流畅性.当学生集中注意于乐谱上的某个标记,如谱号,调号,音符,节奏,指法以及各种表现符号,想着某个技巧时,弹出的乐曲可能会支离破碎,出现了学生单独弹奏某个部分没有问题,但一旦扩张成整个乐章或整首乐曲时,还是会卡壳.无论是个别课还是集体课都有这种情形发生.钢琴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以合作弹奏的方式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表演氛围中,而不是单独弹奏.在集体课上,教师可围绕每次课的主题,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然后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或自愿的方式组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也可选择与老师合作.组合后,教师让每个小组围绕主题首先自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阐述.然后两人或多人合作表演某个小片段,其他同学观摩,点评.课后小组再进行练习,在下次课时现场表演.这种活动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同伴的作用,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通过互相观摩,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共同练习乐曲,弹奏练习曲,更能发挥同伴的教育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合奏作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整体感知音乐的能力,培养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登台表演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缺乏自信,好怯场的学生更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在”准表演”中锻炼自己.这种在活动中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门户之见,不仅督促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交流,互帮互学,从同伴那里学到的东西也许会更具体细致,更具有启发的作用.老师还可通过活动概括出其中共性的问题,与同学讨论,这不仅能够群策群力,还能节约时间,避免重复性指导让教师筋疲力尽,奔波于课堂之中.活动课对于集体课,小组课而言,可充分发挥其合作,交流的作用.一对一个别课虽然只有老师和学生两个人,但同样可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个别课上老师就是学生的合作者,或者让学生的左手,右手充当不同的角色,同样也可构成小组合作活动.4结语综上所述,互动式钢琴教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钢琴课堂的教学过程.无论是一对一个别课,还是多人的集体课,钢琴教师都需要面对现代社会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钢琴教学实践中,双方的角色定位只有师生一种,师生双方都会用教师和学生在社会中所具有的各种规范要求来约束课堂,那么钢琴课堂就可能是单向传播的方式,即老师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钢琴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实际上同时又是表演者和观众,两者有通过音乐符号交流互动的基础.因此将互动式教学引入钢琴课堂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调薪不签协议书
- 百分比协议书
-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第3版)人教版
- 国家保密协议书
- 传输控制协议书网际协议书
- dr真爱协议书框
- 房屋漏水维修申请书
- 孕期离婚协议书
- http协议书 上传文件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第2课时说课稿 译林牛津版
- 2019年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与病理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 DL-T2078.2-2021调相机检修导则第2部分:保护及励磁系统
- 国开(河北)2024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
- 小学数学添括号去括号简便计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师德师风考核表
-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点1-8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
- 《一、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数学教案
- 装配钳工高级试题与答案
- GB/T 27809-2011热固性粉末涂料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
-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课件《力与运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