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 川 大 学 教 案【首页】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授课专业护理班级03级 课程编号50209720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选修课限选课( );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28学 分 数4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28 学时; 实践课 4 学时教材名称基础中医学作 者陆付耳刘沛霖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科技出版社2003年指定参考书作 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授课教师李宁职 称讲师单 位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授课时间2006.2.206.9注:表中( )选项请打“”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1周,第1次课 2006年2月20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2、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和成就3、熟悉“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的重要意义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1、中医学的历史及人文背景(1)中医学发展的历史纵观(2)孕育中医学术的人文背景2、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中医理论(2)中医学的学科优势(3)记录手段的非损伤及安全性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2)恒动观念(3)辩证观念4、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展望20分钟25分钟35分钟10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难点:中医恒动观念备 注启发提问1、中医学的特点是什么?2、你们认识的中医学是什么?外语要求1.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 整体观念 Concept of holism3. 辩证论治 Bianzheng lunzhi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2周,第2次课 2006年2月27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二章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阴阳的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掌握五行学说的概念3、了解阴阳学说理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4、熟习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5、了解五行学说理论在医学生的应用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阴阳学说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阴阳基本概念;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阴阳与自然变化规律;阴阳的相互关系:交感相错、对立、互根作用、消长和平衡、转化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预防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1、五行的基本概念2、事物的五行归类3、五行的生克关系:相生、相克、相侮、相乘4、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解释生理现象;解释病理传变;指导诊断疾病;指导临床治疗40分钟10分钟30分钟10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五行的基本概念及内容难点:阴阳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生克制化、相乘、相侮概念备 注启发提问1、自然界阴阳的现象有哪些?2、事物之间的生克关系(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关系)的哲学观念与现实意义?外语要求1. 阴阳互根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2. 阴阳对立制约 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3. 五行 Wuxing(the five elements)4. 五行生克 inter-promotion and inter-restraint among the five elements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3周,第3次课 2006年3月6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三章 脏腑学说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藏象及脏腑学说的概念2、掌握五脏的生理概念3、掌握六腑的生理概念4、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情志的关系5、了解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藏象、脏腑的概念;脏与腑,及奇恒之腑各自的特点二、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统血;4、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三、六腑的主要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和化物;3、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传导变化之官4、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分清别浊5、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主元气、水液运行通道6、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贮藏尿液,变化出之;四、七恒之府的主要功能1、脑的主要生理功能2、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15分钟4520分钟10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的基本生理概念内容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基本生理概念内容难点:中医脏腑概念与西医脏腑概念内涵、外延的相区别性心藏神、肝主疏泄、胆主决断的理解三焦腑器的理解备 注启发提问1、中医心的功能与西医心的功能区别是什么?2、脾的功能是什么?3、胆的概念是什么?外语要求1. 藏象 Zangxiang (viscera and their manifestation)2. 心主神 controlling the mind3. 肺通调水道 The regulation of water passage4. 脾统血 To command blood5. 肝主疏泄 Shu-xie in Chinese means to dredge and smooth the route of something6. 肾藏精 stores essence, qi, yin and yang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4周,第4次课 2006年3月13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三章、 脏腑相关学说第四章 气、血、津液学说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五脏之间的相互生理关系特点2、掌握气、血、津液的各自生理功能特点3、掌握气、血、津液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特点4、了解六腑、脏腑之间的生理关系5、熟悉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特点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 五脏间的相互生理联系特点:包括心与肺、心与肝、心与脾、心与肾、肺与肝、肺与脾、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等二、气: 气的概念;气的生成;气的功能;气的运动形式;气的分布与分类三、血: 血的概念;血的生成;血的功能;血的运行四、津液津液的概念;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功能五、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气与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血与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10分钟35分钟1520分钟10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心、肝、脾、肺、肾等五脏间的生理联系特点气、血、津液基本生理功能内容难点:中医学“气”的概念,气的来源及分类中医学人体“津液”的代谢过程备 注启发提问1、气与血的关系如何?2、人体津液代谢过程是怎样完成的?外语要求1. 元气 yuan-qi(primordial qi)2. 宗气 zong-qi(the pectoral qi)3. 卫气 wei-qi(defensive qi)2. 营气 ying-qi(nutrient qi)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5周,第5次课 2006年3月20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五章、 病因病机学说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医病因、病机的定义、特点;2、掌握六淫邪气各自的性质和特点;3、熟悉七情概念及七情致病的特点; 4、了解疠气、饮食劳倦致病特点;5、了解中医病机演变的基本规律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中医学病因学概述二、外感致病因素六淫 六淫的概念,与六气的相互区别,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病邪定义与致病特点三、七情:定义、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及七情致病的特点四、饮食、劳逸致病的特点五、痰饮、瘀血的形成与各自致病的特点六、疬气的定义、致病特点七、病机概述1、正邪相争病机介绍:正邪相争与发病;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2、阴阳失调病机介绍:阴阳失调与发病;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3、常见气机失常病机简介5分钟30分钟15分钟5分钟15分钟5分钟15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医病因学特点六淫致病特点难点:中医学“外感六淫”病因学的概念风、湿、寒、暑、火、燥六淫邪气的取象比类的致病特点研究备 注启发提问1、何谓病因学?西医病因学的特点是什么?2、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四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特点?外语要求1. 六淫 The six climatic factors2. 七情 Internal impairment due to seven emotions3. 劳逸 Overwork and over-rest4. 痰饮、瘀血 Diseases caused by phlegm, rheum and blood stasis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6周,第6次课 2006年3月27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六章、 中医四诊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概念与特点;2、掌握望诊舌诊的临床意义;3、掌握切诊脉诊的临床意义;4、熟悉中医问诊特点;5、了解中医闻诊、望诊五色的基本规律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中医诊法概述: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二、望诊的概述(1)望神(2)望五色(3)望舌概述:望舌苔的方法与意义;望舌质的方法与意义; 舌诊的临床意义三、闻诊的临床意义四、问诊的中医特点,介绍中医“十问歌”五、中医切诊1、脉诊:脉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脉诊的部位与方法;正常脉象的鉴定;最常见几种病脉象与临床意义2、中医腧穴按诊临床意义;10分钟15分钟20分钟5分钟10分钟25分钟5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医舌诊特点、临床意义;中医脉诊特点、临床意义;难点:中医学“望神”的概念;五色变化与疾病诊断的相关性;备 注启发提问1、何谓神? 2、五色应五行的关系? 外语要求1. 望神 observing vitality2. 舌诊 tongue observation3. 脉诊 Palpation Examination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7周,第7次课 2006年4月3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七章、 辨证论治与八纲辨证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概念与特点;2、掌握八纲辨证的临床意义;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辩证的概念,证的概念,论治的概念,辩证和论治的关系;二、辩证与辩病的关系、辩证论治与辩病论治的区别与联系;三、八纲、八纲辩证的概念、意义1、表里、表里辨证、表证、里证的概念及主要鉴别要点,临床意义;2、寒热、寒热辩证、寒证、热证的概念及主要鉴别要点,临床意义;3、虚实、虚实辩证、虚证、实证的概念及主要鉴别要点,临床意义4、阴证、阳证、阴虚、阳虚的概念及主要鉴别要点,临床意义;一、二、三、15分钟10分钟5分钟15分钟15分钟15分钟15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辨证论治的概念八纲辨证的临床意义难点:表证、里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各自内涵及相互鉴别要点;备 注启发提问1、中医学特点是什么?2、阴阳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外语要求1. 八纲辨证 the eight principl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2. 寒热辩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cold and heat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8周,第8次课 2006年4月10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八章 病邪辨证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风、寒、暑、湿、燥、火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掌握郁证、瘀证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痰证的致病特点3、熟悉内风证、内寒证、内湿证、内燥证,内火证。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二、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三、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四、暑、燥、火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五、血瘀证1.血瘀证的概念2.血瘀证的病因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分析4.气滞证和血瘀证疼痛的鉴别六、痰证1. 痰证的概念2. 痰证的病因3. 痰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分析七、气滞郁证1.气滞证的概念2.气滞证的病因3.气滞证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分析八、内风证、内寒证、内湿证、内燥证,内火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与外感六淫病邪致病特点的病因病机的区别。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15分钟12分钟8分钟10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风证、气滞证、血瘀证、湿阻证的概念、临床表现。难点:实证、气滞证、血瘀证、湿阻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备 注启发提问1、六淫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血瘀证?外语要求实证 excess syndrome气滞证 stagnation of Qi血瘀证 blood stasis湿阻证 retention of dampness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9周,第9次课 2006年4月17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九章、 虚损辨证、脏腑辨证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虚证的辩证要点;2、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3、熟悉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和临床意义;4、熟悉五脏心、肝、脾、肺、肾等主要临床辨证表现特点; 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虚证的概念、病因、辩证要点二、气虚证: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三、血虚证: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 四、阴虚证: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五、阳虚证: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六、脏腑辨证概述心与小肠病辨证:心血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肺与大肠病辨证:肺气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脾与胃病辨证:脾气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肝与胆病辨证:肝阴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肾与膀胱病辨证:肾阳虚证、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1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6分钟6分钟6分钟6分钟6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医辨证虚证辨证要点、临床意义脏腑辨证概念、临床意义难点:中医学“虚证”的辨证要点,与“实证”的鉴别备 注启发提问1、什么是辨证论治?2、什么是阴阳?3、八纲辨证的内容?外语要求1. 脏腑辨证 viscer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2. 脾气虚证 spleen Qi deficiency3. 肾精不足 kidney essence insufficiency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12周,第10次课 2006年5月8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十章、 治疗原则、中药概述、方剂概述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医治疗原则的特点;2、掌握中药“气味”临床意义;3、熟悉中药“七情”意义; 4、熟悉方剂概念,中医方剂的临床优势;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 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二、治未病的概念:未病先防的概念与方法;既病防变的概念与方法三、治病求本的概念,三因制宜的概念与原则、病治异同的概念与原则四、八大法的含义与适应证五、中药概述: 四气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五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四气、五味的相互关系; 毒性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七情的概念及常见七情配伍情况六、方剂基本知识: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组成文化 用量及服法5分钟20分钟15分钟10分钟30分钟10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医治疗原则特点治未病的特点难点:中医学治则“正治”与“反治”的概念中药“气味”的药性研究特点与临床意义备 注启发提问1、何谓“气”?“气”的生理作用特点是什么?2、何谓“毒”?外语要求1. 标本治则 Distinguishing the Primary From the Secondary2中药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3. 治未病 following the prognosis of a disease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13周,第11次课 2006年5月15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四章、 经络学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经络的概念;2、掌握十二经脉命名、走行规律、交接原则及表里络属关系;3、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运用;4、熟悉络脉概念及其生理作用。5、了解十五络名称。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针灸医学的概念与基本特点。二、“经络”的概念介绍、经络系统的组成讲解。三、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十二经脉命名原则、十二经脉的走向及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体表及体腔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及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特点及顺序;四、络脉的概念及十五络名称介绍、络脉的生理功能介绍。五、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六、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及临床运用介绍。15分钟10分钟35分钟10分钟5分钟15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医经络学概念、特点十二经脉的基本知识难点:中医学“经络”的概念十二经脉的流注特点、表里络属关系备 注启发提问1、神经组织的特点是什么?2、阴阳、五行的概念是什么?外语要求1. 经络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2. 表里络属 Interior-Exterior relationship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14周,第12次课 2006年5月22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十五章2针法灸法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一、了解针具的分类及针刺前的准备。二、掌握毫针的进针方法(四种)、角度与深度、行针与得气。三、熟悉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四、掌握灸法的分类和作用。五、熟悉其他针灸法:火罐、头针、耳针、电针等。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针法的起源与发展。二、针具的分类、针刺前的准备,练针要领与练习方法,消毒注意事项。三、指切进针法与挟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与提捏进针法的介绍。四、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在临床上的认识。五、行针手法的介绍:提插手法与捻转手法。六、得气的概念与意义。七、针刺异常情况的概念、及晕针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方法、其他常见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八、灸法的介绍,着肤灸的概念、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和禁忌症、艾条灸的概念、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和禁忌症。5分钟10分钟25分钟5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针刺操作过程、特点、临床意义灸法的临床意义难点:针刺得气的概念与意义备 注启发提问1、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病生机理是什么?2、热能对人体的作用?外语要求1. 刺灸 TECHNIQU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 毫针刺激 MANIPULATION OF THE FILIFORM NEEDLE3. 提插捻转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of the Needle4. 得气 The arrival of qi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15周,第12次课 2006年5月29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十五章1经络腧穴总论、腧穴各论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一、 掌握腧穴的概念。二、掌握腧穴的分类与定位取穴规律。三、熟悉腧穴的主治作用。四、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约6个左右的定位、主治规律。五、了解10个左右腧穴的定位。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腧穴的起源与发展简介。二、腧穴的概念、腧穴的分类方法与意义,重点介绍三类腧穴的概念。三、腧学的定位原则与四种临床主要取穴方法讲解,重点介绍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四、腧穴的生理作用。五、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定位、主治。六、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七、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八、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九、手少阴心经神门穴的定位与主治特点。十、手太阳小肠经听宫穴定位、主治与刺灸方法。十一、足太阳膀胱经五俞穴、委中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5分钟15分钟15分钟5分钟5分钟8分钟8分钟8分钟5分钟5分钟11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腧穴的概念、分类与取穴定位方法。十二经脉主要腧穴的主治作用规律与定位取穴方法。难点:腧穴的概念、分类腧穴骨度分寸法备 注启发提问1、什么是穴位?2、什么是经脉?外语要求1. 腧穴 Acupoints2. 骨度分寸法 Bone-length Measurement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16周,第13次课 2006年6月5日备 注章 节名 称第十五章3常见病针灸治疗授 课方 式理论课();实践课( );实习( )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临床常用腧穴约6个左右的定位、主治规律。;2、熟悉针灸处方的原则。教 学 主 要 内 容时 间分 配教学目标及内容概要介绍一、足少阴肾经复溜穴与涌泉穴的定位、主治。二、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三、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的定位、主治。四、足少阳胆经风池穴、阳陵泉穴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刺灸方法。五、足厥阴肝经太冲穴定位、主治。六、督脉的百会、水沟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七、任脉的关元、中脘穴的定位、主治与现代研究。八、针灸处方选穴原则九、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学期总结5分钟10分钟5分钟10分钟5分钟15分钟15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第1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点腧穴的定位与主治特点针灸处方原则难点:针灸治疗机理备 注启发提问何谓治则?中医的主要治则有哪些?外语要求1. 针灸治疗原则 General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2. 处方选穴 Point Prescription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辅助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教师参考用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第2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首页】课程名称基础中医学授课专业护理班级03级 课程编号50209720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32学 分 数2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28 学时; 实践课 4 学时教材名称基础中医学作 者陆付耳刘沛霖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科技出版社2003年指定参考书作 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授课教师毛兵、孙德明、杨晓岚、朱林、马建昕职 称教授/讲师 单 位中西医结合教研室授课时间2006.6.19注:表中( )选项请打“”第1页四 川 大 学 教 案【医 科】周 次第 10 周, 第 10 次课 06 年 4 月24日备 注章 节名 称中西医结合病房见习授 课方 式理论课( );实践课();实习()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中医望诊,特别是望舌诊的的临床意义及方法。2. 掌握中医脉诊的临床意义与运用方法。3. 了解中医诊疗的过程。教学 主 要内容时间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喜欢的动物狗的故事8篇
- 医院神经内科常见病历书写范例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时间管理技巧
- 职业经理人在肉牛养殖企业中的角色分析
- 物业管理合同范本及法律风险解读
- 跨部门协作任务推进及时间管理工具
- 中医药临床护理路径设计与应用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卷:乡土地理特色解题与答案
- 水浒传的英雄形象塑造研究: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案
- 企业安全生产主题演讲稿范本
- 箱变应急预案与响应方案
- 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护理
- 《拒绝沉迷手机远离“垃圾快乐”》班会课件
-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
- 锅炉设备更换技术方案
- 班次调度冲突解决
- 管理会计学 第10版 课件 第1、2章 管理会计概论、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 领导科学之领导用人(经典)
- 大米先生管理制度
-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PPT
-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