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首辅】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汉代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课件.ppt_第1页
【中原首辅】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汉代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课件.ppt_第2页
【中原首辅】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汉代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课件.ppt_第3页
【中原首辅】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汉代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课件.ppt_第4页
【中原首辅】高三历史一轮 第2讲 汉代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汉代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知识数据库 技能数据库 预测数据库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一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汉朝 1 中央 重用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削弱相权 2 地方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通过颁布 推恩令 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 3 选官用官制度 察举制度 2 魏晋南北朝 1 中央 开始实行三省体制 2 选官 九品中正制 3 隋唐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1 中央 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尚书省下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三省既相互合作 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 地方 唐朝中期地方上设节度使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3 选官 始创科举制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4 北宋 1 中央 设中书门下 同宰相 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司使分割相权 分化事权 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 2 地方 收兵权 派文官 设中央掌控财政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消除了藩镇割据 3 监察 设立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5 元朝 1 中央 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 地方 中国省制开端 行省制度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易错扫描 1 在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 存在着两对主要矛盾 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政治制度的不断变革 2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主要是通过改革地方官制 分割削弱地方权力 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改革中央官制 分割 削弱宰相权力 3 君主专制强化 容易助长个人专断 独裁 中央集权虽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从而巩固国家统一 但过度的集权于中央也有其危害性 因为它容易损害地方的自主性 积极性 独立性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明朝 1 中央 明太祖废丞相 权分六部 明成祖设内阁 阁臣有票拟权 2 监察 地方设按察司 2 清朝 中央 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易错扫描 1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使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 终于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也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2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 为后来内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明朝时内阁首辅有时权力非常大 但并不能等同于宰相 内阁实际上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机构而已 3 雍正帝时设立的军机处 只供传述 缮拟 不能稍有赞划于其间 其地位与职能比内阁更低 从而加强了皇权专制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1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中央集权加强 有利于巩固统一和维护国家主权 2 封建制度走向腐朽衰落 政治 3 严重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导致中国社会的落后 经济 4 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 思想文化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温馨提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同一时期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近代的民主制度 政治上开始步入近代社会 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全面落后于西方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典例精析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 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 但是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含义的史实是 a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 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d 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思路解析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答案 c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变式精练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 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 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 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思路解析 明代内阁负责对大臣奏章提出处理建议 供皇帝参考 内阁的 票拟 只有经过皇帝 批红 之后才有效力 因此明代内阁相当于皇帝机要秘书机构 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更不具有统领六部的法定权力 清代的军机处则仅是在内廷 跪受笔录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答案 c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二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 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 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 从未中断 2 以君权为中心 高度集中权力 在人神关系上 鼓吹君权神授 君权至上 以神权服务于君权 在君臣关系上 宣扬君令臣从 臣效死忠 下级服从上级 全国依附君主 在权力配置上 君主一人垄断国家的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 财政 军事和文化教育大权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3 人治高于法治 尤其是君主的言论 可以任意冲击 取代法律 4 完备性 周密性和成熟性 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 从君主到臣僚 从中央到地方 上下相依 交叉相连 统治法网严密周全 5 宗法制度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 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方法技巧 利用顺口溜 掌握中国古代朝代的先后顺序 增强历史的时序性 夏商连西周 东周先春秋 封建战国始 秦汉紧随后 三国和两晋 南朝北朝有 隋唐打统一 五代十国休 宋辽夏金元 明清在最后 7 调整伦理关系与等级秩序的礼制 得到行政法的确认而与政治制度结合 形成典型的官僚政治 严密的等级制度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典例精析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建立皇权绝对权威 皇帝控制中央机构 削弱地方权力 注重思想控制 a b c d 思路解析 结合秦朝建立这一制度到清朝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过程 我们就可以知道 都是正确的 答案 b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变式精练 秦汉的三公九卿 隋唐的三省六部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 那就是 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思路解析 秦汉的三公九卿 隋唐的三省六部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强化 因此b项正确 答案 b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一 选择题 1 2010年肇庆高三二模 学者黄仁宇认为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 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 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 世守为业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是指 a 中央集权制b 郡国并行制 c 郡县制d 分封制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从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 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 世守为业 中可知 汉初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实行分封 汉代吸取秦亡之教训 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国并行 答案 b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2 2010年辽宁锦州高三质检二 中国历史悠久 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 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 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 但也有例外 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 而具有 集体领导 的性质 a 秦汉三公制b 隋唐三省制 c 宋代三司制d 元代的中书省制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隋唐时期形成的三省六部制 体现了分工合作 相互监督的集体领导机制 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宋朝的三司制 元朝的中书省制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的措施 军国大事的决策权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答案 b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3 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模拟 科举制度自隋唐始为历朝历代所沿袭 它有效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其主要原因是 a 录取名额逐步扩大b 向庶民开放政权 c 考试程序公开公正d 捍卫了儒家思想 解析 科举制之所以有效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关键在于科举将读书 考试和做官结合在一起 扩大了统治基础 即向庶民开放政权 答案 b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4 2010年江苏南通高三三模 明史 记载 居正为政 以尊主权 课吏职 信赏罚 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 朝下而夕奉行 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 恂恂若属史 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 夺前所赐玺书 四代诰命 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 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 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 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 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 由此可知 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5 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期末 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下列对军机处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清雍正七年 1729年 为及时处理西北军务 始设军机房 后来定名为军机处 成为常设机构 军机大臣将百官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交皇帝预览改定后下发执行 军机处按要求每天必须处理完当天的奏折 宣统三年 1911年 责任内阁成立后 军机处撤销 军机处最初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 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 军机处有严格的办事效率要求 清朝灭亡前夕撤销a b c d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 在宫内设置军机房 符合题意 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 经皇帝审批后 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这提高了行政效率 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也符合要求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加强了皇权 因为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使君髯 浦贫确 沟蕉 澹 蚨 皇乔宄 罡呔霾呋 梗 膳懦 冢灰谰菸淖中畔 芍 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 军机处撤销 符合题意 所以d项正确 答案 d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 苦于兵力单薄 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于是大封同姓 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 以为周室的 藩屏 赵光贤 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二 非选择题 6 2009年江苏南京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兴之初 海内新定 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于是剖裂疆土 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 百有余邑 尊王子弟 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 夸州兼郡 连城数十 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 末流滥以致溢 小者淫荒越法 大者睽孤横逆 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若元 元朝 则起逆漠 并西域 平西夏 灭女真 臣高丽 定南诏 遂下江南 而天下为一 故其地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 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 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 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 唐 而西北则过之 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地理志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 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并就此作简要评价 4 根据材料四 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 为此 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有何意义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本题考查历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史实 第 1 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整理回答 第 2 问 先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秦朝实行郡县制 然后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角度分析影响 第 3 问 基本等同于第 2 问的解答方法 第 4 问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 5 问带有总结性的特点 根据前面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其特征 答案 1 原因 西周疆域广大 兵力单薄 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2 制度 郡县制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巩固统一 3 原因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 地方割据 叛乱 影响中央集权 评价 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 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 4 状况 疆域辽阔 制度 行省制度 宣慰司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 特征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强化中央集权 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知识点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公元前127年 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 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 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 宗法制得以恢复 b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 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 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 推恩令 目的是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使王国越分越小 无力对抗中央政权 答案 b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2 17世纪西方人认为 中国 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 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 而非欧洲那样 为世袭权力所支配 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 a 军功爵制b 郡县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 解析 从题干的时间 17世纪 来看 只有b d两项符合该时间段 而从题干反映的内容来看 体现的是政府的人才构成问题 故只有d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d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3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 有个翰林 把 翁仲 误写成 仲翁 乾隆批之以诗 翁仲如何作仲翁 十年窗下少夫功 如今不许为林翰 罚去江南作判通 进行挖苦 诗中 判通 是 通判 的故意颠倒 通判 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 解析 北宋初 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 防止知州职权过重而设 通判 答案 c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4 元史 记载 世祖即位 登用老成 大新制作 在外官有常职 则有行省 牧民者 则曰路 曰府 曰州 曰县 官有常职 位有常员 其长则蒙古人为之 而汉人 南人贰焉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 元代官职与宋代相比有了新的变化 b 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c 蒙古贵族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d 在中央设行省 在地方设路 府 州 县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从材料看 行省应该设在京城之外 而结合史实可知元朝的行省就是地方省制的开端 答案 d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知识点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5 自秦以后 君权逐步加强 曾有一些大臣说 昭代本无相名 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哉 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 a 秦代的三公b 唐代的三省长官 c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 清代的军机大臣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从材料 本无相名 票拟 六部 可推断出其为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答案 c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6 清嘉庆皇帝说 我朝列圣相承 乾纲独揽 大权从无旁落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行省制的推行b 丞相制度的废除 c 内阁地位的上升d 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 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 朝纲独揽 大权从无旁落 反映君权空前加强 应为军机处的设立 因此 正确选项为d项 a b c三项的时间与题意不符 a项为元代 b c两项为明代 答案 d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7 通典 记载 汉 文帝十三年 以御史不奉法 下失其职 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 百官志 记载 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 纠正省内 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 记载 己卯 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 减犯人罪一等科之 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 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 汉代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执行 其地位仅次于丞相 唐代御史台负责监察 元朝规定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 由监察御史复按 a b 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到 答案 d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8 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a项根据 镐 巴 等信息可以判定是西周的疆域图 镐 指都城镐京 b项根据咸阳 桂林郡 象郡等信息可以判定是秦朝的疆域图 c项根据宣政院辖地等信息可以判定是元朝的疆域图 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的疆域 答案 c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a 分封制b 三省六部制 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 解析 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 影响深远 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 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 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 但是一些国家 如印度 文明中断过 分封制实行的后期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 与 统一 相违背 三省六部制是处理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政治制度 与此无关 9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答案 d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二 获取和解读信息 描述和阐述事物 10 唐朝后期 文武将吏 擅自署置 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 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根据材料理解 可以判断是藩镇割据现象 属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故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 b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11 唐代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常设进士 明经两科 进士科考试者大约千人考取百分之一二 故有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之说 贞观年间 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列队走出端门 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诗人赵暇有诗证曰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进士科仕途优于明经 b 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追逐名利 c 科举考试扩大了政权基础 d 科举制度禁锢思想桎梏人才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是说科举制度可以使有才能的庶族地主参与国家政权 扩大官吏的来源 故选c项 答案 c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三 获取和解读信息 论证和探讨问题 12 钱穆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说 皇室的权 总是逐步升 政府的权 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尚书令 侍中 文臣任知州 设通判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 b c d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解析 钱穆的观点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体现的是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符合题意 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是宋太祖削藩措施 因此 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一 获取和解读信息 描述和阐释事物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今郡县 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 数县并置 或户不满千 二郡分领 具僚以众 资费日多 吏卒又倍 租调岁减 清干良才 百分无二 所谓民少官多 十羊九牧 隋书 杨尚希传 材料二臣伏见 景德 祥符中 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 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 其未授差遣京官 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 较之先朝 才四十余年 已愈一倍多矣 以至隋唐虽设官众多 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 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 县一千二百五十 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 素有定额 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 今乃三倍其多 而又三岁一开贡举 每放近千人 复有台寺之小吏 府监之杂工 萌序之官 进纳之辈 总而计之 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3 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 解析 本题反映了从隋朝到北宋 再到清朝 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而一再采取地方分权的措施 结果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弊端 这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不可避免的现象 第 1 2 3 问 结合教材知识与材料即可作答 1 根据以上材料 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 不得照抄原文 2 简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预测数据库 1 6 7 12 13 14 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