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doc_第1页
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doc_第2页
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doc_第3页
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doc_第4页
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学生姓名: 王 兵 学号: 200701000258 专业: 汉语言 指导教师: 陈长书 学 院: 文学院 1 2011年5月 23 日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介绍论文(设计)题 目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选题时间2010、12、17完成时间2011、05、23论文(设计)字数10065关 键 词“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基础形式;逻辑基础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理论和实践意义:(一) 来源: 导师指导下自拟。(二)理论: 1.同素逆序词的定义。3.词的造词、构词防洪法 2.词形成的基础形式。4.词形成的逻辑基础。(三)实践意义 通过对这一题目的研究来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做一点有益的补充。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一)主要内容 论文以现代汉语中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为语料,从词形成的基础形式、造词方法。词形成的逻辑语义基础、词义差异等四个对它们进行逐个、详细的描写分析。(二) 创新点 通过对现代汉语中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进行穷尽性地描写分析,进而论述“逆序造词”、“逆序构词”的不科学性。附:论文(设计)本人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引 言 2一、 前人研究综述及研究范围、方法 2(一)前人研究综述 2(二)研究范围、研究方法 4 二、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的具体描写 5(一)同素逆序词的界定 5(二)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的具体描写 5(三)小结17结 语 17参考文献 19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王 兵摘要:所谓同素逆序词,指的是双音节复合词中构词语素相同且语素序位互逆的一组词。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中收录的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为语料基础,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归纳和演绎、描写和解释、对照和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进行界定,进而从词形成的基础形式、造词方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词义差异等四个方面对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进行穷尽性的描写、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关键词:“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基础形式;逻辑基础 中图分类号:H13Research on “Set-Shape”Type of ModernChinese Inverse Morphemes WordsWang BingAbstract: Inverse morphemes words are double syllable multiple words,which are consisted of the same morphemes with inversecd seqence. Based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2005 edition) of the theses 31 group - shape set with grain reverse words of foundation,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corpu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d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the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research method, combining with the element of modern Chinese words, then reverse define from word formed the foundation form, coined words method, coined words of word-formation in logical semantic foundation, meaning differences of 31 group four aspects - shape for the same element in type reverse word to end sex description, analysis, finally to draw our own conclusions.Key words: Set - shape type;Inverse morphemes words; Foundation forms Logical basis引 言 同素逆序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在先秦典籍中已见端倪,在中古文献中更是大量涌现,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仍有可观的保留。对此,前辈学人,已作出诸多研究。对同素逆序词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对于丰富汉语词汇研究和构建汉语词汇体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从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入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而通过对具体实例的逐个详细描写和深入分析来论证本文观点的科学性。一、前人研究综述及研究范围、方法(一)前人研究综述 同素逆序词的研究成果颇丰,已出版和发表的专著、论文已有很多。归纳起来它们主要从历时、共时这两个角度对这一词汇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下面我们分别加以简述。1.历时角度,即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同素逆序词这一词汇现象。这又包括同素逆序词的成因、同素逆序词的规范等方面。(1)同素逆序词的成因 同素逆序词的成因问题前人已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学者们普遍认为同素逆序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语词汇由以单音节为主向双音节为主过渡、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过程,是倒序构词法的结果。具体地说可以归结语音、词汇意义、语法、修辞、文化心理和语言习惯等方面。张巍、黄巍、李恒敏的论文中均有论述。我们同意“同素逆序词体现了汉语词汇由以单音节为主向多音节为主过渡、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过程”这一说法,但我们认为“逆序”并不是一种构词、造词方法。(2)同素逆序词的规范 同素逆序词规范问题也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黄巍的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刘笛的现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研究等文章中均提到同素逆序词的规范问题。2.共时角度,即在共时平面上对同素逆序这一词汇现象进行描写、分析。这一角度主要包括同素逆序词的分类、同素逆序构词造词研究研究两个方面。(1)同素逆序词的分类 对于同素逆序词,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得出不同结果。从语音角度对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进行分类,根据一组同素逆序词语音的异同,把同素逆序词分为语音相同、语音不同两种。对于语音不同的一组同素逆序词又可从儿化、声韵母异同、声调三个角度进行分类。持此标准分类的如张新红、刘枫、李丽云等人。从词类角度对同素逆序词进行分类的有车淑娅、刘枫等人,并多有自己的创见。从语义角度对同素逆序词进行分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一组同素逆序词词义之间的关系,将同素逆序词分为意义相同、意义不同两种。持此标准进行分类研究的如武晶晶、裴奇、鲁高平等。从语法角度对同素逆序词进行结构分析,主要可分为同素同构、同素异构两大类。进行此类研究的如张巍、刘艳萍、吴倩楠等人。张巍从语法角度把同素逆序词分成“联合联合”式、“偏正偏正”式、“补充联合”式等十一种小类。 张巍. 汉语同素逆序词类型和成因,陕西师范大学,第235页。(2)同素逆序构词造词研究 有些学者把同素逆序看成一种构词造词的方法,如顾之川先生在明代汉语词汇研究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变序式造词法”。 顾之川.明代汉语词汇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258页。刘叔新先生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一书中也提出“同素逆序词是倒序型造词法的结果。”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02版,第107页。我们认为这种提法是有待商榷的。贾玉萍在其硕士论文现代汉语同素逆序构词造词研究一文中从构词法、造词法、逻辑语义基础三个方面对同素逆序词进行描写、分析,论述了“逆序造词”、“逆序构词”的不科学性。本文将秉承这一精神,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做穷尽性详细的描写分析,进一步论述这种说法的不科学性。这也是前人研究很少或没有涉及的部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研究已经相当全面,但也有一些不足。本文正是从这一不足出发,来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二)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语料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935对同素逆序词为基础,对其中31对“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异构词从词形成的基础形式、造词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词义差异等四个方面进行穷尽性、逐个描写分析,力求找到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具体做法如下:1.描写与解释 我们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力求对每一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找出它们在词义上的差异,并从造词法和逻辑语义基础两个方面对这种词义差异做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2.定量和定性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进行穷尽性描写分析3.归纳和演绎 在详细描写的基础上,归纳一些比较有规律的特点。4.比较和对比本文在详细描写现代汉语31对“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的词形成的基础形式、造词方法、逻辑语义基础、词义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对比,论证了“逆序构词”,“逆序造词”说法的不科学性。二、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的具体描写(一)同素逆序词的界定 关于同素逆序词的定义,学界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马真在先秦复音词初探一文中予以提及。大部分学者认为“同素逆序词是语素相同而结构顺序相反,成对出现的双音节合成词”。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版),1981年第1期,第83页。少数学者则认为“同素逆序词是联合式复合词的一种,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顺序可以互调”。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版),1981年第1期,第83页。我们认为第二种说法过于片面,因为语言事实表明同素逆序词不只有联合式同素逆序词,还有偏正式、偏正联合式等不同类型。第一种说法又过于抽象和笼统,可操作性较差。因此我们将通过对“同素”、“逆序”、“词”这三个要素进行界定,将“同素逆序词”定义为:汉语词汇系统中构词语素相同、相近,语素顺序互逆的一组双音节合成词。 贾玉萍.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构词造词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第10页。(二)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的详细描写 我们将从词形成的基础形式(词形成的基础形式就是词形成时所依据的一种语言形式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82页。)、造词方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词义差异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浴池池浴 “浴池”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供洗澡用的池子。其造词法是用途说明法,构词造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池浴”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在池子里洗澡。其造词法是状态方式说明法,构词造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来说,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阙之东北有浴池,方四十步许,池中有钓台。” “他喜欢池浴,不喜欢到河里洗澡。” 2.唁电电唁 “唁电”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対遭丧事者表示慰问的电报。其造词法用途说明法,构词造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电唁”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发电报吊唁。其造词法是工具说明法,构词造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来说,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巴金中岛健藏先生:“我托全国文联打了一个唁电去。”城市晚报2008.11.22“公安部电唁鹿文刚。” 3.压强强压 “压强”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压力强度。其造词方法是领属说明法,构词造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强压”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语素组合,即:强力压制。其造词方法是工具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来说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压强是表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力的大小的物理量。在反动派的强压下,她并没有屈服。 4.红潮潮红 “红潮”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红色的潮水。其造词方法是颜色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潮红”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阵红潮热。其造词方法是比拟造词法,构词造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方面来说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来说,“红潮”指的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如;红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潮红”指的是:面部泛起红色。如:发生潮红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5.动脉脉动 “动脉”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流动的血脉。其构词方法是说明法,构词造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脉动”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像脉搏一样跳动。其造词方法是比拟法造词,构词造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方面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动脉”指的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机体各部的血管的总称。如: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脉动”指的是:像脉搏那样地周期性的运动或变化。如:生命的脉动。 6.聘礼礼聘 “聘礼”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订婚的财礼。其造词法是说明法造词,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礼聘”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以礼征聘。其造词方法是工具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词义差异从词性方面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聘礼”有两个义项,一个是指“订婚之礼”。 如任德耀马兰花第一幕:“这真是咱们姑娘的聘礼。”一个是指“古代诸侯间相互聘问之礼”。 如礼记聘礼:“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别贵贱也。”“礼聘”的意思是“备礼聘娶”。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今有台州府天台县儒生韩子文礼聘为妻,实出两愿。” 7.涌潮潮涌 “涌潮”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涌动的潮水。其造词方法是说明法造词,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潮涌”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像潮水一样涌动。其造词法是比拟法造词,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同样是限定关系。二者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涌潮”指的是:潮波在河口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波陡趋于极限而破碎的潮水暴涨现象。如:世世界最著名的涌潮是我国的钱塘江大潮。“潮涌”指的是:如潮水般涌动。如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愫方莫名其妙地谛听这潮涌似地话,恬静的微笑着。” 8.办法法办。 “办法”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其造词方法是领属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法办”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依法惩办。其造词方法工具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义方面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他们的先生不在这里,而要同先生通情达意,除了写信还有什么办法?”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上海解放以后,伪工会理事长逃到长沙,给上海市公安局逮捕回来法办了。” 9.贺电电贺 “贺电”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祝贺的电报。其造词方法是用途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电贺”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打电报祝贺。其造词法是工具造词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方面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新民晚报1991.10.31:“这家报纸同时刊登了中国国家体委和体总给谢军的贺电。”中国新闻网2008.11.5:“胡锦涛温家宝电贺奥巴马当选。” 10.爱心心爱 “爱心”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喜爱之心。其造词方法是性质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心爱”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衷心喜爱。其造词方法是状态、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礼记乐记:“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来。”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高起潜想着这匹无明冀是卢象昇心爱的坐骥,自然不会赠人。” 11.战力力战 “力战”形成的基础是语素组合,即:战斗能力。其造词方法是领属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力战”的词义基础形式也是语素组合,即:努力作战。其造词方法是情状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为什么敌人凶残的炮火、飞机吓不倒他们,并且表现了世界人类最大的勇敢、最强的战力!”马君武:“不忘儿生还,恐儿不力战。”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 12.汇票票汇 “汇票”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银行或邮电局承办汇兑业务时发给的支取汇票的票据。其造词方法是用途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票汇“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凭汇款票证汇兑现金。其造词法是工具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其词义差异从词性上来说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夏衍法西斯细菌第一幕:“前天家里来了汇票。”如:。汇款又称汇付,包括电汇、信汇、票汇三种形式。 13.传单单传 “传单”形成的基础形式为词组,即;印成单张向外散发的宣传品。其造词方法是用途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单传”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唯有一子代传。”其造词方法是状态、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来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来说,“传单”有两个义项:一为“通知单”, 如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外边一个小厮送将一个传单来。”二为“印成单张向外散发的宣传品”, 如夏衍秋瑾传:“她还提倡邪说,刊印传单。”“单传”意义指“唯有一子代传” 如鲁迅呐喊药:“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十世单传的婴儿。 14.印油油印 “印油”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印刷时用的油。其造词方法是用途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油印”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用油印。其造词方法是工具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来说,“印油”有两个义项:制作印泥时所加的油。如元吾丘衍 学古编附录印油法:“印油法:香油浸皂角於磁器内,煎过放冷,和熟艾成剂,次加银朱,以红为度。”专供印台用的油质液体。如:印油分打印油、朱印油、原子油三种。“油印”指:用油印。如艾青诗选自序:“不知哪来的一本油印的唯物史观浅说,使我第一次获得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念。” 15.译笔笔译 “译笔”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译文的文笔。其造词方法是领属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笔译”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以文字进行翻译。其造词方法是工具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词义差异,从词性上来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鲁迅集外集拾遗文艺连从:“译者是一个无名的人,但译笔却不在有名的的人物之下。” 如:笔译翻译证书考试。 16.主力力主 “力主”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主要的力量。其造词方法是性质特征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力主”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极力主张。其造词方法是情状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主力部队靠刺刀,咱们靠修桥。” “因为天气多变,他力主提前出发。” 17.选票票选 “选票”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选举者用来填写或圈定被选人姓名的票。其造词方法是用途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票选”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投票选举。其造词方法是情状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来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花城1981年第二期:“陈肖霞是1979年评选的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的第一名,她的选票有八万多张。” “代表们应以票选方式产生”18.动机机动 “动机”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造词方法是领属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机动”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机械发动。其造词方法是工具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形容词;具体差异:“动机”意为“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如矛盾一个女性:“正象她自己在花丛中追逐一只彩蝶,动机只是爱美而好玩罢了。” ;“机动“意为利用机器开动的”,如:机动车辆。 19.动机机动 “动机”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造词方法是领属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机动”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灵活运用。其造词方法是情状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形容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四:“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馀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 20.滑轮轮滑 “滑轮”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滑动的轮子。其造词方法是性质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轮滑”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用轮子滑动。其造词方法是工具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轮滑是一项全身性运动。 21.名著著名 “名著”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有名的著作。其造词方法是性质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著名”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非常有名。其造词方法是情状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形容词;具体差异:“名著”意为“有名的著作”。如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她想到了许多欧洲的名著。”“著名”意为“闻名、有名”,如:鲁迅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写上名字或名称。如宋苏轼和人见僧:“只写东坡不著名,此身已是一长亭。” 22.商会会商 “商会”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商人的团体。其造词方法是性质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会商”形成的基础形式语素组合,即:共同商量。其造词方法是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商会”意为“商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组成的团体”,如:江西省山东商会。“会商”意为“双方或多方共同商量”,如曹禺等胆剑篇第五幕:“臣与 齐 晋 两国诸侯已经会商妥贴。” 23.浴盆盆浴 “浴盆”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洗澡用的盆。其造词方法是用途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盆浴”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在盆里洗澡。其造词方法是状态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逸周书王会“堂后东北为赤帟焉,浴盆在其中。”,“淋浴比盆浴好”。 24.运河河运 “运河”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供运输的河道。其造词方法是用途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河运”形成的基础形式语素组合,即:内河运输。其造词方法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运河”意为“人工挖成的可以通航的河道”,如:京杭大运河。“河运”意为“内河运输”,如:河运和海运各有优缺点。 25.选民民选 “选民”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有选举权的公民。其造词方法是性质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民选”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由人民选举。其造词方法是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选民证;民选代表。 26.渡轮轮渡 “渡轮”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渡河、海的轮船。其造词方法是性质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轮渡”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用轮船渡河、海。其造词方法是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渡轮是一种水上运输交通工具;这些东西应该轮渡过去。 27.赞礼礼赞 “赞礼”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赞颂的礼节。其造词方法是性质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礼赞”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用礼来赞扬。其造词方法是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来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赞礼”意为“举行典礼时宣唱节目以便仪式进行的人”,如唐 柳宗元监祭使壁记:“奉奠之士,赞礼之童。”,“礼赞”意为“怀着敬意表扬”,如:白杨礼赞。 28.书背背书 “书背”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书脊。其造词方法是领属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背书”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在背面写字。其造词方法是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书背”意为“指书帖配册后需粘联(或订联)的平齐部分”,如:书背打印规格及范例。“背书”意为“持有票据的人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批注并签名盖章”,如:背书有限定性背书、空白背书、特别背书、有限度的背书和有条件背书 5种方式。 29.骗局局骗 “骗局”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骗人的圈套。其造词方法是性质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局骗”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设圈套骗人。其造词方法是方式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马南邨燕山夜话黄金和宝剑的骗局:“古来的骗子真不少,他们设下了许多骗局,叫别人上当。”,局骗财物。 30.拼力力拼 “拼力”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拼搏的力量。其造词方法是领属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力拼”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语素组合,即:奋力拼争。其造词方法是情状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见其基础形式。如:没有拼力,我们很难成功;天津日报2011.05.19:“青光镇力拼二季度确保双过半。 31.称号号称 “称号”形成的基础形式是词组,即:称呼用的名称。其造词方法是用途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号称”形成的基础形式也是词组,即:因某种名号著称。其造词方法是情状说明法,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是限定关系。二者的词义差异从词性上看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具体差异:“称号”意为“赋予某人、某单位的名称”,如: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号称”意为“以某种名称著称”,如: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三)小结 通过对31对“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类同素逆序词具有以下 方面的特点: (1)“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造词构词的逻辑语义基础相同,均为限定关系。但限定成分和被限定成分可前可后,位置并不固定。 (2)从词性上看,“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定中式的都是名词,状中式的都是谓词。状中式谓词又包括动词、形容词两大类,其中动词约占90.3%,形容词约占9.7%,动词占绝对优势。 (3)从词形成的基础形式看,“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涉及词组、语素组合两种形式,一组同素逆序词形成的基础形式同为词组的占51.6%,一为词组、一为语素组合的约占41.9%,同为语素组合的约占6.5%。可见一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两个词所形成的基础形式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具有偶然性。 (4)从造词方法来看,“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多为说明法,个别为比拟法,其中说明法约占95.2%,比拟法约占4.8%,即使同为说明法也属于不同的小类,也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5)从词义上看,一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两个词的词义大多没有联系,少数有联系,但差异也比较大。结 语 上文我们从词形成的基础形式、造词方法、词形成的逻辑语义基础、词义差异四个方面对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进行了穷尽性、详细的描写和分析。不难看出,这些有相同语素构成的逆序词形成过程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每一个词的创造过程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有属于自己形成时的基础形式和语义基础、有属于自己的造词方法,并不是通过变序由另一个词演化而来。虽然“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在同素逆序词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我们通过上面的方法对同素逆序词的其他类型进行描写、分析,依然可以得出上述结论。因此我们认为“逆序”并不是一种造词方法。它只能算是研究者对语言中由于偶然因素而形成的一类词(逆序词)所做的一种静态的判定,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称这类词为逆序词,对它做这种判定,是根据共时层面上静态的语料,归纳此类词的特点得出来的。如果把“逆序”或“变序”看成一种造词方法,不免给人一种只重静态、仅从词形判断的感觉,此外这种认识也忽略了单个词形成的的特有的历史轨迹,以及逆序词形成的偶然性。即便有个别的词是通过变序而形成的,但毕竟不是主流,因此我们认为“逆序构词”、“逆序造词”的说法是不妥的。参考文献A 论文1曹廷玉.近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探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版),2000,5.2鲁高平.同素异序词语义重心考察J.现代语文,2007,1.3车淑娅.韩非子同素异序词双音词研究J.语文研究,2005,1.4刘枫.从SHK同素逆序词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5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81.6张新红.现代汉语同素反序词论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4.7余义兵.现代汉语合成词中逆序同义语素的位次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6,8.8李丽云.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论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2.9张巍.汉语同素逆序词类型和成因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2.10贾玉萍.同素逆序词造词构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11李恒敏.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的选择机制研究D.上海:上外,2009.12刘笛.现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论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13黄巍.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B 专著1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程湘清.先秦双音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佟慧君.常用同素逆序词辨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5葛本仪.汉语词汇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6顾之川.明代汉语词汇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7刘叔新.汉语描写的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9许威汉.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M.太原:花海出版社,2000.10周国光.现代汉语词汇学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2朱彦.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C 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学院:文学院(章) 系别教研室: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时间:2010年12月17日课题情况题目名称现代汉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研究课题性质A基础研究 B基础应用研究 C应用研究教师姓名陈长书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课题来源A.科研 B.生产 C.教学 D. 学生自拟 E. 其它成果类别A.论文 B.设计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对现代汉语中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从词形成的基础形式、逻辑语义基础、造词方法、词义差异等四个方面进行穷尽性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找出其规律和特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研究目标:通过对31组“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进行描写分析,旨在揭示这类词形成的固有的历史轨迹,进而论述“逆序造词”、“逆序构词”的不科学性。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选题学生(签名): 年 月 日系所或教研室审题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学院审批意见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现代汉语“定中状中 式同素逆序词研究 学院名称: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 学生姓名: 王兵 学 号: 200701000258 指导教师: 陈长书 2011年 03月 26日一、选题的性质: 基础研究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 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做穷尽性的描写分析,来论述“逆序造词”、“逆序构词”的不科学性。(二)意义 目前还没有研究者专门对这一问题做详细的探讨,选这一题目,希望对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做一点有意的补充。三、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创新的方面(一)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同素逆序词的研究较多,主要研究成果有: 曹廷玉.近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探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版),2000,5. 张巍.汉语同素逆序词类型和成因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2. 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佟慧君.常用同素逆序词辨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顾之川.明代汉语词汇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二)可能有所创新的方面: 通过对“定中状中”式同素逆序词进行穷尽性的描写和分析,来论证“逆序造词”、“逆序构词”的不可科学性。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 研究同素逆序词的相关资料和文献详细、充足,查阅方便。2. 论文题目大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3. 从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