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1页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2页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民族是A、蒙古族 B、匈奴族 C、突厥族 D、东夷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 A、白登之国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 卫青霍去病窦宪窦固 A、B、C、D、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中 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7、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8、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 )A、开封 B、咸阳 C、南京 D、呼和浩特9、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 )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A、 B、 C、 D、10、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这是因为( )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昭君和亲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昭君和亲使我国北方地区再无战乱各族人民历来希望和睦友好相处A、 B、 C、 D、11、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他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12、“白马如去,落日悲笳(胡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 ) 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昭君出塞是为了报效国家,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C、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往来 D、昭君出塞是为了显示一个不畏艰险的伟女子13、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B、和亲对汉而言是屈辱的 C、和亲是汉以求暂时避免匈奴骚扰的一种策略 D、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14、“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首诗赞扬的事件是( )A、昭君出塞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张骞出使西域 D、蒙恬北击匈奴15、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把秦皇和汉武并称,下列哪些是他们都曾进行过的活动( )A、发行五铢钱 B、压制儒家思想 C、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D、治理黄河16、史记匈奴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你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17、“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诗中的“胡”指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 B、匈奴C、吐蕃 D、犬戎18、汉武帝是派谁大破匈奴,使其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A、蒙恬 B、卫青、霍去病 C、张骞 D、窦固、窦宪19、汉武帝时能够打败匈奴的根本原因是( )A、卫青、霍去病英勇善战 B、汉武帝善于用兵 C、西汉国力强盛 D、匈奴分裂力量削弱20、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是在( )A、公元前119年 B、公元119年 C、公元前1世纪中期 D、公元1世纪中期21、下列将领按抗击匈奴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霍去病 蒙恬 窦宪A、 B、 C、 D、22、“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 )A、西汉武帝时期 B、文帝时 C、东汉明帝时 D、西汉元帝时23、“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一记载与下列哪件事件有关(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昭君出塞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2、阅读材料: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