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知识.doc_第1页
摄影入门知识.doc_第2页
摄影入门知识.doc_第3页
摄影入门知识.doc_第4页
摄影入门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摄影人的基本道德永远别做一个让人讨厌的摄影人1、慎用闪光灯永远不要在会议、舞台或者音乐会等这一类场合上使用闪光灯,原因是,你的闪光灯会影响到别人,你想拍照的时候,要想想别人也想看音乐剧,其次的原因,你的闪光灯肯定不够用,因为有闪光指数这东西可以参照! 对应办法,大光圈、提高ISO!2、抓拍,当你突然发现一个很值得拍摄的情形的时候,不妨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但当你的照片当中有人物的正面,或者以该人物作为主要构图对象的时候,应该得到当事人的许可,否则就就尽量不要发表,除非你是新闻记者。二、如何摄影一.怎样拍雨景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2. 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3. 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4. 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5.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6. 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7. 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8. 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二.怎样拍雾景雾是由许多细小的水点形成的因而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离愈远,散射光越多,色调越明亮,远处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雾笼罩下的景物,能明显地从色调上区分出前景 中景 远景,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薄雾能掩盖杂乱无章的背景,简练地勾划出画面中的主要形象,提高了表现力.拍摄时应注意:1. 雾景的光亮度很高,应正确控制曝光量,以免感光过度.2. 雾景反差小,拍摄时最好远用慢速与中速胶片.为使底片获得较大的反差,也可采用减少曝光,增加显影时间的办法来加以改善.3. 安排画面构图时,应尽量选择有远景 中景 近景的景物,以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前景中景应昼选取暗色调的景物.4. 浓雾时一般不宜于拍摄,因为它的能见度太低,除较近前景外,中景和远景都看不到.这时,如果加用黄滤光镜或橙滤光镜,可减弱浓雾效果.因为黄 橙滤光镜能吸收兰 紫短波光,增强光线的透过能力.如想增强雾的效果时,可加用兰滤光镜或雾镜.雾镜分一号 二号,可获得不同浓度的雾化效果.如果想加强雾化时,也可把一号 二号雾镜加在一起使用.三.怎样拍雪景雪景的特点是,白雪反光极强,亮度极高,它与暗处的景物相比,明暗反差对比强烈.这一反差级数是远远超过感光片的宽容度的.拍摄时,如果不充份估计到这一特点,画面的影纹和层次就要受到损失.拍出的照片或是白雪曝光过度,一片死白;或是暗处景物曝光不足,没有影纹.所以拍雪景时,既要反映出雪的特点,又要照顾到雪与其它景物的反差问题.拍摄时要注意:1. 拍雪景不宜采用阴天的散漫光或顺光,因为这种光线不利于表现雪的质感.一般多采用侧光、逆光或侧逆光. 使用侧光或逆光时,阴暗部分最好加用补助光,可用闪光灯、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白色反射物.2. 拍摄时,可加用滤光镜.除兰色滤光镜外,其它颜色的滤光镜都可以吸收兰、紫短波光,从而减弱雪地的亮度.一般多加用U、V或黄滤光镜,橙、红色滤光镜会使天空的色调过暗.拍彩色片时,多加用偏振镜.因为它可以吸收雪地反射的偏振光,降低雪的亮度,调节了影调,而偏振镜又不影响原景物的颜色.加用偏振镜可以使兰天里的白云突出,还可提高色彩的饱和度.3. 曝光时,应以主体作为曝光的依据.如果画面中以人物为主,应以人物的亮度作为曝光的标准,适当照顾雪景.如果以雪景为主,应按雪景亮度曝光.如需要人与雪景兼顾时,可考虑折衷数字.为了降低雪与暗处景物的反差,可采用增加曝光,减少显影的办法.增加了曝光量,可照顾了暗处的影纹密度;而减少显影时间,又可抑制了亮处影纹密度的显现.这种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雪景的反差.一般曝光量可增加一挡到两挡,显影时间最短不可短于正常显影时间的1/3.4. 拍摄漫天飞雪的景致时,快门速度不要太高,一般要在1/60秒以下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要选用深暗的景物为背景,这样才可以把白色雪片衬托出来.5. 利用带雪或挂满冰凌的树枝、树杆、建筑物等为前景,可以提高雪景的表现力.因为这些前景不仅能使画面产生变化,增加空间深度,而且能增强人们对雪景的感受.6. 如果拍摄的画面只是单一的雪原、雪山时,雪的本身的反差又很小,这时要有意识地选择好衬景.要使雪景与周围灰白色调的景物区分出来.四.怎样拍月景月亮本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太阳光,所以它的亮度很低.如果以中午时的日光与满月的明朗月光相比,日光要比月光亮六万倍.月光亮度极低,拍摄月景时必需要长时间曝光.但是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长时间的曝光,会使月亮在画面中移动,而形成一条光带.所以一般拍摄月景,多使用两次曝光法.拍摄时要注意:1. 一般相机都设有多次曝光装置.两次曝光法就是在一张胶片上进行两次曝光.第一次先根据地面景物亮度曝光,拍摄了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在画面上方留下月亮的位置.然后在这张底片上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在原先留出的位置上再拍摄月亮.第二次拍摄月亮时,如果想使月亮的影像拍得大一些,可在此时换用长焦距镜头.另外,因为月亮比月光下的景物亮度高,所以拍月亮时要重新调节曝光时间.如拍月景用光圈2、30秒时,单独拍摄月亮可用光圈2、2-3秒.2. 如果月亮的轮廓拍得过份清晰时,效果并不好.所以有时故意把月亮拍得有些模糊,有月晕效果.3. 也可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月亮与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然后把两张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月亮与月光下景物的位置要安排好.4. 也可使用一张胶片,一次长时间曝光.如果天空有云,可等月亮被遮住时,先对景物进行曝光,待月亮出云后,月亮也可被拍入画面.也可以在根据地面景物的亮度进行长时间曝光时,用手把月亮遮住,待曝光到最后两秒钟时,再把手拿开,让月亮在底片上曝光.5. 拍摄月景需要使用三脚架.另外,长时间曝光时,也要考虑到感光片倒易律失效的问题应当适当增加曝光量加以补偿.如使用彩色片时,应选用长时间曝光型的彩色片.曝光时,因为倒易律失效的问题,除了要增加曝光量加以补偿外,还需要加用滤光镜进行色彩补偿.6.用彩色片拍摄时,可选用灯光型彩色片,拍出的色调偏兰,可渲染月夜气氛.五.怎样拍夜景夜景主要是指在夜晚户外灯光或夜晚自然光下的景物,拍摄时以灯光、火光、月光等作为主要光源.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夜晚气氛.夜晚光值比较低,而景物的反差又比较大,要适当控制曝光量.如果把天空拍得过亮,或灯光的亮度曝光过度时,都会把夜晚拍成白昼,而减弱了夜晚气氛.所以夜景的天空色调应是浅黑色,要有意识地使曝光略不足,一般按正常曝光时间减少1/3或1/2.2. 保持灯光的真实效果.夜间摄影的光源主要来自灯光,所以用光时,要表现出灯光光线的照射效果.比如灯光近明远暗,它的光线的亮度随光源距离加长而递减,使用闪光灯辅助照明时,要保留这一特点.可用光圈控制闪光灯的亮度,用慢速度感受原灯光.闪光灯发光的方向要与灯光原照射方向一致.3. 拍摄夜晚街景时,为了渲染车辆繁忙的景象,可以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让来往车辆的灯光在底片上多次感光.因车身较暗而又在行动,所以在胶片上不会感光,而汽车的车灯,就会在画面上划出光亮的线条.画面上白线条的数量和方向,可以根据构图的要求加以控制.一般拍摄时,多利用镜头盖,如车的行动方向符合要求时,可打开镜头盖曝光;如车的行动方向不符合要求时,可盖上镜头盖不感光.拍摄时,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盖上镜头盖,然后打开T门或B门(B门需要锁住)取下镜头盖进行曝光,用镜头盖的开关来控制曝光.4. 夜间摄影可使用一次曝光或多次曝光等方法.一次曝光法就是用三脚架把相机固定,使用长时间曝光,用快门线控制快门的开闭.多次曝光法是在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曝光,拍摄室外灯光夜景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在天空还没有全黑时,进行第一次曝光,曝光量比正常曝光少.灯光点燃后,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如果需要来往车灯时还可进行多次曝光.在进行多次曝光时要注意不要移动三脚架,以免影像重叠.5. 画面有灯时,可加用十字滤光镜或星光镜,获得灯光闪烁、光芒四射的特殊效果.用彩色片拍摄时,也可加用虹镜或星女座镜,获得五彩缤纷的色彩效果.6. 雨天的柏油马路或光滑的地面,可以表现出建筑和灯光的倒影.如果在画面里拍摄了海边、河流、湖泊旁的建筑,由于水的反光倒影,可以使岸上或周围的灯光增加亮度,衬出景物轮廓,用彩色片拍摄效果更好.7. 夜晚使用彩色片拍摄时,一般应选用灯光片.但是如果使用日光片时,拍出的片子色调偏红橙,也能更好地表现了灯光辉煌的气氛.8. 现在国外新出产了一种夜间摄影镜头,内部装有一个影像增强管,它是一个能把微弱的光放大到几万倍的元件.因此,用这种镜头在夜间拍摄,可使用高的快门速度.如使用A、S、 A400度片,在明亮月光下,可使用1/500;在淡淡月光下,可使用1/60秒;即使在星光下,也可以用1/4秒以上的快门速度.六.怎样拍焰火拍摄焰火照片时,事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了解燃放焰火的地点,周围环境的特点,便于选择拍摄的位置.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最好在第一次燃放焰火时,即开始拍摄.因为焰火燃放后,天空的烟雾不容易散开,这样会影响表现焰火.2. 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打开B门可以拍摄焰火的全部过程.但是,拍摄时还要考虑到焰火的造型效果,如果曝光时间太长,焰火散得太开,拍出来的影像反而不美.所以,要控制曝光时间,一般多在开花时打开快门,拍摄焰火形象最美的一刹那.3. 可使用两次或多次曝光的方法.第一次曝光时,先拍摄地面景物和人物,尽量把它们安排在画面的下部,画面上部空出,根据地面灯光亮度曝光.第二次曝光时,可在焰火开放时进行,曝光时间可短些.如觉得焰火燃放得不够时,还可以进行三次或更多次曝光.但注意不要在一张底片的同一位置上将许多焰火重叠在一起.4. 当空中焰火和地面的景物,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张画面时,也可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用一张胶片上半部拍焰火,用另一张胶片下半部拍地面景物或人物,两张胶片的曝光时间各不相同,然后把两张底片叠在一起放大.七.怎样拍闪电拍摄闪电前,一定要通过观察,摸清闪电的活动规律,以便作好准备工作.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闪电的光亮并不一样,有时很亮,有时又不够亮,而且是间隙性的.曝光时,要根据它的不同亮度控制曝光.在有风的天气里,闪电是流动的,所以要摸清它的流动方向.根据事先观察到的闪电在天空中的位置,确定相机的拍摄位置与角度.相机要固定在三脚架上.2. 拍闪电可使用一次曝光法.因闪电时间很短,按地面景物亮度进行长时间曝光时,即可把闪电拍摄在内.拍闪电也可使用两次曝光法.先拍摄地面景物,然后当闪电时,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如果认为一次闪电不够时,还可多次曝光.多次拍闪电时,要注意避免闪电重叠.也可以在拍摄时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地面景物与闪电,然后把两张底片相叠放大.3. 为了防止闪电时相机颤动,应使用结实的三脚架,用快门线*纵.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时,应把反光镜锁上,以减少振动.4. 野外拍摄时,要注意不要把相机淋雨受潮,以免导电而发生危险.八.怎样拍剪影剪影照片表现的只是物体的轮廓,而不要求描绘它的影纹层次.剪影照片分全剪影和半剪影两种.半剪影照片是在物体轮廓上加用光线勾划,但从总的来看,它与剪影照片的要求是一样的.拍摄时注意以下几点:1. 剪影照片可在室内拍也可在室外拍.室内拍剪影,可用自然光也可用灯光.用自然光时,相机要面向门窗.为了避免在背景上出现窗棱或室外的景物,应把门窗打开,并用白床单把门窗挡起来.被摄对象要侧向站在门窗与照相机之间,以白背景的亮度为准进行曝光.用灯光拍摄时,可把白床单挂在屋子中间,灯从床单背后射进来,人站在床单与相机之间,或者直接把背景灯打到白墙上.拍彩色片时,还可在灯光前加滤光片,使背景出现颜色。为了增强剪影的效果,被摄者最好着深色服装,以增强反差,达到主体突出、轮廓清晰的目的.2. 在室外拍剪影照片时,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这时太阳角度低,光线不太强烈.被摄景物可挡住太阳形成剪影.3. 拍剪影照片,被摄物的轮廓线要清楚,拍人像时一般多选取侧面.4. 画面背景要简洁,一般多以天空和水面作背景.背景如果有其它景物时, 要注意不要与主体剪影重叠.5. 曝光时要以背景的亮度为准,主体严重曝光不足,这时才会出现黑影.拍摄时,虽然主体上没有影纹层次,但镜头仍要聚焦在主体上,以保证轮廓的清晰九.怎样拍花卉拍摄花卉时,要求把各种不同花朵的千姿百态和艳丽多彩的丰姿,通过照片表现出来.拍摄时要求:1. 因为花朵一般都比较小,所以拍摄时多在相机前加用近摄附件,以便获得较大的影像.相机近摄时,可以利用下面的几种办法: 使用加长皮腔. 加用近摄镜.不同屈光度的镜片,数值越大,放大倍率越大.镜片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片合用. 使用近摄接圈.接圈装在镜头与机身之间,可以拍到花朵原大或比花朵还大的影像. 有的相机加上倒接圈后,可以把镜头倒转使用,在固定的拍摄距离上,能起到微距镜头的作用. 也有的相机镜头带有微距装置.如使用微距变焦镜头,可在近距离内聚焦.加用近摄附件时,因景深短,需要很准确的对焦.2. 为了使花朵突出,可选用简洁背景.利用自然光或灯光照射在花朵上,把背景处于阴暗处,可拍成黑背景.也可用黑色丝绒或无反光的黑布或黑纸作成黑色背景.如需白色或浅色背景时,也可以选用白墙、天空或白色背景布等.也可使用大光圈,使背景模糊,突出主体.用彩色片拍摄时,可加用偏振镜压低天空的色调,以兰天作背景.如用黑白片拍摄以天空为背景时,如需灰色背景,需加黄滤光镜;如需深灰背景时,可加橙色或红色滤光镜.3. 为了表现出花朵的质感与纤细的花瓣影纹层次,拍摄时要注意用光与光比问题.一般可利用自然光或灯光造成侧光、侧逆或逆光效果.同时必须加用辅助灯光或反光板辅助暗处的亮度,缩小光比反差.如阴天时拍摄出的花朵反差小,也可用闪光灯增加反差.4. 利用冲洗条件控制或调整底片反差.可以使用微粒显影液,也可以使用强力显影液.可以使用感光超过,显影不足的方法来降低反差;也可用感光不足,显影超过的办法来提高反差.十.怎样拍空中照片拍摄空中照片是指人在一定的空间高度, 拍摄空中景物或从高空俯摄大地.人在高空拍摄时,可以乘坐飞机,也可利用跳伞.但因后者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所以这里谈的主要是指怎样从飞机上拍摄照片.空中拍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从高空拍摄地面,由于空气中介质散射的原因,景物的实际亮度比曝光表测得的数值要高.所以拍摄时应按测得数值,缩小半级到一级光圈.拍摄高原白雪与海上目标时,因雪与海水反光很强,也要适当减少曝光量.2. 在空中可隔着机舱玻璃拍摄,但是如果乘坐直升飞机或是打开机门拍摄时,最好系上安全腰带.拍摄时要握紧相机.3. 从空中俯摄大地,距离越近,快门速度越高,距离越远,快门速度可低些.飞机航速越大,快门速度越高.4. 拍摄机舱内的活动和地面上的室内摄影差不多.在空中拍摄其它飞机时,如果航速不同,快门速度要提高.5. 从飞机上俯摄大地,山峰江河几乎都在一个平面上,景物缺乏变化.拍摄时,可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动体,使画面增添活力.6. 空中拍摄应避免使用顺光,因为这种光线平淡,景物表现得像是叠在一起.一般多用侧光或侧逆光,这种光线能使景物增加立体感和深度感.因为空中兰紫光很强,地面景物容易呈现一片兰色调,所以拍摄时,多加用深黄或桔红滤光镜,可提高照片层次.十一.怎样拍水下照片拍摄水下照片是指人在水中拍摄水下景物的照片.相机与附件都需加有特殊装置,以便适应水下活动.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水下拍摄时,相机必需带有配套的潜水摄影附件,或者有一个简易的水密罩,把相机装进去,然后才能入水拍照.2. 水下的光线绝大部分是来自直射的太阳光,其余小部分是天空和大气反射的散射光.所以在太阳当空时,水中光线最强,而当清晨或傍晚,太阳位置很低时,水中光线很弱.阴天或云遮日时,此时太阳直射光少,天空反射光多,水中光线亮度很低.3. 由于空气和水的密度不同,它们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也不一样.因而人在水中所看到的景物与在空气中所看到的有所不同.拍摄时要注意到这一情况. 在水中看水下物体的距离,要比它的实际距离近.例如一个物体在水下实际距离是4尺远,而眼睛看起来却只有三尺.拍摄时,要以眼睛所看到的距离聚焦. 水中看到的物体的体积比实际物体要大1/3倍. 相机镜头在水中的视角要比在空气中减小些. 在水中,镜头的像差加大了.4. 光线在水中被折射时,会产生色散现象,从而会影响胶片的曝光与照片的颜色.水深色光被吸收多,水浅色光被吸收少.另外,水对光谱诸色的吸收情况也不相同,它吸收红光的比例最大,兰光最小,其它色光随光谱而递减.在更深的水中,光线全被吸收,所以看起来是一片黑暗.随着水深的增加,人眼睛在水下看到的色彩与物体的实际色彩不同.当人距离被摄体越远时,鲜艳的颜色成灰兰色,兰色调显得很深.拍摄时要尽量*近被摄物.拍彩色片时还需加用彩色补偿滤光镜.5. 水下拍摄时,要紧握相机,将它尽量*近面罩.在水下活动动作要轻,按快门时最好屏住气,按快门时动作要慢.拍摄时,最好把手臂支在身体或别的牢固物体上,以保持稳定.6. 水下拍摄时,一般不要从上而下拍摄,因为海底杂乱,很容易与被摄物混为一体.所以拍摄时,通常要游到被摄物的下面,从较低角度拍摄.7. 水中光线不足时,可使用电子闪光灯或特殊水下散光灯.以闪光灯指数计算曝光时,要把光圈开大一级.十二.怎样拍高调照片高调照片画面上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白和浅灰影调为主,黑灰色影调极少,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简洁明朗.高调照片分为软高调和硬高调两种:软高调画面上的影调差距很小,可以细致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层次结构;硬高调的画面影调很少,几乎只是用线条勾划出轮廓.拍摄时要求:1. 光线要柔和、匀称,一般多使用顺光,这样可获得反差平淡的效果.拍摄人像时除头发外,脸上光比不要超过1:2.2. 拍摄人像时,被摄者要穿白色或浅色衣服.拍摄自然景物时也要选取浅色调的景物.主体和陪体的色调应尽量接近.3. 背景要选取白色调或浅灰色调.4. 曝光时,要比正确曝光略增加一点.5. 显影不宜过深,应选择缓慢性显影液.十三.怎样拍低调照片调照片画面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深灰、浅黑、黑色影调为主,浅色调占的位置很小.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浓重深沉.低调分软低调和硬低调两种:软低调是以差距较小的暗影调,表现出被摄对象的丰富的层次和质感.硬低调则是以较大的光比,突出表现对象的轮廓.拍摄时应注意:1. 软低调的画面影调低,但影调之间对比不大,它是以接近的影调和细致的影纹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层次和质感.软低调的光比多控制在1:4之间.硬低调的明暗对比强烈,光比多控制在1:8之间.2. 拍摄低调照片多使用测光或半逆光,要选择暗背景.3. 拍摄低调人像时,人物服装的色调要比较深.拍摄低调的自然景物时, 也需要选择深色调的景物.陪体的色调也要比较深,并且与主体的低调相协调.4. 感光要充足,以保证阴影部分有足够的层次.显影时应采用慢性显影液,可把D76显影液加二、三倍水冲淡,再把显影时间适当延长一些.5. 低调照片的整个画面影调浓重深沉,但其中最好要有白影调.这个白调即使面积很小,但能使整个画面具有生气.十四.怎样拍电视影象拍摄电视影像就是从电视机的屏幕上,直接把正在放映的画面影像拍摄下来.因为国外的电视新闻的影像是通过卫星转播的,它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在报纸上很多国外的重大新闻照片是从电视上拍摄下来的.从电视上拍摄照片要注意以下几点:1. 因为电视屏幕上的影像是由电子束扫描来完成的.为了产生一幅完整的图象,这束电子要在1/25秒内将此图象扫描两次,这就说明了为了纪录一个全部图象,不出现快门条纹,相机拍摄时的快门速度要慢于1/25秒.如果快门速度过慢时,画面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焦点平面快门多使用1/8秒速度,镜中快门多使用1/15秒速度.2. 拍摄时,要将电视上的影像调整到最大的光亮度和合适的反差.室内要保持黑暗,以免荧光屏表面产生反光.3. 根据荧光屏的明亮度来决定正确的曝光量.4. 彩色电视的色温大约是9300K.在使用日光型彩色片拍摄时,因电视色温高,拍摄时要加用琥珀色滤光片,以雷登85或85B比较适宜.如没有滤光片时,也可转动电视的调色旋钮,使画面偏红,以达到降低色温的效果.十五.怎样拍玻璃器皿玻璃器皿不但透明,而且本身还会反射出明亮的耀光.拍摄时要表现出玻璃器皿的这一特点.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由于玻璃器皿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性质,以及表面光滑容易反光的特点,因此用光时,一般不采用直接照明,而是采用间接照明的方法.可将灯光照射到一些明亮的反光面上,然后再由反光面反向到被摄物体上.也可以把玻璃器皿放在一平面的背景前面,灯光照射背景,以背景柔和的反射光作为照亮玻璃器皿的唯一光源.在这种光线条件下,玻璃没有反光,玻璃器皿的深暗的轮廓线条和它的透明质感可以表现出来.2. 可任意选用明亮或深色背景.比如用平滑无光泽的黑纸或硬纸板作为深色背景.或者用白色或浅色的无光泽纸作为明亮的背景.3. 拍摄时,不要使相机的影子反映在玻璃器皿上.可以用一块50厘米见方的黑纸,中间开出像镜头大小的一个洞孔,放在相机前,就可以消除影子.4. 拍彩色片时,可用大张颜色纸作背景.纸的上端钉在墙上,纸的下端要在台子前垂下一尺左右,玻璃器皿放在纸上.光源可放在背景的后面,打出逆光效果.5. 拍摄橱窗里的玻璃器皿时,应从室内向窗外拍,利用从室外射入的逆光表现出玻璃器皿透明的质感.十六.怎样使用追随法拍摄动体时,可以用追随摄影法.追随摄影的特点是,拍摄者要随着动体的运动方向转动相机,在行进中按动快门.拍摄的结果是,动体清晰,而背景移动模糊,给人以快速运动之感.采用追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把相机紧*脸部,相机与头部作为一个整体来转动.拍摄时,先从取景框里看好被摄对象的位置,然后,按动体行进的方向,相应转动相机,待到适当时机时,及时按动快门.2. 按快门时,相机不能停止,必须在转动中按快门.3. 不要使用太高的快门速度,一般多用1/60秒,有时也可用1/125秒或1/30秒.如使用快门速度过高时,动感不强,追随效果不明显;如使用快门速度太慢时,技术上不易掌握,主体容易模糊.4. 使用追随法拍摄时,一般以选用测光或逆光为好.应选择深暗色的背景,而且背景最好是有树、山、房屋或人群等景物.这样在转动相机时,背景才能出现模糊的线条.如果背景没有景物,或是暗黑一片,拍摄时即使转动相机,也不会出现模糊效果.5. 追随摄影主要用于表现动体的动态和速度有下面几种追随法: 平行追随.相机与动体的行进方向成90.拍摄时,相机平行追随动体. 纵向追随.当动体纵向运动时,相机随之纵向追随.如小孩向上荡秋千,相机向上转动. 弧形追随.当动体弧形运动时,相机随动体运动,弧形追随. 圆形追随.当动体圆形转动时,相机圆形追随. 斜向追随.当动体由高处下降时,相机可斜向追随. 变焦追随.拍摄者在面对迎面而来的动体时,利用变焦镜头,在变焦中追随拍摄.这时动体的四周会出现放射线条,有迸出的效果,动感很强.拍摄的要领是:当把动体对焦清楚后,随动体向前移动的方向,从远向近拉镜头,即从短焦距往长焦距拉动.如动体向后移动时,也可从近向远拉镜头,也即从长焦往短焦拉.变焦追随时,用左手拉动焦距,右手按动快门,在拉动焦距中按快门.背景要选择有景物的地方,这样才能在变焦时,出现迸发式的线条.拍摄时,因动体迎面而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拍摄前要选择安全拍摄点,以免被动体撞伤.拍摄远距离快速动体时,需要用望远变焦镜头,可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慢速度在长时间曝光过程中进行变焦拍摄. 第五课:摄影之风景篇一、名山大川 拍摄名山大川时须注意以下原则: 1、抓住季节变化。 因为自然景象都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掌握季节的变化是拍摄成败的关键。 2、抓住时间的变化。 凡是要拍名山大川,都应该注意时间的变化所导致的景象变化。比如,日出前后时间的变化,对光线尤其是色彩的变化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在日出之前赶到现场,以便充分观察和利用景象的变化,从中抓住最佳时机。另外,夏季中午时分,对于通常的摄影来说光线不好,但若在山谷里,利用中午的顶光拍摄,山会变成灰兰色,以此为背景,表现深谷里的树林、村庄,更富有韵味。而傍晚,往往会出现微妙的光线和艳丽的云彩。因此日落比拍日出有更多的优点和特点。 3、抓住气象变化。 拍摄山水风貌,对于气象的利用也十分重要。比如说云就是自然风光的一景,它对风景可以起到修饰画面,增强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同样,雾山风景也是山水风貌难得的特殊景象,因为雾能改变景物的自然面貌,如改变景物的空间层次、形态和色调等等。 4、抓住角度的变化。 拍摄山水风貌,选择拍摄位置也得讲究,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角度产生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拍摄点宜选择高一点,并且以站在此山拍那山为好。因为若在山底下或在山腰中拍山峰,山顶往往会看不到,或由于透视变形的结果,原来峻峭的山峰会显得既不陡也不高。山麓边如有湖泊,站在湖边将高山与它在水中的倒影齐摄入画面,常能有效的渲染,夸大山峰的高耸和气氛。在构图上 ,拍山景倒影的画面时,景不妨撑足一点,从而造成山势雄美的景象。 二、峡谷瀑布 拍峡谷瀑布的pp都有共同点,即是山水相依的奇峰峻岭的陡壁,一泻千里的气势。由于水位的高低不同从而也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气氛与效果,因此拍摄方法也各不相同了。 1、拍摄峡谷求其“曲” 拍摄峡谷要忌“平”“直”。“平”即是两岸景色贫乏,单调平庸;最好的“不平”是选择有依山而立的峻岭,两岸景色神采横溢而绚丽多彩。“直”即是江河的河床过直,呆板而少变化。最好的“不直”是选取曲折蜿蜒的江河。因“曲”能将众多的景物错落有致的会聚在一定的空间里。使画面十分优美,达到完整的构图目的。由于“曲”使景物远近,大小,高低的透视变化显得十分强烈,是画面结构宽广、纵深大、层次多。 2、拍摄瀑布抓其“势” 不同的瀑布有不同的拍摄手法。如果瀑布宽大而曲折,可采用较低的角度取景,由下而上进行仰拍,即可真实记录其宏大跌宕的气势。如果瀑布水势潺缓,貌不惊人,可采用更慢的速度,让流水完全呈动态。 不同的光照角度,也可导致瀑布水流的色彩变化,如在清晨旭日或傍晚夕阳的辉映下,瀑布流水的受光面会呈现出一片金黄色。拍摄时往往用眼观察白色的流水,只能感到明暗深浅的影调差异,看上去很平淡,但由于光照不同,效果也不同。比如,正面光使瀑布流水表现为耀眼的白色,因缺乏光彩对比,显得较平淡;侧光和顶逆光使瀑布流水的受光部分表现为白色,阴影部分表现为浅兰色与兰色,相互映衬,流水质感晶莹闪耀;逆光拍摄,流水往往受不到阳光直射而处于悬崖等景物的阴影中,瀑布流水呈深兰色。 另外,拍摄点的远近,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近景反映其动势,全景表现其气势。三、草原牧场 1、拍摄草原风光 草原风光是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在无垠的草原上点缀牛马羊等,会给画面增加生气。在拍摄大群牛羊时,要选择高角度,取景时最好把地平线放到画面1/5处,甚至放到画面的边缘处,切莫天空草地各占一半。为避免牧场给人以空旷感,可将弯曲的河流安排到画面中,这样不仅能美化构图,丰富影调,还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但在牛羊不多时,用高角度拍摄,会显得零散。这时可改用低角度拍摄,能使羊群与空中的白云连成一体,相映生辉。 草原取景用光的特点是蓝天白云,层次丰富,质感强,若加上偏振镜,可使深蓝的天空更深沉,草原立体感更强。 2、草原人物 拍草原人物要突出他们的典型性那饱经沧桑的老人,其脸部刀刻斧凿般的皱纹、性格刚强的青壮年、各族艳丽多彩的服饰,都是好的题材。四、海滨滩涂 1、熟悉海上的规律 在岸滩拍摄,要注意潮汐变化。潮汐潮落,一个场景的变化很大。应事先了解涨潮落潮的时间,以便于出好pp。 2、突出海滨特色 海滨许多景物都与大陆迥然不同。海浪拍岸就极具特色。用逆光拍摄浪花,能产生生动的光斑效果。为了拍蓝蓝的海水,光滑的卵石来反应平静的海岸,那么用慢快门能反应出宽广而博大的海面。另外,在海边选取景点,尽量选择如蓝天白云、大海、礁石等作为背景。因海上景物明亮,一般用小光圈为宜。 3、发挥滤镜的作用 在海边拍pp,用滤镜可增加反差,减少雾气或突出色彩,改善海滨风景的照片效果。如用偏振镜可以使天空加蓝并消除反光现象,还可以用星光镜来使海面产生亮光闪烁的效果。 五、农村田园 1、拍田园景色风光拍摄农村景色,选择画面时,应很好的理应田坎、道路林木以及农作物的行距所形成的线条和影调,来突出主题,加强气氛,美化形象。拍田园景色,一定要选择较高的拍摄点,因为这类pp要求图象深远,线条和影调分明。在光线处理上,一般宜采用侧光。这种光线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景物的轮廓明朗,线条有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利用前景,它有助于增加农村景物的画面层次、纵深感。为了使pp的前景、远景的细节尽可能清晰,必须用小光圈拍摄。前景还可以反映环境及季节,或者优美倒影,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2、拍农业生产活动拍农村田园风光还应结合春耕、夏锄、秋收和冬藏。如能巧妙的根据农事内容,结合地区特点,往往能拍到别出心裁的pp,特别在拍农事活动时,不能缺少人的活动场面,要抓取人物的情绪动态,充分反映农民的真实情感,劳动的气氛、姿态和有节奏的动作等等六、戈壁沙漠 1、特殊的用光 沙漠的色彩单调,阴天时缺乏明暗反差,没有生机,只有在阳光下,沙漠才有明有暗,沙浪起伏,气势磅礴。但并非晴天任何时候都可以出好片。比如中午太阳过高,沙漠受光后又互相反射,强烈的反光会使整个沙漠如一片白板,看起来生硬刺眼,唯有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才是拍摄的最佳时机。此时的沙漠明暗效果好,能显出沙漠的美丽与神奇。 2、浩瀚的环境 沙浪的形成是有条理的,主体在画面中的表现也必须疏密有序,否则会给人以不协调感。在沙漠中,沙浪与沙浪间前后左右的距离较大,若采取纵线构图,就很难反映出沙海的辽阔景象,因此,横线构图易于奏效。为了对较多的横线构图加以突破,可以利用驼队或沙脊的斜线走向,来取得生动而匀称的布局结构。七、森林树木 1、利用树木表现气候,反应季节。 自然景色随季节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主要是依靠树木表现出来的。固然给人欢愉舒畅之情,但在风雨雪雾等气候中所拍摄的风景片,树木常在表现不同气候时发挥作用,昌盛特殊的艺术魅力。比如:以柳丝轻扬表现风和日丽,以大树摇曳描绘山雨欲来,也成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的树丛,近深远淡的影调,把雾天的特色尽情表达出来。 虽然在风景片中,不同气候的不同意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不可低估树木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树木有助于构图 树木在画面上的位置处理,关系画面构图甚大。比如远近的关系、疏密的布局、俯仰的取决、大小的安置、色调的对比等,都必须在取景时慎重斟酌。另外,垂帘式的枝叶可以美化画面。它将树木置于前景,它那优美的姿态,疏密相宜,既平衡了画面,又起到了装饰美的作用。 3、正确运用光线 为了表现好风景片中的树木,运用光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采用侧光拍春天花树的风景片,可使树干与花朵形成黑白分明的爽朗影调,既有欣欣向荣的感觉。 用逆光拍树木的姿体,可以树木为主题,将浓黑色的枯树或刚健枝叶拍成美丽的剪影。运用顺光或散射光拍摄雾中树林,可以得到异常丰富的影调层次,用以表现雾中的远景树木风景,也可获得影调柔和而典雅的高调片。 可见,对不同条件和环境采用不同的光线,就能把风景中的树木表现的恰到好处。八、高楼大厦 首先,要找出最能表现高楼大厦的拍摄角度,充分或典型的体现它的建筑风格与造型。有的需拍全景,有的只拍局部,同时也要照顾周围环境是否有必要呼应。 其次,对天空、时间与光线的运用,也是拍摄好建筑物的一个要点。如白天拍摄时,最好采用45度的前侧光最理想,能产生良好的光影效果;若要表现反差效果,可用侧光;而顺光与顶光应少用,表现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多云天气与薄云遮日时的光线较柔和,是最理想的光线。 第六课:摄影之人像篇 以人物为题材的照片无疑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领域,从精心设计的人物肖像到新闻人物摄影,从肌肤娇嫩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人体裸影拍摄到抽象摄影,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构图选择相应的拍摄题材,以着力刻画人的相貌和精神状态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一、以环境或眼神突出人物性格的人像 性格是一个人的气度、修养、品格的综合反映,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状。摄影只能记录人的外表,无法像小说和诗歌那样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性格。因此,如何将被拍摄者的性格表现出来是人像摄影中既简单又复杂的课题。1、以环境突出人像拍这类pp,不仅要能看到人物,而且能够看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背景环境可以说明本人的身份、职业、性格和爱好,并能传达出更多的其他信息。所以,不仅人物的头或肩膀是pp的组成部分,同时其周围的环境也是pp的一部分。为了使pp能够讲述一个人的故事,首先拍摄场景的范围要尽量宽广,然后有选择的把浓缩出的精华纳入pp中,使得pp中的人物能看清楚,包括人物个性化的服饰及周围的环境。其次,完美的光线也能够产生完美pp,可以直接按情景本身的光线进行拍摄,但对在取经构图时要小心,周围环境表现太多,会使主题显得太小而失去其重要性,反之,就有可能失去与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 、以眼神突出人像性格 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往往会在眼神中流露出来。我们在绝妙的眼神出现时,不失时机的作出决定而进行抢拍。 从摄影角度讲,模特该不该看镜头恐怕与摄影者个人的感觉相关。当你着手拍摄一张肖像时,选择用什么样的形态,营造何种气氛以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力,这些问题都要基于很多综合考虑,才能确定下来。拍摄时,要抓住“决定性瞬间”,因为人的神情是瞬息万变的,真情的流露也是瞬息即逝的,因此要非常注意被摄人物的情绪、心态变化,当他的感情从眼神流露出来时就抢拍。二、以光影为主体的艺术人像 艺术人像的用光比较自由,但选择哪种光线较好,应从模特的姿态、造型出发,其目的是营造气氛与情调。有创意的布光,能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顺光位质感细腻、光线均匀,影调明快、线条丰富。拍摄时,室外可以在晴天的背阳阴荫下,薄云晴天里,或较明亮的多云天气等。在室内灯光下,选用一盏灯即可,而且可在灯(包括闪光灯、白炽灯)前蒙上一层磨砂纸或涤纶纱,使光位柔和,便能得到层次丰富,温柔细腻的效果。侧光位明媚柔嫩,立体感强,是较理想的光位。无论是前侧光还是后侧光,都能得到较满意的效果。侧光位的主光能明亮的烘托人物的表情,使被摄者的容颜更加甜美,凝视前方的眼神发出闪亮诱人的光芒,神态自若而温馨。逆光位情深味浓,形态逼真。光源从被摄者身后射出,它能勾画出人像的轮廓,线条十分清晰,皮肤的质感细腻艳美。如果在强逆光下,又能拍摄出有剪影效果的人像照片。在室外拍摄逆光位的最佳时刻是早晨和傍晚,太阳偏斜的时候最为理想.顶光反差生硬,阴影浓重.因为光线从顶部照射,人物的投影几乎靠近脚下.头顶、鼻子等凸出部分很亮,而眼窝、鼻子下边会形成浓重的阴影,起不到美化人物形象的作用。所以平时很少用此光线拍摄人物。但作为艺术pp,却利用其特定的“缺陷”同样可拍出佳丽的pp。比如用被摄者的姿势和拍摄者的摄影角度变化,可以从中找出其他光线所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三、生活中的抓拍 触目惊心的事情往往在不经意的偶然间发生,而且就在片刻间。从婚礼上的深情相吻到婴儿第一次的笑脸,从考试过关那一刻的欣慰到马拉松冠军冲过终点那一刻的兴奋,无论是谁抓拍了这些精彩的幸福瞬间,他都是幸福的。拍摄他人的快乐可谓是摄影者本人的一大乐趣。 抓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pp本身不仅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向人们传递着另一种信息,成功与失败,欢喜与忧愁等等。所以拍摄时必须及时抓住精彩瞬间,抓住高潮点,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但话又说回来,经验也是一步步积累的,重要一点是要能抓住任何机会积累经验,随时注意周围发生的一切,尽快学会如何用你的相机把出乎意料的事件记录下来,也就是抓住镜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生活重点pp都是好作品,其关键问题是看你如何拍摄,能够熟练掌握相机并且具有灵敏的观察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我们可以试着做个练习,比如以一场聚会为练习,可以抓拍聚会中的各类人物。首要前提是有反应迅速的机器。如果直到需要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才打开相机,那无会错过最佳时机,保持机器处于开机状态,这样在看到合适情景时可立即就位,在决定性时刻“咔嚓”一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拍摄。 如你所见,以下两件事特别重要:其一,摄影者必须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二,摄影者必须能够熟练操作相机。具备了这两点,你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第八课:数码摄影入门九法数码摄影入门之一 首先要清晰 什么叫清晰,这是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因为我们的要求不同,我们对清晰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这里联系到3个概念,即对焦精度、景深选择和抖动。对焦精度,现在的dc都AF了没有什么可以说的,除非你要拍的主体不在相机的对焦范围里,或者现场极度昏暗,AF还是可以保证质量的。除非你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获得超焦距等等,这些是高级手法,应该在无忌里讨论这里不讨论。其次是景深,说道景深就需要给出另一个概念:弥散圆,名词解释:弥散圆: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扩大的圆形光斑,这个光斑的外圈就叫做弥散圆。显然,当弥散圆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一个不可分辩的一个点。这时我们就会觉得在焦段前后一段距离里所有的像都是清晰的。这就产生了“景深”。景深内的弥散圆称为就称为容许弥散圆可见容许弥散圆的概念是一个随着人观察分辩力的变化变化的,景深是随弥散圆的可接受程度在变化。最后是抖动, 说一个故事,15年前我初学摄影是在高中的兴趣小组,老师是印尼的归国华侨。那时的我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的理论课,仗着家境不错,就只会浪费胶片。在一段时间的拍摄后,一次少年宫有一个摄影比赛(俺那年代惨啊,这种机会是已经极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了)黑白片子被要求必须放大到8寸以上才可以参加。在老师的放大机下,我的片子里的对焦不实和抖动被无情的放大到足够让我沮丧的的程度!这时我才知道老师说的那些“清规戒律”有多重要。 对持稳相机,我现在可以达到:相对135的50mm焦距下,手持1/4秒可能在LCD上看不出抖,手持1/30放大到7寸内看不出抖,手持1/125秒放大到A3幅面肯定看不出抖。正确的手持方法是用相机的眼平取景器,这时你的左手托住相机左肘紧紧的支撑在肋部形成一个3角,右手持握把手,右肘也紧紧的支撑在肋部也是一个3角,同时2支手臂也自然形成一个3角,有点物理知识的人应该已经感受到它的稳定了。手部动作:拇指控制多功能拨盘,食指轻轻放在快门上,调匀呼吸,就像扣动枪机,做到“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此时高手已经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十步一击,一击必杀!当然,绝对不抖是不可能,即使使用捷信,至少它还有按固有频率出现的震动吧,就看大家的要求了。数码摄影入门之二 准确的曝光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 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 曝光量的计算单位是勒克司秒。以E代表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依据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量,则光强度愈大,曝光时间愈短;光强度愈小,曝光时间愈长。如果光的强度增加一倍,曝光时间就需减少一半,假如光强度为2,时间为4,曝光量则为8;如果光强度为4,时间为2, 曝光量仍为8。等量曝光 我们清楚地了解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开戾得较大的光圈要比收缩得较小的光圈能让较多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胶片上,较低的快门速度要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能让光线较长时间地停留在CCD上。由此可以演变为以下情况:光圈f/1.8与快门速度1/500秒相组合,和光圈f/4与快门速度1/100秒相组合, 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它们又和中级光圈f/8与中等快门速度1/25 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这就叫作等量曝光。上述三组曝光组合的曝光量是相等的,体现在底片上的密度是一致的,体现在CCD上的影调层次、色调还原与再现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在画面效果上存在着两个重要差别:一是由于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二是由于快门速度的高低构成动体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 由等量曝光的原理使我们知道,不同曝光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获得底片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