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及成因分析 以东莞市Z镇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霍燕行指导教师 李义波 摘要:本文以东莞市Z镇斗朗管理区为调查地,从就业渠道、务工目的、工作时间、工薪报酬、工作环境和合法权益等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作了详细深入地分析。结果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的就业形式,务工目的在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基础上因年龄段而显现出差异性,工作与加班时间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工作报酬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合法权益频受侵害。究其原因,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与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增长间的不平衡性是其宏观原因,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则是其微观因素。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东莞市The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 and Causes of Migrant Workers Taking the Z Town in Dongguan City as an Exampl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Huo Yanxing Tutor Li YiboAbstract:By putting the Doulang District of the Z town in Dongguan City as a researching place, this paper has done an analysis about the migrant workers working condition in a detailed and deeper wa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employment channel; working purpose; working time; salary;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legal rights and so on. From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finds the following things: irregular employment is the main employed pattern for the migrant workers;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benefit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working purpose because of different ages; working time and work overtime exceed the range that the law regulates; low working salary; bad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legal rights are often hurt. As to its causes, there are two aspects. The innovation of census register system, c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unbalance of rapid growth of migrant workers are the macro reason while the shortage of human capital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ocial capital are the micro causes.Key words: migrant worker;working condition;Dongguan city引言外来务工人员又称作“农民工”、“民工”、“进城务工人员”,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这一群体工作状况令人堪忧:劳动就业受限制,工资报酬低;工作环境差,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劳动强度大、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接受文化教育机会少,经济赔偿难以落实等,这直接影响着其生存状态改善的同时,又势必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伴随改革进程,东莞市将成为“国际闻名的制造业城市”,同时已成为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据最新统计,2005年东莞市本地人口160多万,而外来暂住人口达584.98万,而民间流传则多达1000多万。大量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东莞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社会学家形象的称为东莞市现代化建设的“手脚架”。但有关调查也反映,这一群体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社会保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甚至被冠以“捞佬”“捞妹”等鄙视的称呼。1因此,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及其成因,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更全面详细的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对于提高对这一群体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促进东莞经济的更快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是在基于东莞市Z镇斗朗管理区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一、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研究述评社会学界将已经脱离或部分脱离了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人口看作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并根据其现实特征或社会上通行的叫法,将这部分劳动力称作“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民工”或“进城务工人员”。2这一人群具有以下四方面特征:流动性强,不仅到城市求职,而且与家乡还保持强联系,定期在家乡与城市之间流动;与城市居民相比教育少学历低,所以职业有“低质性”;生活方式疏离化,融入城市生活比较困难;社会网络的复制性,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在教育和经济上均不占优势,所以必须依靠阶层内部组织来解决困难,他们将人际关系从原来家乡社区中复制过来。3对其工作状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就业特征方面。在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仍然得到的是非市民待遇,他们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报酬少,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地位低的工作。4而且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总体上并不乐观。李强于2000年底在北京的调研显示,33.5%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都有过失业的经历,在有过失业的农民工中,将近30%的外来农民曾经遇到过长达半年和半年以上的失业。这个比例显然比经历过失业之苦的城市居民比例高得多,而如此长的失业,其后果令人忧虑。5肖云等的研究也反映出农民工工作在次要劳动力市场的特征职业不稳定。调查样本还显示,农民工工作变换频繁。6 二是社会保障方面。钱雪飞指出进城农民工不仅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而且由于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这就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处于低福利或福利缺失状态。7吕学静的调研结果表明,城市农民工缺乏最基本的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他们的工伤医疗保险也不健全,养老保险缺失。8三是教育需求方面。有关就业与收入的研究曾指出,人力资本积累尤其是教育与培训是改善农民工处境、提高其收入的重要因素。但李雅儒等的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的教育需求直接受其收入、工作时间特点的影响,加之该群体信息匮乏与培训机构课程设计存在问题,都制约了该群体接受继续教育或进行人力资本投资。9苏群等对决定农民工收入的人力资本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培训情况、打工时间、性别、婚姻状况等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10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艰难,除了其自身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等)外,城市的就业歧视也是重要原因。有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指出,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分为工资歧视、雇佣歧视、职业歧视三个方面,导致这三种歧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失灵和个人偏见。11上述文献梳理表明,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的研究已有深厚的积累,但较少专门涉及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研究;针对“珠三角”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但针对东莞市的实证性研究几乎没有。因此,考察广东省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的具体情况及探究其成因,有助于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理论研究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二、研究设计(一)核心概念界定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定义为离土离乡的劳动力寻找并从事工作过程中,所面对的涉及工作的各种情况。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广东省东莞市企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二)Z镇斗朗管理区社会经济概况Z镇地处东莞市西北部,扼穗、深咽喉要地,隔东江与广州增城市对望,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人;下辖19个村委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自办各类国内工业近200家;有台商企业25家,港商企业215家,引进外资达21亿港元;有2500多家个体工商户。兴建厂房面积80多万平方米,主要经营玩具、毛织、制衣、电子、食品、化工等来料加工三资企业。Z镇斗朗管理区本地居民有2390人,占地面积为1.9平方公里,经济收入主要以出租厂房,地租,鱼塘及收取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费为主。(三)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1)问卷法。问卷发放地点是东莞市Z镇斗朗管理区的出租屋及管理区内的工厂企业。在东莞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形式一般分为租房和单位提供住房两类。斗朗管理区有流动人口6027人,其中暂住人口1011人。本地人口出租房屋193间,可供大约772名务工人员居住;其余务工人员则居住在各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根据两种居住类型务工人员的比例,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前者抽取样本57份,后者63份,共120份。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回收率为97.5%。问卷填写方式是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访谈法,并且在问卷发放之前进行甄别,排除来自本地农村的务工人员。(2)访谈法。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对具有典型特征(年龄在2255岁之间,尤其从业3年以上)的10个样本进行了深度访谈,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这部分群体工作状况的总体把握。访谈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包工头,工会有关负责人,厂长,管理区治安队队长。2.资料分析方法(1)数据分析。运用SPSS11.5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2)个案编码分析。采用编码法对10个个案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个案的编号:用“个案”一词的英文单词“CASE”的第一个字母“C”和个案排列顺序的序数组成,如个案第一位“C1”。访谈对象身份的编码:该编码用来表示案主身份,如外来务工人员用“WL”表示,工会负责人用“GH”表示。案主的编码:用案主姓氏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作为案主的编码。比如:“C1WLZ”表示个案1(C1)身份是外来务工人员(WL)中郑姓的陈述或看法。三、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分析(一)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表1 样本总体特征 变量 频次 百分比(%)性别 男 6454.7 女 5345.3合计 117 100.0% 婚姻状况 已婚 6656.4 未婚 4841.0 离异 10.9 丧偶 21.7合计 117 100.0% 年龄分布 18周岁及以下 43.4 19-25周岁 4841.0 26-35周岁 4740.2 36-45周岁 1512.8 46周岁以上 32.6合计 117 100.0%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1311.1 初中 7665.0 高中及中专 2420.5 大专及以上 43.5合计 117100.0% 打工年限 2年以下 4034.2 24年(含4年) 3630.8 47年(含7年) 1815.4 710年(含10年) 1210.3 10年以上 119.4合计 117 100.0% 家乡所在地 四川 3227.4 (样本最多的 广西 2218.8 五个省份) 湖南 2117.9 广东 108.5 河南 97.7 其他 2319.7合计 117 100.0%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得到了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以青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年龄上看,外来务工人员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达84.6%;从性别上看,男性(54.7%)略多于女性(47.8%)。由于调查地的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玩具、电子、服装和重体力企业(砖厂,水泥厂,纸箱厂)等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因此,年轻力壮,吃苦耐劳,能承受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青年人为主,加上重体力企业偏多,这是男性略多的原因之一。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占76.1%,其中11.1%的外来外来务工人员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5.0%是初中文化程度,具有本科学历的外来工属于凤毛麟角,仅占0.9%;打工年限在两年以上的占65.8%;来自四川,广西,湖南三省的外来务工人员占总调查对象的64.1%。(二)非正规就业是主要的就业形式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获取就业方式主要来自亲缘和地缘。47.9%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获取方式是通过亲戚朋友(特指那些为外来打工人员初次进入劳动市场提供帮助的亲友和老乡)介绍,“自己上门到用人单位去找”的占37.6%,(这其中特指最近一次获取工作的途径),通过正规途径如“人才市场、中介、公共媒体”的共占12.9%,其他的占1.7%。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在选择就业信息时,仍然受血缘和地缘因素的影响。 (三)外出务工的目的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调查发现,挣钱(66.7%)是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的最主要目的,依次是学习技术(12.8%),开拓眼界(8.5%),发挥才干(7.7%),其他(4.3%)。访谈资料也证实,除了挣到钱和学习技术外,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收获就是开拓眼界。“在这一做就是十二年,出来打工除了挣钱外,眼界也开阔了。”(C5WLJ)“挣钱啊,也想开开眼界”(C6WLM)“除了养家活口,想出来见识见识一下,而且外面的世界很吸引人。”(C7BGTZ)表2 年龄与务工目的卡方检验结果年龄外出务工目的 X2=36.769 sig(2-sided)=0.002 C=-0.341 sig(2-sided)=0.000 注:X2是两个变量在交叉列联表中的皮尔逊卡方值,适用于两个定序数据的分析,可用于检查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是否有显著差异,而sig(2-sided)是X2的显著检验值,当sig(2-sided) 0.05时,X2值达到显著性,随之X2就越大;C是肯德尔相关系数,用于分析两个定序变量的相关情况,C越接近1,这两个被分析变量越相关,而sig(2-sided)是C的显著检验值,当sig(2-sided) 0.05时,C值达到显著性从表2可见,卡方检验值为2=36.769,显著水平sig(2-sided)=0.0020.05,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的目的有显著差异,其中18周岁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中有75.0%是学习技术,25.0%是开拓眼界;19-25周岁这一群体外出务工的目的仍以挣钱(50.0%),依次是学习技术(20.8%) ,开拓眼界(14.6%),发挥才干(8.3%),其他(6.3%);26-35周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员务工目的虽然仍以挣钱为主,占这一群体的78.7%,但这一群体中有10.6%外出务工的目的是发挥才干。“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打工仔,到开达工会的小组长,也认识了很多朋友。”(C5WLJ)可见有相当部分原在生产一线的低学历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而晋升为企业的中低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6-45周岁和46周岁以上的务工人员绝大部分以挣钱为主,分别占该群体的93.3%和100.0%。对年龄和务工目的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C=-0.341而且该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sig(2-sided)=0.0000.05,说明年龄越大,越是以挣钱为目的,而年龄越小越倾向于学习技术,开拓眼界,和发挥才干等。(四)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日劳动时间被违法延长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作劳动时间在11-12小时是相当普遍的情况。调查显示,把加班时间计算在内,一天工作在9-12小时的占60.7%,在13-16小时的仍有4.3%,而且每周上班天数是7天的占36.8%,6天的占49.6%,5天的占7.7%,其他的占6.0%。关于劳动时间,劳动法对劳动时间、节假日休假时间、加班时间作了明确规定。即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延长劳动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每日不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以劳动法为标准,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时间不是突破规定时间,而是远远超过规定时间。而如此长时间的工作只有外来青年务工人员才能适应,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年轻力壮的外来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的原因之一。表3 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 变量 频次 百分比(%)每天上班的时间 8小时一下 2 1.7 8小时 39 33.3912小时 71 60.71316小时 5 4.3合计 117 100.0%每周加班情况 天天加班 13 11.1经常加班 76 65.0有时加班 24 20.5不需加班 3 2.6合计 117 100.0(五)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报酬低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收入的调查发现,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占34.2%,月工资在1200元以下的占8成(79.5%),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高达88.9%,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资料表明,东莞市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25326元,即月平均工资收入为2110.5元,可见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偏低。2004年7月,广东省总工会公布的面对广东省12市开展的民工基本状况调查显示: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8.2%,1200元以下的占78.7%,月工资1600元以下的高达89.4%。12也就是说,目前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仍维持在2004年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水平上,这使得目前东莞面临大量外来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逐渐流失的危险。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最低工资制度不甚了解,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部分企业采用种种手段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侵害了职工权益。如在加班费的折算方面,部分企业违反劳动法和最低工资规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私企普遍采用“底薪 + 加班费 + 补贴”的工资结构,当它的总和大于最低工资标准时,就容易掩盖最低工资不能兑付的现实问题。(六)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不理想表4 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严重一般无合计脏乱11.1%74.4%14.5%100%危险10.3%63.2%26.5%100%噪音19.7%73.5%6.8%100%灰尘21.4%65.8%12.8%100%气味19.7% 65.8%14.5%100%表4可见,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大多一般,而且他们对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评价一般的占59.0%,不太满意的17.1%,非常不满意的占8.5%,一共74.6%。同时我们通过数据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其收入的满意度。表5 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与收入满意度的关系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收入满意度 X2=50.631 sig(2-sided)=0.000 C=0.422 sig(2-sided)=0.000 工作环境越恶劣,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满意程度就越低,这可从人的生物性来说明这一问题。人能承受一定环境内负荷,但随着环境恶化,负荷越大,人的承受力就降低,所以不满意度就越高。工作环境是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活动空间,其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其工作状况。从表5可以看出,2=50.631,sig(2-sided)=0.000,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与其收入满意度有显著差异;C=0.422,sig(2-sided)=0.000,说明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越高,收入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越低,其收入满意度就越低。(七)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合法权益频受侵害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调查表明,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交纳了三险”的有33.3%,“有时交有时没交”的占2.6%,“没有交三险”的有35%,还有29.1%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清楚企业是否为其购买保险。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残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广东省对于工人参保的规定是企业和参保职工本人共同支付保险金。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参加社会保险固然重要,但要扣工资里的钱,这样原本很低的工资就更少了。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太大,而交社保这笔钱对于小企业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部分企业负责人有意或无意的模糊社保的概念。关于是否签定了用工合同,调查表明,有65.0%的人员跟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但仍有35.0%的没有签。当问这35.0%没签合同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原因时,有24.4%的回答是没想到要跟用人单位签,有7.3%的是用工单位不愿意跟佣工签,而认为是法律法规对此缺乏监管的占19.5%,说不清的占48.8%。四、成因分析目前东莞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形成了非正式的社会群体,而且规模庞大。他们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对社会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劳动时间被无情的延长,工作报酬低,工作环境不尽理想,合法权益频受侵害。按照帕累托的精英理论,外来务工人员在农村区域中基本上处于上层地位,进入城市之后,却一下子落入城市的低层,精英群体与低层地位之间产生了很大落差,使该群体具有强烈的反社会倾向。13对此,东莞市政府和社会已从法规、户籍制度、就业市场、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做出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但效果不太理想,社会上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仍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宏观方面的原因是户籍制度改革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跟不上其快速增长的速度,微观方面的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一)旧的户籍制度在根本上阻碍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的改善虽然东莞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工作状况,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上也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从调查来看,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中户籍制度的一个根本性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城乡分治权限制流动的制度,是一种分配资源与福利、分配税费与劳役的依据。假如今天我们废除了这种户籍制度,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确实和城市工人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在子女上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失业,救济,医保,住房补贴,还有城市各种公用设施服务,环境建设等等方面,东莞市还是要承担或部分承担着责任。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全变成东莞市民,试问东莞政府那来那么大财力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呢?从以上分析来看,户籍制度改革目前条件还没成熟。2003年河北省试图率先推进户改,最后不得不暂停就是一个例证。14因此,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并没有实质的改变。东莞市政府也积极推动职业培训,但却是实行严格的户口歧视制度,本地户口的职业培训是免费的,外来人口的培训是收费的。如此歧视政策,怎么可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工人的职业素质?更由于这样的户口歧视制度,生产线上的外来人口不可能在东莞安家落户,即便他们在企业受到了一定的职业培训后,由于到了结婚生孩子的年龄,只好离职回乡。企业只好再重新培训那些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小学生,使得东莞的劳动人口不但在工资上,而且在素质上都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循环的状态。事实上,他们失去的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公民待遇,也失去了一切政治上的公民待遇。比如在深圳和东莞这两个千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里,只有极少数的一百五六十万人有投票权,有对深圳东莞参政议政的权力,其余的绝大多数人被剥夺了对深圳和东莞参政议政的权利,这是不可思议的。(二)外来务工人员人数极速增长导致城市相应管理不到位,使其处于被忽略地位根据东莞统计年鉴显示,1985-2000年期间,15年内户籍人口只增加了26%;而1986年到2000年,外来务工人员从15.62万人增加到了254.72万人,14年增加了16.3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47%。2000年到2002年是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的高峰期,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从244.84万猛增至426.01万,增长幅度达到了74%。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东莞外来登记注册的暂住人口为584.98万。而2005年10月22日,时任东莞市市长刘志庚曾经说过,早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就显示东莞共有人口650万左右,其中外来人口500.9万。“650万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保守估计现在东莞的人口有1000多万!”。15如此大规模的外来人口,给东莞市现行的劳动管理和服务体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陈旧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相对庞大的外来人员而言相对缺乏的是管理人员,难以应对如此迅速增长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需要。东莞市政府至今既没有对进城劳工这一事关当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之大局的重大问题制订战略性的对策,也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进城劳工的对口管理机构和对进城劳工及其问题进行宏观调控、规划和协调。目前承担进城劳工管理任务的主要有公安、计生、劳动、工商等部门,形成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局面,致使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协调,难以形成合力,对进城劳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服务。而这间接导致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处于被忽略的境地。比如警察人数的设定,目前是根据固定户籍人口设定的,东莞市明明有近千万的实际居住人口,但是国家给的警察人数编制却是根据东莞的本地户籍人口的一百五十万来配置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自然也远远无法满足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需要。在目前的二元户籍制度下,国家不可能根据千万人口的标准给东莞市配置警察等相关行政资源,东莞市为了维护治安,只好自己招兵买马,各自聘用非公务员编制、没有经过法律常识教育和警察基本素质教育的治安员。为了养活这些低素质的治安员,只好再从外来人员身上收取暂住证费和治安费等各种费用。(三)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条件不足,缺乏社会竞争力1.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是指以生产技能、知识以及个人经验等形式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量,人力资本的存量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增加。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以及个人和家庭根据工作机会变化而发生的迁移。16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增强个体的竞争力,改善工作状况。但目前在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本却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进而影响了其工作状况。下表6从年龄、文化程度、打工年限和培训四方面对人力资本与工作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6 影响外来务工人员月收入的因素月收入年龄 X2=63.369 sig(2-sided)=0.000 C=0.203 sig(2-sided)=0.012文化程度 X2=63.870 sig(2-sided)=0.000 C=0.321 sig(2-sided)=0.000打工年限 X2=39.044 sig(2-sided)=0.027 C=0.196 sig(2-sided)=0.012是否参加培训 X2=68.777 sig(2-sided)=0.000 C=-0.222 sig(2-sided)=0.016 注:年龄段“18周岁以下”和“46周岁以上”进行合并,然后进行交叉列联和相关分析得到X2=63.369,sig(2-sided)=0.000,C=0.203,sig(2-sided)=0.012 注:68.4%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过培训,31.6%的没有,这68.4%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的培训的主要有工作技能(37),消防安全(45),厂规纪律(39),其次是健康保健(9)兴趣爱好(8)其他(6)表6的数据分析显示,月收入与年龄的卡方检验值为2=63.369,显著性水平sig(2-sided)=0.000,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月收入是有差异的,对这两个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C=0.203,sig(2-sided)=0.012,说明青壮年外来务工人员的月收入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月收入与文化程度之间,2=96.806,sig(2-sided)=0.000,C=0.321,sig(2-sided)=0.000,说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月收入差异显著,文化程度越高,收入就越高。同理,从月收入与打工年限的数据分析来看,打工年限越长,收入越高;是否参加培训与月收入的数据分析说明参加了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高于没接受参加培训的。也就是说,年轻力壮,文化程度高,有多年打工经验,经常参加培训以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的外来务工人员,其获得的报酬相对那些缺乏年龄优势,学历低,缺乏社会经验,没有机会接受或不愿接受职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要高。 表6数据还显示,在这四个影响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的变量中,文化程度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其后依次是年龄、培训和打工年限。其中,年龄是一个自然属性个体变量,难以通过个体的努力来改变这一变量对收入的影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在45岁以后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将呈现负相关趋势。而其他三个变量则是社会属性的变量,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增加其在收入影响中的作用。2.社会资本因素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社会资本与个体就业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外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的重点。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总结国外学者的观点,一是说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网络中,二是说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组织中,是能够为利用它的主体带来收益的一种的要素,在不被利用的时候它是以一种社会资源的形式存在的。在本文中,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资本存在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上的不平衡分布,具体而言,表现在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引起了后者血缘、地缘关系的膨胀。正如弗朗西斯福山谈到,“群体内的亲密关系可能会产生负的外部性,我们可以把这种外部性看作属于不信任的范围,内聚力和不信任的范围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17于是,这种浓厚的血缘、地缘关系阻止了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社会组织与网络,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城市中存在。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则利用过这种社会资本来帮助就业。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对象中有47.9%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找工作过程中使用了弱关系(亲戚和朋友)。利用这种结构的社会资本就业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方面无法获得充分的就业信息,供给和需求发生矛盾。例如人民日报2004年2月20日报道,珠三角20万职位结构性短缺,但许多地方却出现了几十人竞争一个岗位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许多亲友、熟人、同乡借打工之名行拐卖之实。与此同时,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导的社会资本,当外来务工人员的在劳动中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也不能够提供很好的保护。 四、结语与思考综上所述,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具有以下特征:在就业渠道选择方面,非正规就业仍是主要的就业形式,逐步开始依靠正规机构或渠道获取就业;外出务工的目的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但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外出务工目的有显著差异;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加班情况严重,休假时间少;由于这一群体受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制约,其工作报酬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合法权益频受侵害。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宏观方面的原因是户籍制度改革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跟不上其快速增长的速度,微观方面的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认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打破“乡下出生为乡下人,城里出生是城里人”的户籍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免除其后顾之忧;清理整顿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费,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普法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致谢在大学四年里,感谢社会学系各位老师的教导,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此外,尤其要感谢李义波老师对本文写作的悉心指导,得此良师,终生受益。参考文献:1 万向东,刘林平,张永宏工资福利、权益保障与外部环境珠三角与长三角外来工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6(6):37-452 Oded StarkThe Migration of Labor MCambridge: Basil Blackwell,1991:123 朱力,陈如城市新移民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报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86-87.4 谢建社新产业工人阶层社会转型的“农民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6-1085 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2(1):61-67 6 肖云,郭峰农民工就业及其可持续发展对重庆市1083位样本农民工的调查J统计与决策,2005(7):79-817 钱雪飞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实证分析基于南京市578名农民工的调查J南通师院学报,2004(3):46-508 吕学静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与思考以对北京市部分城区农民工为例J学习论坛,2005(12):35-389 李雅儒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1):118-12210 苏群,周春芳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外出打工收入影响研究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5(7):115-11811 程蹊,尹宁波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4(2):20-2312 广东省总工会宣教部外来工基本状况调查报告J工运研究,2004(15):25-29 13 李定佳,张燕平贵阳市农民工生存状况实证调查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5):66-7014 杨思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56-25915 孙齐昆,李卫国等南都特刊之东莞外来工白皮书N南方都市报,2006-8-3116 Schultz Theodore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3):1-1717 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0-35附录A:编号:_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调查问卷从20世纪90年代初“民工潮”开始出现,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社会的关注,而外来务工人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本调查从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着手,探寻威胁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态的主要方面和深层次原因。 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答案无所谓对错之分,希望您如实填写。这次调查仅用于研究之用,收集上来的数据绝对保密!请在答案前打“”. 如遇到有“ ”的问题,就直接在“ ”填写。 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基本情况:1.您的性別: (1)男 (2)女2.您的年龄:(1)18周岁以下 (2)1925周岁 (3)2635周岁 (4)3645周岁 (5)46周岁以上3.您的婚姻状况: (1)已婚 (2)未婚 (3)离异 (4)丧偶 (5)其他4.您的文化程度: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或中专) (4)大专及以上5.您来自:_省工作方面6.您来这里打工多久?(1)2年以内 (2)24年 (3)57年 (4)810年 (5)10年以上7.您外出务工最主要的目的是:(1)挣钱 (2)开拓眼界 (3)学习技术 (4)发挥才干 (5)其他8.您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这份工作的?(1)通过亲友介绍 (2)通过人才市场 (3)自己上门到用人单位去找(4)通过中介 (5)通过公共媒体(如电视,街贴) (6)其他_(请注明)9.在这里找工作有困难? (1)没有 (2)有 (3)说不清10.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不录用外来工的单位:(1)没遇到过 (2)遇到过11.您是否参加过培训? (1)是 (2)否(跳答15题)12.参加什么内容的培训?(可多选)(1)工作技能 (2)消防安全 (3)厂规纪律 (4)健康保健 (5)兴趣爱好 (6)其他_(请注明)13.您进单位工作前是否签了合同? (1)是(跳答17题) (2)否14.如果未签定合同,原因是:(1)自己没想到 (2)用工单位不愿意签 (3)法律法规对此缺乏监管 (4)说不清15.您平均每周上班几天?(1)7天 (2)6天 (3)5天 (4)其他16.您平均每天上班的时间是:(1)8小时以下 (2)8小时 (3)912小时 (4)1316小时 (5)16小时以上17.您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与现代管理学的典范试题及答案
- 中介销售合同范例
- 建筑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支持试题及答案
- 农村房屋过户合同范例
- 三个月以后退合同样本
- 2025年市政学考核重点试题及答案
- 管理心理学对企业文化塑造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心理因素与管理效果试题及答案
- 供手机合同范例
- 乡村房屋转手合同范例
- 中考英语词汇电子版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北京民政局离婚协议书
- 2025年中考政治总复习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 2025年反洗钱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 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试题及答案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感染的护理
- 自律赢得人生拼搏铸就辉煌!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励志主题班会
-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二模)2025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年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