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调查与研究城市独生子女与家庭教育皱比罗凌云风笑天内容提要:通过对湖北省三城市450名独生子女家长和150名非独生子女家长的问卷调查,本文从家庭互动,家庭期望,家庭观念和家教方式四个方面比较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四过现象仍然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在家庭教育中引入适中原理,是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质量,促进独生子女健康发展的关键美国教育学家雷克特(H.J,ichter)曾指出:不仅语言,民族习俗,社会经济,个性品德,技能技巧,甚至是知识之大部分均来源于家庭,许多教育和学习的事实都发生在家庭之中l.作为儿童社会化摇篮的家庭,其教育职能对子女的个性及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已为社会各界所共识.我国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之所以具有诸多的特异性,从主观方面看,在于家庭中双亲教养态度,教养方式上的缺陷;从客观方面看,在于家庭中缺乏特定的教育因素兄弟姐妹.因此,探讨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促进独生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为此,湖北省家教会和妇联资助的家庭教育调查组于1999年3月在湖北省进行了一项湖北省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的调查,其中城市家庭的调查以武汉市,荆州市和随州市所有中小学生父母为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605个有子女在读中小学的家庭,共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为99.6%.其中独生子女家庭450份,占调查总数的75%.本文试图通过这次调查所得的资料,以非独生子女家庭为参考对象,来具体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和特点,为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一,调查结果分析从家庭教育实施者的角度看,家庭教育包括家庭互动,家庭期望,家庭观念和家教方式四个方面家庭互动,即家长与子女的互动,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必要前提;家教期望则提供了家庭教育的实施目标体系;家庭观念是维系和指导家庭教育实施的思想意识;家教方式则是家庭教育实施的具体手段.下面就围绕这四个方面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予以分析和比较.【一1家庭互动的比较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事实上是施行者(主要是父母)与受化者(孩子)即亲子间的互动过程:亲子互动的状况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必要条件.我们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亲子互动的内容进行显着性表1两类家庭中亲子情感互动的统计与检验(%1(注:表示P<0.oo5;表示P<0.0l;表示P<0.05,下同)12青年探索200t年第6期检验,发现两类家庭在情感,物质生活方面的互动中存在显着性的差异,在文化生活的互动上差别不大.下面予以分别说明.在情感互动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亲子互动频率更高,亲子关系更为融洽(见表1).具体表现为:(1)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更多.经常陪孩子玩耍的独生子女父母比例分别为72.4%,83.3%,比非独生子女父母各高出14.7%,16.2%(P<在显着性的差异(见表2).两类家庭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活动,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子女文化知识的传授活动之中.经常或有时主动找老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分别为57%和41.5%;经常辅导孩子的独生子女父母占41.5%,非独生子女为34%.70.1%的独生子女父母和62.1%的非独生子女父母经常或有时另外给孩子布置作业检查孩子的功课,辅导孩子学习,和学校老师共同探讨孩子表2两类家庭中亲子文化生活互动的统计与检验f%)0.005);(2)独生子女父母和孩子思想交流的次数要多.80.5%的独生子女父,母经常和孩子谈心,比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比例高出8.9%(P<0.005);(3)独生子女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要更为融洽.表示孩子和父母关系很好或比较好的独生子女父母分别为93.O%,88.O%,比非独生子女父母多出4.6%和6.1%(P<o.05);(4)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更为随和.47.9%的独生子女父母经常和子女开玩笑,比非独生子女父母高22.7%(P<o.005).这主要是因为在非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具有多个不同的互动对象,因此,非独生子女父母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互动对象常常是不同的.而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互动永远只发生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身上.因此,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要更为直接,更为集中,从而频率更高,作用更大.在文化生活的互动方面,除了参加家长会(P<0.01)这一项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不存表3两类家庭上周花在子女身上的各种费用的统计与检验(%)的教育问题,已日益成为多数父母与孩子互动的重要内容.在物质生活的互动方面,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之间存在显着性的差异.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给孩子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要优越于非独生子女家庭.89.6%的独生子女拥有自己单独的书桌,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为76.4%(P<0.005);独生子女家庭带孩子逛公园旅游的次数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P<0.005);独生子女的零用钱要比非独生子女多,每月零用钱在6o元以上的独生子女占13.8%,非独生子女只有2.7%(P<0.O1);独生子女家庭上周花在子女身上的各种费用(包括吃,喝,穿,看病,买书,上公园,看电影等)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见表3).一般说来,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要好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9.7%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比非独生子女家庭高出21.4%(P<0.005).另外,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分别为34.8%,23.8%,比非独生子女父母分别高出24.4%,19.5%(P<0.005).他们在满足孩子的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要之外,更乐于为孩子的智力开发进行投资,以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二l家庭期望的比较家庭期望是父母对未来子女形象在自己心目中的一个预先设定,也是父母对子女将来社会角13调查与研究色的一个事先定位.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克特.M.巴克指出:行为被塑造或被制止,差异仅仅在于社会性的期待上.父母的期望通过子女的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常常对子女的日常行为,生活目标和理想信念等产生重大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无论是文化程度还是职业期望,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都存在显着性的差异(见表4,表5).独生子女家长期望子女表4两类家庭父母对子女文化程度期望的统计与检验I%1表5两类家庭父母对子女职业期望的统计与检验(听独生子女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66.7%,其中44.4%的家长期望达到研究生以上的文化程度.可以说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代表着当前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文化程度期望的主流,而且呈现出正迅速向研究生以上的文化程度发展的趋势.而对于非独生子女家长来说,只有39.2%的家庭期望子女达到本科以上的文化程度,79.7%的家长的期望是大专以上.因此,可以说达到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代表着当前是非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文化程度期望的主流.在职业期望方面,独生子女父母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的前四位分别是:科研人员(15.6%),银行,财税,外贸工作人员(12.7%),教师(12.2%),记者,律师,会计(10.9%);非独生子女家长回答结果是前四位分别是:教师(22.7%),军人(18.7%),银行,财税,14外贸工作人员(10.7%),科研人员(8.7%).总的来说,独生子女家庭期望子女从事以脑力劳动,知识型劳动为特征的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f三1家庭教育方式的比较皮亚杰指出:人作为主体都具有可塑性,而青少年尤其大,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对于教育结果会有相当大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见表6),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都倾向于民主型或?昆合型的家庭教育方法.这表明我国传统的家长专制式教育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开始注重如何尊重孩子,通过启发鼓励讲道理等手段来教育孩子,在家庭创造民主宽松的氛围.相比较而言,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为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用较为温和的方法教育子女.两类家长在与孩子讨论问题,谁有理就听谁的和孩子的事应完全由家长决定,不需同他商量的回答上,呈显着性的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回答比例分别为91.7%,80.1%和12.3%,22.6%(P<0.005).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对子女多宠爱有加,不希望采用严厉的手段来教育子女,从而在家庭中制造了一种宽松,民主氛围.然而,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在问及家长的要求不允许孩子违背时,表示符合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分别为38.5%,37.5%.这表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自由发展的权利还不够重视,总想把孩子视为自己支配的财富和个人愿望的延伸.再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都有40%以上的家长表示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有时表f两类家庭及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的统计和检验f1青年探索2001年第6期(注:1表示与孩子讨论问题,谁有理就听谁的;2表示明知孩子无理取闹,但仍然依从他;3表示孩子的事应完全由家长决定,不需要同他商量;4表示弦子不听话,干脆不管他;5表示允许孩子给家长提意见;6表示只要考个好分数,什么都可以依他;7表示家长的要求不允许孩子违背;8表示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有时检查孩子的通信或日记.)我检查孩子的通信或日记.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家长仍不够重视孩子的隐私权.可见,虽然在多数家长已能认识到应该采用民主型的家教方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四)家庭教育观念的比较教育观念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在家长头脑中的反映,对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家长的教育行为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本文主要从人才观和亲子观来比较两类家庭教育观念的异同.人才观是家长对人才价值的理解.我们通过你对孩子管的最严的方面是什么这一问题来考察家长的人才价值观.由表6可见,独生子女和非表7两类家庭父母对子女管的最严的方面的统计和检验(%独生子女家长的回答结果除了排序稍有差异外,基本上是一致的,关注最多的都是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而且两者都把智力教育作为当今家庭教育的中心内容,70%以上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管的最严的方面都是学习成绩.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很多父母都把升学当作子女成功的唯一渠道,从而把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对子女的劳动观念,道德品质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亲子观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看法.积极的父母态度会导致人们所期望的结果一孩子较高的成就动机,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得到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消极的父母态度所导致的结果正好相反?.从表7可见,两类家庭的父母在亲子关系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显着的差异.90%以上的家长都属于重子女型,同意或比较同意孩子有出息比自己事业成功更令人高兴,97%以上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父母表示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抽出时间来管教孩子,这表明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绝大多数家长把希望更多地投向子女,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二,结论与思考综上所述,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亲子互动频率更高,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家庭氛围更为祥和;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家教方式更为民主,乐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在教育观念上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一样,都把智力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在这些积极的,健康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状况的背后,我们发现在独生子女表8两类家庭的父母对亲子关系态度的统计与检验(%同意不太同意很不同意差异显着性检验(X)独生非独生独生非独生独生非独生问题193.485.75.1l2.71.41.6lO.265问题248.159.729.023,4l2.9l6.94.914f可题397.997.72.12.44.677问题468.462.327.530.34.17.42.832(注:l表杀孩子有出息比自己事业成功更高兴;2表示只要孩子高兴,家长就是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3表示无论家长多忙多累,都要抽出时间来管教孩子;l4表示向孩子学习)调查与研究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习,思想和行为活动等方面存在着关心过多,忧虑太多,指导过多,监督过多等过度化倾向.如只有19.9%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只要孩子学习好,做不做家务无所谓持很不同意的态度.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为33.3%.独生子女做家务劳动的时间明显少于非独生子女;38.9%的独生子女家庭要求孩子事事都要和他们讲等等.根据家庭教育的适中原理.如果我们将家庭对教育起作用的因素(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方面的因素)依其重要程度的差别绘制成一条轴线,那么家庭教育的功效就在该轴线上存在一个优势区间.某一家庭教育因素的作用在其优势区间内,其效果就达到了极限状态:这时如果对这一因素在其性质上予以削弱,当然会有碍其作用的发挥,即削弱家庭教育的功效;但另一方面,如果对这一因素在其性质上再行增强,结果也将有碍于作用优势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独生子女父母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淡化家庭教育的教育,促使他们从教育过度转变到适度教育.第一,做到对子女期望水平的适度.虽然家长的期望水平基本上与子女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但如果脱离子女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子女施加压力,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之中.因此,从孩子的智力,性格,兴趣和爱好等实际情况出发,理性地为孩子的未来设计发展道路,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第二,做到保持亲子关系的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