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限啊!从来就没有任何问题能像无限那样,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情感;没有任何观念能像无限那样,曾如此卓有成效地激励着人们的理智;也没有任何概念能像无限那样,是如此迫切地需要予以澄清。希尔伯特14 寻觅无限和的踪迹 宇宙是无限的,当然主宰、描绘宇宙的数学必然有无限的篇章。无限王国是神秘的,没有比无限更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了。无限背后隐藏着些什么样的丰富内涵?恐怕也只有数学对无限的认识算是最深入了。无限,又称“无穷”。在传统的无穷理论体系中,哲学里的无穷观与数学里的无穷观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其核心概念是“无穷”,指科学中无条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在大小、多少或长短等性质上都没有限制的、无始无终的东西。传统无穷观中“无穷”仅是个定性的概念,具体可表述为没有限度、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不可穷尽、有始无终、有终无始、无穷大、无穷小、无穷集合等。回顾数学的演变与纷争的历史,正是人类从有限走向无限的认识历程。无限是人类在数学上最重要的对象,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都与无限有关。无限只能通过有限而存在,但它不能归结为有限的简单的量的总和,而有限中则包含着无限。歌曲无限这样唱道:“无边无际无穷无限蔓延,无道无天无间无限光远,无悔无怨无限无法超越的世界,只有相信一种坚持一种力量,能把失败都摧毁。”是的,我们完全可以去认识无限、掌握无限。这一节里,我们一起去寻觅、发现数学中无限和的踪迹。1.4.1 级数和当有限和的项数趋于无穷时,+,仅仅多了一个省略号,“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称一个纯粹形式地用加号连接起来的式子+为无穷级数,简称为级数,它与称为级数部分和的=+完全不同,后者是一个有意义的确定的数,而级数本身没有意义。怎样去完成这种从有限和到无限和的认识飞跃呢?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极限,用有限和来逼近无限和。我们考察部分和数列,当部分和数列存在极限时,即=S时,+才表示一个数。也就是说,无限和不一定有意义,仅当存在时,无限和才有意义,这时,无限和是一个极限值,记作=S。例如,1357(2n1),Sn=n,因为=+,所以级数没有和;+,Sn=。因为=1,所以级数的和=1;1-1+1-+(-1)n+1+,因为Sn不趋于一个固定的数,所以级数也没有和。由此可见,无穷级数只是数列极限的一种方便的表示形式,级数理论是数列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早在十七世纪,微积分建立的同时,人们就已经应用无穷级数来表示函数,并且用这种方法来解微分方程,到了十九世纪,级数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科目,人们应用级数理论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三角函数表,对数表等等表内的函数值都是用级数来作近似计算的,在测量中利用级数可以求较高精确度的近似值,在电学中,任何复杂的交流电、脉冲波都可以应用级数分解为简单的三角函数来表示. 今天,级数理论在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已发展得相当丰富充实,它不仅是研究数学的工具,而且在物理学、力学、电学和大量的实用科学中已被广泛地应用着。正因为如此,任何一本数学分析教材,都不能不系统地说明关于无穷级数的理论。恩格斯说过:“数学,把某个确定的数,例如把一个二项式化为无穷级数,即化为某种不确定的东西,从常识来说,这是荒谬的举动,但是如果没有无穷级数和二项式定理,那我们能走多远呢?”这正是级数理论的地位的一点说明。部分和数列极限存在的级数,我们称它为收敛的,反之,我们称它为发散的。只有无穷级数收敛时有一个和;发散的无穷级数没有和。由此可见,判断级数敛散性是级数求和的关键。 这里,不打算讨论级数敛散性的判断方法,在任何一本高等数学的教材中,只要有级数的章节,就一定有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在合情推理趣引一书中还介绍了估猜的方法。下面,我们着重介绍收敛级数“和”的求法。1根据定义法 先求部分和,再求极限。例 求1+ =。解: 因为Sn=,=2,所以=2。2应用公式法 从一般到特殊的求和法。一般地,可以应用下列五个函数的马克劳林展开式。 特别是,最简单而常用的是无穷等比级数求和公式:。例 分别求,的和。解:就是公比为的无穷等比级数,其和是。(注意特殊值应在收敛区间内)。 类似的,选择对应的公式,分别取=2,可以求得后两个级数的和,依次是,。3和式变换法 将欲求的和式进行变换,凑出符合公式的形式。例 求幂级数,的和函数。幂级数可以化为,应用无穷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得,其和函数是;幂级数可以看作,其和函数是;幂级数可以看作,其和函数是。4映射反演法 把较困难的问题化归为较简单的问题,这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思想方法,其应用范围远不限于数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人们愈来愈明白:数学可以成为研究关系结构形式的科学。一般所谓数学问题无非是指有待确定的、或需要探求的某种未知关系。于是提出了“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简称为RMI方法,徐利治 郑毓信 关系映射反演方法 1989.5 江苏教育出版社),这儿的“映射”是指实现化难为易的某种对应方法或变换手段,这儿的“反演”就是把变换后求得的解答再转换成原来问题所要求的答案。其过程可以用框图表示如下: 微分(求导)与积分是高等数学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运算,可用作映射反演方法解决数学中的许多问题。由于它们互为逆运算,所以在RMI程序中彼此成为逆映射。在级数求和中,充分运用这一方法是化难为易的关键。例 求级数、的和。解:先对逐项求导,就可以映射为等比级数求和,其和为,再对它逐项求积,反演为原级数的和,为。取,可得=。先对逐项求积,就可以映射为等比级数求和,其和为,再对它逐项求导,反演为原级数的和,为。取,可得=4。而求级数与的和,就必须使用两次RMI方法,即先对它逐项求导(积)两次,映射为等比级数求和后,再逐项求积(导)两次:5引入变量法 从特殊到一般的求和法。例 求的和。解:从特殊到一般地先思考求级数的和,逐项求导,得,其和为,再求积分,得,然后再将其特殊化,令而求得和,为。6类比法 值得欣赏的是大数学家欧拉的级数求和的例子,他运用了类比的方法。例 求的和。解:设P(x)为n次多项式,其n个根为xa,x=b,x=c,及x=d;换言之,P(a)=P(b)=P(c)=P(d)=0。我们再设P(0)=1。然后,欧拉知道可以将P(x)分解为如下n个一次项乘积的形式:同时,已知sinx的马克劳林展开式,可以看作“无限长多项式”:欧拉认为它应该有无限多个根:x=0,2,3,4,。于是的根为x=,2,3,4,。类比多项式P(x)的分解,可以得到:,这是一个非凡的方程,因为它使一个无穷和等于一个无穷乘积。欧拉所做的是设想“乘出”上述方程右边的无穷乘积,然后合并x的同类项。比较两边x2的系数,就可以得到,这样就求得了的和:应该是。欧拉发现了其他数学家几十年未能发现的答案。由于数学本身的种种神秘原因,这一级数的和竟然产生了一个关于的公式。因为当然是与圆密切相关的,而1、4、9、16这些数字则与正方形密不可分,所以,很难想象这二者会联系在一起。甚至欧拉自己也对他的答案感到吃惊。他的公式过去是,至今依然是所有数学问题中最独特、最和谐与最令人吃惊的、推导方法最巧妙的公式之一。1.4.2 积分和用有限和来逼近无限和的思想在古代数学家的工作中,就已经有了萌芽。比如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在公元前240年左右,就曾用求和的方法计算过抛物线弓形及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元263年我国刘徽提出的割圆术,也是同一思想。积分求和是用有限和逼近无限和的经典范例。下面,让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紧跟前辈们的脚印,领略积分求和思想的精巧深湛与无限风光。例 求抛物线、直线与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解 把区间0,1分成n等份,,分点为和小区间长度为(i=1,2,n-1),(i=1,2,n);.取(i=1,2,n);作积分和,求和;因为,当0时,n,所以所求面积S=。一般地,设函数y=f(x)在区间a,b上非负、连续。由直线x=a、x=b、y=0及曲线y=f(x)所围成的图形称为曲边梯形,其中曲线弧称为曲边。曲边梯形的面积都可以如此求。类似地,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也可以这样求。抛开上述问题的具体意义,抓住它在数量关系上的本质与特性加以概括,就抽象出定积分的定义。 定义 设函数f(x)在a, b上有界, 在a, b中任意插入若干个分点a =x0 x1 x2 xn-1 xn=b, 把区间a, b分成n个小区间x0, x1, x1, x2, , xn-1, xn , 各小段区间的长依次为x1=x1-x0, x2=x2-x1, , xn =xn -xn-1. 在每个小区间xi-1, xi上任取一个点xi (xi-1i xi), 作函数值f(xi)与小区间长度xi的乘积f(i)xi (i=1, 2, , n),并作出和. 记l = maxx1, x2, ,xn, 如果不论对a, b怎样分法, 也不论在小区间xi-1, xi上点x i 怎样取法, 只要当l0时, 和S 总趋于确定的极限I, 这时我们称这个极限S为函数f(x)在区间a, b上的定积分, 记作, 即。其中f(x)叫做被积函数,f(x)dx叫做被积表达式,x叫做积分变量,a叫做积分下限,b叫做积分上限,a, b叫做积分区间。定积分的思想可以用下图表示,即“化整为零近似代替积零为整取极限”。有趣的是,函数求和中积分的符号“”似乎是级数求和的符号“”拉直出来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定积分这种“和的极限”的思想,在高等数学、物理、工程技术、其他的知识领域以及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很多问题的数学结构与定积分中求“和的极限”的数学结构是一样的,即用无限的过程处理有限的问题,用离散的过程逼近连续,以直代曲,局部线性化等。定积分的概念不仅是数学史上,而且是科学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人类智慧的可贵结晶,人类文明中魅力四射的瑰宝。更为使人意料不及的是,这个无限和的计算问题在2000多年后,由牛顿莱布尼茨彻底解决,无限和的极限是两个有限数的差,其中F(x)的导函数就是f(x),即F(x)=f(x)。=F(b)-F(a),人们对数学、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都是这样,从模糊开始,引起争论,甚至产生危机,到比较明晰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然而有限问题却用无限的方法处理,无限和又可以用有限的方法求得,无限与有限可以互相转化、统一,确实令人赞叹不已。数学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由此可见。1.4.3 广义积分级数和与积分和这两类不同的无限和也可以互相转化。前面的例子,求抛物线、直线与轴所围图形的面积,即定积分,当时就是转化为级数求得的。而无限区间上的广义积分一般是用极限来定义并计算的,但是它也可以改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培训的核心于课件
- 安全培训的思想和行动课件
- 2025年国学知识竞赛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竞赛题库(+答案解析)
- ZARA快时尚供应链柔性化生产研究与分析报告
- DB6105T 110-2019 夏黑葡萄露地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 DB6103T 52-2024 花魔芋根状茎繁殖技术规范
- 急性心梗处置流程与院前转运方案
- 高处作业专项知识考核试题(含答案)
- DB6106T 173-2021 黄土区陡坡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 李白简介资料课件
- 毕业设计(论文)-口腔助手微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智能装备技术标准》
- ICH《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
- 电力金具选型手册输电线路金具选型
- 初中开学第一课安全课件
- 2025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效执行方案全面贯标体系实操模板集锦
- 鼻咽通气管日常护理
- 红光治疗仪的使用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系统HSPM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