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1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2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3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4页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浙科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 高频考点突破 基础自主梳理 实验专题探究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基础自主梳理 一 动物必须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1 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1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如变形虫 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 如水螅 的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 所需的食物和氧直接取自 而代谢产生的废物也直接排到外部环境中去 外部环境 2 多细胞动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 再通过胃 肠 肾 肺 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 内环境 1 概念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 和淋巴等 是身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 皮肤 组织液 2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机体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 但内环境基本不变 给细胞提供了一个 化学因素都比较稳定的环境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 原因 细胞的代谢活动基本上是酶促反应 需要适宜的 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 底物浓度等 否则 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物理 必要条件 温度 思考感悟你知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层数及特点吗 提示 毛细血管壁有一层细胞组成 有利于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 稳态1 概念 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 的状态叫做稳态 2 调节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 系统的活动来完成 3 典例 当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下降时 肝就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一定的 浓度 它能根据体内的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进入血液的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以维持 浓度以及整个组织液中糖浓度的稳定 相对稳定 内分泌 血糖 血糖 高频考点突破 1 体液的组成 1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 细胞内的液体 和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2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 内环境各组分间的关系 3 各组分的化学成分 1 组织液 淋巴 血浆成分相似 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 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即时应用 随学随练 轻松夺冠 1 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葡萄糖分解成co2 水 抗体与抗原反应 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a b c d 解析 选d 内环境是高等哺乳动物所具有的 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的液体环境 高等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必须经过有氧呼吸才能分解成co2 水 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 1 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依靠相关系统的活动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 稳态的调节机制 1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 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 内环境与消化 呼吸 循环 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3 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 通过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分工合作 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因为新陈代谢过程发生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 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 1 适宜的温度 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等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2 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3 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易误警示 内环境稳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 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需要体内各个器官 系统的参与 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 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即时应用 随学随练 轻松夺冠 2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 为养料和氧气d 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选c 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图中 依次需要通过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 为养料和氧气 为co2及h2o 无机盐 尿素等废物 可用简明短语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实验专题探究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实战演练 专项提能 小试牛刀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 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 适量 蒸馏水 预先配制的缓冲液 量筒 试管若干支 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 此外 还必须以 作实验用具 2 实验步骤 设计a b两个实验组 每组取3支试管 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 再依次滴入等量 测量ph并记录入表 对b组 3 结果预测a组 b组 4 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体内环境ph稳态的调节机制 从实验材料和用具可看出 通过向蒸馏水和预先配制的缓冲液中加入乳酸或na2co3 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 对比ph的变化 可得出结论 答案 1 na2co3 乳酸ph试纸 滴管 2 等量的蒸馏水 缓冲液 家兔血浆乳酸 或na2co3 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 再滴加等量的na2co3 或乳酸 3 a组 1号试管ph变化明显 ph明显降低 或升高 2 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 1号试管ph变化明显 ph明显升高 或降低 2 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 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 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 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 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命题视角剖析 视角1紧扣教材重点 血浆 组织液 淋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为人体皮下的组织 a b 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 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周围的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思路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需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知道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加引起的 掌握组织液 淋巴 血浆三者之间的形成关系和成分关系 尝试解答 d 探规寻律 几种组织水肿成因的分析 变式训练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 快生产的时候 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 却穿着42码的鞋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b 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c 血液中尿素含量多d 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解析 选a 孕妇怀孕时 胎儿从母体血液中吸收大量的蛋白质等养分 造成孕妇血浆渗透压降低 血浆中的水分外流 使组织液增多 视角2洞察高考热点 内环境的稳态 2010年高考江苏卷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出现寒颤b 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 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 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尝试解答 b 解析 内环境稳态失调即为超出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呈现为一种病态或不正常状态 互动探究 1 寒冷过度会出现感冒 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吗 2 内环境的稳态始终保持不变吗 提示 1 属于 2 保持相对稳定 视角3突破易错终点 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不到位1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血红蛋白 载体蛋白 呼吸酶 h2o2酶 dna复制 转录 翻译有关的酶 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 2 特殊细胞的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细胞 指除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上述两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 如肝脏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消化道上皮细胞 皮肤表皮细胞等 组织液 3 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但红细胞不能 4 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血浆ph的调节 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 自我挑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 甲状腺激素 葡萄糖 氧均可以存在于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