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天海集团江苏天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前 言本标准由江苏天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于 第一次发布、实施。接线盒检验标准1. 目的:验证该型号接线盒对class标准的符合性,寻找改进的机会。(物理性能)2. 范围:模块化接线盒(包括粘结胶、灌封胶、二极管和适当长度的导线)。3. 抽样从同一批或几批产品中,按GB/T2829规定的方法随机地抽八个(如需要可增加备份)组件用于鉴定试验。这些组件应由符合相应图纸和工艺要求规定的材料和元器件所制造,并经过制造厂常规检测、质量控制与产品验收程序。组件应该是完整的,附带制造厂的贮运、安装和电路连接指示,包括系统最大许可电压。如果不能接触到标准组件中的旁路二极管,应准备一个特殊的样品来做旁路二极管的热性能试验(5.9),旁路二极管的安装应与标准组件相同,并将5.9.2要求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二极管上。该样品不需要进行图1所示程序的其他试验。如果被试验的组件是一种新设计的样品而不是来自于生产线上,应在试验报告中加以说明(见第8章)。4. 试验程序4.1 一般说明:本试验程序是基于公司现有的试验条件对试样所做的一般定性判定,有些显而易见的项目,如某些目视检查的项目未列入其中。4.2 一般检查 用于试验的接线盒组件包括:a. 成套注塑件接线盒、接线端子和旁路二极管。b. 灌封用胶。c. 粘接用胶d. 电缆(每个接线盒应配正负极电 缆各500mm)。e. 备用接线盒结构图纸和主要技术参数说明。4.3 目视检查4.3.1 接线盒应具有以下不可擦除的标识: a. 产品型号 b. 制造材料 c. 电压等级 d输出端极性 e. 导线截面 f. 警示标识 g. IP防护等级4.3.2 接线盒盖连续开合三次,应无损坏,保证在工作位置再次打开时仍需借助工具。4.3.3 爬电距离和绝缘距离: 不同电位带电体间的距离(最近不穿越绝缘体)8mm; 带电体距与盒子外壁间直线距离2mm;4.3.4 压接牢固度:4.3.4.1 目视入线口出压接无明显间隙,手持转动外引线,导线压紧部分无松动,拉动引线串动。4.3.4.2 摘除接线盒内接线端子固定端,使电缆接头在接线盒内处于浮动状态,沿电缆轴线方向施加100N的外力,电缆无明显串动如图1。图14.4 试样制作:4.4.1 按图2所示,模拟实际的组件,底板由背膜(PETPETPETSiOx) EVA胶 碎电池片 EVA胶 玻璃组成。在接线盒引线孔相对处的背膜上开有引线孔,四条汇流条一端与接线端子焊接,一端压于两层EVA之间(与碎电池同处一层)如图3。层压板经固化后将接线盒安装到位,接线盒与背膜间的粘结胶,使用以下三种中的两种。a. 北京天山1527(UL HB 级)b. SS611 硅酮耐候密封胶c. 汉高改良硅烷。图2图34.4.2 接线盒内部按正常使用焊接旁路二极管三只,型号为(扬州虹杨10A10或GSA1607),引出电缆美国LAPP或日本YUKITA,按合格产品要求压接和焊接。4.4.3 灌封胶: a. 德国汉高双组分聚胺脂A组分(CR612):B组分(CR4300)重量比85:15,充分搅拌1分钟,抽真空1分钟后灌胶,充分固化8h待用。 b. 天翼双组分橡胶,比例1:1(重量比)混合搅拌30秒抽真空45秒后灌封,充分固化8h待用。 c. RH938双组分胶(胺目前工艺),充分固化8h待用。4.5 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4.5.1 接线盒本体、接线盒盒盖材料应是PPO树脂,UL防火等级应好于94V-0级。4.5.2 灌封胶的UL防火等级应好于94V-0级。4.5.3 粘结胶的UL防火等级应好于HB级。4.6 绝缘和耐压试验4.6.1 湿绝缘强度试验 将接线盒浸入水中,两条引出线高于水面且不沾湿。如图4所示。用500V兆欧测量表引出线和介质水间的电阻值,应大于50M图44.6.2 高压测试检验如图5,用单面粘接的铝箔包裹在接线盒外部,将6000d.c.跨接在接线盒引出线和铝箔间,其漏电流增长值50uA为合格。 图54.7 接线盒粘接牢固度试验4.7.1 使用指定的粘接胶将接线盒与试验用模拟组件粘接,并用指定的灌封胶灌封,室温放置48小时后按图6试验粘接强度。 图6物重W质量为10Kg,缓放。持续时间1分钟,接线盒无脱落或损坏为合格。4.7.2 按照4.6.1做湿绝缘强度试验,应合格。4.8 湿热老化试验4.8.1 将样品放入烘箱,温度90,相对湿度90%以上,168小时(7天),然后试验。4.8.2 高压耐压试验,按照4.6.2将铝箔贴于灌封胶上,做高压测试合格。4.8.3 绝缘强度试验按4.6.1做。4.8.4 粘接强度试验按4.7做。4.8.5 在接线盒最不利位置上施加20N的力,盒盖不能松脱。4.9 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4.9.1 目的:评估二极管热设计的充分性和相对的长效可靠性。这些对组件的抗热斑性能有影响。4.9.2 装置 a) 能加热组件755的装置。b) 测量和记录组件温度的仪器,准确度为1。 c) 测量组件提供的任何旁路二极管温度的装置,应注意尽量减少对二极管特性或热传导途径的改变。d)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组件通以等于标准测试条件下短路电流1.25倍电流,并监测通过组件电流的仪器。4.9.3 程序a) 将组件中隔离二极管短路。b) 从商标或说明书中确定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额定短路电流。c) 做好试验过程中测量旁路二极管温度的准备。d) 采用制造商推荐的最小规格的导线连接组件的输出端,按制造商推荐的方法与接线盒相连,盖上接线盒盖。 注:有的组件安装有重叠的旁路二极管,此时需要一连线以确保电流只流过一个二极管。e) 加热组件到755,对组件施加等于标准测试条件下短路电流2%的电流,1h后测量每个旁路二极管的温度。利用二极管制造商提供的信息从测量的壳温及二极管消耗的功率,利用下列方程计算结温: 式中:Tj:结温;Tcase:壳温;RTHjc:热阻UD:压降ID:电流 注:如果组件包含特殊的二极管散热设计来降低二极管的工作温度,本试验可在散热片在1000Wm-2 辐照度下达到的温度进行,无风的环境温度为433,而非75。f) 增加通以组件电流到标准测试条件下短路电流1.25倍,同时保持组件的温度在755,保持通过组件电流1h。g) 验证二极管仍能工作。4.9.4 最后试验 重复4.2,4.3及4.6的试验。4.9.5 要求: a. 无目测到的主要缺陷(定义在第7节中的)。 b. 最大输出功率衰减不超过试验前的5%。 c. 绝缘电阻应满足初始测量时的要求。 d. 二极管的结温不应超过二极管制造商提供的最大结温 e. 在结束试验后二极管仍然工作。4.10机械强度试验4.10.1 将样品储存于冰箱冷冻室的环境中5小时以上,从冰箱中取出后马上进行6.10.3和6.10.4的测试。4.10.2 按照图7进行测试图74.10.3 按图7,使导杆的端部紧触冲击点,重物质量250g,调节重物高度h=0.5m,然后以自由落体落下,接线盒的四条都要冲击到。4.10.4 在完成4.10.3试验后,接线盒应当不出现裂纹。随后进行如下实验: a) 按照4.6.1 做湿绝缘强度试验,应合格。 b) 按照4.6.2 做高压测试实验应合格。4.11 IP测试4.11.1 将待测样品置于702环境240小时之后。在室温下冷却16小时做如下测试。4.11.2 目视无变形。4.11.3 按照5.6.1做湿绝缘测试合格。4.12 热安全测试4.12.1 试验样品以最不利的姿态放入1005的烘箱内,当温度稳定后计时,储存1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按4.12.2检测。4.12.2 检查灌封胶、粘结胶不得流淌,各绝缘材料,不得脱落和开裂。4.12.3 按4.6.1检查湿绝缘合格。4.13 热压痕试验4.13.1 将接线盒材料(接线盒盒盖和盒底)放入烘箱中如图8所示,其中三个刚球的直径为5mm,重物质量为6Kg,尽量使三只钢球和重物W均布。4.13.2 将烘箱温度设定为1255,时间90分钟。4.13.3 取出样品,如图9测量压痕直径不大于2mm。如果三只钢球压痕均不超差则合格,如果痕直径相差超过10%,且超差和不超差的压痕均存在,图8图9则应重新试验,如果3压痕直径均超差,则判为此项不合格。5. 重新鉴定在组件的设计、材料、元器件或工艺作任何改变时,可能需要重新进行部分或全部鉴定试验来确保产品定型的有效性。6. 合格判据 如果每一个试验样品达到下列各项判据,则认为该组件设计通过了鉴定试验,也通过了定型。a) 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在每个单项试验后不超过规定的极限,在每组试验后的不超过8%; b) 在试验过程中,无组件呈现断路现象;c) 无第7章中定义的任何严重外观缺陷;d) 试验完成后满足绝缘试验要求;e) 每组试验开始时和结束时,湿热试验后满足漏电流试验的要求;f) 满足单个试验的特殊要求。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组件达不到上述判据,该设计将视为达不到鉴定要求。如果一个组件未通过任一项试验,取另外两个满足第3章要求的组件从头进行全部相关试验程序的试验。假如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组件都未通过试验,该设计被判定达不到鉴定要求。如果两个组件都通过了试验,则该设计被认为达到鉴定要求。7.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7.1 每个组件都应有下列清晰并耐久的标识: 生产厂商名称、商标、原产地标识; 类别鉴定; 额定电流安培(A); 额定电压和额定绝缘电压; 额定脉冲电压; 端子类型; 连接导体; 最大工作电压; 用特定国际语言标识警告语。7.2 以下附加的标识应包含在组件上或使用说明书和安装资料(要求的文件)中。所有的电性能数据应为标准测试条件下数据(AM1.5,1000W/M2,25)。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GB/T20047.2中MST26验证的最大过流保护值; 推荐的最大串联组件数和并联组件数;产品应用等级。7.3 仅适合于组件现场安装的电连接器应标明“有负载时不能断开”。7.4 对于开路电压超过50V的组件,和/或系统最大额定电压超过50V的组件,在组件连接装置附近应有醒目的触电危险的警告标志。7.5 包装和贮存a) 接线盒的盒体与盒盖应用塑料袋分开包装,应用胶带封口,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震等要求;b) 不得将去除塑料袋的接线盒长期直接放置在瓦楞纸箱内,或直接用报纸或已用打印纸包裹。c) 接线盒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d) 装置应存放在通风良好、储存环境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不超过80%、空气中无尘埃及腐蚀性气体的室内,不得受任何机械冲击或重压。库存时间不应超过1年,存放超过六个月应复查合格后再包装发货。e) 包装箱外应有“向上”、“小心轻放”、“防潮”、“堆码层数极限”的说明;7.6 质量证明书 每批接线盒均应附有合格本技术要求的质量证明书,器上注明: a) 供方名称 b) 产品名称 c)规格 d) 批号 e) 数量 f) 材质从合格供方购买的证明 g) 供方质检部门印章 h) 包装日期 i) 生产许可证的编号及有效期 7.7 运输运输方式,指明运输工具等;运输条件、注意事项中说明装、卸、运的要求及运输中的防护条件;应防止雨雪淋袭和强烈震动;装置有特殊运输需要时应加以说明。接线盒检测流程图接线盒试验结果报告单样品描述制造商型号规格批次数量试验人日期常规试验项目指标试验结果判断防水性汇流带压接力压降导通电阻接插件电阻截止电阻温升硅胶ROHS老化湿热高低温循环硅胶、接线盒粘接用硅胶的测试标准硅胶1:必须由厂家提供以下参数该型号产品是否满足ROHS指令,如果满足,则需提供1级检验机构颁发的证书该型号产品是否通过UL、TUV认证,如果通过则需要提供相关报告该型号硅胶的主要成分、耐火性能(具体参照UL 94高于HB级、ASTM E1622001)该型号产品的各项参数 (检验所能涉及到的)2:外观在明亮环境下,将产品挤成细条状进行目测,产品应为细腻、均匀膏状物或粘稠液体,无结块、凝胶、气泡。各批之间颜色不应有明显差异。2.1 流动性首先将产品在标准试验条件(标准试验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下放置4h以上,然后用孔径为3.00mm的胶嘴在已调到0.3MP的气源压力下进行测定,记录挤出20g产品所用的时间(s)。取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应7s/20g 。2.2 表干时间将产品用胶枪在实验板上成细条状,立即开始计时,直至用手指轻触胶条出现不沾手指时,记录从挤出到不粘手所用的时间(10min所用时间30min)。2.3 固化时间将产品用胶枪在实验板上成细条状,立即开始计时。24小时之后用刀片截出断面,观察横截面是否已干。2.4 抗拉强度及伸长率按GB/T 528 标准规定方法进行,要求拉伸强度0.7MP,伸长率250% 。2.5 剪切强度及硬度剪切强度按GB/T 7124 标准规定方法进行,剪切强度1.3MP,硬度按GB/T 531标准规定方法进行。2.6 粘结力 将1X20cm硅胶打到接线盒、铝合金、背板上,待完全固化后,测量粘结力强弱。3: 与EVA、背板搭配情况 将硅胶打在经层压固化后的EVA及背板上,过一周后,观察是否有黄变现象。4: 老化试验将1X20cm硅胶打到接线盒、铝合金、背板上,待完全固化后,放入在85、85%RH的老化箱,持续1000小时取出,按照4.4.2、4.4.6、4.4.8、4.4.9所述方法检验外观、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粘结力、与EVA、背板搭配情况。要求外观无黄变,抗拉强度及伸长率不低于老化前80% 。接线盒粘接用硅胶的测试标准灌封胶灌封胶必须由厂家提供以下参数a) 该型号产品是否满足RPHS指令,如果满足,则需提供1级检验机构颁发的证书b) 该型号硅胶的主要成分、耐火性能(具体参照UL 94高于V-0级、ASTME1622001)c) 该型号产品的各项参数(检验所能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热知识培训课件
- 长期假期后管理办法
- 企业用电安全培训下载课件
- 疫情防治宣传管理办法
- 生物材料共享管理办法
- 软实力竞争策略构建-洞察及研究
- 加密保护技术-洞察及研究
- 认证系统抗攻击设计-洞察及研究
- 路运网络脆弱性分析-洞察及研究
- 出国前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医疗机构水电气设备维护流程
- 数据的形式与记录载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清华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 合规管理战略规划范文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习题及答案 项目一
- 消毒隔离的管理
- 纪委执纪场所审查谈话系统解决方案
- 两办意见、《条例》、八项硬措施、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学习课件
- SuperKids1-第一单元测试卷-Unit-1-Unit-3
- 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链路漏洞检测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监督法宣贯培训2024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