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系统_第1页
生物分类系统_第2页
生物分类系统_第3页
生物分类系统_第4页
生物分类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分类系统 一 林耐以前的生物分类思想 1 哲学思想与生物分类柏拉图 共相理论 物种的区分是建立在共相的基础上 代表种类的典型叫原型 原型是真实存在 一成不变的 个别实体是由原型派生出来的偶然现象 并不真实存在 唯实论 柏拉图哲学思想为找出 共相 来对生物分类提供了出发点和思想基础 亚里士多德 唯名论 个体是唯一的真实存在 共相只是一种名称或概念而已 主张观测研究个体的特征和特性 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共相 要根据生物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分类 亚里士多德与生物分类亚里士多德以生殖方式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动物分为两大类 有红色和无红色血液 即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人类 哺乳动物 鸟类和爬行类 青蛙和乌贼 蠕虫 蚤和虱 植物 林耐和居维叶一向是我所崇拜的 可是同亚里士多德比起来 他们只不过是小学生 达尔文 3 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人为分类法以生物器官形态特征为主要分类标准 将物种人为地划分成不连续的有等级序列的若干类别 主张物种是上帝创造的 物种间相互独立且不连续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掌握形形色色的生物界而已 契沙尔比诺 Andrea Cesalpino 1524 1603 比萨大学的医学教授 教皇克莱门特八世的御医 公元1583年出版著作 论植物 里第一个提出了人为分类法 契沙尔比诺认为根和果实器官应当是植物分类的主要特征 因为它们表明植物所具有的生殖灵魂的性质 这个灵魂把植物放在有机体等级的正确类别上 苔藓和菌类没有生殖器官只有根 因此它们具有最低下的生殖灵魂 应当放在植物等级的最下层 是植物与矿物之间的一个环节 马尔比基 MarcelloMalpighi 1628 1694 马尔比基在意大利的许多大学里当过医学教授 后来担任教皇英诺森特第十二世的御医 公元1660年他利用显微镜于第一个看到蛙肺内连接静脉与动脉的毛细血管 他发现植物充满了螺旋状的空气小管 认为这些就是植物呼吸器官的一部分 他认为生物呼吸器官的完善程度同这个生物在有机自然界阶梯上的完善程度相关 他把植物放在阶梯的最下层 因为植物遍身都是空气小管 其次是具有许多空气通道的昆虫 然后是具有较小的但仍然复杂的鳃系统的鱼类 最后是人和高等动物 居于阶梯的最上层 因为他们只具有一对比其他器官体积较小的肺 Malpighi 自然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作为分类依据 以亲缘关系作为分类标准区分生物 建立分类系统 物种之间相似程度的差别 能够显示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上的远近 它承认各种生物间存在进化发展关系 由于宗教的影响 自然分类系统在一些宗教比较开放的国家产生和流行 主要代表人物 洛比留斯 Lobelius 公元1538 1616 荷兰卡斯巴 鲍兴 CasperBauhin 公元1560 1634 瑞士1623年初步建立了自然分类系统 并广泛应用了双名制命名法 约翰 雷伊 JohnRay 1627 1705 英国将物种 species 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 并将物种的概念进行了具体定义 即同种间可以交配繁殖后代 不同种间不能交配和产生后代 他认为各物种间是联系的 有些种是新的变种 它们添补了种与种间的间隔 承认神创论和物种不灭 其思想已经有了进化论的苗头 约翰 雷伊 1 植物有性生殖的发现动物有两种性别太古时就知道 因为由人类类推这是必然的 植物的性别则很晚才发现 至少就其几乎普遍存在来说是如此 狄奥弗拉斯图 Theophrastus 公元前373 285 植物史 和 植物原理 奠定了植物学的发展基础 肯定了植物具有性过程 格鲁 N Grew 1641 1712 英国植物学家 他利用显微镜研究植物的构造 并于1672年和1682年先后出版了 植物解剖学入门 和 植物解剖学 两部专著 1672年推测花粉可能就是受精作用的动因 二 林耐及其分类系统 N Grew 卡梅拉留斯 R J Camerarius 1665 1721 德国植物学家 1694年发表论文 植物的性别 明确认定植物的有性生殖 他通过试验发现花药是雄性器官 并强调花粉是受精作用所必需的 并明确了植物有性繁殖和动物有性繁殖完全相同 R J Camerarius 契沙尔比诺等人的人为分类法是以生殖器官和方式为标准的 植物有性生殖的发现使人为分类法进一步流行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林耐的人为分类系统 2 林耐 CarlvonLinne 1707 1778 林耐出生于瑞典的贫穷牧师家庭 父亲希望他将来也成为一个牧师 可是从小林耐却对生物学有了很大的兴趣 由于老师的鼓励 他到英国伦度大学去半工半读 然后再到乌布沙拉大学进修 在大学的植物园里 与发明摄氏温度计的摄尔修斯认识 开始做他的助手 管理植物园 后来继植物学家路都培克之后 在校任教植物学 后来乌布沙拉大学发生火灾 致使路都培克留下的有关拉布兰的一切资料都烧掉了 为了补充烧失的资料 大学指派林耐前往拉布兰 随着旅行记陆续见报 并撰写了 拉帕兰植物志 年在荷兰获医学博士学位 他一生写了 本以上的书 公元1735年出版他的主要著作 自然系统 瑞典科学学会的第一任会长 林耐分类系统 林耐将生物划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两界 生命界分为植物和动物两个亚界 植物亚界分为24纲 动物亚界分为16纲 纲 目 属 种依次类推 林耐分类系统参考英国植物学家雷伊关于种的概念 主要采用生殖器官为分类标准 他把植物分为纲 目 属 种 雄蕊的数目决定纲 雌蕊的数目决定目 花的特征决定属 叶的特征决定种 虽然林耐主要是根据植物生殖器官进行人为的分类 但他对以许多特征为依据的自然分类法也感到兴趣 公元1738年他发表了关于这种自然分类的一个片断 不过他的主要影响是在物种的人为分类方面 林耐将7700种植物和4400种动物用双名法命名 并逐一归纳到他的分类系统中 主要反映在 植物种志 瑞典植物志 和 自然系统 中 他在鲍兴所建议的双名制基础上对生物加以命名 第一个名称代表属 用名词 第二个名称代表种 用形容词 双名之后可附加发现或定名人的姓名 如 狮Felisleo虎Felistigris豹Felispardus三者同属不同种 林耐分类系统的不足 1 属于人为分类系统 只能识别生物而不能反映生物的本性 其曾试图建立自然分类系统但没有成功 2 思想基础是神创论 他认为物种不变 种的数目和最初创造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数目是相同的 各种生物均分别由其第一原种产生 而原种是神创造的 我发现至高无上的全知全能的上帝 只要他稍稍离开了我 我就会陷入混乱 在我的领域里 我紧紧跟随他的步伐 我到处看见永恒的智慧和力量 一种不可思议的至善至美 林耐 充满着全世界水陆两半球的万物中 再没有什么东西像猿类那样和人类相似了 野兽中丑恶的猿和我们多么相像啊 林耐 乔治 布丰 GeorgesBuffon 公元1707 1788 法国博物学家 作家 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 从小受教会教育 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后担任皇家花园 植物园 主任 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1749年正式出版博物学巨著 自然史 的第一卷 全书44卷 布丰认为在自然界没有不连续的纲 目 属 种 这些都是人的思想创造而且完全是人为的 自然界只有个别的物种 而且相互之间只显出极其微细和连续的层次 但是他发现把号称不同的物种进行杂交一般是不育的 所以他接受了一个物种是一群可以相互受胎的个体的见解 在研究动物物种之间存在的类似性和亲缘性时 布丰逐渐地看出现在的不同物种可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传下来的 三 人为分类系统的反对者 错误在于不了解自然的过程 这种过程总是循序渐进的 我们能够使人无法觉察地逐渐从最完善的生物逐渐下降到最不具备形状的东西 我们将发现许多中间物种以及一半属于这一类 一半属于那一类的物种 这种不可能指定一个地位的东西 必然使得建立一个普遍体系的企图成为徒劳 在动植物里面 且不说有好几个物种 即使只有一个物种 是通过直接遗传过程从别的物种产生出来的 只有这个论点一旦成立 那末自然的力量便不再能加以限制了 而且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大自然就能够多一个原始的类型发展出一切其他的生物种类来 这样设想应当是没有错了 GeorgesBuffon 居维叶 GeorgesCuvier1769 1832 法国动物学家 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奠基人 生于蒙贝利亚尔 卒于巴黎 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 比较解剖学讲义 四足动物化石骨骸的研究 按结构分类的动物界 等 他反对生物进化论 但他正确地提出了物种 及种上类群 自然绝灭的概念 并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绝灭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 亲缘 上的相互联系 在客观上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他认为地层时代越新 其中的古生物类型也越进步 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在最近地质时代的岩层中 才出现了现代类型的哺乳类与人类的化石 他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 间断 现象 提出了 灾变论 认为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 造成生物类群的 大绝灭 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 他的这一科学假设也基本上与现代地质 古生物学的结论相一致 四 现代分类系统 系统发育 phylogeny 各种生物自己进化发展的过程 个体发育 ontogeny 生物从一个生殖细胞发育成成年个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