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文练习.doc_第1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doc_第2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doc_第3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doc_第4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2010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 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吴既赦越 ( ) 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二、2010年江苏盐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 福: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三、2010年云南红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牺牲: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1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答:答:答: 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政治方面:答:军事方面:答:四、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答: 七、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别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不言而喻 国恒亡 行拂乱其所为 C D马无故亡而人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2分)1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分)八、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吴既赦越 ( ) 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九、2010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十、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 福: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十一、2010年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_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 f/ d9 a/ 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舍:驻扎休息。课:督促。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徇:示众。劳:慰劳。 统制:武官名。蹙额:皱眉,表示忧虑。17解释下列短语。(2分)(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十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刘向说苑正谏)注释:弋: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雏:人名。 亡:逃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时时而间进 ( ) (4)勿杀而谢之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之景公前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题做)(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我选 题 翻译 4、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我们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时,也应该像邹忌和晏子一样,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请你选择下面提供的情境中的一种,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1)周五晚上,你的好朋友张三约你到网吧上网,你会对他说什么?(2)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被严重污染的秦淮河,而某家餐馆偷偷将大量污水排放到秦淮河,造成新的污染。假如你所在小组的同学对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去劝止该餐馆偷排污水的行为。你面对餐馆老板时将会说些什么? 十三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