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动员大会讲话.doc_第1页
考研动员大会讲话.doc_第2页
考研动员大会讲话.doc_第3页
考研动员大会讲话.doc_第4页
考研动员大会讲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动员大会讲话 各位老师,学弟学妹,下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和各位一起探讨怎么去考研?考研其实很简单就六个字:信念 勤奋 执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不要老贬低自己,不要自卑,影响我们人生的不是环境,更不是遭遇,而是你命运的血脉里那信念的血液是否强而有力。在确立考研目标学校时,让你的目标大于你的才能,那么,你今天的作为将胜过昨天,而明天的作为又胜过今天。虽然你不可能做到你希望做到的一切,但是,你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人生最大的差距是勤奋的差距,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勤奋不够。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的是勤奋,对于每门课程的复习,英语大家都知道多读多练,数学其实也一样熟能生巧,百炼成钢。专业课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小知识点的累积性,关键在仔细看书。人生随处都会遭遇难题,有时问题很简单,只有两个字:执著执著者不会失败,我希望考研能够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执著的追求,而且我们大学生应该选择考研,我们需要考研来不断拼搏,我们需要考研来充实自己,考研过程就像树的成长过程一样,我们也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我们有树的种子,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存方式,就像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考研。我们的生命有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就像你放弃考研一样,人生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所以,不管现在的生命怎么样,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的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入大海成就自己的生命。各位学弟学妹们,选择考研,你就选择了远方,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个人忠心的希望你们能够风雨兼程,夜正长,路更长。明年的这个时候就是你们收获的季节。真诚的祝愿你们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期待你们胜利的喜讯。大学生考研动员会励志演讲稿大学是一次淘金之旅,大学收获的多少,决定着这次旅行淘到金子质量的好坏。人生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看懂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长大了。的确,人在大三,就开始憧憬理想的工作、美满的未来;人在大三,就会考虑选择考研、考公务还是就业。其实,走到大三,我越来越清楚自己的选择,宁愿自己做过,也不愿自己错过,考研是我追求的人生高度。从表面上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含义,但它却给我心灵一个淡定的起点。在我看来,如今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学历与剩女正比”的说法确荒唐。人生路上,人人平等,只要有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心,我们必能克服困难实现人生最终的目标。我们不缺乏远大的理想,但有时候缺乏实际行动。考研考的不仅是知识,更考的是毅力!在考研路上,不怕知识有多难,就怕信念不坚定。有人考公务员了我们说考公务员前途好,有人工作了我们又说工作了人生精彩。其实,我们应该静下来好好想想,我们也该为自己的人生拼一把!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不要怕失败,更不要怕挫折。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坚持是成功前提。当我们选择了,就义无反顾地前行吧,不管成功与否,这都将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笔收获。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向都不会是顺风!可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灯塔,手中有航标,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在考研路上,让我们携手同行吧,当我们到达终点回首时会发现,我们走过的路照样精彩!知识改变命运,考研铸就成功!在2007年考研工作总结表彰暨2008年考研动员会上的讲话戴 伟2007-9-22 同学们:2007年,对我们长江师范学院来讲,是一个充满机遇、蕴涵丰收的特殊年份。2007年3月,对于我们考研的同学来说,同样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学校的学生考研成绩喜人,上了一个新的档次,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今年我校一共有56人靠上了研究生,56名研究生当中,有29名被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消息传来,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真是可喜可贺啊!回顾我校自从2003年有本科毕业生以来的考研成果,可谓是一波三折、有喜有忧啊。2003年考研获得开门红,只有90来个本科生毕业,就一下考上了10个研究生。但是到了2004年,我们有100多人毕业,才考上了两个。2005年,靠上了8个。2006年,考取人数翻番,考上17人。今年,考取人数再次翻番,达到56人。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我们学校的考研历程,我们觉得,我们学校是对得起我们的学生的。我校考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反映的是我们的办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条件的改善,反映了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成绩。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老师们,感谢各个系院的领导,感谢我们的辅导员,是他们的辛勤劳动。造就了我们学生的成就和辉煌。我也要感谢我们2007年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2008年的考研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这个会,既是2007 考研表彰总结,也是2008年考研动员。有些人说,我们重视考研是不是与我们的办学定位有冲突和矛盾?还有人说,学校大力提倡考研是不是鼓吹应试教育,反对素质教育?下面,我就考研问题讲几点意见。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解决好考研的思想认识问题。我更希望我们的系院领导、老师和辅导员认真领会学校的意图,把今天我讲的道理告诉学生,鼓励我们的学生去拼搏、去奋斗。不错,我们的办学定位是:服务“三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能够适应“三区”需要的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实用型专门人才。而我们现在大谈考研,是不是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定位呢?没有,就以今年考上56人来说,我们毕业2000人,只有50多人考上研究生,只占极少部分,即使考上几百人,我们也没有违背我们的办学定位。考研是最好的就业,是高层次的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把我们逼上考研之路。真正为我们的“三区”老百姓的子女着想,我们也应该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服务。现在讲教育公平,实际上就是给我们农民、工人的孩子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难道我们农民的孩子天生就永远是钻山沟的料吗?难道这才是我们对学生负责吗?很多人,包括不少的专家,都喜欢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放在一起来论述,他们把这二者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就是应试教育,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认为凡是热衷应试教育就是与素质教育大唱反调。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构不成一种截然相反的对立关系,素质教育是一种观念性质的东西,是“形而上”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政治立场,是国家层面的大事,它比较“虚”,不能理解得那么“实”,不是具体的教育方式或方法,不是操作层面上的东西。而“应试教育”则是操作层面上的东西,是技术,是学术,它比较“实”,应试,就是应付和对付考试,如何应付和对付考试,如何掌握考试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在考试中取得好的结果,就应该是应试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外延了。素质教育的最终效果总是要用一个什么标准来衡量的,是什么标准,什么指标呢?可能最终还是要靠考试来说话的,这就是定性和定量的问题,要不你说你的素质高,我说我的素质高,总得有个公认的标准吧。所以我们还要正确对待分数的问题,高分高能与低分低能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而高分低能与低分高能只能算是一种特殊现象,我们决不能用特殊现象来贬低高分、赞扬低分,这是个导向性的大问题,一定要澄清。中小学和大学都如此。我们的学风不是很好,跟这方面的模糊认识应该是有一些关系的。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纪念,我就是在30年前的高考后进入大学的。我们要从很高的高度来认识30年前邓小平力主恢复高考的积极意义。古代的科举,现在我们还要多从正面来认识。隋朝开始萌芽、唐代开始兴盛、宋代进一步完善,明清两代逐渐走向反面、走向衰落的科举制度,我们决不能够一概否定,我们要充分挖掘古代科举考试的积极意义。这里有个“考试文化”的问题。考试文化的含义很深远,我认为,其正面作用至少有两点:1、公平、公正、诚信,是考试文化的核心问题。2、竞争、拼搏、向上,也应该是考试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导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到今天的公务员公招考试,从以前的西方国家的文官录用考试制度,到今天欧美国家的留学门槛“托福”和“雅思”,哪里能够离开考试呢?哪里能够离得开分数呢?试问,检验我们某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检验某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离开了考试和分数,你能够说得清、道得明吗?完全离开考试,我们还有什么公正公平的评价标准呢?社会上,公务员、律师、会计,甚至干部提拔和考核,现在都在大量地在运用考试这个武器,而在学校里,反倒成为“应试教育”,成为罪魁祸首,这是说不通的,这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相反的,倒是目前从社会上到高校,到中小学,不认真严肃地对待考试问题,在考试中,大量的违规作弊,弄虚作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弊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作弊的胆量越来越大,这才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十几年以前,什么技术防范都没有,但是有谁听说过高考作弊?1977年的高考,甚至没有集中在县城统考,但是哪个考场有考生作弊?中国传统教育以知识教育而见长,西方则重视能力教育,现在很多人就一味地认为西方的能力教育好,而中国重知识教育就是不行。这个看法如果走到绝对化上去,是不对的。这两种教育模式各有利弊,不能据此就说我国的基础教育就不行。实际上,知识教育中本生就蕴涵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教育则必须以知识教育为基础和前提,怎么能够截然分开呢?比如,小学生的四则运算,是知识还是能力?它是知识和能力扭结在一起的,你能够截然分开吗?对创新也要有正确的看法,不是凡是新的都好,我是小狗是新的,好不好?我们不要奢谈创新,创新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你天天谈创新、人人在创新,哪有那么多的“新”让你随便“创”的?这个东西强调过分,会让人飘忽,让人头脑发热,会导致我们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任何时候,任何阶段的学习,都不能忽视“现存量”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分数始终都是很重要的,你的成功在分数,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