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湖北省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湖北省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湖北省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湖北省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大学本科学年论文题 目 湖北省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前景及对策分析姓 名 学 号 2010221112410014 专业年级 10级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李志飞 职 称 副教授 2012年 12 月25 日 湖北省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对策分析引文: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们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热捧的新兴旅游。对于旅游者而言,生态旅游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加强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关爱:相对于地区经济而言,生态旅游带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状况堪忧,比如生态旅游活动对当地的植物覆盖率、生长率及其物种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旅游容量的超载也导致了地貌形态侵蚀速度加快。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开发和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内旅游资源的分析,结合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案例,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对湖北省发展生态旅游以促进湖北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前景和对策分析。关键词:生态旅游 旅游可持续发展 发展状况 前景 对策1、 生态旅游在国内外发展态势为了在世界各地积极推广生态旅游,联合国把2002年命名为“生态旅游年”。联合国“生态旅游年”以及围绕主题年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各国政府、生态旅游的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更好合作,为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必将促进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和实践发展。早在1999年,我国国家旅游局就确定该年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各地也借机推出了一些生态旅游产品,在我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态旅游实践活动。随着环保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旅游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很多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地处西部或者边远贫困山区,旅游业被资源禀赋良好的西部和贫困地区当成了优势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替代产业。生态旅游这种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旅游形式更是倍受推崇,成为西部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2、湖北省生态旅游资源及前景湖北省2008 年全力打造了包括宜昌、恩施、荆州、荆门、十堰、襄樊、神农架、随州等八个地 区,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玄妙空灵的武当山、 原始神秘的神农架以及气势恢宏的三国古战场都位于该区域内。 如果是要武汉周边的生态旅游景点的话,黄陂的木兰八景也是生态旅游,最具特色的就是木兰天池了,景区内可以观赏飞瀑、溪潭、怪石等景观,特别是高山环抱的天池水如明镜,清澈见底。 2.1湖北省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优势:湖北既有自然风光、人造景观、世界遗产旅游,也有基于历史文化的三国、荆楚文化旅游,无论是类型还是品位,都位居全国前列。如长江三峡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被誉为“天然画廊”、“人间仙境”;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雄姿和高峡平湖美 景可谓双珠合壁, 绝无仅有;“华中屋脊”神农架是我国最著名的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之一, 以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完好性以及震惊世界的“野人”之迷而享誉海内外。这些独特性和垄断 性的旅游资源,是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湖北地处华中,交通便利,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 空立体交通网,各主要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极强。由此可见,湖北省发展生态旅游是极有前景的。它既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又对旅游景区进行了保护,是一举两得之举。 2.2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保护意识不强,管理混乱。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认为保护区是只投资不生产,只保护不利用。由于对保护区的多功能、多效益认识不够,因而导致管理上的松懈。如:保护区 管理机构少,部门重置,权限交叉;对保护区的类型划分不科学,保护责任不清;布局不合 理,类型不齐全;保护措施不当,保护范围不明。 (2)旅游开发不合理,负面影响扩大。一些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旅游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保护区游客严重超载,人造景观泛滥,甚至部分保护区在核心区开展旅游, 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和旅游资 源退化。总的来说,湖北省旅游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旅游文化挖掘不够,招商引资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都制约了湖北省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3、 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案例 3.1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举措: (1)政府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澳大利亚政府有长远的眼光,没有仅仅局限于追求短期的游客人数增长和眼前的经济利益。在旅游淡季时,加大宣传和广告力度;在旅游旺季时,通过缓签入境、减少组团等方式限制国外游客入境旅游。这样虽然会减少一些收入,但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却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实践可持续旅游发展观的体现。澳大利亚设立国家公园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自然保护,而不是为了发展旅游盈利。在澳大利亚,国家公园事业被纳入社会范畴,每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国家公园。国家公园范围内的一切设施,包括道路、野营地、游步道和游客中心等均由政府投资建设。虽然,国家公园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方式,但却没有出现承包商为了收回投资而肆意开发的情形。 (2)国家生态旅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澳大利亚于1994年推行国家生态旅游战略(National EcotourismStrategy,ANES),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和实施该种战略的国家。该战略的宗旨是:识别对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规划、发展和管理有影响或可能有影响的主要问题;制定政策与计划,以帮助各有关方面实现可持续和有活力的生态旅游业。 (3)自然与生态旅游认定计划的实施澳大利亚自然与生态旅游认定计划(Nature and EcotourismAccreditation Programme, NEAP)是作为一个由产业界推动和运行的计划来构想和推出的:(4) 旅游区的建设与经营注重环境保护。在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上,澳大利亚自然公园堪称典范,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理念在自然公园的发展建设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动物与人和睦共处;整体保护,局部开发,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植物群落构成绿色环境,形成良好的视觉生态景观。 (5)重视保护旅游地居民的利益。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和各类保护区,都要依靠当地群众和私有林主来参与保护。政府支持他们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其基本形成了社区共管、专业公司与土著居民共同开发的经营管理格局。(6)发挥非政府、非营利性环保组织的作用澳大利亚的环保组织非常活跃。澳大利亚最大的社区环保组织是“清洁澳大利亚(Clean UpAustralia)”,环保组织的行动对社区居民和游客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3.2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举措给湖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启示: (1)有效的政府管理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首先, 湖北省政府必须树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摒弃单纯追求游客数量增长和眼前经济效益的做法。其次, 政府在城市建设和旅游区建设中,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绿化、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探索出来的有益做法。再次, 改革目前的旅游区管理体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反哺生态保育, 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要充分借助法律的作用,严格执法。 (2)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及其有效实施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科学的规划, 或者在发展过程中随意更改原有的规划,只能给旅游业带来短暂的兴旺,最终会导致环境的破坏而使旅游业走向衰退。需要对旅游规划从编制到实施的全过程制定详细的规范和标准,运用社会、媒体等各种力量跟踪监督, 确保旅游规划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得到有力的实施。 (3)社区参与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可持续旅游要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区的规划师和管理者必须尊重社区的权利,给予社区居民平等的表达机会,帮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来,并且建立起旅游区与当地社区联合共管的经济运行机制,保障社区居民从可持续旅游发展中获得足够的经济收益。 (4)活跃的民间环保组织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湖北省民间环保组织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潜力也是巨大的,因此,对民间环保组织的培养是一大重点。 3.3辽宁鸭绿江口海滨湿地保护 (1)鸭绿江口海滨湿地的生态功能辽宁鸭绿江口海滨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海安县的最北端,其资源丰富,共有337种植物,88种鱼类,3种两栖类,1种哺乳类,241种鸟类,底栖动物74种,浮游动物54种。鸭绿江口是典型温带温地生态系统,它维护了地区生态平衡,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如果鸭绿江口的湿地遭到破坏,那么其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的功能就会消失,区域内的动植物就会相对减少,甚至是消失。所以说,鸭绿江口海滨湿地是那里不可或缺的生态主体。 (2)鸭绿江口海滨湿地面临的威胁:人为活动严重,鸭绿江口海滨湿地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周边有11个乡镇农场,120个村委会,约有41万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因素明显增多,大面积的天然湿地被开发;资源退化,近年来,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尤其是鸟类。湿地内的河流和淡水资源也逐渐减少,海水倒灌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核心区芦苇资源有明显的退化现象。 (3)保护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着力探索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3.4辽宁鸭绿江口海滨湿地保护对湖北省生态旅游的启示:生态旅游由于其实际或者潜在的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和保护区以及公司和消费者的广泛吹捧。然而生态旅游所带来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比比皆是,由于不了解而造成的生态旅游项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导致了严重的问题,引起了负面效应。因此要正确认识发展生态旅游的内涵:旅游的发展不能以旅游目的地生态的破坏为基础,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要以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为基础。4. 湖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4.1正确定位,突出特色。 生态旅游首先突出的是“生态”二字,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动物、植物、人文等,因此,我们在给旅游景点定位时,一定要挖掘出最具代表性的东西,经过塑造加工使之成为特色点。湖北省生态旅游依据已开发的生态旅游地域可分为:湖泊生态景区、森林生态景区、湿地生态景区、漂流生态景区。湖泊生态景区以梁子湖、丹江口水库为代表,森林生态景区以神龙架、大别山为代表,湿地生态景区以荆州洪湖湿地为代表。 4.2合理规划,资源整合。 湖北省不缺乏旅游资源,缺乏的就是对其深加工的一双巧手。如近几年大热的恩施大峡谷。恩施大峡谷,全长108 公里,其中百里绝壁、千丈瀑布、独峰傲啸、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美不胜收,主要有大河扁风光、大小龙门绝壁、云龙河瀑布、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11 个景区,极具开发价值的达300 平方公里。除了河小峡谷大, 最大的景观特色是两岸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有天坑,有地缝,有天生桥,有溶洞(200 多个),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近乎垂直于峡谷的大断崖曾游历欧美的张良皋教授将清江大峡谷与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他说,论壮观,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清江大峡谷不过伯仲之间,论美丽,清江大峡谷的沐抚段实在无与伦比。八百里清江中,恩施屯堡至沐抚的大峡谷,以气势雄阔的绝壁险峰称奇于世。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而驰名中外的腾龙洞,洞中景观千姿百态,神秘莫测。洞外风光山清水秀,洞口的卧龙吞江瀑布落差20 余米,吼声如雷,气势磅礴。而正开发的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坪坝营生态旅游公园,处在长江三峡、张家界、九寨沟旅游金三角,公园总面积154 平方公里,由3500 公顷原始森林、5300 公顷原始次森林、5300 公顷人工林组成,稀世罕见的连片万亩的四川杜鹃和云锦杜鹃,名甲天下的惊世奇观圣母洞,成为极具潜力的开发项目。由此可见,湖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合,湖北省发展生态旅游很有潜力。 4.3绿色环保,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环保的、可持续的才是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特别是这些依靠自然本来面目来发展的生态旅游区,更应该加强绿色环保意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开发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需要旅游者具有一定环保意识,这也是与大众旅游的明显反差。而目前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态旅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