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课件_第1页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课件_第2页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课件_第3页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课件_第4页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一 评剧及其由来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 对口莲花落 基础上形成 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 后进入唐山 称 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 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 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 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 出现了白玉霜 喜彩莲 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 以 刘巧儿 花为媒 杨三姐告状 秦香莲 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出现新凤霞 小白玉霜 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 北京一带流行 二 评剧的历史及其发展评剧 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曾经被周总理封为全国第二大剧种 在华北 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1909年左右形成于唐山 习称 蹦蹦戏 或 落子戏 又有 平腔梆子戏 唐山落子 奉天落子 平戏 评戏 等称谓 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 因为上演剧目多有 惩恶扬善 评古论今 的新意 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 改称 评剧 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 海棠红 时 新闻界首次把 评剧 的名称刊载于 大公报 从此 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 影响很大 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 九尾狐 小女婿 新凤霞演出的 刘巧儿 祥林嫂 小二黑结婚 艺海深仇 东北韩少云演出的 小女婿 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 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有东路 西路之分 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三 评剧的艺术特点评剧的艺术特点是 以唱工见长 吐字清楚 唱词浅显易懂 演唱明白如诉 表演生活气息浓厚 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它的形式活泼 自由 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 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 有慢板 二六板 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 解放后 评剧音乐 唱腔 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 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 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 京剧的身段 程式 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 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 自由 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四 角色行当评剧的行当是随着评剧的发展历史 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 评剧的前身 蹦蹦戏 曾经历了 对口戏 拆出戏 两个阶段 那时的行当也不象现今这样分明 经过1909年至1921年的重大改革 评剧成为一个大剧种 评剧的行当 也依据表演的需要吸取京 梆等剧种的行当分类经验 逐渐形成现在生 旦 净 丑门类齐全的规模 五 评剧的唱腔评剧的男腔和女腔 是在莲花落 蹦蹦戏的音乐基础上 逐步吸收并借鉴梆子 京剧的唱法形成的 伴奏以胡胡 板胡 为主 打击乐器与京剧大体相同 评剧女腔是由月明珠等人创造的 男腔是由倪俊生等人创造的 评剧唱腔是在唐山民歌 莲花落等民间音乐基础上 吸收东北二人转 京剧 河北梆子等冀东和京津一带地方戏曲的音乐成分形成 其特点为抒情性强 流畅自然 乡土味浓 唱腔为板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