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oc_第1页
拜读《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oc_第2页
拜读《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oc_第3页
拜读《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拜读芥子园画谱看中国画的程式及其对教学的启示2013春土木工程专业-刘祥宇(学号:201305812053006 )2007年大学期间我曾拜读芥子园画谱这本书,本书成书于清代,是一部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的传统绘画教科书。通过对芥子园画谱的教学思路进行分析,对于探讨中国画的程式对当今的中国画教学的启示意义。 一、芥子园画谱中的程式化教学思路 (一)完整细致而有章法的编撰。 画谱在编排上,并未按写意与工笔等绘画语言特点来分类,而是按传统的以题材划分的方式将整部书分为山水、兰竹梅菊、翎毛花卉、人物四集。画谱每一集,皆编撰细致而章法谨严。例如,画谱的初集山水卷共分青在堂画学浅说、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谱五卷。卷中对绘画要注意的问题几乎都有论述,大至笔墨运用的原则,小至一些小窍门、小常识,都有详解,可见编者用心之细。画谱从具体形象入手,将对画法画理的讲解贯穿其中,如此低的学习门槛,自然会让刚入门的中国画学习者,走出充满自信的第一步。 (二)对绘画法度的强调。 画谱开篇即点明:“鹿柴氏曰:论画或尚繁,或尚简,繁非也,简亦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非也,易亦非也。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惟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如顾长康之丹粉洒落,应手而生绮草;韩斡之乘黄独擅,请画而来神明,则有法可,无法亦可。”画谱中每一种形象都有法度可依,而这些法度又来源于先贤们的笔墨程式,初学者尽可参照其中的法度来循序渐进,而不至于了无头绪。 (三)举一反三、变化无穷的笔墨运用。 芥子园画谱主要以中国画的初学者为对象,使学习者渐渐领悟其规律。编者提到“千石万石,不外叁伍其法。” “四岐者,即画家所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也。然不日面而日岐者,以见此法叁伍变幻,直若路之分岐,熟之,则四岐之中面面有眼,四岐之外头头是道,千头万绪,皆由此出。”纵览画谱全书,便会发现,书中每一技法,皆以起手式的一笔一画开始讲解,然后举一反三,初具形态;进而“叁伍其法”,略成规模;熟练技法,参透规律之后,便可衍生出千变万化。这种由易渐难,由简入繁的方法,使学习者不至于耽于死记硬背的困局中,而是除了熟练掌握技法,提高笔墨能力之外,还能探索技法的变化规律和应用方式,活学活用。 二、芥子园画谱程式化教学思路的启示 (一)中国画的程式化特征。 程式是指艺术形式构成的一般方法或规则,是一种艺术区别于另一种艺术的主要标志。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均按照一定的程式进行操作。而程式的产生,是长期的艺术规律总结,以及大量艺术经验的积累。在中国画中,程式主要表现为程式化的笔墨形式和技法,是一套经过千百年发展形成的,已经比较稳定的规范。 中国画程式化特征的形成,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结果。中国画的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在美学范畴内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民族感情的体现。而中国画的程式化教学,便是作为传统艺术的中国画,代代相传永无止息的重要工具。 (二)芥子园画谱的程式对教学的启示。 程式化教学思路在当今中国画教学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中国画入门学习阶段尤为明显。作为程式化教学的经典教材,芥子园画谱在教学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唤起学生对传统笔墨技法的重视。 笔者认为,任何一名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不论其入学时水平如何,都不可忽视对传统笔墨技法的学习。芥子园画谱对于国画初学者来说,便是一部对于学习笔墨技法很有帮助的工具书。画谱博采众家之长,其收录体例之丰富,呈现篇幅之大,对画理法度讲解之精辟入微,叙述语言之通俗易懂,传授技法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初学者能了解中国画技法及创作的细微之处,对传统笔墨技法有更好的掌握。2、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起到辅助作用。 由于程式笔墨符号的生成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断积累,所以这些符号所蕴涵的既定意义,使得审美活动也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讲解中,程式化符号的积累,又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领悟知识点的关键所在,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资源。 在中国画的类别中,程式化特征最明显,程式化笔墨最丰富是山水画,而山水集又是芥子园画谱中的最重要一集。艺术家任思维驰骋与天地之间,寻求与自然融合的同时,心灵受到了洗涤,人格获得了净化。 三、结语 中国画的程式化符号语言是绘画艺术家们长期积累的结晶,正如画谱中的笔墨程式,是前人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概括、取舍、提炼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