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节课5、4 闪光摄影 闪光灯是拍摄时常用到的摄影器材,如果运用恰当则可以得到一张好照片,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画面曝光过度。5、4、1 闪光灯的基本常识1、闪光灯的特点:闪光灯是现代摄影常用的光源,它不受任何光线和环境的限制,特点是小巧方便,使用灵活。2、闪光灯主要有如下一些特征:(1)发光时间短,一般都高于1/1000s以上。(2)光亮强度大,指数为32的闪光灯的发光强度大约为200Ws(3)光源色温正,其色温与日光的色温相近,约5400一5600K。(4)灯体热量低,不会有长时间的热量释放。5、4、2 闪光灯的类型根据闪光灯的输出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内置闪光灯和外接闪光灯。5、4、3 闪光的曝光1、闪光灯的指数(1)闪光灯指数GN反映闪光灯功率强弱。一般分为GN-m及GN-ft两种,前者以米 (m)为单位,后者以英尺 (ft)为单位。(2)对于ISO100感光度的数码相机设置而言,GN=光圈系数拍摄距离 (m)(3)闪光距离 即闪光灯的有效照明范围,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闪光灯有效距离约为0.5一5m (4)使用内置闪光灯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近会导致曝光过度,而距离太远会使得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曝光不足。(5)有的相机有减光功能,减光就是减少闪光的输出强度,可以在数码相机中进行调节 。(6)在夜晚拍摄人像用闪光灯,一般要使用夜间人像功能,如果用夜景功能(或者全自动功能),往往人物会过曝光。7、闪光同步速度:就是相机将快门叶片全部张开,让被摄对象所有范围都获得闪光灯均匀照亮所需的最短曝光时间。8、用好闪光同步速度的5条基本原则:(1)使用闪光灯不可采用高于同步档的快门速度(2)专用闪光灯会自动控制快门速度(3)自行选择快门速度的时候,可用“M”档。(4)主体和背景有一定距离时,背景因照度低而偏暗,应采用低速快门曝光调节反差。(5)在背景杂乱的场合,用光线亮度来净化背景,突出主体。 5、4、4 户外摄影补光1、在室外拍摄逆光人像,面向相机的部分会因曝光不足而无层次,使得影像深暗。为了弥补逆光下的曝光不足,可用闪光灯对暗部补光。2、利用闪光灯补光的方法(1)使用非自动的闪光灯将相机快门速度调到与闪光灯同步的档位上,用闪光灯的指数与被摄体到闪光灯距离相除,得出光圈系数 (F值)。F值应大于受光部分光圈值1级。(调距离)(2)使用非自动的闪光灯(具备光亮调节功能)快门速度调到与闪光灯同步的档位上,测出受光部分光圈系数 (F值)并在镜头上调定。将闪光灯指数除以摄影距离 ,得出的F值应大于受光部分光圈系数 1级,否则要调节闪光灯光比。差一级调1/2,差两级调1/4。(调指数)(3)使用自动闪光灯一般自动闪光灯能自动调节输出亮度,保证曝光正确。在使用自动闪光灯进行逆光补光时,相机设定的光圈要比自动闪光灯光圈正常值小一级光圈 。5、4、5 闪光灯摄影的方法1、单只闪光灯的应用(1)其优点是携带方便,操作自如,便于抓拍。(2)不足之处在于拍摄的照片光线平淡,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并且在主体与背景较近时,容易出现黑影。2、闪光灯使用注意事项:(1)消除黑影:加上柔光罩,如无此配件可蒙上白布或者纸巾替代。让拍摄对象远离背景,并尽量选择颜色较深的背景。采用机位反射闪光法,消除浓重的黑影。(2)避免前亮后黑:尽量安排被摄所有对象与照相机等距离,或摄影者适当调整拍摄角度,使被摄者前后相近。将闪光灯朝向周围反射物,用反射的散射光照明,可得到前后景物用光一致的效果。另外,可用分灯和借用其他光源给后方补光。(3)防止边缘发黑:有些闪光灯发光的角度不及镜头的视角大,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使用大广角镜头,一定记住将闪光灯的扩散角调大,或在灯头上加盖一只散光片。(4)避免物体反光:镜头对面有强反光体如镜面、玻璃、光亮的家具及平滑的墙面时。勿使闪光灯的光轴与反光的平面垂直。摄影者在拍摄时应随时注意稍微移动位置,问题即可解决。2、在闪光灯上加装柔光罩或反光板,可以使闪光灯的直射光变为漫反射光,起到减少黑影,使影调变柔和的效果。3、单灯使用技巧:(1)机外闪光法:将闪光灯从 热靴上取下,离开照相机,安置在照相机四周任意的位置上。闪光灯通过专用连线与相机相连,确保闪光的同步,连线的长度可长可短。(2)机外闪光法的特点是:1、拍出的照片可获得类似阳光的自然效果,有立体感。2、减小难看的黑影,画面层次丰富。3、运用此法应得当,否则容易造成影像反差极大,如果曝光不准,拍摄出的照片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2、反光闪光法反光闪光法是将闪光灯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反射物上,再由反射物把光线反射到被摄体上。由于扩大了光源的发光面积和照射面积,就会使被摄体上的光线变得柔和,从而达到降低反差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应把闪光灯斜向对准天花板或墙壁,将闪光反射到被摄体上,这样会形成柔和、均匀的光线。5、4、6 闪光灯做辅助光利用阳光下的侧光、侧逆光或逆光和室内窗户射入的自然光拍摄,如果是在晴朗的阳光下,拍摄逆光人物照片,不加辅助光时,往往会以背光部位曝光,致使背景曝光过度,导致蓝天白云都失去原有的色彩。同时,人物的轮廓部位也会因曝光过度而显得特别生硬。闪光灯的照射面积大,亮度均匀,且闪光时间短,光量可控。所以用闪光灯做辅助光,既灵活又方便。5、4、7 加色片闪光有的闪光灯附带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透明片,(有的舞台灯具商店有售),加色片闪光,在彩色摄影中可以人为地按拍摄意图取得或改变色彩效果。 例如:1、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以白墙为背景拍人像或静物,把加有色片的闪光灯从被摄主体的后面从斜侧角度向白墙闪光,可使白墙成为某一颜色渐变的背景,就像衬了昂贵的影室背景纸。2、在阴天拍摄置于窗台的盆花或盆景,把加有橙色片的闪光灯从侧光或侧逆光角度闪光,可使被摄物产生金黄色的仿佛夕阳斜照的光彩效果。3、在夜间拍摄庭院、古建筑、立交桥或者一般家庭的客厅,加色片与不加色片相结合,采取移位分段多次闪光,可使所摄景物各部位具有不同的色彩,显得格外绚丽。用闪光灯模拟日光效果使用了两只闪光灯头。在模特儿前方,一只闪光灯头对着一把白色反光伞,以便打出均匀的漫射光。在模特儿左侧方的通道里放置了一只闪光灯头,并加了带黄色凝胶滤光片,因而使画面中模特儿的左半身从上到下都勾划出一种突出的轮廓光效课,尤其是模特的浅色宽沿帽和美丽的双脚的光线是那么的柔和,更增添了年青女郎的魅力。整幅照片给人一种典雅、优美的感觉。5、4、8 闪光灯的红眼现象数码照片红眼现象的原因:夜晚,用闪光灯拍照时,瞬间的强光令瞳孔来不及收缩,光线便透过瞳孔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的血管就会在照片上产生泛红现象,人的眼珠便呈现出一片红色,即人们常说的 红眼。有效地减轻红眼现象,应注意下面三点:1、拍摄者应处在光源的前方2、最好不要在特别昏暗的地方采用闪光灯拍摄3、有条件的话,可采用能进行角度调整的高级闪光灯,在拍摄的时候闪光灯不要平行于镜头方向,而是向上同镜头成30角(反射闪光)。4、启动相机的防红眼功能。5、4、9 使用闪光灯有关注意事项须强调几点:1、通常所用各种型号的电子闪光灯以及照相机都没有防爆装置,因此若在煤矿井下、化工厂、石化炼油厂等场合闪光摄影,事先必须经过所在厂矿安检员同意,以确保安全。2、不可隔着纱帐、蒸气、烟雾、雨雪闪光拍摄人物或景物,也不可正对玻璃镜框或书柜玻璃门闪光拍摄镶在里面的摄影或绘画作品,否则效果极差。3、拍摄体育比赛、舞台演出、时装表演的镜头,一般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如果允许用闪光灯,所摄效果也不好。4、切忌对着婴幼儿闪光摄影,因为闪光对婴幼儿极娇嫩的眼底视网膜会造成严重伤害。下面介绍使用闪光灯拍摄的特技第六章 数码摄影拍摄技巧 6、1、1 拍摄的基础知识1、初学摄影的人往往会拍出一些不清晰的照片,主要原因是拍摄者在按快门的时间相机抖动造成的。下面介绍防止相机抖动的方法:(1)手持拍摄应尽量不要使用低于1/60秒的快门速度,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可以寻找稳固的支撑物来做替代。 (2)注意身体姿势,按下快门时应屏住呼吸。如果周围有墙壁或树木的物体时,也可以背靠或侧靠墙壁,这样能有效地降低身体的震动。(3)手的姿势,左手掌心侧托住镜头 ,右手的拇指放在相机的背后,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相机的前面偏下,食指自然的放在快门按钮上 ,按快门不要用力,应柔和。(4)使用三脚架时,用自拍或遥控功能 ,可以减少抖动的影响。(5)使用较高的ISO值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从而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有效防止照片模糊。 2、边框、画幅划分:(1)边框的定义:是画面的分界线,它可以排除次要的、没有价值的东西,使得主要的;有价值的东西显得更鲜明、更集中、更精练、更典型。(2)与边框直接相关,形成了三种最常见的画幅形式:横画幅、 竖画幅、 方画幅。横画幅、竖画幅的长短边比一般为8::5;方画幅的边比一般为1:1。 (3)三种画幅的特点与应用:横画幅:1)横画幅是看上去最自然、用的最多的一种画幅形式:一是天性的,人眼睛的横视场角远大于纵视场角;二地平线是水平的,大多数东西都是在水平面上延伸的,人们沿水平高度观察事物要比沿垂直高度观察事物更自然、更舒服。2)横画幅特点:水平线被强调,使画面有一种内在的稳定性,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事物的横向排列、动体的水平运动可以得到突出表现。3)应用:如宽阔的地平线、平静的海面、人物之间的交流等;横画幅还有利于表现高低起伏的节奏感,如桂林山水等,如果横画幅被加宽,则水平线的造型力将被更加强化。竖画幅:(1)特点:竖画幅也是一种常用的画幅形式,它有利于表现垂直线特征明显的景物,往往显得高大、挺拔、庄严等,在竖画幅中欣赏者的视线可以上下巡视,可以把画面中上下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2)应用:竖画幅有利于表现平远的事物,它往往结合俯拍角度,展现事物在一个平面上的延伸,突出远近层次。如果竖画幅被加长,则可以增强其画面力度。方画幅:(1)特点:方画幅四边等长,四角相等,属于中性画面,它往往显得均衡、稳定、静止、严肃、调和。另一方面,画幅容易让人产生单调的逆反心理,有时会显得呆板和缺乏生气。(2)应用: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稳定状态,有利于表现庄重的主题,方画幅既照顾了水平线,又照顾了垂直线,严谨是方画幅的主要特征。3、再现真实世界的画面造型:(1)现实生活中,客观对象是三维的、是真实的,而画面则是将具有三度空间的物体、景物形象压缩在只有两度空间的画平面上。要缩短画面形象与实际物体的距离,就要利用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再现现实世界的特征,这主要涉及空间感 (透视感)、立体感、质感的应用。(2)在画面上再现现实世界的3种方法:空间感 (透视感)主要受透视规律的影响,只要在平面上很好地表现出人们所熟知的透视现象,人们就会获得空间远近的感受。立体感的获得主要在于“面”的展现,只要在画平面上表现出物体的两个以上的“面”,“人们就会认为该事物是立体的。质感是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被摄物体表面质地的感受,根据物体表面质地不同,我们一般将物体分为粗糙表面物体,光滑表面物体、透明的物体、镜面物体四种,不同质地物体质感表现的方法不同。(3)空间感 (透视感)、立体感的应用 (质感的应用将在静物摄影中介绍)空间感 (透视感) :摄影当中常见的透视情况有:线性透视、空气透视。1)线性透视的定义:用几何方法在平面上把立体物象显示出来。线性透视又叫做线条透视;是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深度感的手法。 2)线性透视现象和透视规律:线性透视现象:1景物距离拍摄点远近不同则其影像大小不同,距离拍摄点近的物体影像大,越近则越大;距离拍摄点远的物体影像小,越远则越小。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形成一点消失在天际中。透视规律:空间感的强弱同物体的对比有相当大的关系,景物大小对比强烈、悬殊,线条收缩越急,则空间感越强;景物大小对比不明显,线条收缩缓和,则空间感弱。3)表现线性透视的方法:仰拍、俯拍有利于表现线条透视效果,采用仰角度拍摄,线条自下而上收缩汇聚,采用俯拍则能最大限度地把画面中的线条展开,增强了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拍摄点距景物越近,线条收缩越强烈,拍摄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靠近景物拍摄,以求得较强的空间透视效果。 要想加强线性透视感,一般要采用短焦距镜头、近距离拍摄,要想弱化空间透视感,则往往采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拍摄。 4)空气透视:空气透视的定义:空气透视是利用物体在大气中的变化,创造出一种富有空间深度感的幻象。 空气透视的规律:1物体的影调随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而变化,近的物体影调暗而深,远的物体的影调淡而浅,越远越浅,直至完全消失。2物体的色彩随着距离拍摄点的远近不同而变化,近处的色饱和度较高,明度高,远处的物体色彩饱和度差,而且趋于冷色。3物体的明暗反差也有变化,近处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强,较明显,距离远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弱,越远越弱。4物体的清晰度随远近距离不同而不同,近处的物体清晰度较高,远处的物体清晰度较差,显得模糊,“远山无石、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空气透视的应用:1采用施放人工烟雾的方法来加强空气透视。2逆光和侧逆光是获得空气透视的基本条件。景物呈现在这种光线下,画面有了过渡层次的变化 。3选择较暗的前景景物,使其构成与后景当中事物的明暗、大小对比,丰富影调层次,有利于展示三度空间。4 多层景物能够使空间透视明显化,并富有节奏美感和韵味。5控制景深,选择焦点,造成物体的虚实对比,也是表现空气透视的重要方法。 6在彩色摄影当中,可加用偏振镜进行调整,减弱空气透视效果,保证物体的色彩饱和。其他的效果镜,如雾镜、柔光镜也可以加强空气透视效果。 7 选择或调整光线,造成近暗远亮,促使人的视线向远处伸展,也有助于交代空间深度。 立体感:1)摄影画面怎样表现立体感:在画平面上只有充分地表现出事物的多个面及其分界线,才能很好的表现事物的立体感。2)表现立体感的方法:1仰拍、俯拍结合斜侧面拍摄能够表现出被摄对象的三个面 2距离越远,立体感越弱,距离越近,立体感越强。3采用标准或短焦距镜头拍摄,物体棱角分明,面与面有对比,纵深线条有明显收缩现象,可以较好地表现立体感。4侧光、斜侧光照明,光线投射方向和物体表面构成了一定的角度,物体不但有受光面,而且有阴影面和投影,影调层次丰富,物体具有明确的立体感。 5被摄体与背景形成对比,能突出立体感。6利用调整焦点或控制景深的方法,造成物体同背景的虚实对比,突出事物多面性、是强调其立体感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十一次课4、构图应注意的细节 (1)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给人以美感。一张照片如果不具备优秀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吸引观赏者的注意,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2)摄影初学者在构图中容易犯的毛病主要有以下8种情况:画面撑得太满。有些初学者在构图时喜欢让拍摄主体顶天立地地充满整个画面,这不利于照片的后期制作和编辑,而且画面没有 “呼吸”的空间,会给人一种压迫感。 附加物缠身。背景选择不当,比如出现烟囱长在人物肩膀上、头上冒出大树等情况,就破坏了人物的形象。头撞南墙。在拍摄侧面人像时,没有给人前方留出一定的空间,而是将大部分的空间留在了人物的身后,造成照片中的人物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感觉沉闷、压抑。地平线倾斜。有些初学者为了将一些高大景物的全貌拍摄下来,便在取景时采取画面倾斜的方法,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构图,势必会造成地平线倾斜,让整个画面失去平衡,视觉感不舒服。落格。当人物与高大的景物合影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地将镜头抬高,结果是衬景拍全了,但是人物往往在画面中只留下半个身子,让观赏者感到很不舒服。喧宾夺主。照片中过多地表现了前景物或背景物,反而使拍摄主体处于视觉次要的位置。画面分割。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地平线放在了画面的正中央,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这样的构图太过死板,缺乏视觉美。缺乏趣味中心。取景时没有突出主体,画面中想展现的元素太多,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少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6、2 人像摄影6、2 、1、人像摄影怎样选择背景 以人物为主体的照片背景十分重要,通过人物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人像摄影的实践来看,背景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平面的,纵深的,室内的,也有室外的。1、根据照片的主题来选择背景,由于主题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想表现人物的职业特征,就应该以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然光拍摄,把环境作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衬托人物,用环境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2、根据背景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光圈。一旦确定背景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1)表现背景主要看背景的作用,如果背景是整个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传达出很多人物的信息,那就采用小光圈,使背景细部有相当大的清晰度。(2)若背景全用来衬托主题,作为一个影调部分,就可以采用大光圈,让背景在画面中虚化模糊。 应用实例:3、掌握背景在画面中的比重。如果是拍摄旅游照片,那么画面中以名胜古迹作背景所占的比重可以尽量多些,避免把景色拍得残缺不全。4、避免一些不良的背景,好的背景起到烘托的作用。而不好的背景会影响画面的美观。在人像摄影中,下列景物不宜充当背景:(1)景物凌乱繁杂,这种背景会喧宾夺主。(2)具有冷色调的景物。当环境光反射到人物脸部时,会显出一种病态。(3)大面积色彩斑斓的景物,这种背景同样会喧宾夺主。(4)反差异常强烈的景物,会损害主体形象,分散观者视线。 6、2、2 基本人像摄影构图 极特写中等特写面部特写标准特写近景中近景中景中全景全景1、全景 (1)全景布局要求画面中的人物与背景一定要协调,在构图中,人物的表情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人物与背景融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最佳的整体构图效果。(2)使用镜头85mm/F1.4、135mm200mm.在实例照片中可以看出,画面中人物比例比背景占据更小的比重,因此拍摄中并不是以人物为中心,而是要使人物与美丽的背景以及周边环境相协调,从而使人物的感情进一步体现出来,这才是能够突出全景效果的正确趋向。2、中全景 (1)中全景(通常称中景)拥有接近于全景的背景表现力,从而可以使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稍微提高,从而使人物成为拍摄的主体。(2)中全景通常以膝关节为界限。中全景虽然能体现出人物的表情,但直接从膝关节剪切进行拍摄,容易形成不稳定的构图,而以膝关节稍上的位置作为基准进行取景,可以与背景更加协调。(3)拍摄中全景照片时,使用望远镜头或标准变焦来得到背景失焦效果。人像摄影中这种摄影构图使用较多。3、中景 (1)中景的取景范围在膝盖和腰部的中间位置(骨盆附近),经常和中全景 混淆使用。(2)中景是以人物上半身为中心,将人物的表情与姿势作为重点进行拍摄。(3)中景是使用率较高的景别之一。(4)对初级摄影者来说,通常可以多拍摄一些人物的上半身,而此时背景的失焦也可以利用很多镜头轻松实现,因此这也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构图之一。 4、中近景 (1)中近景是以腰部作为界线的取景方式,因此通常也称中近景为腰景。 (2)中近景也和中景一样,适合体现人物的表情与神态,大部分情况下都会使人物填满画面,因此在此构图下人物很难与背景一起体现。(3)在使用中近景拍摄时,为了使人物照片中多一些背景,可以在人物上方留下一些空间,进一步确保背景在画面中所占据的空间,从而避免过于单调的画面结构。5、近景 (1)近景以胸部为中心进行取景,因此通常也被称为胸景 。(2)从近景开始,在摄影中都会以人物脸部为重点来强调表情,因此在此构图下与画面结构相比更为重要的是人物表情和神态等因素。(3)通常会使用这种构图拍摄以人物为中心的照片。此时,广角镜头会比望远镜头更容易将狭窄的背景空间表现成较宽广的效果。注意用广角镜头近摄会有脸部变形的问题6、标准特写 (1)标准特写是从胸部、上方肩膀到整个脸部取景,照片效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物的表情。(2)标准特写 方式是人像摄影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景别,而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特写摄影大部分都采用这种标准特写形式。(标准像)7、面部特写(1)取景范围是从人物脖子开始到整个脸部的区域。(2)由于此构图除了人物脸部以外没有其他画面结构,因此构成画面时最好多留意一下人物的表情、脸部角度、视线等因素。(3)这是与标准特写方式经常一起使用的特写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基本上与标准特写没有严格的区分。8、中等特写(1)取景从人物下巴到头顶区域的构图。(2)这是包括整个脸部的最终阶段的特写范围,也是一种不常使用的构图。(3)特写摄影中,也会尽可能少使用中等特写 ,而多使用标准特写或面部特写 ,可以使画面结构更丰富一些。9、极特写(1)极特写在体现脸部的照片中偶尔会使用。(2)利用这种构图通常会体现人物的整体脸部,但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会以脸部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进行极特写。(3)极特写是一种像标准特写一样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特写之一。采用这种特写方式时,也可以尝试一下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其他多种角度的构图。6、2、3 人像摄影布局中的几个问题1、合理布局的构图2、考虑背景流向的构图3、考虑人物视线的构图4、考虑空白的画面组成6、2、4 人像摄影用光的几个问题1、确定最佳曝光的方法: (1)使用强光确认功能(2)结合直方图比较:2、不同测光点下的曝光3、利用辅助光的效果比较4、色温补偿结果的比较6、2 、5、人像摄影中姿势1、当人物在照相机前表现一个动作时,不管他的动作是自然的流露还是人为的设计,照相机捕捉的只是某一瞬间的身体造型,包括脸部的角度、身体的姿势、四肢的摆放、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2、实际上人物的姿态和手势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因此,人物姿态和手、脚的处理,是刻画人物性格和形成画面视觉美的重要组成部分。3、人像的造型分类:(1)头像最适合表达人物的表情和脸部的质感摄影中准确地表现皮肤质感,能增强人像摄影的表现力。各种物体都有质感,人的皮肤也一样。由于年龄的长幼、地域的差别以及职业的不同,人们的皮肤质感也有差异。在摄影中准确地表现皮肤质感,能增强人像摄影的表现力。用45侧光照明,充分表现了老人的脸部质感。那专注的双眼,仿佛有很多沧桑往事要诉说。(2)半身像最适合表达人物的性格和姿势画面含蓄地说明,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得救了这一主题。画面上只有疲惫不堪的医生形象,脸上的汗珠、未摘下的手套、口罩,以及那种极度劳累后的手的动作,暗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3)全身像的最大优点是能让人物与周围的环境构成有机的联系,便于营造画面的情调与气氛。这幅人像作品将少女安排在清泉碧水的环境中梳妆的少女在环境的衬托下显得美丽动人,水中的倒影也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如果没有环境的演染,人物的形象就会显得苍白。(4)身体姿势的安排,不要使头部和身体形成一条直线,因为正面的身体会显得很严肃呆板,以曲线表现形体和脸部半侧朝向镜头较有表现力。头和身体的朝向应有一定差异,这样会显得更自然而富有变化。第十二次课4、人像摄影很难套用什么固定模式。特别是现代人像摄影更注重朴实、自然。在这我们就介绍一下身姿、手势安排的基本原则。(1)手的摆放: 在人物的姿势中,千万不要忽略手的安排,手的变化既可以强化人物的神情,也可以起到装饰画面的作用。在以人脸为主的肖像中,手可以放在脸的边上,或轻托或斜倚,但与脸部的接触不要太用力,避免脸部的变形。在半身和全身像中,可以让手抱在胸前,让手扬起掠过头发,或轻抵下颚,也可以拿些小的道具,活泼画面。可以说手之善于表达感情仅次于眼,因此应充分发挥手的作用。(2)身体姿势:当身体正面对着镜头时,头部应稍微向左(右)转一些。而当双眼正视镜头时,让双肩转动一定的角度,或是让双肩上下倾斜些,这样会使画面更富有动感。拍摄一张坐着的半身像,不妨让人物成45。或是90。侧座,然后让上身转向镜头,通过扭动产生理想的曲线。全身的人像应该避免正面的站姿,同时两条腿的重心也要有所侧重。5、身体造型要轻松、随意(1)每个人的形体都有其特点,无论你怎么动都是美的,因为人的关节和线条几乎包含了艺术的韵律。即使是刻意摆造出来的动作,也要感觉上舒适、自然,如果故作姿态,手脚无所适从,将会破坏这种美。(2)一般来说,无论什么姿态,只要被摄者感到轻松、舒适,旁人看上去就会比较自然。因此,应该让被摄者以最舒服的姿态和心态面对镜头。6、身体姿态要和感情一致(1)人像摄影的手、脚和身姿,都要表现出动感来,使画面产生新的活力,能够更充分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因为手、脚和身姿与人物的眼睛和脸部一样重要,都是传达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人像摄影的手、脚和身姿表现得很不自然,很拘束的话,那么整体上看上去就会很不和谐。(2)要经常研究和模仿成功人像的作品我们学习和观赏古今中外的名作数不胜数,这些作品中人物的手、脚和身姿可以说千变万化,既自然又和谐,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可以先从临摹开始找寻规律,不断地实践,达到创作人物形象的境界。5、反光板使用方法:(1)在对拍摄对象暗部进行补光时,要把反光板略高于拍摄对象的头部,保持阳光照射上亮下暗的真实气氛。反光板也可以低于拍摄对象头部,反光板的亮度要掌握得当,要保持与拍摄对象的受光有一定的亮度差别,以表现明暗变化和立体感。(2)反光板可以用一块,也可以用多块,视具体的拍摄情况而定。用一块反光板时,主要是对拍摄对象暗部进行照明,提高暗部的亮度。(3)在阴影中拍摄人物时,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可以用两块反光板来进行补光。一块在相机的附近,用于照亮人脸部的阴影部分,另一块远些,使人物产生明暗层次,显出立体感。在购买反光板时,考虑到携带方便,可买折叠式的反光板。6、在下面情况下需要用反光板补光:(1)晴朗的天气,在直射的阳光下,人物面部明暗反差比较大,阴影部分缺乏层次,这时可用反光板给暗部补光。(2)树荫下的人物由于四周较暗,缺少环境光反射,可用大型反光板给暗处人物补光,使之与周围景物影调协调。(3)逆光人物正面缺少环境光的足够反射,这时就需要给背光的面部补光,但补助光线应以继续保持逆光的美妙效果为前提。利用反光板补光或做辅助光,能够直接观察到补光效果,反射光的强度和照明效果,可以用肉眼来判断。并通过调节反光板的位置和角度,达到理想的补光效果,比较易于掌握,而且携带方便。6、2、7 拍摄人像时要注意的一些因素:1、避开刺目的光线。拍摄人像最忌讳使用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的阳光。将在眼窝、鼻子周围和下巴底下造成黑影。为了避免这种破坏性的光线效果可用以下方法:(1)选用开阔的荫凉场地,如晴天时大树底下,四周有大量的反射光可以对局部阴影进行补光,在人物脸上形成流畅的没有阴影的照明。(2) 如果你不得不在正午时分抓拍人像,可以让被摄者背对着太阳。(3)为了改善用直射阳光拍摄的效果,可用一把半透明的白伞遮挡中午的阳光。另一种办法就是采用遮光照明来解决问题,不过被摄者周围的强光会干扰你的测光表而造成人物曝光不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靠近被摄者直接从其面部测取曝光读数。2、竖画面构图竖画面的构图可以有效利用画幅的有效空间,拍摄单人时,把相机转到竖画面的位置。“竖画幅取景比较适合单人肖像,因为这种画幅与头部本身或与上半身的长方形造型相对应。3、采用大光圈在拍摄人像时采用大光圈能使背景模糊,更好的表现被摄者。F/18至F/4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虚化,使之处于焦点之外,而让主体成为照片中唯一让人关注的目标。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浅,如果被摄者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离相机更远,那么距离较远的那只眼睛也许会处在焦点之外。补救的办法是在取景时舍弃背景,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小一挡的光圈,或者是调整被摄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双眼与相机的距离相等。 4、选择简单的衣着鲜艳的原色能为人像增添生气。花哨的着装会使人们把对被摄者五官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身上。要注意选择能与被摄者的本色般配的服装。如果可能的话,让被摄者自己选择衣服颜色,这样效果会最理想。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什么颜色会让他们最好看。5、尽可能靠近被摄者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上太小,以至于其面容和表情不能成为照片上一目了然的表现中心,那么效果就差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摄。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摄者,或者是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近产生美。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对人像照片来说这当然是对的。人物的头部处在画面中央。在人像构图时,要尽量使关键部位处在画面的上半部分。6、使用中焦距镜头使用85一135mm的镜头拍人像,透视有所压缩,这样面部特征会表现出正确的比例,把被摄者表现得自然悦目。较短的焦距(5Omm以下)拍肖像常常会夸张人物面部的特征,有时会使鼻子显得比实际的大,用广角镜头靠近拍摄的面容太难看。而若要使用2OOmm以上长焦距镜头的话,则会便面孔显得太平。6、2、8 拍 高调人像:特点:以白和浅灰影调为主,黑灰色影调极少。 高调人像拍摄方法:1. 光线要柔和、匀称,一般多使用顺光,这样可获得反差平淡的效果。拍摄人像时除头发外,脸上光比不要超过1:2。2. 拍摄人像时,被摄者要穿白色或浅色衣服,拍摄自然景物时也要选取浅色调的景物。3. 背景要选取白色调或浅灰色调。4. 曝光时,要比正确曝光略增加一点。6、2、9 拍低调人像:特点:以深灰、浅黑、黑色影调为主,浅色调占的面积很小,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浓重深沉。低调人像拍摄方法:1、低调的画面影调低,影调对比不大,用影调接近、细致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层次和质感。2. 拍摄低调照片多使用侧光或半逆光,要选择暗背景。 3. 拍摄低调人像时,人物服装的色调要比较深。4. 感光要充足,以保证阴影部分有足够的层次。5. 低调照片的整个画面影调浓重深沉,但其中有面积很小的白色调,它能使整个画面具有生气。6、3 旅游摄影旅游摄影应该注意些什么1、 外出旅行游览,观赏祖国的大好山河,不仅身体和神情得到了松弛,还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 旅游摄影的收获:拍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同亲朋好友分享你旅游时的乐趣,而且若干年后将是一个纪念。旅游为主,旅游摄影实际上是旅游的一个附属品。3、 旅行往往是走马观花,容易挂一漏万。所以想要在旅途中拍摄精彩的旅游照片,预先查看旅游目的地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应该了解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4、出行前的准备:(1) 文字资料。在准备前往某个旅游景点之前,最好能找一些和这个景点相关的文字资料阅读一下。这样可以了解一下那边的风土人情,和这个景点有关的历史典故等等。在旅游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把拍摄重点放到那些能够代表这个景点的景观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图片资料。通过图片资料可以更形象地了解旅游景点的风貌特征,特别是一些专业摄影家的摄影作品,没准能给你的旅游摄影带来一些灵感。应该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旅游图片比较,在参考他人拍摄角度、用光方法等拍摄基础上,以反向思维的方法,避免拍摄出和别人重复的画面,以突出自己的个性。(3)视频资料。除了传统的平面媒体之外,现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也是非常的发达。注意关于自己要前往的景点的视频介绍。(4)互联网。找到专门的旅游网站,然后点击自己喜欢的景点就可以了,好的旅游网站里面不仅有视频说明,还配有专业的图片和文字解说,景点相关的一切服务都有介绍,大大方便了旅游者。(5)摄影器材准备旅游摄影携带器材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拍摄要求和目的。在能够满足自己拍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带摄影器材,不要让过重的器材搅了你旅游的兴。 如果只是为了拍摄旅游留念照片,那携带一个内置闪光灯的便携式家庭用数码相机就可以了。这样,你几乎就没有携带摄影器材的负担,可以充分享受旅游的乐趣。如果你的目的是要从事摄影创作,那就要具备一台准专业,甚至是专业的单反数码相机了。配上一个标准镜头,一个24-70mm的变焦镜头,基本上就能满足旅游摄影创作的需要了。(6)附属器材。准备一块2G以上的存储卡,如果拍摄量较大,可以带一个数码伴侣。镜头纸和吹气球这些清理相机的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考虑使用单脚架,单脚架体积和重量都比三脚架小得多,比较适合外出旅游拍摄携带。而且单脚架不但可以稳定相机,还可以当拐杖用。偏振镜和UV镜也是旅游拍摄常备的摄影器材。如果要去的景点室内拍摄比较多,还应该带上一个外置的电子闪光灯。外出旅游时一定要带上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电池备用,这样就不用担心相机和闪光灯电量不足的问题了。5、 旅途中的拍摄 旅游通常和飞机、轮船、汽车、火车这些交通工具是密不可分的,当你登上这些交通工具时,你的旅游摄影就己经开始了,不要把你的数码相机束之高阁。(1)在火车和汽车上拍摄主要分两种:在行驶的车辆中拍摄窗外的风景1)靠窗而坐,拍摄有价值的自然风光或民俗风情。2)使用广角镜头,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拍摄,这样既有利于稳定相机,同时也可以展现较为大的景观。尽可能清晰地拍摄窗外景色。拍摄车内的生活场景1)车内空间狭小,人物活动也就相应地受到限制,使用广角镜头较好。2)在颠簸的车内拍摄,快门速度一定要快,一方面可以迅速抓住难得出现的精彩瞬间,另二方面也有助于保证画面清晰。3)为了行车安全,在汽车内拍摄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以免影响驾驶员开车。(2) 轮船上的拍摄。由于船速相对较慢,在船上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无论是海轮还是江轮,在轮船上拍摄有在其他交通工具上拍摄所没有的乐趣。因为轮船是最敞亮的交通工具。从船舱到甲板都很宽敞,活动范围大,可以拍出有意义的照片,也能给漫长的旅途增添不少乐趣。船上的设施、船外的景色、船尾的浪花、船首的波涛、追随轮船的海鸥等等都是理想的拍摄对象。在船上拍摄船外景色的快门速度也最好不要低于1/125秒。(3) 飞机上的拍摄。乘坐飞机旅行时,数码相机和拍摄附件应该放在随身的提包内。买票时说明要一个靠窗户的座位,能给你在飞机上的拍摄带来很大的方便。在窗户内拍摄虽然受一些影响,但拍摄出来的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考虑到飞机飞行时速度很快,快门速度最好设置在1/250秒以上。拍摄时可以把相机镜头紧贴在舷窗上向外拍摄,也可以把舷窗作为前景放进画面,让舷窗起到“画框”的作用。尽量把光圈放小,以延长景深。在飞机上主要的拍摄对象是云,现在的飞机一般都在云层上飞行,所以大地上的景象只有在晴空万里时才能见到。无论是变化多端的云层还是脚下的山脉、河流、田野等景物都是平时很难见到的,所以千万不要放过这些难得的拍摄机会。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舷窗外动人的景色。在飞机上拍摄最好能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镜,这样可以强化蔚蓝色的天空。需要注意的是,飞机飞行的速度很快,窗外的景色也随之不断地变化,所以要眼明手快,看到心动的景色就要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记录下那美丽的瞬间。6、 旅游纪念照的拍摄 旅游纪念照的作用是纪念自己到过某个景点游览,一套好的旅游纪念照应该能够达到人景相融的境界,在若干年后仍然能够给你美好的回忆。拍摄旅游纪念照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多景点旅游纪念照首先应拍摄一些名胜古迹,以标志性景色为背景拍摄,有说服力。新到一地的车站、码头、宾馆内外、都非常值得拍摄,也很具有纪念意义。而当地的民俗民风、风土人情也是旅游纪念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很值得拍照留念的。(2)多角度拍摄名胜古迹的时候,一定要围着景点转一下,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选取不同的最佳位置拍摄。虽是同一景点的图片,但效果却大不一样。旅游纪念照不要只局限于一种形式,即人物面带微笑地站在景物前方。这种拍摄形式用得太多了很容易有呆板的感觉。还应拍一些亲朋好友在娱乐、参观、就餐、谈笑等活动时比较自然的姿势和神态。拍摄角度也没有定式,只要能表现当时的场景和气氛即可。这样的纪念照可能会更生活化和更加生动自然一些。(3)人景相融处理好人物与景物的关系是旅游纪念照的基本标准,即旅游纪念照一定力求人景相融。要避免人物离相机过近,占画面太过而挡住背后的景色,也不要让人物离相机太远,从而导致人物占画面的比例过小,整个画面没有视觉中心。如果想要清楚地表现人物背后的景物,就应该使用小光圈,以加大景深。如果想突出人物可以适当的调大光圈,缩短景深,以达到突出人物的目的。(4)如使留念照片出彩:(1)体现旅游味。旅游中不仅仅只拍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其实沿途乘车、搭船、小憩、就餐都可作为拍摄的题材。这些活动若能记录下来,将留下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纪念。(2)突出纪念性。拍摄中要人中有景、景中有人。构图可采用呼应、均衡的方法,人和景相互对称,用人物填补景的空白,两者有机地融于一幅画面之中。(3)人物动态可不拘形式。旅游者可立可蹲,或者干脆俯卧在草坪上,总之要拍得自然,体现出浓厚的旅游气息。(4)人物视线要活泼。可对视镜头,或是注视景物。对于多人物的照片,或指定某一视线为目标;或在欢乐欣赏景色时,抓住 瞬间,显得随意活泼。6、4 静物摄影顾名思义就是对静止的物体进行摄影。这里所说的静物仅指体积较小、可任意摆布的物体。怎样拍好静物?1、静物摄影:是指对一切静止的物体进行拍摄,如花草、室内饰品、器皿、工艺品等。2、静物摄影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的摄影,如人像摄影可以通过人物的脸和表情去吸引观众,风光摄影可以通过优美的景色来吸引观众。但静物摄影只能对着几个静止的物体拍摄,因此在拍摄时,必须要通过光感、色彩、质感和形体去传达各种信息和情感。3、拍好静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构思和创意静物摄影,一般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广告宣传,为推销产品或为企业做宣传。二是用于艺术创作,用于艺术性的静物摄影,使人们从作品中可以体会到艺术趣味。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拍摄静物前,头脑中要有一个总体的构思,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和用途,才能据此摆设静物,确定摆设静物的方式,选取拍摄角度,设计光线等。(2)背景的处理 静物摄影的背景大致可分为:有特定的环境和无特定的环境两种。有特定的环境背景指的是拍摄物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拍摄,使物体在环境中表现出一种意境,来丰富拍摄画面。无特定环境是指拍摄物体的背景简练,在哪都能拍。无论采用哪一种背景,都要注意背景与主体物之间的关系。背景是用来衬托主体物的,背景太实,容易削弱空间感,背景太虚,又表现不出背景的特点。因此,背景在静物摄影中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3)静物摄影如何运用光线?在静物摄影中,光线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静物摄影的用光主要是给静物造型和表现静物的质感。在静物摄影中一般很少用直射光,多数采用能表现质感的散射光。在拍摄时要根据被摄体灵活机动掌握,同时要善于利用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来创作,不能拘泥于已有的模式。静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材质也各不相同,在拍摄时要充分运用不同角度的光线、光线的明暗关系、强弱及各种色光,来表现不同静物。拍摄静物常用的布光方式如下:1)表面粗糙的木器和石器,宜用侧光;2)金属、瓷器反光强,宜用光线柔和的前侧光;3)花果、蔬菜充满水分,多用顶光。4) 为了使静物有真实感,也可模拟自然光,如黄昏、晚霞、雨天等。5) 打灯时,不要辅助光过多,因为一盏灯一个影子。灯过多,画面光影会杂乱。6)在拍摄时,要善于控制光圈,如要想避开后面的背景,可以用大光圈,把焦点对在拍摄物体上,把背景虚化。为了表现每一局部,可以采用较小的光圈。7) 静物摄影的曝光也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影响静物的层次和质感的表现。4、静物摄影中怎样消除阴影?在拍摄静物摄影时,不只用一盏灯打光,有时会用到许多盏灯,这样就会产生很多投影,非常破坏画面效果。有时为了表现景物摄影的真实感,又需要保留投影。清除没用的杂乱的投影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减少画面的投影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拍摄静物时,只用一盏灯,这样在画面上只有一个投影。要想保留画面投影的细节,可以用反光板来对投影进行补光,反光板不会产生新的投影。这样在画面上只产生一个投影,同时也对投影进行了刻画。(2)可以选一块暗色调的背景纸当背景,这样光照的投影和暗色调的背景形成一体,物体的影子就看不出来了。(3)用均匀的散射光照明。拍摄时,先用白布或白纸将拍摄对象包围起来,然后再用灯光从罩外射向物体。也可将灯光打在白墙或反光板上,然后再反射到拍摄对象上,就不会出现投影了。(4)还可以在拍摄对象下方搭一个透明的玻璃架,这样光线照在静物上,形成的影子就落在透明玻璃架下方,画面上则看不到影子了。(5)还可以利用脱影箱。做一个较大的脱影箱,脱影箱内四周装上灯,箱盖为透明玻璃板,将拍摄对象放在箱内拍摄,物体的投影可消失。 5、拍摄商品如何表现质感?不同的商品,它的材质是不一样的,质感也是不同的。不同商品的质感是由商品的光线反射程度不同决定的。商品根据对光的反射情况,可以划分为透明体和半透明体,反光体和半反光体,吸光体和半吸光体三大类。(1)拍摄透明物体:对茶具、杯子、酒具等进行拍摄时,表现物体的透明感并不困难,因为不管背景是什么颜色,它总是透过去的,对于光感的表现,就要靠透明物体的反光来表现了。用45度侧逆光照明,光线会透过物体能表现良好的透明质感,也能突出物体的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结核指南课件
- 劳动实践课课件
- 古文节奏符号解析与应用
- 课件模板使用要求标准规范
- 打砖块游戏课件大纲
- 食堂安全生产培训大纲
- 课件未授权锁定问题
- 大班动物拓印课件
- 课件智能美化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解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含准则全文)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省赛一等奖
- -HTML5移动前端开发基础与实战(第2版)(微课版)-PPT 模块1
- 尺寸链的计算表格
- 内河、玻璃钢、海洋木质及小型钢质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 四川省2019年 (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 (绿化)质量评估报告
- GB/T 2411-2008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