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年中学跟班学习报告-抽象“苏式教育”的具象一角【摘要】XX年10月8日至12月 8日,笔者有幸参加了xx县骨干教师赴xx中学跟班学习的培训项目。在这期间,笔者深刻感受到素有“府学千年,新学百年”之称的xx中学 ,好似xx园林般穿越历史与传说,在时、空里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朴素而不失精致;其校训“诚、思、信、勇”见证学校在千年办学中积淀的文化,影响和滋养着一代代苏式学子的心灵和情怀。xx中学,俨然是跳脱于“苏式教育”这抽象字之上,呈现于世人眼前的具象的一角,安静而有力地叙写着它的传统与当下。本文旨在通过观察xx中学的校园,课堂,教师以及学生等方面,感受的“苏式教育”的内涵和未来发展之期望,进而思考咱们可以借鉴的启示。【关键词】苏式教育 xx中学 苏式校园 苏式课堂 苏式教师 苏式学子前 言“苏式教育”字面上即xx教育模式,在全国不同文化区域中,xx教育有着鲜明的特点,它既有深厚的教育历史传统,也有丰富的教育历史资源。诚然,一种教学流派代表着一个地区教育的风格、气象。“流派”通常指的是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风格的派别,从艺术、学术领域到教育领域,“流派”从一个“熟”词变成了一个“新”词,甚至变成一个“热”词。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称之为“教学流派”。从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或文化圈去观察、梳理教育的生态现象,也许“流派”这一“概念”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事实”的存在。苏派,作为国内一个重要的教学流派,最是代表着江苏教育的风格、气象。而在江苏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不同的区域来研究。苏式,就是指在xx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教学流派,是在xx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典型的xx风格和苏式特色,它拥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他们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并因共同的成长背景且相互影响而带有共性的xx烙印;它拥有若干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团队并形成辐射力;它是苏派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又具有鲜明个性的组成部分。而xx中学始于公元1035年,是苏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前身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创办xx府学;1735年在府学内创立紫阳书院,便迅速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书院。1904年,府学改建为江苏师范学堂,引领了中国新学的创建与发展。至1927年,教育家汪懋祖组建xx中学,掀开教育新篇章。1953年,学习成为全国首批重点高中之一。1978年正式定名为江苏省xx中学。近千年来,xx中学办学历史未断,校址始终未变,公办性质一以贯之,名师云集,英才辈出,薪火相传,在江苏乃至中国的教育史上殊为罕见。作为xx市区第一所国家示范级高中,XX年首批成为四星级中学,XX年7月第四次入选“中国百强中学”。 XX年xx中学荣获清华大学颁发的“中学毕业生清华成长奖”。进入新世纪,xx中学坚持创新,致力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又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苏式教育”的历史特点与今日使命“苏式教育”自古就有“重仁”“崇文”“经世”“有容”之特点。首先,“重仁”可追溯至上古的言偃,其作为孔子江南地区唯一的学生,广推“仁道”。有学者认为礼记的礼运中的话,是言偃的弟子传下来的,可见孔子关于“仁爱”的思想和言偃有关。而在1000年前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00多年前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次,“崇文”体现在整个1300年的科举时代,产生的文科状元近600人,武状元110多人,今日xx地区大概是45人。其实,最早的状元大都出现在中原地区,xx是后起之秀,而取得此可喜成绩,其根源和xxXX多年始终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是息息相关的。再者,xx教育始终是和时代发展的脉搏联系在一起的,固有“经世”之说。纵观历史,曾有三个教育家涌现的时代,第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是两宋时期,第三个就是中国的近代,而这三个时期都和xx是有关。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言偃,宋代的范仲淹和胡瑗,近代的冯桂芬、王韬、叶圣陶等。xx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出教育家,且皆是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发挥起示范作用。最后是“有容”。春秋时期,泰伯奔吴,使xx成为农耕文化和水文化的交汇之地;而今,xx,最为上海后花园,又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接的重要纽带。显然,xx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毋庸置疑,有容乃大,足见苏式教育的张力。面对当今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苏派教育主张“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苏式教育作为这一口号下一支生力军, 始终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作为xx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此“三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无论是从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从各级各类学校的角度出发,构建苏式好学校,引领每一所学校在对文化传统的回首中寻找思想的力量;在时代文明建构的坐标中明晰发展的定位;在扑面而来的古韵今风中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始终将“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落在“教好每一个学生”。坚持“以生为本”,探索并切实将文化软实力变成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培养通晓地域文化,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优秀人才。二、具象的“xx中学”与抽象的“苏式教育”1.苏式校园-“苏式教育”的时空载体【具象】初抵xx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范仲淹塑像 ”,苏中领导解释说范仲淹乃xx吴县人,相传于公元1035年主政xx时,有一位阴阳家在勘察南园后建议他,购下此地建立私宅,因此地乃风水宝地,可保后世代代高官。而范仲淹认为私占不如公办一所学校,好让xx人才辈出。于是,先购地并上报朝廷批准,自此,xx府学便延续千年,令xx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为缅怀这位创办府学的先辈,由校友捐资塑像以资纪念。此范仲淹像取坚实、质朴的整块花岗岩精心雕琢而成,栩栩如生、风范天下。XX年10月6日,在xx中学“府学千年,新学百年”双庆盛典上,由xx中学着名校友钱伟长亲手揭幕落成。塑像照墙背后镌刻岳阳楼记全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后世历代xx学子所仰慕。随后,在参观xx中学校园时,被其宜居、宜养、宜游的古朴园林气息所吸引,走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仿佛置身园林般,身心舒畅。学校有多处景观性建筑,最标志性之一当属红楼前的“智德之门”,此门建于1920年代,由省立xx中学首任校长汪懋祖建造并题词,1950年代拆除重建,苏中学子每周一都在次门前举办升旗仪式。而立于校园教学区中心地带的“道山”更别具一格,得碧霞池、春雨池相伴,学校的教学楼有西白楼、东白楼、东红楼、西红楼,实验楼、科技信息楼等。另外还有图书馆、体育馆、泮池、来秀坊、泮水居,采芹园等。最让人驻足的宏伟一景就是于XX年6月建成的新校史馆“尊经阁”,此阁上下两层800平方米,一楼展馆分为xx府学、紫阳书院、江苏师范学堂、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4个展区,二楼展馆则是色彩分区:青砖墙展区为xx中学至1949年间的办学历史,红砖墙区是xx中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除此之外,还有校歌墙、校徽树展区及名人廊等。整个校园散发着浓郁的xx气息,校园内的连廊和亭台楼阁不散发着古典精致的园林韵味。【抽象】苏式校园与苏式课堂是苏式教育派生出来的两个概念。“苏式教育”呈现了教育理念、教育信念,而“苏式校园”是“苏式教育”的载体。所谓苏式校园,不仅仅指物质层面,更包括物质所反映的精神。像xx中学这样的“苏式校园”在星罗密布于整个xx,包括小学和中学,满是吴地文化濡染浸润的印记。源于“苏式教育”倡导以“苏式”文化为主题,号召各校致力做优学校环境文化,扎根地域文化,积极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水乳交融,城市特色与学校个性相得益彰的“苏式名校”。对于新建的学校或扩建的新校区、分校,也应秉承将吴地文化前瞻性地融于学校的建设规划、环境布置、办学理念中;对于百年老校注重保护性修缮,使文脉得以延续,传统得以弘扬;对于扩并学校,则优化继承发扬老校文化,通过营造文化、移植文化、挖掘文化、整合文化,形成更有生命力的“苏式”文化特色。鼓励各校校长坚持“秀外慧中、个性飞扬、立足xx、面向世界”的原则,从学校发展的文化自觉与创新的角度,树立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办学者对教育独特的理解,去推进和引领学校发展,让学校不仅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外在空间,更能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一个学子们记忆深处最值得回忆的地方。2.苏式课堂-“苏式教育”的实现形式【具象】初次见到范秀芹老师,是笔者到达xx后的第二天,xx中学领导召开的第一次座谈会,范老师与我们第一次交谈就提到作为教师一定走近学生,不是空间上的靠近,而是心灵上的亲近。而后,笔者逐渐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写意画面真实贯穿在范老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在为期两个月的跟班学习中,范老师的婉约和气的教学风格和亲和务实的课堂模式让笔者受益颇深。英语作为语言学科,“说”非常重要,“说”的过程除了对学生基本的语音,语调上的训练,更多是语用上,如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观点,来激发其自主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交际性能力等方面,因此,范老师时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课前演讲,遇见戏剧型文章就让学生角色扮演,又有一次在讲解试卷时,卷子中的完形填空是个有趣的故事,范老师就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表演的方式来达到讲评的效果。而范老师的课堂最令人惊奇的是其长期坚持妙用“激励法”的教学特色,无论是何课型。这一日,范老师讲评周末刚做的测试卷。卷面分析前,范老师先整体分析了班级的平均分,以及个别同学的进步和不足的案例,然后在讲评中,一直不停鼓励学生,“Every dog will have its day.” “S1,S2,S3,they are our examples and we can learn from them one by one .” “Class 2, we have the first top 10 students, and they all worked really harder than before.” “All of us, please keep the habit -do it, read it everyday.” “You did the best in the whole grade.” “Honey, and you? You missed the points and what a pity.”等等。此类型的激励性言语在范老师的英语教学以及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到全方位的应用,不仅用于课堂上,课后作业批改,甚至家校联系,对学生多元评价,与学生的日常交流都充分应用。11月26日的早晨异常寒冷,而xx星海实验中学举办的“畅游式苏式课堂”主题教学活动确吸引了来自xx市区各个学校的老师们,星海实验中学的徐申叶老师和西郊附中的严海燕老师的新闻阅读课之精彩让听课老师完全忘却了寒冷。如,徐老师的课主题是关于如何面对恐怖组织,从视频导入,到新闻信息提取,再到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徐老师语调缓缓,耐心引导,体现在对关键信息的提炼如,where, who, what crime, what result, what title等。课堂中全部同学一一开口讲述自己的观点,徐老师倾听仔细,并作适当延伸,非常关注与学生互动时的衔接,在最后对写作任务的引导中,对于作文关键要点的提供很到位,整堂课凸显“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新功能,真的令人有畅游园林般舒适的体验,其教学风格如文人般儒雅,循循善诱,浑身洋溢一种xx人特有的性情和涵养。两堂课的成功又展示了学生平时训练的扎实,即便外校教师借班上课,也一样与老师积极互动,丝毫没有不协调的地方。除此之外,在12月3日,xx三中举办了由xx市第三中学、苏中园区校、xx市第六中学、xx中学四校联合的主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苏式慢教育教学展示活动,三中的许颖老师和苏中园区校的周唯老师开设的主题为M6U3 Unreal Conditionals的同堂异构课,也着实让人印象深刻,两位老师的风格各异,令听课老师耳目一新。【抽象】“苏式课堂”是“苏式教育”的实现形式,xx教育局推出“苏式课堂”项目的举措既延袭了xx的悠久重教文化传统又颇具时代创新意义。课堂的形式与本质,课堂的模式与变式,课堂的教与学,课堂的规范与自由等等,也都是建设理想课堂的要素。具备了要素还不够,还要看这些要素是如何组合的?结构不同,境界就完全不同。早前,xx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应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学会自学,并形成终身自学的信念,教育过程既教人自我教育,同时教学相长,互相教育。“引导自学”,既指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上“自为研索”“自我历练”,又指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上“自辨是非”“自我修养”;既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既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又包括自学动机、态度、习惯、精神的培养;既是引导学生在校时主动学习,又是引导学生将来终生自学。这种“引导”,不仅是“言教”,而且是“身教”,而“苏式课堂”就是此教学思想的最好试验田。“苏式课堂”既继承传统的教学思想,又在当下强调自身三个立足点,即反思性、开放性和构建范式。所谓反思性,即对苏式课堂乃至xx教育开展自觉的总结和反思,从中归纳出“苏式课堂”乃至xx教育的核心内涵,用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而开放性体现在“苏式课堂”不排斥一切有益的非苏式的课堂风格。纵观历史,凡是经历人口迁徙和时代更迭,就会带来教育、文化的创新和变化,xx也不例外。在国际化步伐不断加速的今天,“苏式课堂”乐于吸收非苏式课堂的有益成分,摒弃已有课堂的若干弊病,不断打磨进而形成新时期xx教育特有的课堂风格。最后,“苏式课堂”强调立足于构建范式。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一书中指出,范式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苏式课堂”定位自身为一种范式,而不是一种模式,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符合xx地域文化特征和办学水平现状的一种风格化课堂特色追求,此课堂教学范式应与吴文化的传统和特征一脉相承,体现邃密以注重累积和易简以注重感悟的特点。“苏式课堂”的开发研究应是给教育者提炼一些苏式课堂的范式特征,进而界定“苏式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苏式课堂”研究仅设置角度于一种模式,便会限制教师教育智慧的开发,缺乏灵动性。与此同时,面对XX年全国高考改革的大形势,“苏式课堂”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有教无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鼓励xx各校,应努力构建课内与课外、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并行的教学模式,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为“苏式学校”特色展示的重要载体,将课堂教学作为弘扬地域文化的主阵地。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既浸润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得到其滋养,又能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开阔视野,实现跨文化的交流。3.苏式教师-“苏式教育”的关键要素【具象】作为江苏省第十四批特级教师xx中学培养对象的范秀芹老师,是笔者此次跟班学习的指导老师。范老师1990年参加工作,XX年8月调入xx中学,于xx年赴美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XX年赴加拿大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培训,目前是xx中学英语组教研组长,多年来潜心于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并积极撰写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并获省市级奖项。范老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要面向全体, 正面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在实践中学找机会不断激励学生,具体做到情感、目标、评价、成果、关怀以及师生间的相互激励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教育的目标。范老师“寓教于乐、激励辅助、扎实训练、多元评价”的教学模式和亲和温婉的教学风格,在关爱中育人,期待中育人,让所有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氛围里学习英语。范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能用发展的眼光,并以期待的方式来对待所谓的“后进生”,认为其是“后劲生”;而对待优等生,则巧用其优秀成绩和品质来鼓励其拔尖自身以作示范,范老师最常在课堂中用到的都是“You are my treasure and Im so proud of you.”同时关注“优”与“差”之间的转化从细微处入手,用行动感染带动学生并最终成就学生。像范老师这样做的苏中老师很多,他们大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中午在学校,给同学答疑解惑,对学校有归属感,对学生有使命感,对课堂有责任感,矜矜业业地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在xx期间,在范老师的牵引下,笔者两次参加了“刘洪名师工作坊”的教研活动。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支持此工作坊各方面活动,为成员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工作坊的宗旨是“做一个懂教育、会教学、学生喜欢、自己快乐的老师。”活动形式包括专家讲座、工作坊成员教育教学论坛(20分钟微讲座)、英语课堂实践与研究、教学技能竞赛与展示等。刘洪老师为本工作坊导师与主持人,教科院高中英语教研员为工作坊的顾问,工作坊成员是一个致力于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专业团队,来自xx市区各校的50名英语教师,成员之间平等互助。两次活动都是在xx中学园区校开展的,笔者感受到各校一线教师的扎实精进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刘洪老师作为名师引领的带头研究精神。【抽象】xx市各区坚持以“苏式教学”理念为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尝试,探索独特的苏式教学风格。发挥苏式文化和xx教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立足实际,自主探索个性化的苏式教学风格和苏式课堂模式。同时,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打造优质的苏式教师队伍,搭建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交流平台,分享教师发展的成功经验,以“苏式教学”为核心,探索苏式教学队伍发展的现实路径。比如,上文提到的xx各校联合开展的公开课展示活动,鼓励教师自主开展“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研究,引导教师正确、深入认识和理解“苏式教学”对于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将“苏式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价值追求和教学风格,以探索“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的个性化表达为己任,以高品质教学效果为归宿,在教师队伍中形成开展“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研究和实践的时代热潮。如,xx中学隶属的xx区区教体局所制定的xx区教育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对“苏式名师”的教育文化精神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探源和梳理,凝练特色,分享智慧,引领未来,发现和培养一批根植于xx古城的教育家和教学名家。一方面,倡导做具有专业精神的“苏式校长”,按照“秀外慧中、个性飞扬、立足xx、面向世界”的原则,改进教育管理方式,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激发文化发展自觉,以办学者对教育独特的理解,去推进和引领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号召辖区教育工作者“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努力以“教育为人生”的境界规划好职业发展。鼓励其主动成长,在专家引领、榜样激励、有效培训、搭台展示中丰富教师的成长智慧;在建构反思支架、自组社团、开展源于实践的微课研究中培育教师的科研智慧;在聚焦“苏式课堂”、探索“苏派教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教师的课堂智慧,鼓励教师“行走,向着教育智慧深处”。最终,增强教师的xx文化素养,提升理论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体现“苏式教学”的理念和追求。实践中,依托学科基地和研究共同体,推进“苏式课堂”与“苏式教师”的研究。充分依托学科基地的教学研究优势,认真研究和梳理现有教学模式的苏式风格和特色;同时,依托名师工作室、名师共同体、学校联盟、课题联盟等组织,大力推进教师持续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活动,比如,英语学科的教师每年赴国外学习交流活动计划等。4.苏式学子-“苏式教育”的文化果实【具象】10月29日,在xx中学的来秀坊聆听一场高二学生做的名为“我的未来我做主”的职业调查成果分享演讲比赛,笔者甚是震撼。来自高二各个班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查实践,结合自身,由经本班筛选推荐后,才秀出自己的这份暑期作业。如,高二5班朱予沫的“我要成为设计师”,从简介“九大美院最好的设计专业”入手,讲出自己立志于借设计来传播中国思想文化,通过对比“清华美院”与“中国国美”,阐述自己讲如何选择院校以及坚持的原则,紧接着展示自己在通往设计之路前,这两年的学习时间安排等。整个活动全程由学生自主规划,除了台上同学们智慧展示的精彩演讲,以苏中周校长为首的领导的共同参与外,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包括会场的安静,有序,整洁,以及会后同学们自发整理会场的有效分工配合,整个下午与其说是耳朵上的回响,更多是被苏中学子内外兼修的品质所折服。类似的学生自主活动在xx中学经常举办, 如升旗仪式上的主题演讲,苏中好声音,主题班会等。就在笔者结束学习的那一周,xx新闻网刚报道了xx中学五名高二学生提前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的新闻。五位学生分别是,被康奈尔大学入取的石逸心,被卡耐基梅隆大学工程学院入取的范昌睿,被莱思大学自然科学专业入取的谈心澄,被卡耐基梅隆大学工程学院入取的陈擎宇以及被莱思大学自然科学专业入取的刘心昊。五位同学的共同特点是能独立思考,有主见,有批判性思维,兴趣爱好广泛,热爱传统文化,对自己有很强的规划性,行动力强等,这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如,石逸心在申请时着重凸显自己的特质,在申请材料中写到:“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忽略古老城市特有的烙印,我喜欢静心去思考,发现自己身上的内敛沉静与古城xx完全融合。我学习过昆曲,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脚步慢了下来,心慢慢地沉静下来,一点点去感受中国最古老剧种的美,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她的文书申请中,让招生官看到了一个爱思考、珍视传统文化、有想法的中国女孩。再比如,刘心昊在采访时说xx的学霸多,论成绩他不算最好的,但这并不影响他申请顶尖的大学,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他一直觉得自己的文书是一个亮点。虽然,最喜爱的学科是物理,他认为,物理就是生活,关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物理就会变得很简单。在文书中他是这样表达的,“我学习过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这是一种弦乐,因为它没有固定的音准,所以需要你了解精准的位置,这就是理性。而音乐是感性的,你要了解其中的情感才能在演奏中得到充份的表达。所以学习二胡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在他看来,学习物理也是一样,需要对生活的观察了解以及扎实的物理知识相结合。【抽象】“苏式学子”是xx文化薪火得以代代相传的根本,“苏式教育”引导学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开展多样以“文化“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学昆曲、弹古筝,写书法、做设计等提升其有“苏味”的各种文化素养,并营造省内市内校级交流平台让学生取展示,使其成为“苏式学校”里素质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比如xx中学的来秀坊展厅里有大量学生们的作品。各学校不断加大地方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平面、网络等传播媒介,创新文化传习方式,将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纳入日常实践活动中,建立科学多元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评估体系。同时,鼓励各学校引进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形成“苏式学校”对外开放特色,致力培养通晓地域文化、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优秀人才。三、“苏式教育”的内涵特质“苏式教育”的内涵特质首先体现在坚持“以生为本”的主张,主张并不停留于理念的层面,而是扎扎实实落实到了行动中。一、“一切为了学生”是苏式教育的共同价值观,苏式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都是基于学生的发展。xx教育历来崇文尚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xx人“道德”与“责任”的突出表现。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祁建新在XX年“苏式教学”公开课活动上,带头展示两节课,并指出,如何才能上出具有“苏式教学”特点的课:第一,希望老师要特别关注教学设计,老师要想学生所“要”,要想学生所“想”,要想学生所“难”,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想”,培养学生的“想”。第二,希望老师积极编写专题,研究专题。第三,希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得有效,教得巧妙,教出特点,教出美感。二、“师生平等、尊重学生”是“苏式教育”共同的伦理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把学习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自由讨论,自我评价,自主提出问题,自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做的,只是为学生的“学”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们自己成长。从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发展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苏式教育在传承中又有了新的创生。三、“呵护学生幸福”是“苏式教育”的共同生命观。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的未来,还关注学生当下的生长样态。现在与未来,幸福一样重要。学习要成为一种快乐的生命活动,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苏式教育”的内涵特质落在“求真、尚美”的层面上。“求真”,首先回归“真”字。回归本真,一是对教育深刻的理解,二是基于这种理解的正确行动。“教育即影响”,但对影响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导致教育行为的不同。苏式代表人物及其团队坚守以生为本的价值观、伦理观和生命观,正确定位,选择科学的路径,摒弃了功利性的短视行为。其次是保持对教育的真诚与真情。教育是需要信仰的。唯有信仰,才有坚守,才会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专注自己的事业。这份信仰所呈现给世人的是他们内心的真诚与情感的真挚。最后是全身心投入真实的教育实践,做实事,说真话。他们崇尚“思想”和实践相统一,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拒绝嘴里说着最响亮、最好听的口号,手里干着自己批判得最彻底的做法,抵制哗众取宠的表演式课堂。亚里士多德说,“美比历史要真实。”“尚美”这一点,从苏式教育主张与实践去考察,便可充分领略苏式教育的内涵之美。对教育而言,追求学生和谐、自由、幸福、生长是教育的本质之美。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具备了这种内在的、本质的美,外在形式的美才有了存在的意义。而苏式的美由内而外,形神兼备的。苏式课堂教学散发着艺术美的光彩:高本大的情感美与境界美。苏式教师没有囿于一方,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而是包容、吸纳、创新,他们在教学艺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永不停步。四、“苏式教育”的未来展望兼具“重仁”“崇文”“经世”“有容”等特点,把素质教育、文化育人和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铁工程宣传方案(3篇)
- 安全教育课件培训学时
- 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平台在2025年的市场定位与品牌建设策略
- 猎人笔记课件
- 地下管廊工程方案(3篇)
- 犬咬伤的护理
- 安全教育培训馆课件
- 矿业会计面试题及答案
- 口腔考编面试题库及答案
-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完整课件
- 变压器试验收费标准
- 竣 工 验 收 证 书(施管表2)
- 整理黑龙江基准地价与标定地价早
- CPK工具表的模板
- 中国画发展史
- 客户基本信息调查表实用文档
- 19-雾在哪里ppt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GB/T 11270.2-2002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圆锯片第2部分:烧结锯片
- 金融统计分析教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