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doc_第1页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doc_第2页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doc_第3页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doc_第4页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选择填空1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2 M.H.艾布拉姆斯在灯与镜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组成。3 古希腊学着亚里士多德提出“净化”说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直觉”说 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提出的“无意识升华”说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原型”说4 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提出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简答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人类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选择填空 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简答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第三章选择填空 世界:最早 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 明末清初 王夫之的“情景”之论 近代王国维的“意境说” 足以说明文学离不开世界,世界是文学之源作者: 南北朝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悟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作品: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著名的“陌生化”概念 英美新批评派 肌质、复义、含混、语境、反讽读者: 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文学原始发生的四种主要学说:巫术发生说(弗雷泽金枝)、宗教发生说(德国批评家赫尔德认为诗歌是想像的艺术)、游戏发生说(最早 德国哲学家康德 发展 席勒 谷鲁斯 “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 劳动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 “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简答1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2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 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第四章名词解释 1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2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选择填空 近人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文化含义) 审美:中国 魏晋时期 “文学”“文章”和“文”逐渐成为同义词 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首次提“”“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西方 16世纪至18世纪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 无功利与功利 2 感性与理性 3情感与认识简答1 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 审美的语言作品。2 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第五章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雅和俗歌德最早提出文艺学范畴: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中国文艺发展政策:1951年,针对民族戏曲改革发展,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6年提出“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第六章名词解释 1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选择填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肯定文学的价值和作用,他的主张后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德国奥尔巴赫认为存在“两种传统”。诗人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表现说)简答1.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即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第七章名词解释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选择填空文学创造的过程:发生 构思 物化发生阶段:材料储备 艺术发现 创造动机 作家获取材料的主要途径是: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构思方式 综合 突出和简化 变形与陌生化想象与联想 想像:再现想象 比拟想象 虚构想象联想: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 对比联想简答灵感与直觉的区别:1.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的敏锐的判断2.灵感是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3.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第八章名词解释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选择填空 英国文艺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简答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1.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内蕴的真实 .假定的真实2. 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主观的真实 .诗意性艺术概括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